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海经》是我国历史上成书较早的一部散文形式的道家地理学著作。在海内东经一章提到“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其北有山,一曰在海间。”从方位看,此山必定是崂山无疑。《史记》记录了秦始皇三次登临琅琊,筑台移民,派徐福东渡,并于最后一次沿海北巡射杀大鱼直至烟台之罘。清代顾炎武考证志书得“劳成山”即崂山和成山两座山,并认为崂山得“劳”之名字始于秦始皇登临此山,齐人倍受劳苦的缘故。至于秦始皇是否真正来过崂山至今是个谜,但是即使秦始皇没有亲临崂山,那么始皇三十七年他率人沿海北巡也必定从崂山脚下的这片海上经过。</p><p class="ql-block">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在我国萌芽只有百余年的历史,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作为朝阳产业蓬勃发展。在二千年前的中国社会,经济极不发达,车船等交通工具简陋,只有秦皇汉武等才有巡视天下的机会和能力。再后来,一些文人方士的足迹逐渐出现在包括崂山在内的祖国山水之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宗教活动的兴盛,崂山在特定的领域中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从崂山的摩崖石刻看,最早为烟台山顶的晋代石刻,再后来是唐天宝年间的棋盘石刻石,而大规模的刻石始于金、元、明、清时代。此时山中的宗教活动才具有了相当的规模。</p><p class="ql-block">历史最久的崂山宫观应属太清宫,相传是由西汉张廉夫初创茅庐于此,至今已有二千一百年的历史。自此以后,高僧、名道、文人、显贵的足迹纷至沓来。但在清代以前,崂山的道路交通始终处于原始状态,进出崂山大多是崎岖山路,渔樵小径。从明清游记中可看出,游山往往要镰刀开路,绳索梯凳并用。而德占青岛时期修筑台柳路,在柳树台、北九水建设相关度假旅馆,可谓开我国度假旅游之先河。到了20世纪青岛建制初期,才开始了道路的初步修建。</p><p class="ql-block">一、明清时代</p><p class="ql-block">明清游崂路线,大体来讲有两条,都是以即墨城为基地:一条是<b>从即墨出发,车马行至鹤山——小蓬莱——王哥庄——晓望——上苑——太清宫——巨峰——华楼——九水——惜福镇——即墨</b>;另一条是<b>即墨——夏庄——(南行至)崂山南麓——巨峰——太清宫——(东海岸北行)上苑——小蓬莱——鹤山——(西行)即墨</b>。以下是明清时期游山文人游记中摘要的几条路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明代“金陵三俊”之一的陈沂,在1533年撰写的《鳌山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走路线和经历的景点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即墨</b>——<b>三标山</b>——<b>鹤山</b>(遇真庵、鹤山洞)——狮子岩、<b>太平宫</b>(观日、题寅宾岩和诗)——飞仙桥、老君洞、华阳洞、白云洞——海边乱石滩——翻燕岭(今返岭)——恶水河(今泉心河)——蛟龙嘴(雕龙嘴)——歇肚石(缺考)——黑松林(山腹地,极险,非人迹所到)——<b>下清宫</b>(宫在山隅,不能至)——黄水滩(西北30里)——黄山崮——观音埯(有人居-太清索道中站位置)——<b>明霞洞</b>(左有佛宇,宿洞中)——石瓢——清凉甸——聚宝峰——<b>上清宫</b>(朝真、迎仙二桥,赏邱诗十绝,自书如梦令)——宝珠山——分水河——(15里)天门山(邱处机“南天门”)——韩寨(今幸福村)——<b>聚仙宫</b>——(复西北入山)淹牛涧——<b>砖塔岭</b>——僧帽石——大风口——三里河——小风口——瘦龙岭——清凉寺——仙迹桥——金刚崮——(20里)<b>巨峰</b>(峰下有僧居,题“面壁洞”,篆“灵鹫庵”)——(从故道15里,出海湾,循山麓西北行,平地,40里至)<b>华楼</b>——万寿宫——老君殿——碧落岩——王乔崮——凌烟崮——金液泉——夕阳涧——石门山——清风岭——华表峰——聚仙台——(40里)<b>即墨</b></p><p class="ql-block">未至者:五龙岭,下清宫,黄石宫及海岛。行程5日,300里。对崂山各处景观介绍非常详细。</p><p class="ql-block">简言之,陈沂所行路线大体为:<b>即墨——(30里)三标山——(10里)鹤山——仰口——垭口——明霞洞——上清宫——八水河——幸福村——砖塔岭——巨峰——华楼山——即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游崂山记》作者是明代邹善,他于1568年由大泽山西来游历崂山,游览鹤山、仰口、华楼三处,具体路线是<b>大泽山</b>——<b>平度</b>——(东南行50里)<b>鹤山</b>——<b>上苑</b>——狮子峰——老君洞(更名犹龙洞)——仙人桥——白龙洞——眠龙石——(山行50里)<b>华楼</b>——玉皇洞——玉女盆——(坐仙岩望巨峰)南天门——接官亭(改名“迎仙岘”)——黄石洞——<b>黄石宫</b>,也是以即墨为基地的。</p><p class="ql-block">以上二人都没有抵达如今是旅游热点的太清宫。大概当时“宫在山隅,不可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崂山记》的作者是明代的高出,他来崂山的时间是1622年(明天启2年)。他所游历的路线景点大体为<b>鹤山——太平宫</b>——狮子岩——(犹龙?)洞,石桥(崂山第一水也)——(犹龙?)洞——明明崖——(南30里,就筏买蟹载之,又20里)<b>下宫</b>(此时“东北惟辟一径”,此路可能是新开辟不久)——(出东北,乘五里,即村而南行)三丰塔、<b>八仙墩</b>(崂山第一壁也)——(出东北乘五里,复西。十里献芋。西北十里)出天门后——(西北20里)<b>白云庵</b>——(复从下,十里)——<b>聚仙宫</b>——“是日抵下宫之别庄,犹下宫授餐焉”——(从庄北60里)<b>华楼</b>——黄石宫——<b>大崂观。</b>简单来看,线路是:<b>鹤山——仰口——太清宫——八仙墩——白云庵——聚仙宫(流河)——华楼——大崂观。</b>他的游山内容较为完整,有了关于太清宫的记述文字,并且游历了八仙墩一线,当然其路线极为艰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游崂山记》的作者也是明代人物汪有恒,路线大体也是<b>鹤山——上苑——狮峰——太清——上清——明霞洞——南天门——夹岭河——巨峰——(西游)华楼——劈石口(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崂山九游记》是明代高弘图在1639年的作品。他的此次游山费时十五天,对崂山的风景、轶闻、掌故记述较多。六年之后,该文作者有感于国破家亡,绝食九日而死。正可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辉”。他的游历线路和景点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平村——王家庄(今王哥庄)——<b>鹤山—</b>—滚龙洞——太平村——(宫去村10里许<b>)太平宫</b>——狮子峰(宾日)——犹龙洞——<b>下清宫</b>(凡50里,经——翻燕岭、乱石滩一段)——<b>上清宫</b>(吊憨山上人禅址)——驱虎庵——张仙塔——<b>八仙墩</b>(第一奇,第一丽)——(返,20里)太清宫——(折而北)试金石滩——(饭)青山——<b>上清宫——明霞洞—</b>—天门(天门后神室,庞眉道士展老君卷慰劳者久之)——烟云涧——<b>巨峰</b>(玉皇殿、玉皇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简单叙述为:<b>王哥庄——鹤山——王哥庄——太平宫——返岭村——太清宫——驱虎庵——八仙墩——试金湾——青山——上清宫——明霞洞——南天门——烟云涧——巨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崂山周游记》的作者曹臣于1634年游历过崂山,计时二十七天,路程七八百里。为一次性游览崂山时间最长者之一。他的路线和经历景点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不其山—</b>—邋遢石——玉蕊楼——圣水庵——<b>康成书院</b>——(西过)不其山脊——(歇马)<b>百福庵</b>——(息阴)崇佛寺——慧炬院——黄石宫——<b>高架崮—</b>—玉女盆——凌烟崮——(30里)石佛寺——(渡汉河,5里)烟游涧——(南3里)<b>聚仙宫</b>——烟游涧——<b>砖塔岭</b>——金壁洞——夹岭河——(北10里)白云庵——慈光洞——<b>自然碑—</b>—幕云崮——美人峰——<b>巨峰—</b>—白云庵——会仙山——碧云洞——响云峰——浴盆峰——先天庵——(最胜者曰)<b>龙窟(龙潭瀑)</b>——<b>上清宫</b>——<b>明霞洞</b>——<b>下清宫——八仙墩</b>——(船)黄山——雕龙嘴——(弃筏)<b>那罗延窟</b>——散花峰——(宿于)雕龙嘴——峰山——<b>太平宫—</b>—狮子峰——<b>鹤山(</b>鲎山)——<b>田横岛—</b>—山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时至清代,崂山游览线路仍然没有大的改观。《崂山记》是清代本土人物纪润的周游崂山文章,其中收集了大量崂山楹联,为其可取之处。作者曾经“从王师肆业黄石宫,后迁于上下华楼”。他的游历路线和景点是:</p><p class="ql-block">神堂口——彗炬院——王官楼——<b>黄石宫</b>——华阴小集——西莲台——响石——(宿)<b>华楼</b>——梳洗楼——金液泉——天液泉——玉女盆——高架崮——毕家村——<b>乌衣巷</b>——神清宫<b>——大崂观—</b>—<b>九水</b>——骆驼头——九水庵——仙古洞——旱河庵——登窑——韩观——烟云涧——<b>砖塔岭—</b>—金壁洞——<b>铁瓦殿—</b>—(殿旁慈光洞、金刚崮)——仙人桥——<b>自然碑——巨峰</b>——天门(后之大殿,齐本守建)——<b>上清宫——烟霞洞——下清宫</b>——猎泊、涨泊——试金汪—<b>—八仙墩—</b>—张仙塔——青山——(过)窑货堤——<b>华严庵——那罗延佛窟</b>——<b>太平宫——狮子峰</b>——王哥庄(街南修真庵)——<b>小蓬莱—</b>—峡口庙—<b>—鹤山</b>——朝阳洞——梧桐金井、七磴楼、仙鹤洞、滚龙洞——摸钱涧——<b>康成书院—</b>—邋遢石。简言之为:<b>华楼——九水——流清河——巨峰——上清宫——明霞洞——太清宫——八仙墩——华严寺——仰口——鹤山。</b>他的游览内容几乎涵盖了崂山的景区景点,特别是他收集的当时崂山楹联,对我们旅游文化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青岛建制以后,游览崂山的线路有所不同,人们开始将青岛和即墨同时作为出游基地,所经过的路线和现在的一些线路开始大体一致起来。写过《崂山七游记》的胶南文人王大来,曾于1861年迁居华阴二十余年,颇为从容地游览了整个崂山。他的〈〈游崂山记〉〉中记述的路线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河套—</b>—后海——阴岛(现红岛)——<b>李村</b>——(宿)<b>青岛</b>——李村——<b>段家埠</b>——登窑(望巨峰)——烟游涧——平阑——(北历)<b>梯子石</b>——<b>太清</b>——<b>明霞洞</b>——青山、黄山——番眼岭、乱石滩——<b>华严庵—</b>—望海楼——雕龙嘴——<b>白云洞—</b>—二仙山——<b>太平宫</b>——<b>修真庵——劈石口</b>——神清宫——<b>华阴书院—</b>—(宿)华阴村。文中提到梯子石。</p><p class="ql-block">王大来的《再游崂山记》中的线路是<b>王哥庄</b>——<b>白云洞——明道观——棋盘石——白云洞——双石屋——九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清掖县人林钟柱曾于崂山教书10余年,写有大量关于崂山诗文。《梯子石记》就是他1891年(光绪17年)写下的,现刻勒于垭口一带。他在《重游崂山记》开头写到“曾一游,未探巨峰九水”,于是“约尹琅若同游”(吴介山为先导)。他的行进路线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仲村</b>——神堂口——<b>华阴—</b>—白沙河—<b>—华楼</b>——南天门——梳洗楼——华阴书院——玉清宫——桃源村——(宿)<b>登窑</b>——烟云涧——寿阳院——<b>聚仙宫</b>——(宿)南窑——浮岛——郑司农祠——<b>太清宫</b>——<b>八仙墩——明霞洞——上清宫——华严庵</b>——长岭村——(渡大河)塔院——蛟龙嘴——<b>白云洞—</b>—<b>棋盘石——蔚竹庵</b>——小巨峰——白云洞、龙穿崮——<b>巨峰—</b>—(20里)<b>华严庵</b>——<b>太平宫</b>——狮子峰——<b>绿石滩</b>——王哥庄、<b>修真庵</b>——训虎山——<b>即城。</b>他分几条线路游历了所有崂山景区景点,并且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大循环线走下来后,还作了崂山腹地的穿插游,包括棋盘石、白云洞,还提到仰口海边的绿石。</p> <p class="ql-block">10、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崂山历史上最早的一条来自青岛市区的公路也是全省乃至全国最早通行汽车的公路是台柳路,它是1904年德占时期修建的,全长30余公里,德占当局还整修了16条登山路,并予以编号,刻石立碑,指导方向。很多德文石碑至今保存完整。</p><p class="ql-block">二、民国时期</p><p class="ql-block">二十年代后期,随着青岛工商经济的发展和在国内知名度的提高,来青工作、度假和参加各种活动的人逐渐增多,崂山成为旅游热点,但是车费昂贵,决非一般百姓可以承受。三十年代初,青岛市国民政府对崂山道路进行了一系列改造、修缮工作,分别是:1931年,大崂观——王哥庄的大庄路;1932年,登窑——流河的登流路;1934年柳树台——北九水的柳北路;同年王哥庄——太清宫的庄太路;同年,北九水——大崂观的北大路,长5.51公里,与五大路(五里岗至大崂观)接通,使游人作环行游览,节省时间和体力,提高旅游质量。与此同时,新修、整修了山区小路20多公里,并设石桌石凳及路线牌。崂山的道路交通有了较大变化,并随之在1926年出现了自青岛市区至崂山的多条公交车旅游线路。1934年6月,新组建的青岛市公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市经营10条公交线路,其中,行经崂山的就有5条,分别是:河南路——白沙河;河南路——板房;沧口——夏庄;五里岗——大崂;九水——登窑,大大方便了人们游览崂山的活动。</p><p class="ql-block">1932年农历8月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后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的傅增湘,花费三天时间,游历了几乎崂山所有景区景点,比较以前游山活动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体力。他的出行路线是:</p><p class="ql-block">青岛——(30里)李村——(30里)九水(题观川台,作七律)——(10里)板房——(租山轿)竹窝——柳树台——德人病院楼(旧)、俄人客邸(新)——官桥石屋——双石屋——(4里)鱼鳞口——靛缸湾(叶誉虎“潮音瀑”不妥)——双石屋——蔚竹庵——(10里)米窝口——没日岭——白云洞——(下山行五里,近海岸则可接新筑通衢,车马驰骋无阴矣)小黄石、返岭前、后村、八水河(误)——(20里)青山口——明霞洞——上清宫——(环山大路)——青山口——黄山口——返岭前后村、小黄石——(10余里)华严寺——仰口——晓望——王哥庄——大小劈石口——大崂观——五龙涧——乌衣巷——李村——青岛</p><p class="ql-block">由此看来,当时崂山南线仍然没有大路可以直接返回青岛市区。</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通往崂山附近的公交线路有两条:河南路——登窑;河南路——王哥庄,但是不久停开。抗战胜利后,曾由市公共汽车管理处委托民营大华汽车公司开通由市区至惜福镇、市区至登窑、市区至大崂各线。青岛解放后,恢复并发展了崂山公共交通,开辟了由市区至沙子口、惜福镇、汉河等线路。李村也是去崂山的一个出发站。此时由南线入山,先是乘车至登窑,再步行经10余公里长的梯子石至太清景区。直至解放初期,因国防需要,修建了崂山南线沿海公路,即莱青公路,梯子石的名字才被游人渐渐淡忘。</p><p class="ql-block">三、改革开放以后</p><p class="ql-block">1979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临崂山,为崂山旅游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1982年,崂山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专职负责崂山风景区的管理及开发建设工作。景区管委会确立了“风景区大穿插,游览区小循环”的近中期开发建设思路。搞好风景名胜区,发展旅游业,交通首当其冲。在道路交通方面建成了流清、太清、八水河、北九水等九处面积5.7万平方米的停车场,整修了崂山南线、中线、北线75公里的旅游公路和35公里的游览步道,景区旅游公路从过去的土路、碎石路,到现在已全部平整硬化,达到了省二级公路标准。华严寺、蔚竹庵、华楼宫等一大批古迹得以修复,太清、仰口等索道的建设更加方便了游客需要,海上旅游得到进一步发展,登山步道、循环线的建设,使一些新景区、景点也展现在游人面前。“藏在深闺人不识”的巨峰游览区和“九水十八潭”等精品旅游项目也将不日向广大游客开放。崂山迎来新世纪的明媚春天。许多条公交旅游专线车直达崂山的北九水、仰口、太清宫、垭口和流清河等处,搭乘旅游汽车、出租车游览崂山更加方便快捷,并且选择性更大。</p><p class="ql-block">目前游山路线可整体或分段进行,大体线路是:</p><p class="ql-block">1. 市区——华楼、北九水:有台东、轮渡等多路公共汽车和11号轻轨抵达北九水,可以游览九水循环线:九水——靛缸湾、潮音瀑——观景台——蔚竹庵——九水车场。</p><p class="ql-block">2. 市区——仰口:有轮渡、李村出发多路公共汽车可以游览太平宫——寿字峰——觅天洞——上苑——犹龙洞等景点,另外仰口索道也是很好的代步工具。</p><p class="ql-block">3. 市区——垭口:有火车站、李村出发的多路公交车抵达,可以游览太白石——蟠桃峰——明霞洞——上清宫——龙潭瀑——八水河——太清宫。也可以以太清索道作为代步工具,省时省力。</p><p class="ql-block">4、巨峰游览区作为崂山旅游腹地对外开放十余年,游客可以在大河东车场游客中心乘坐观光车——天地醇和——乘索道或步行——巨峰游览区环线——大河东车场。地铁四号线即将开通至大河东客服中心,游览崂山更显便捷。</p><p class="ql-block"> 如果有条件,游客可以选择以上多条线路进行游览。仰口、北九水、太清等处已具备了相当接待能力的宾馆饭店,游览期间可以在山上住一夜或两夜,游览质量更佳。偏好山水的旅游爱好者身心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p><p class="ql-block">总之,目前崂山景区交通设施的逐步完善,为景区陆海空立体发展夯实了基础,通往崂山的旅游公交车不仅对游客十分方便,还极大地便利了崂山内居民的外出。丰富奇特的旅游名胜资源和宽敞安全的旅游观光公路,吸引大批游客的到来,为当地人民从事旅游服务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今后,为了进一步展现崂山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不妨联合部分旅行社对外推出崂山二日游或多日游的同时,在崂山腹地徒步穿插旅行活动上进行一定的尝试。西方国家的HIKE ROAD(徒步旅游)在风景游览区是很有吸引力的。而我们崂山很少这样的徒步健身游客。这并不是说我们要继续投资修建纵横交错的步行道穿插于崂山风景区,而是只要有一定的方向引导指示,所选择线路排除极其危险的因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