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树木里边我所喜欢的第一种是白杨,因自打我懂事起就生活在西北,北人多种白杨,一如《本草纲木》中所述:“白杨北土极多”。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家门前屋后、在我上学的马路两旁、在通往郊区的公路两侧、在农垦团场大片大片条田的四围,全是成排列队像礼兵一般的白杨树。笔直的杆,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丈把高,像人工修剪过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其树皮白如梧桐,叶似冬青,微风击之辄淅沥有声,多疑是雨下。故在西北干旱地区,白杨乃滋润清爽之象征,一扫荒漠戈壁之阴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待到入了学堂,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又将白杨树升华成一种精神图腾: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了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从此,白杨即成为了我的偶像,万树唯有杨树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入世渐深,又从北方移居南方,再不见白杨的影子,似乎大家对于白杨亦並没有那么多的好感。古诗有云: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为什么呢?或许因为它老是遇风则簌簌有声的缘故?不得而知。再听说苏格兰有一种传说,耶稣受难时所用的十字架是用白杨木做的,所以白杨自此以后就永远在发抖,大约是知道自己罪孽深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从小根植下的对白杨的笃诚信念,上述对白杨的不恭,我皆视为耳旁风。但从此亦得到一个深刻的启悟:世界是感性的,自然万物都携带人的情感,每个人眼中都有他自己的一个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