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42年5月端午,天津一位码头工人家里,随着声声啼哭,一个女婴呱呱坠地。按照当地习俗,取名黑,寓意着健康成长。黑,四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外婆赶着驴车把黑和姐姐丫头接回老家山东省德州市陵县的一个小村庄。黑12岁那年,外婆年事已高无力抚养,姐姐回了天津,黑跟了在剧团里唱戏的姨妈康艳君,改名康少君。从此,康少君踏入了商河剧团的大门。</p><p class="ql-block">剧团里热闹非凡,大人们忙碌地穿梭于各个角落,有的在化妆,有的在排练,还有的在修补戏服。康少君被这一切深深吸引,她的目光追随着一位身穿华丽戏服、正练习着高难度动作的资深演员,充满了憧憬。</p><p class="ql-block">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尚未爬上屋顶,康少君已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踢腿、下腰、劈叉和翻跟头。每一次拉伸都是与自我极限的挑战,每一次跳跃都伴随着落地时脚掌撞击地面的声响。汗水沿着她的发梢滴落,湿透了衣衫,却洗刷不去她眼中坚定的光芒。她的双腿已经酸痛到几乎无法站立,但她依然坚持着每一个动作的标准和完美。她的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嘴角却始终挂着不服输的微笑。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训练,正是通往舞台中央的必经之路。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了将来能够在聚光灯下绽放最耀眼的光芒。</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康少君不仅在武打动作上越发娴熟,她的文戏表演也开始受到师傅们的青睐。她能够准确地把握角色的情感变化,将内心的喜悦、悲伤、愤怒和平静通过细腻的表情和生动的肢体语言展现出来。每当她站在舞台上,无论是扮演英勇的女将军还是柔弱的民间女子,都能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真实情感。</p><p class="ql-block">在一次《英杰烈》演出中,康少君饰演的角色惊艳全场。动作如风中的柳絮轻盈而不失稳重,唱腔婉转悠扬,将剧中人物的豪迈与柔情完美融合。演出结束后,掌声雷动。</p><p class="ql-block">康少君的名字开始慢慢传开,她的才华和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她不再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学徒,而是逐渐成为了剧团中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p><p class="ql-block">一个静静的夜晚,月光洒在古朴的戏台上,为即将上演的剧目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后台的气氛既紧张又兴奋,化妆师忙碌地为演员们施朱添墨,服装师则仔细检查着每一位演员的戏服是否完美无瑕。</p><p class="ql-block">康少君穿着精致的服饰,站在幕后静静地等待着她的第一次登台演出。她的心跳加速,手心微微出汗,但脸上却是一副镇定自若的模样。上场时,她深吸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台。</p><p class="ql-block">灯光聚焦,目光齐聚,音乐响起。康少君舞动飘逸,每一个转身都透露着自信和力量。她的嗓音穿透剧场的每一个角落,清晰而富有感染力。观众们被她的表演深深吸引,随着剧情的起伏,时而屏息凝神,时而掌声雷动。</p><p class="ql-block">当幕布缓缓落下,整个剧场沸腾了。康少君站在舞台中央,深深鞠躬。她知道,这一晚,她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学徒,而是真正站在了属于她的舞台上,星光初现。</p><p class="ql-block">随着名气的增长,康少君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剧团接到了更多的演出邀请,每一场演出都需要她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情感。有时候,连续几天的高强度排练让她感到疲惫不堪,但她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在每个寂静的夜晚,当其他演员已经进入梦乡时,康少君还在灯下反复研读剧本,揣摩角色的心理变化。舞台上的光鲜亮丽背后,是无数次汗水的洗礼,没有谁会随随便便成功。</p><p class="ql-block">岁月流转,康少君的名字已经成为剧团乃至整个戏剧界的一个传奇。她的刀马花旦形象深入人心,无论是在本地区的大小舞台上,还是在省市的文化交流中,她都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观众。</p><p class="ql-block">那是在省京剧院的大舞台上,灯光璀璨,康少君带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演出。她的动作如同疾风骤雨,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有战士的刚毅;她的唱腔宛若天籁之音,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p><p class="ql-block">演出后,吴俊良团长的牵线下,康少君获得了与俞艳霞老师见面的机会。这次会面不仅是对她技艺的一次考验,更是对她意志和决心的一次挑战。从那天起,康少君成了俞艳霞老师的弟子。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练功房时,康少君已经开始了她的基本功训练。俞老师不仅教授她技巧上的精髓,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她对角色的理解、情感的把握以及舞台的魅力。两人之间的关系也由最初的师生逐渐转变为亦师亦友。康少君跟随俞老师学习了许多经典剧目,包括《花木兰》和《穆桂英》。每一次排练都是一次新的挑战,但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俞老师总是耐心地指导她,帮助她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关。康少君的进步有目共睹,她的表演越来越有感染力,赢得了更多人的认可和喜爱。</p><p class="ql-block">这段师徒情谊不仅让康少君的艺术生涯得到了质的飞跃,也让两位艺术家的心灵得到了相互滋养。在共同追求艺术完美的道路上,她们携手前行,留下了一段段难忘的记忆。</p><p class="ql-block">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和汗水,康少君终于迎来了她演艺生涯中的巅峰时刻。《花木兰》和《穆桂英》这两部大戏的成功上演,见证了她的成长与蜕变,更让她的名字在戏剧界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每当夜幕降临,剧场内的灯光渐暗,一束聚光灯打在舞台中央,康少君身着华丽的戏服,以一袭英姿飒爽的姿态出现在观众面前。观众们被她那精湛的演技深深吸引,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幕后默默支持她的俞艳霞老师,则是这一切成功不可或缺的背后推手。俞老师在排练过程中给予了康少君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支持。正是有了这样一位严师益友的存在,康少君才能在舞台上如此自信地绽放光彩。</p><p class="ql-block">俞艳霞老师当初的选择是多么正确。康少君这份成就离不开恩师多年来的悉心教导与无私奉献。因此,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会满怀感激地说:“没有俞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我。”</p><p class="ql-block">俗话说,唱戏不容易,冬天冻死,夏天热死。</p><p class="ql-block">冬季的寒风如刀割般凛冽,大雪纷飞中,康少君,这位年轻的刀马花旦,正站在舞台的中央,穿着单薄的戏服,露着小腿和脚腕,冻得直打哆嗦。她的脸颊被寒风吹得通红,但双眼依旧坚定而充满热情。下了舞台,康少君疾奔后台。后台随时放着麦秸,下了台就赶紧烤火。随着季节的更迭,冬去春来,夏日的阳光如同熔岩般灼热,空气仿佛凝固,让人喘不过气来。然而,对于剧团的演员们来说,夏天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可以轻松一些,反而更加考验他们的毅力和耐力。康少君穿着厚重的戏服,汗水浸透了衣衫,但她依然全神贯注地投入演出中。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力求完美。尽管汗水顺着额头滑落,她的眼神却始终坚定而明亮。好钢需百炼,只有经历过这样的磨砺,演员们才能更好地诠释角色的情感与生命。</p><p class="ql-block">退休后,康少君都会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公园的一角唱起那些经典的戏曲片段。她们的声音穿透树梢,吸引了不少过往行人驻足聆听。尽管岁月在她们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在这片小小的天地间,她们忘却了年龄,找回了年轻时的梦想与激情。</p><p class="ql-block">然而,好景不长,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份宁静。康少君的老伴儿因病离世,这对她的打击极大。老伴儿不仅是她生活中的依靠,更是精神上的支柱。康少君仿佛失去了生活的方向,连最爱的戏曲也不再触碰。女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对母亲的爱悄然加倍。</p><p class="ql-block">转眼间,康少君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硬朗,乐观向上,看上去仿佛是六十多岁的样子。当女儿拿出珍藏的老照片,她戴上老花镜,拿着照片,久久地凝视着,脸上泛起淡淡的微笑,那是人生经历了风雨后的淡然与从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