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风轻云淡</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713824</p> <p class="ql-block"> 玉,“石之美者”。 我国玉文化穿越万年时空之旅充满了无尽的魅力与传奇。从新石器时代的初露锋芒到汉唐时期的辉煌盛世,再到宋元明清的创新发展以及现代的新生与未来展望,玉文化始终与中华文明紧密相连,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从人们利用玉石制作工具和饰品,到玉文化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古代,玉器不仅是装饰品,还是礼器、祭祀用品和陪葬品,一度成为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在现在,玉石的天然美与人工技艺完美结合,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佩戴玉饰、收藏玉器、欣赏玉雕艺术,以此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玉文化主要还是被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所传载。</p> <p class="ql-block"> 诸如:“颙颙昂昂,如圭入璋,令闻令望”,这是写君子仪表堂堂,如玉器一般威武壮美,可见玉的独特地位。</p><p class="ql-block"> "寒玉盈掌凉,暖玉生香芬。玉器美且贵,瑶琴韵鲜神。" 描述出玉石触感的清凉和香气的宜人,以及玉器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玉”是贯穿《红楼梦》的一条线索,作者为主人公命名带“玉”或“玉”偏旁的名字。笔下主人公佩戴的几乎都是玉饰品,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凤姐头戴着“八宝赞珠鬓”,腰间戴着“双衡比目玫瑰佩”。贾琏带的“双玉九龙佩龙”。另外生活日用品几乎也都是玉器,比如琥珀杯、玛瑙碗、玉杯、翡翠盆子”等。还有元春省亲时赐贾母金、玉如意各一柄。一部《红楼梦》,无一不与“玉”相关联,玉文化是这部伟大作品的灵魂,也成就了这部伟大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玉文化,是诸多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中,最为璀璨高华,兼具精神与物质、宗教与世俗、道德与礼仪意义的存在。</p><p class="ql-block">我国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许多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我国玉文化的辉煌不亚于伟大的长城和秦代兵马俑的奇迹。玉文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丝绸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p><p class="ql-block"> 玉因为质地细腻坚硬,密度大,不易磨损。颜色丰富多样,光泽柔和饱满,温润细腻。纹理自然流畅,宛如鬼斧神工。孔子将玉石的物理性质与道德联系起来,提出了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十一德之说。他认为君子应该重视自身品德修养,“比德于玉”,这一赏玉思想,奠定了后世文人和百姓对玉的情感基础,玉文化深深地熔符于华夏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人们为人处世的准则以及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p><p class="ql-block"> 由始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喜欢用玉石来明志抒发内心情怀。例如:“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作为君子时刻以玉的高贵品质来要求自己,玉不离身,意味着玉的品质一直伴着君子。</p> <p class="ql-block"> “守身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既是做人的道德操守,也是华夏民族高风亮节的昭彰。这句话后来用来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也不愿苟且偷生。它强调了人们在面对困境和抉择时,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屈服于压力和逆境,保持高尚的品德和操守。</p><p class="ql-block">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诗用玉石来形容君子的温和品格,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赞美。“温润如玉”,即君子应具备柔和但坚定的内在品质。</p><p class="ql-block"> “胸中明玉石,仕路困风沙”,用玉石比喻人的品质高尚而坚定。赞美玉石的纯净坚韧,更传递由内而外的高洁。</p><p class="ql-block"> “瑕瑜不相掩,君子此良玉。”将君子比如玉,认为瑕瑜不能相互掩盖,君子就是块良玉趋于完美。诗人从玉石中感悟到廉洁品节,并用玉的品格不断地净化心灵,校正人生,时刻保持冰清玉洁的思想,温润如玉的秉性,比德于玉的高雅,才能配得上美玉的品格。</p> <p class="ql-block"> 几千年以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对于有着浓郁的美玉情结的诗人,玉是美的象征。绚丽多彩的玉文化影响着他们的美学理想。玉之美好,被诗人们寄寓人格象征,表达内心深情。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中华民族爱玉的情结,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喜爱。美玉无论是用于礼祭、馈赠还是佩戴、欣赏,总是带着庄重、高贵、坚贞、纯净等美好寓意,呈现出中华民族心灵深处一种特有的诗意情怀。中国人钟情于山水美景,喜欢在苍翠竹海间感受自然之美。作为美的代名词,玉成为许多诗人诗句中的“座上宾”。在古典诗文里细细品读,那贵气的玉文化逐渐沉淀下来,让人含英咀华,馥郁心底。</p><p class="ql-block"> 请您品:“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诗人的笔触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树的绿,是一种生气,更是一种活力。在诗人的想象中,细长的柳枝就像碧玉一般,清脆碧绿、风华正茂。用玉比喻柳枝更生动形象地传递出意境和画面感,让我们如临其境般迷醉于美景之中。</p> <p class="ql-block">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用大小相间的珠子自由滑落到玉盘上的声音,来形容琵琶声的优美,这是一种多么妙不可言的想象力。玉石其声清引,若金磬之余声,绝而复起、残声远沉、徐徐方尽,哪怕是没有听过玉珠落在玉盘上的声音,光是任凭想象力驰骋,也能心领神会其中的神来之声。这不仅仅是文人对诗文驾驭的通透,更是对玉石喜爱的由衷体现。</p><p class="ql-block">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纱。”诗人用玉描写了美人的形象,将女子的温文尔雅,静态之美描绘的淋漓尽致。宛若一位温婉细腻、含蓄内敛美玉一样的少女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用玉石的温润细腻,晶莹剔透表明洁白透明,真挚纯净的情感,这友人间的清廉与纯洁情感流传千年,如今依然被我们津津乐道,深切感受到了友谊的纯洁美好。</p> <p class="ql-block"> 玉石禀赋天地之灵,承载君子之德。玉文化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p><p class="ql-block"> 玉凝聚了华夏志士的共识,勾勒出中华民族精美与共的精神图景。玉可以是“书之竹帛,镂之金石”重大事件的载体; 也可以是寻常妇孺、百姓人家的日常用品。它既兼容并蓄,又包罗万象,走进了我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中,散发出温润而近人、缤纷又雅洁的光华,深深植入我们的生活、认知和信仰,融入了我们的精神血脉。</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 然而我们对玉的称许和推崇,并不在“黄金有价玉无价”的高昂,而在“九德早扬馨”的祈盼。蕴含着我们对完善人格、高尚境界、清平世道的探寻求索。</span></p> <p class="ql-block"> 更重要的是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p><p class="ql-block"> 可是,一个人拥有玉般美好的品性、高尚情操是自然天成的吗?</p><p class="ql-block"> 品读两千多年先民吟唱的“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诗里的含义是,如果想具备如玉一般温润的品质,那必须得经过如玉一般的加工过程,要不断“切、磋、琢、磨”,才能成为一个温润如玉的君子。</p><p class="ql-block"> 另外小时候常听长辈说:“玉不琢,不成器”。就是说任何一块好的玉石,经过人工雕琢,才能赋予其新的价值和魅力。意思是玉石需要经过打磨才能变成珍贵的宝石,人也需要经过磨练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这句话后来比喻一个人如果不经过磨练,就不可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它强调了人们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价值。</p><p class="ql-block"> 还有“赌得新疆石, 细观河田润。一生良苦心,三石两幸运。去污亮真容,赢得剔透明。冰晶玉肌清,星空籽料金。”暗示了玉需要经过精心的雕琢才能展现出真正的价值。言下之意,人只有历经千锤百炼的磨砺才能成为有益于人民的人。</p> <p class="ql-block"> 玉是石头,石头也是石头,为什么玉和石头不一样呢?在我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千年的石头会说话。”因为玉是有灵性的,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有韵律的石头。所有的饰物中,玉是跟人最亲近的,天长日久与玉形影不离,你再去抚摸时,会发现它是活的,它好像人一样有体温,甚至于有心跳,在你丝丝缕缕的滋养中,玉已经留存了你生命之气,也有了你的灵气,也有了你的灵性。玉能养人,人能养育,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这是情与血的结晶,是生命与文化的结合体。</p><p class="ql-block"> 说一千道一万,玉文化中能工巧匠精湛的雕刻技艺,能使玉精美绝伦,无比灵光通透。而一个人如何才能雕刻出一个最美最有价值的人生呢!拥有一个能活出自己最想要的样子的俏丽人生。</p> <p class="ql-block">撰文:风轻云淡</p><p class="ql-block">音乐:唯美古风</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感谢)</p><p class="ql-block">编辑:风轻云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