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阎立带队来我区调研</p><p class="ql-block">原创 武小融 今日武进</p><p class="ql-block">2025年01月15日 15:20 江苏 </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15日上午,江苏省老区建设与乡村发展“三会”理事长、省政协原副主席阎立带队来我区调研,并为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旧址揭牌,见证了江苏省嘤鸣·岑村千万乡村发展基金签约。市、区领导狄志强、沈东、朱慧峰参加活动。</p><p class="ql-block"> 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旧址位于洛阳镇瞿家村,原由前后两进坐北朝南的房屋和一所庭院组成,是江苏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常州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作为武进境内遗存的民主革命时期新四军重要活动场所之一,江抗旧址承载着深刻的红色记忆与浓厚的情感联结。2023年,我区对江抗旧址进行修缮,并在紧挨旧址的北面扩建江抗史料陈列馆,在第二进房屋的东面扩建江抗烈士纪念馆。为发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教育作用,2024年10月,洛阳镇完成江抗旧址修缮和展馆建设,包括江抗历史陈列馆和江抗烈士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随后,省老促会调研组还参观了洛阳镇岑村村。岑村村以红色文化为引领,整合利用村域资源、产业优势,不仅集体经济收入名列前茅,村民的生活环境和幸福指数也稳步提升,书写了红色引领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为全省乡村建设打造了样板、提供了参考。江苏省嘤鸣·岑村千万乡村发展基金主要用于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资助红色文旅新业态开发项目、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等。</p><p class="ql-block"> 阎立指出,作为常州的金南翼,武进历来重视“三农”工作开展,众多的“第一”“唯一”在这里产生。他强调,要传承红色文化,守住乡村振兴的“灵与魂”,进一步加强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承,不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使广大乡民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真正让红色文化熠熠生辉。要强化红色引领,夯实乡村振兴的“根与基”,充分发挥发挥“红色引擎”作用,全面改善乡村整体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持续、可推广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模式。要锻强红色链条,提升乡村振兴的“质与效”,进一步增强做好红色文化建设、做优乡村振兴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充分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全力建设美丽乡村、幸福乡村,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江苏乡村全面振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者:黄雅婷 徐晶玮</p><p class="ql-block">编辑:吴钰芊</p><p class="ql-block">审核:陈伟强 鞠燎原 </p><p class="ql-block">转载请注明来源:今日武进</p> <p class="ql-block">揭牌“洛阳红”再添新地标</p><p class="ql-block"> 传承红色记忆,讲好江抗故事。1月15日上午,洛阳镇“江南义勇军抗日总指挥部旧址”历史陈列馆、烈士纪念馆顺利揭牌。</p><p class="ql-block"> 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旧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瞿家村高家村村民小组13号。原由前后两进坐北朝南的房屋和一所庭院组成,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其中庭院面积约110平方米。旧址的第一进为9间平房,第二进为5间平房和两间两层楼房,庭院位于两进房屋的中间。1939年,该房屋的宅主为钱象贤、钱近贤两兄弟。1939年5月1日至5月5日借作江抗总指挥部办公使用。2023年洛阳镇瞿家村委对江抗总指挥部旧址进行修缮,并在紧挨旧址的北面扩建江抗史料陈列馆,面积约150平方米;在第二进房屋的东面扩建江抗烈士纪念馆,面积约70平方米。江抗总指挥部旧址加上后扩建的两馆,总面积为约82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江抗”总指挥部旧址被列入第二批江苏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为发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教育作用,2024年10月,洛阳镇完成“江抗”总指挥部旧址修缮和展馆建设,包括“江抗”历史陈列馆和江抗烈士纪念馆。江抗历史陈列馆展出了反映江抗光辉战斗历程的有关史料,还展出当时江抗部队使用过的军号、电台、枪支、手榴弹、水壶等作战物品,江抗指战员的服装以及有关的文献资料,以及叶飞等指挥员使用的马鞍、望远镜、手表等。江抗烈士纪念馆收录了在武进战斗生活过的部分武进籍、外地籍的江抗英烈人物和在外地光荣牺牲的部分武进籍江抗英烈人物,气氛庄严肃穆,以深深缅怀这些为祖国独立和民族解放而光荣献身的共和国英烈。</p><p class="ql-block"> 下一步,洛阳镇将积极推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整合,形成以“王诤故居—翼溪家风馆—江抗旧址—岑村小学旧址—胡发坚烈士纪念碑”为核心的“五点一线”红色研学路线,以红色文化为纽带,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洛阳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供稿:党建工作办公室 王玉冰转载请注明来源:龙城洛阳</p> <p class="ql-block">《沙家浜》里的那支“江抗”原来是从洛阳瞿家村出发的</p><p class="ql-block">原创 徐宏杰 武进印记</p><p class="ql-block">2025年01月15日 08:41 江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京剧《沙家浜》绝对称得上是全国亿万人民群众一道丰盛的精神食粮,直到今天,但凡上了点年纪的老人都能哼上几句《智斗》唱段。 </p><p class="ql-block"> 《沙家浜》里的那支“江抗”原来是从洛阳瞿家村出发的 </p><p class="ql-block"> 《沙家浜》其实是由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成的,1957年,军旅作家崔左夫深入苏南采访三个月,创作出纪实文学《血染着的姓名——三十六个伤病员的斗争纪实》。1959年,上海人民沪剧团以此为基础,以及时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中将)刘飞的回忆文章《阳澄湖畔》,经反复斟酌改编成剧本,起初定名《碧水红旗》,1960年公演时改名《芦荡火种》。1963年,《芦荡火种》的剧本交给北京京剧院,由著名作家汪曾祺等人改编成京剧,1964年4月在北京公演,之后定名《沙家浜》,并拍成电影,随之轰动大江南北。 </p><p class="ql-block">△ 《沙家浜》中“郭建光”的原型人物郭曦晨、李建模、夏光 </p><p class="ql-block">从留守养伤变为“深入敌后”</p><p class="ql-block"> 《沙家浜》是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下同)东进战史中的一个片段,讲述的是1939年9月江抗回师锡澄,在常熟后方医院留下以夏光为首的三十多名伤病员养伤,他们在地方党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不畏艰苦,重建武装,坚持抗日的斗争事迹。这些留守的伤病员中,夏光、刘飞、黄烽、叶诚忠、叶克守、吴立夏、吴志勤等大部分均是从武进县戴溪桥瞿家巷(现为瞿家村)出发、随江抗大部队东进的新四军战士,夏光在瞿家巷时为江抗总指挥部作战参谋。△ 开国少将黄烽在此书中回忆了叶飞率新四军老六团东进苏锡常抗战的经历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由此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和红军第二十八军改编为新四军,1938年,陈毅、张鼎丞率新四军第一、二支队挺进苏南敌后,与粟裕率领的先遣支队汇合,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当时,项英囿于国民党第三战区对新四军的限制,我军从未在常州以东活动过。同年10月,陈毅同志根据中央关于“深入敌后,独立自主地发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指示精神,积极部署向苏南东路地区发展准备工作,确定中共澄锡虞工委所属武装到茅山整训,授予江抗三路番号。1939年2月,周恩来代表党中央至新四军军部敦促项英贯彻中央“向敌后发展”的指示,确立了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陈毅坚决执行中央方针,4月份,派叶飞率领新四军六团至洛阳戴溪与江抗三路会合,六团改称江抗二路,并成立江抗总指挥部。5月5日,江抗总指挥部率二路、三路共一千余人从洛阳戴溪瞿家巷出发向东路作战,正式拉开了江抗东进的序幕。 </p><p class="ql-block">江抗东进为何选择从瞿家巷出发?</p><p class="ql-block"> 江抗总指挥部创建于瞿家巷,瞿家巷也成为新四军江抗东进零公里出发处,虽然指挥部创建后不久就向东出发,但瞿家巷这处红色印记在江抗战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意义。江抗东进零公里出发处为何选择瞿家巷?首先是地理位置使然,抗战初期,常州以东地区敌伪势力犬牙交错,限于我军当时的交通主要靠步行,显然武进洛阳戴溪地区是东进最佳的集聚地和出发处,向东是战场,向西则可得到茅山根据地支援。另外武南地区有较好的群众基础,1939年初,陈毅即派一支队参谋长胡发坚率江抗三路从茅山挺进武进、锡西,建立东进前进基地。部队每到一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当地群众积极为我军送情报,救伤员、筹粮秣,不少青壮年主动参军。我军还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收编了当时在武进县洛阳马鞍村的地方武装刘金林部,在上店一带活动的张庆部也编入江抗三路。此外武南地区有相对较好的社会经济基础,洛阳戴溪及周边地区为典型江南鱼米之乡,物产丰饶,兼之有蚕桑经济,便于江抗募集军费军粮,一些富裕的开明士绅也愿意为部队提供方便、解决给养。 1939年5月5日,叶飞率江抗从武进横林附近越过京沪铁路,进入东路地区,最远处直抵上海近郊,经大小数百次战斗。如5月31日,江抗在无锡江阴交界的黄土塘,与下乡“扫荡”的日军遭遇,经过半天激战,击毙日军三十余人,中有大佐一名,黄土塘战斗是江抗东进征途上与日军交战的第一仗。6月24日深夜,江抗突袭距苏州城仅二十余里浒墅关火车站,全歼日本警备小队长等 55人,烧毁车站,炸毁铁轨,迫使京沪铁路运输中断三天,上海各大报纸纷纷登载新四军夜袭浒墅关的胜利消息。7月下旬,江抗奔袭上海西郊顺家桥、虹桥一带的忠救军,并夜袭虹桥飞机场,震动了整个上海市。7月下旬,叶飞率江抗一部从阳澄湖东进青浦,途经嘉定时,一举歼灭勾结日伪的“淞沪民众抗敌自卫团 ”第一路第一、二支队,活捉指挥邓敬烈,缴获机枪四十余挺、步枪六百余支。至1939年8月底,江抗已由东进时的一千余人发展到 五千余人,武器装备也大大加强。为了适应行军作战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需要,江抗总指挥部决定采用以老带新的办法,实行统一整编为四路(相当于团,分二、三、四、五路)战斗序列。1939年9月,江抗总指挥部根据上级指示,为执行中央“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缓和与国民党关系,顾全抗战大局,江抗奉命西撤。江抗东进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伪顽势力,扩大了政治、军事影响,振奋了东路人民的抗日热情,发展了人民抗日武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原地重建到发展壮大</p><p class="ql-block"> 江抗奉命西撤时,时任江抗五路参谋长夏光到达江阴定山时,因连续行军作战体力不支而病倒,经组织研究确定他暂回常熟昆承湖、阳澄湖一带后方医院治病,并根据上级关于重建抗日武装、坚持原地斗争的指示,以养伤的30多名指战员为基础,会同我党领导下的常熟“民抗”,坚持抗日斗争。1939年11月,江抗东路司令部宣告成立,简称新江抗,夏光任司令,重新燃起了东路武装抗日斗争的火焰。△ 1939年11月,新江抗成立时部分指战员在常熟东唐市合影新江抗革命的旗帜一竖起来,各路人民抗日力量纷纷要求与其合并,短短几个月内就发展成了一支500多人的队伍。经过几次战斗,新江抗不断壮大,据记载,在新江抗成立后的一年时间内,夏光率部经历大小战斗共计47次,击毙日军147名,伪军357名,江抗东进时开辟的苏常抗日游击区得以巩固。1940年11月6日,新江抗部队诞生一周年之际,谭震林撰写纪念文章《东路一年》,高度评价了夏光在江抗发展壮大过程中的殊勋。他说:“我们能够获得这样的成绩,当然有着许多的原因。然而如果没有夏光同志独当一面的斗争精神,和机智灵活应付当时的环境,那么就不能够有今天这样顺利的发展。我们东路的全体同志,应该学习夏光同志这种斗争精神,这种斗争决心。”△ 夏光与开国中将刘飞(右)的合影1982年5月,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谭震林在南京召开的华东七省市党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沙家浜》的斗争故事是真实的,并且提到“郭建光”的原型人物夏光就在台下。虽然夏光一直很谦虚地讲郭建光的原型有许多,但不可否认,这些创建“沙家浜”的原型大部分是从瞿家巷出发的。新中国成立后,夏光获得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二级朝鲜解放勋章,刘飞为开国中将,黄烽于1964年晋升为少将,叶克守为开国大校,吴立夏为开国中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徐宏杰 江苏武进人,1970年11月生,现任武进区商务局副局长。喜研读常武地区人文历史文献,对家乡美食文化传播、研究颇下功夫,为近年《洪亮吉夏令食单》(影印)与伍稼青《武进食单》能重返家乡做出重要贡献,平日笔耕不辍,常有文字见诸报刊杂志。</p> <p class="ql-block">阎立为江抗总指挥部旧址揭牌小插曲:</p><p class="ql-block"> 1月15日上午,原省政协副主席、原常州市委书记阎立为位于武进区洛阳镇瞿家村的江抗总指挥部旧址、江抗历史陈列馆、江抗烈士纪念馆揭牌。阎立来到江抗总指挥部旧址内的庭院,看着一口古井,讲解员介绍说:“这口井有100多年了。当年江抗指挥员喝了这井里的水,带领战士天天打胜仗。”阎立随口笑着说:“今天学生喝了这井里的水,个个高考都上榜。”讲解员也笑着说:“愿阎书记的吉言成真。”</p> <p class="ql-block">注:新修缮一新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旧址是我的太舅公钱象贤与其弟钱近贤之百年老宅,《抗战时期洛阳镇遇难同胞名录》中的秦仲金是我的祖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