接受下限,追求上限 作者:王饮知

周翠芳

<p class="ql-block">  “将就”与“讲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对此,有人认为,人生苦短,凡事都应讲究;也有人认为,不必太过在意世事,能将就,就将就。</p><p class="ql-block"> 余华笔下的人物也说道:将就着,将就看,人这一辈子也就到头了。在我看来,我们既应接受将就的日子,也应追求讲究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讲究,表示对美,对质量,对高要求的追求,人们对讲究的追求是自古以来的:早在五千年前,人们就已经在使用贝类和骨类的装饰品,与此同时,对讲究的追求可以促进人们在这一事物上更深地投入,客观上促进其发展,中国的建筑学发展是不断精益求精的,其斗拱、飞檐,曲顶把实用忙和艺术性相结合,是对更美,更高质量的不断追求。</p> <p class="ql-block">魏晋唐宋时期的文人俗雅趣是对讲究的体现。诗人们纵情山水,怡然自得的同时也为世间留下一篇诗词歌赋。可见,讲究的生命可以增添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对其追求也客观上促进了人们实践和生产水平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追求讲究当然不意味着瞎讲究,强行讲究,在任何事物都要讲究,其存在客观与主观上条件的限制,余华《在细雨中呼喊》中描写了一位富家小姐历经战乱流落民间,却仍不肯下地劳作,仍坚持每晚热水泡脚,忽略客观条件限制,最终活得自然自艾,痛苦不堪。</p> <p class="ql-block">人生不可能处处讲究,在该将就时就将就,观过往,陶渊明冷粥配芥菜,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同样可以活得悠然自得。看如今,历经特大台风过后,停水停电的人们,冷水、馒头就凉菜将就度日,也不会觉得生活过不下去,学会将就可以让人们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内耗,获得渡过人生低谷期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然而,很多时候,将就是为了讲究而蓄势,一次又一次的将就是为了以后能够不再将就。老一辈的人教导我们,人生在世,奋斗半生。不将就,为了人生以后得享清福吗?</p> <p class="ql-block">可不仅仅于此,我的将就,也可以是为了其他人的不将就;我的讲究,也正是因为千千万万个“我”的不断将就,无数科学家们在罗布泊,戈壁难的凑合与情就,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而讲究的生活;有了袁隆平等科研工作者和无数农民在田间地头将就着吃饭,才有了我们得以在餐桌上讲究着用餐。</p> <p class="ql-block">作为青少年,我们既要学会以对讲究的追求推动自身发展,又要能接纳将就,更要善于用自身的一次次将就,为他人、社会乃至人类的不将就而作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