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鲜为人知的“甘溪情报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汤沸,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部合联处指导委员会委员。根据这位亲历者的回忆,1949年初,国民党上饶县政权曾在甘溪设置情报站,这段历史鲜为人知。</p><p class="ql-block"> 甘溪,位于上饶市广信区南部五府山镇,是一个古老山村。这里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起,直至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游击活动一直未停,党组织始终扎根于五府山区群众之中。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为了解除心腹之患,为了对周旋在五府山区的游击队不断进行“清剿、肃奸”,建立了各种特务组织,搜集情报,配合国民党军队的进剿活动。</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b></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当时驻防在甘溪的国民党武装交通警察总队的一个大队(以下简称交警大队),为了配合国民党实现“分江而治”的偏安战略,维持摇摇欲坠的反动政权,在这里秘密建立起一个组织庞大、机构严密的特务组织---“甘溪情报站”。</p><p class="ql-block"> 这个情报站由交警大队分管政治工作的大队副罗万川一手组建,罗还亲自兼任该站总指挥。</p><p class="ql-block"> 情报站设在甘溪乡公所内,站下以保或联保建立情报组,共建8个情报组。全站共有42人。站、组长和情报人员,全是国民党甘溪乡、保中之骨干或当地一些无赖之徒。站长由甘溪乡长翁开顺兼任。站设办公室,由乡军事干事彭世鑫具体负责。站下属8个组是:上高洲组,组长是方技富,情报员5人。下高洲组,组长是周增寿,情报员3人。畈心组,组长是官瑞生,情报员7人。金钟山组,组长是周景兴,情报员3人。吴村组,组长是邵裕焕,情报员6人。金岭组,组长是姚祖胜,情报员2人。应际组,组长是张炳荣,情报员3人。姚家组,组长是姚建寿,情报员4人。情报员对组长负责,组长对站长负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二)</b></p><p class="ql-block"> 情报站、组建立起来后,总指挥罗万川立即召开了一次站、组全体成员秘密会议,布置了搜集活动在五府山的中共闽北特委及其领导下游击武装的情报。规定了“以匪党、匪军和通匪、济匪、纵匪、窝匪之不良分子为工作对象;以闽浙赣边五府山区之上饶、铅山、广丰、崇安、浦城各县边境为地域”。情报站、组在进行工作中,对“匪党分子及匪游击队尽量侦察”。规定三天汇报一次,还有紧急、重要情报火速汇报的制度。规定传递情报为书面、口头两种,由各情报组指定本组情报员轮班向情报站汇报。情报站只对罗万川负责,对“匪党、匪军发生之特殊事件”等各种情报,必须直接向罗万川交递并得到“指示”。情报站、组还有协助清剿,报告地方“匪党秘密组织及匪方潜伏人员,担任剿匪部队向导及协助供应”等项任务。</p><p class="ql-block"> 情报站在业务上,还与国民党上饶县政府的特务组织---政治工作大队驻甘溪工作组,建立了互相交换情报、密切合作之关系。</p><p class="ql-block"> 各情报组均按规定向站交呈情报,进行特务活动。上高洲情报组曾先后两次将搜集到中共闽北特委王文波、程胜福、徐福嗣、宣金堂等领导的游击队,在毛楼、禹溪、封禁山一带活动的情报,以最急件(三个十字为标志)飞快向上作报告。罗万川根据所获得的情报,立即从交警大队派出一支强大兵力,对游击队进行武装围剿。由于游击队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术,在革命群众的支持和统护下,安全转移,使敌人两次进剿均遭扑空而告终。</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b></p><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23日,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天堑,所向披靡,国民党军队纷纷溃逃。这年5月初,驻甘溪之交警大队闻风溃散。在溃逃前夕,将情报站、组所有文书档案和全体情报人员,均移交上饶县政府特务组织政治工作大队接管。不久,甘溪宣告解放,国民党县政治工作大队的大队长徐月忠也畏罪潜逃,情报站、组其它人员亦相继鸟兽散。只喘延了3个月的甘溪情报站,很快被扫进了历史尘封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收集整理: 吕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