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此篇被佳作推荐</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最盼望的一件事儿就是过大年,过年可以吃好的,穿新衣裳,还可以到处去玩儿。</p><p class="ql-block"> 我有两个弟弟,妈妈每年都给他们买两包小鞭炮。他俩把它拆开,放在口袋里,点上一根香,一个一个地放。离过年还有十几天,大院里就常想起小炮的声音,啊,这就预示着年马上就要来啦。那时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p><p class="ql-block"> 妈妈还给我们买一个小灯笼,灯上插着一个竹棍,手拿着竹棍,我们姐儿三轮流拿着玩儿。口里还念叨着:“打灯笼烤手了,你不出来我走喽”。</p> <p class="ql-block">我和弟弟小时候</p> <p class="ql-block">12岁的我是个丑小鸭</p> <p class="ql-block"> 过年时还盼望着贴年画,那时我家的卧室也就20多平米,可是在屋里却要贴上七张年画。无论男孩或女孩,抱着一个大鲤鱼,写着“年年有余”,这就是杨柳青年画,这张画必贴。记得还有一张画叫“冬瓜上高楼”,那是一个硕大的冬瓜,一个女孩登着梯子去摘这个冬瓜,我记忆很深。</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喜欢年画已经爱到了痴迷的程度,晚上起来上厕所,开开灯还要看看这几幅画。</p> <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八九妈妈就给我们做“麻亚”。(音对,字不知是哪两个字)用白面加红糖,红糖舍不得多放,只好再放一点儿糖精,面切成小长条,用油炸。炸出来的麻亚又酥又甜,可好吃了。 放在用竹子编的一个大篮子里,满满一篮子,随便吃。</p><p class="ql-block"> 那时妈妈提前蒸好了馒头。猪肉炖粉条子也做好了,还有酸菜粉条汤。(酸菜是妈妈爸爸自己积的)。妈妈说:“过年了,我们不按时开饭了,谁饿谁就自己吃吧”。弟弟们玩累了,回到家抓起一把“麻亚”吃起来,没有几天就都吃光了。</p> <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几的时候,有个邻居阿姨就到我家来,她邀请我和另一位邻居同学三十晚上一定到她家去,说是闺女就是“贵人”。小子不受欢迎是小人,哈哈,在她看来就三十晚上,我们这些女孩才是“贵人”,不知道这是风俗还是迷信。</p><p class="ql-block"> 去呗,到那白吃白喝的,阿姨早就准备好了瓜子花生糖果之类的东西,随便吃,吃的我们舌头都木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只有瓜子花生,平常还吃不到,只有过春春节时,每人供应几两。看看现在的干果繁多:开心果、松子、美国大杏仁、桃仁、人参果、瓜子的品种就更多了,口味也多种多样。看看现在物资极大的丰富,我们吃啥有啥,这日子过得好开心呀!</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还愿意回老家过年,临行前妈妈嘱咐我,三十晚上,小孩子家家的,不该说的话一定不能说,比如饺子破了,不能说破了,要说挣了等等。</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放寒暑假都要回老家,不记得吃米饭了,只记得大妈做的棒子碴粥,又香又粘,她还用红薯面,放点儿“面起子”蒸的饽饽又香又甜,再切上一碗自己腌的水疙瘩头,用比挖耳勺大点的小勺崴上两勺香油一拌, 嘿!这叫一个香呀。</p> <p class="ql-block"> 春节到了,大妈开始做米饭了。她的做法跟咱们蒸米饭不一样,她用稻米和粘小米放锅里煮个半生,捞出来再放上屉布蒸。这样做出来的米饭比直接蒸的米饭好吃多了。</p><p class="ql-block"> 奶奶、大妈还做了很多“炸丸子”。不是用肉做的。而是像咱们这儿的炸糕。那时老家没有江米,用黄粘米放上豆馅儿,做成一个小圆饼,放锅里炸半熟,捞起来再蒸。米饭里有白的黄的,再加上这个炸糕,寓意很好,金银元宝都有了。</p> <p class="ql-block">妈妈堂姐弟弟及我</p> <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儿,开始祭灶王爷了,奶奶把家里做的好吃的都放在灶台上,对着灶台上贴着一张灶王爷的画相,她双手合十在嘟囔着什么,我小孩子家家的牢记妈妈的嘱咐,啥也不能说,只是在旁边看热闹。</p><p class="ql-block"> 有时我双脚站到了门槛上,老人们看见了立马让我下来,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小孩子为啥不能踩门槛?</p><p class="ql-block"> 有时在姥姥家过年,三十,姥姥家的院子里铺了很厚的麦杆儿,初一才能收起来,至今我也不明白为啥要铺麦杆儿。</p><p class="ql-block"> 三十晚上我们这帮孩子们吃很多的瓜子花生,皮都扔在地上不让扫,说是怕把财扫没了,初一早上才能扫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的时候回老家,家家户户用黄豆自己做豆瓣酱,一做就是一大缸,有一次我把盖子掀开了,妈耶,吓了我大跳,缸里爬满了蛆。吃饭时奶奶盛了一碗酱,把蛆挑出来了,放在桌上,大家用葱或其他蔬菜蘸着吃,吃的都蛮香,我看没有了蛆,也跟着一起吃,吃后没有一个拉肚子的,也许人们吃惯了,适应了这个蛆,就不拉肚子了。</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80年代初,我曾说过,啥时候我想吃烧鸡了,能买上一只,我就心满意足了。再看看现在,烧鸡我都吃够了,偶尔买一只鸡架,不为吃肉,只是尝尝那个味道就足矣了。</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小时候过年虽然很简单,那时没有电视机,我家只有一台收音机,但过得也很愉快。</p><p class="ql-block"> 现在人们都说,什么都不如以前的好吃了,最主要是咱们现在天天吃鸡鸭鱼肉,吃多了,什么都不好吃了。我们现在吃的穿的用的等于天天在过年,过年与平时区别不大。</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生活今非昔比,已经没有可比性了,是“鸟枪换原子弹了”。</p><p class="ql-block"> 咱们应该知足了,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