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星堆,在四川广汉。驱车前往约一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三星堆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p><p class="ql-block">我仰慕许久,也心存疑惑许久,那片神奇的土地,埋藏了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p><p class="ql-block">让我魂牵梦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p><p class="ql-block">虽点了神话故事,也有交通问题,可三星堆遗址,留给后人的还真的有不少问号。</p> <p class="ql-block">古蜀时期的几代蜀王,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蚕丛、柏灌(濩)、鱼凫及杜宇。到了开明(杜宇之后的蜀王)的时代,已经是属于巴蜀文化范畴。</p><p class="ql-block">甲骨文的“蜀字”很像是一个吐丝的蚕。</p> <p class="ql-block">鱼凫就是鱼鹰。三星堆出土的鸟类青铜器,或许就是鱼凫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首先破解年代</p><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属于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其实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三星堆遗址最早发掘的2个祭祀坑时间上相当于商文化的殷墟时期,其中1号坑的掩埋时间略早于2号祭祀坑。</p> <p class="ql-block">青铜面具长相夸张,关键是有一对耳朵。</p><p class="ql-block">刚刚去过埃及,绘画中的人物也有兽头和兽的耳朵,倒是同出一辙。</p><p class="ql-block">蚕丛,传说其纵目。三星堆的青铜纵目面具就或许与他有关。“有蜀侯蚕丛,其纵目。”《华阳国志》</p> <p class="ql-block">十九世纪开始挖掘。</p> <p class="ql-block">出土文物和中原一样有陶器,玉器,青铜器。</p><p class="ql-block">世界古代记载的大同小异。</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文化的上限是新石器时期。也就是说若按照中原文化的时代划分,三星堆文化从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延续至西周时期,前后延续了2000多年。</p> <p class="ql-block">距今4800-4000年,这个时期对应的是中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这一期文化就相当于上面所说的“蚕丛”所处的时代)这个时期,中原的龙山文化发展正盛。而三星堆时期出土的多是小型磨制石器,也有璧、环、锥等小型玉制礼器出现。感觉相对中原文化有些落后。</p><p class="ql-block">如果这样推论,我们中华的历史上下有六千多年。</p> <p class="ql-block">距今3200-2600年,对应中原文化的商末至春秋早中期。在古蜀国,这个时期成都的金沙遗址逐渐取代了三星堆遗址,成为了古蜀国的主要地区。</p> <p class="ql-block">这是继三星堆遗址后的金沙遗址。在四川博物馆有太阳崇拜的物件。</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太阳崇拜物。</p><p class="ql-block">有没有像埃及博物馆陈列的那个机械物?</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中的模糊记载中,我们似乎可以勾画出古蜀国与殷墟王朝的关系,古蜀国似乎并未向殷墟王朝臣服。并且,三星堆古蜀都邑面积达3.5平方公里,远比早期商朝都城大,商王又怎会准许这种明显的“僭越”行为。</p> <p class="ql-block">所以,三星堆遗址的存在,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实证。正如新石器时期的文化如“满天星斗”一样,文化的演进并非是一条线,而是多元的,历经夏、商、周,最终在战国末期,秦始皇时彻底走向大一统。</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说法:文明与文化的差别在于文化:指一个群体共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信仰和习俗。它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包括语言、艺术、宗教、风俗习惯等。</p><p class="ql-block">文明:更强调共性和普遍性,如人类文明,涵盖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共性。</p><p class="ql-block">埃及文明集合了罗马,阿拉伯等等时期的文化融合。</p> <p class="ql-block">为了更好的感受出土唯文物的精美,开始录视频。</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树通高3.96米。共有三层枝干,每层又横生三个树枝,每棵树枝上站有一只鸟,不多不少刚好九只。</p> <p class="ql-block">这些巨大的青铜器以及黄金面具干什么用的?</p><p class="ql-block">应该是用于祭祀。</p> <p class="ql-block">在三星堆众多的青铜雕像群中,足以领衔群像的最高统治者非大立人像莫属,——不论是从服饰、形像还是体量等各方面看,这尊大立人像都堪称它们的“领袖”人物。以往殷墟出土的玉石铜人像与之相比,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也是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p> <p class="ql-block">Ⅰ号大型铜神树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采用分段铸造法铸造,使用了套铸、铆铸、嵌铸等工艺,通高3.96米,树干顶部及龙身后段略有残缺。在我国迄今为止所见的全部青铜文物中,这株神树也称得上是形体最大的一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铜树底座呈穹窿形,其下为圆形座圈,底座由三面弧边三角状镂空虚块面构成,三面间以内擫势的三足相连属,构拟出三山相连的“神山”意象,座上铸饰象征太阳的“☉”纹与云气纹。树铸于“神山之巅”的正中,卓然挺拔,有直接天宇之势。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的两果枝,果枝上立神鸟,树侧有一条缘树逶迤而下的身似绳索相辫的铜龙,整条龙造型怪异诡谲,莫可名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这株铜树的内涵,目前在学术界尚存在不同看法,但将铜树界定为“神树”,则是共识:一种意见认为,这株铜神树的造型与内涵应与《山海经》中记载的“建木”相关,铜树是古蜀人沟通人神、上下天地的天梯,反映了古蜀人交通于天人之际的特殊宗教权力被古蜀国神权政治集团所独占的情况。与此相对的观点则认为青铜神树并非建木,从其构型分析,更多的与《山海经》描述的“若木”相似。另一种意见认为,青铜神树具有“社”的功能,与载籍所记“桑林”一致,应为“社树”。一种意见认为,铜神树为古蜀人的宇宙树,反映了蜀人的世界观。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青铜神树起源于古人对日晕现象的认识,代表东西两极的扶桑与若木。</p> <p class="ql-block">出土青铜器高大,我一边听耳机介绍,一边看实物展览,若非亲眼看见,根本不敢相信,早在4500多年前,古蜀人就掌握先进的“焊接技术”。</p> <p class="ql-block">陶器</p> <p class="ql-block">玉的原石</p> <p class="ql-block">成品玉</p> <p class="ql-block">看过变脸的表演,脸部也是非常夸张的,嗯,传承的基因是抹不掉的,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有一种美叫缺憾美</p> <p class="ql-block">看四川的变脸表演,一下子想到这些夸张的金面具。的确,文化有传承,代代有相似。</p> <p class="ql-block">古代的文化文明从神话开始的。埃及如此,希腊亦是,罗马更是。</p> <p class="ql-block">复杂的工艺,高超的技术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想象力太丰富了</p> <p class="ql-block">太阳崇拜</p><p class="ql-block">长得像汽车方向盘的青铜太阳轮,是三星堆出土最令人费解的器物。</p><p class="ql-block">很多人把它称为三星堆是外星文明产物的有力证据。</p><p class="ql-block">埃及也有类似物。也说外星人的物件</p> <p class="ql-block">美不胜收。但留下那些双眼外凸的青铜面具、巨型黄金面罩、金杖……各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文物。</p><p class="ql-block">无数外媒网友感慨:</p><p class="ql-block">中华文明让人大开眼界!不可思议,中国真是个伟大的民族。一件件精湛绝伦,又造型奇特的文物都在提醒今天的我们,中华文明远比我们想象中,还要灿烂、繁荣、伟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