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洛阳,布票上的洛阳民生

孟令武

<p class="ql-block"><b>“布衣洛阳”展览在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位于九都东路与新街交叉口东北角。</b></p><p class="ql-block">洛阳民俗博物馆依托清代古建筑群潞泽会馆而兴建,包含洛阳匾额博物馆和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两个部分,实际“民俗”是将“匾额”和“契约文书”两大块予以主题突出而设,所有的文物也都是民俗博物馆的馆藏,因此可以说它们本就是一家人。</p><p class="ql-block">此外,洛阳民俗博物馆还打通了其与契约文书博物馆、匾额博物馆的连接通道,实现“三馆连通”,使参观者可以从洛阳民俗博物馆内直接前往契约文书博物馆和匾额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十二生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布衣洛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布票上的洛阳民生</span></p><p class="ql-block">主办单位:洛阳市文物局</p><p class="ql-block">承办单位:洛阳民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开展时间:二零二五年一月一日</p><p class="ql-block">展览地点: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负一层西展厅</p> <p class="ql-block">新春临近,如今,除了小孩, 或许很多人已不在意新年是否穿新衣,因为平时可穿的新衣就不少。但几十年前,国人所有的穿衣打扮都与一张小小的“布票”紧密相连,在那个物资短缺的年代,布票代表人们“衣食住行”的首个字眼。近期,这些承载岁月的票证,在“布衣洛阳——布票上的洛阳民生”展中被再次唤醒。</p> <p class="ql-block">纪念门票 一人一票 涂改撕毁无效</p> <p class="ql-block">策展人:刘彦卿,洛阳市偃师区夹河滩人,早年毕业于南京财经大学,长期在政府机关从事政策研究工作,业余醉心于河洛文化研究和洛阳文献收藏,收藏有洛阳不同时期的各类票证3万余种,先后在西安、武汉、南京、郑州以及洛阳本地举办过20余场不同内容的票证专题展览,曾任中国收藏家协会票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三届洛阳市政协常委、 市政协智库专家,现为河南省杂文学会执行会长。</p><p class="ql-block"><b><u>本次展览展品为刘彦卿先生个人珍藏</u></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言</span></p><p class="ql-block">布票,是在20世纪50至80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洛阳城乡居民购买布料、衣服、布制品以及其他穿着用品的专用票证。在那个年代,城乡居民购买布料、衣服,除了付钱外还要用布票,没有布票仅有钱是买不到的。以至于布票及其派生出来的棉花票、絮棉票、线票、针织品票、纺织品票、汗衫票、鞋票、手帕票、 毛巾票、蚊帐票、劳保用品 (劳动服、手套) 票等,其地位仅次于粮票,为我国第二大类计划供应票证。 </p><p class="ql-block">布衣,顾名恩义就是蔽体御寒的麻布衣服,因为普遍为老百姓穿着,后多用来指代平民百姓。一株植物或者一只动物,通过国人的智慧,都能从中获取浑然天成的服装材料。这既是一种索取,也是一种给予,人间因此温暖美丽。芸芸众生,既是历史的见证者,又是历史的创造者。 </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几十年前,洛阳城乡居民的衣着打扮,竞然是全靠一张小小的布票。那个时候物资匮乏,市面上很少有成衣买卖 (即使有价格也贵得怕人,平民百姓大多买不起),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是靠国家定量配给的布票,扯布做衣,遮风挡寒。因此,这些五颜六色的布票及其布票发行流通使用的文件,便见证了洛阳百姓当年的日常生活和“布衣人生” 。</p><p class="ql-block">本展览共分三部分:一、布票进入洛阳;二、洛阳人用过哪些布票;三、布票映照下的洛阳民生。共计展出各种布票及其相关的票证、文件、老照片等400 余件展品,旨在通过布票的兴衰变化,透视不同时期的洛阳民生和社会发展,让一件件尚不太久远的藏品,见证洛阳这段峥嵘岁月,与广大市民一起,在一丝一缕之间,发现古都春秋的冷暖,感受洛阳的城市风情和服饰文化。</p> <p class="ql-block">还是老习惯,快速拍完展品,回家再慢慢整理。</p><p class="ql-block">本次布展内容,涉及非常多的洛阳那个年代的世态民情,制作美篇的过程就像在品读一本书,沉浸在一本回忆录中,它把我们引入曾经,带进过往……</p> 一布一票,忆往昔岁月 <p class="ql-block">布票,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逐渐淡出人们生活,是计划经济时代全国城乡居民购买布料、衣服以及其他纺织用品的专用票证。“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也不会想到,那个年代,几乎所有家庭都是靠国家定量配给的布票,扯布做衣,遮风挡寒。没有布票,即使有钱也无法买到布料, 甚至一块手帕。”</p><p class="ql-block">展品包括全国通用布票、河南省布票、洛阳市附属票等多种布票, 以及相关老照片、文件、实物票证。除了常见的布票,您还能观赏到各类特殊布票,如专为知青发放的布票、侨汇物资中的布票,以及奖售布票等。这些展品以独特的方式,重现了洛阳居民如何以票为生、在有限资源中精打细算的温情故事。</p><p class="ql-block">——洛阳晚报</p> 一丝一缕,看古都变迁 <p class="ql-block">在展览中,您可以通过翔实的文献与不同时期的布票实物了解计划经济时代的“定人、定量、定时、定点”制度。例如,旧照片中,从晚清时期洛阳闺女的打扮到民国时期洛阳商会的旧址,再到解放初期普通干部的穿着; 布票中,有当时国家商业部、 河南省商业厅发行的布票、 棉布票、针织品票、棉线票、 棉花票、购鞋票,甚至手帕票等;按尺寸分,有壹市寸、三市寸、五市寸、壹市尺、五市尺、拾市尺等,最小的找零布票,只有半市寸……</p><p class="ql-block">另外,从妇女儿童优待证、随结婚证发放的购布证明单和五种针织品购货证等,展示了洛阳人的年度布票发放标准、特殊时节补贴布票的故事。“新三年, 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从新生儿的降生至走到生命的终点,布票几乎贯穿了人的一生。父母需申请“生育布票”,用于为孩子缝制衣物;结婚时,需额外申请“结婚用布”补助布票, 用于制作新衣或铺盖被褥; 亲人离世后,家属随死亡证明申请丧葬用布……</p><p class="ql-block">展览中,还能了解百姓在时代洪流中经历的人生大事。如20世纪50年代,洛阳姑娘马桂芳为结婚布票辗转河南、宁夏、内蒙古三地,从娘家攒票到部队换票,再到驻地开介绍信,几经波折终于办成跨地域婚礼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展览不仅展示了洛阳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冷暖”, 也呈现了这座城市的社会变迁。从20世纪50年代洛阳市日用工业品批发部的时装广告,到布票退出流通后洛阳友谊商店的有奖销售券, 以及春节前夕空军部队优惠供应飞行用品的优惠券,商品经济的现代洛阳向我们走来。 </p><p class="ql-block">布票等“小纸片”的背后,是洛阳人的时代生活记忆,也见证着洛阳社会经济的变迁与发展。您可免费观赏该展览。</p><p class="ql-block">——洛阳晚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壹</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布票进入洛阳</span></p><p class="ql-block">洛阳历史上最时尚、最有内涵的服饰颜色为青色。从《诗经》中少女想念情郎时吟诵的情诗“青青子矜, 悠悠我心.....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到曹操《短歌行》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均为明证。想不到二千年后, “青青子矜”演变成了清末的繁复滚镶、绣花以及以八字袖为标志的服饰。到了民国,一般百姓则穿本地人设计的“本地衫”。男的上衣中间对襟布钮,女的右开襟布钮,左为一小块内衣,其衣钮则是用小布条缝制的。裤是裤档上接五寸左右的白布裤头。小孩子穿的多为开裆裤。男女衣服的布料,春、秋、冬季以棉布为主,包括外来的机织棉布和手织的“土家布”。夏季以苎布(俗叫“夏布”)为主。更想不到的是,由于常年战乱,新中国成立后,洛阳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不得不使用布票来调节城乡居民的穿着打扮。1955年的发放标准为每人每年36市尺,1960年困难时期减为每人每年布票二尺八寸五分、鞋布票证二只四寸,1962年改为每人每年16市尺。 </p> <p class="ql-block"><b>1-1.布票进入前洛阳人的穿着</b></p><p class="ql-block">从清末到民国,洛阳官绅、富豪人家的衣服有名贵的绫、罗、绸、缎、哔吱、花达呢、 香云和毛织品。平民则一直是粗布麻衣,贫富之间差别较大。布色随季节而定,男的以白、 黑、灰、蓝色为主,女的增加红、绿、黄等色。民国成立后,男性多了些西洋的时髦货, 如长衫、西裤、牛津鞋、礼帽、金丝眼镜;女性则相对保守,上袄下裙,黑色布鞋。到了北洋政府时期,男士时兴中山装,与白衬衫、牛津鞋成绝配。而女性开始流行穿倒大袖旗袍,配棕色玛丽珍皮鞋。抗战时期受战乱影响,女性服装趋于简洁和中性,甚至军装也曾在女性中流行过;男装仍是西装套装,白色衬衫。 </p><p class="ql-block"><b>1-1-1:晚清女子的衣着</b></p><p class="ql-block">这是晚清时期的一张老照片,照片上三个女孩来自不同的家庭,因此,其表情、着装各不相同。中间的那个裹脚女孩,尽管受到摧残,享受着畸形的审美,单看服饰和坐姿是千金大小姐。画面右边那个有耳环和头饰、未裹脚的女孩,应该是近侍。画面左边的那个衣服不整的赤脚女孩,也未裹脚,应是苦力。</p> <p class="ql-block"><b>1-1-4:民国时期洛阳的平民衣着</b></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河洛地区的老百姓,一般都穿着自制的本地的衣衫,即自家用织布机织成的粗布制作的衣服。色彩比较单一,不像成衣店卖的衣服那么鲜艳时尚,但穿在身上也很舒适。 </p><p class="ql-block">下图:河南省公路局洛阳公务段第一分段民三六年七一全体留念</p><p class="ql-block"><b>1-1-5:民国时期洛阳公职人员的制服</b></p><p class="ql-block">这是民国36年洛阳公路段第一分段全体职工身着工装合影,每人的胸前都别有一枚徽章。 </p> <p class="ql-block"><b>1-2.民国时期洛阳人布料、服饰市场</b></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洛阳人的穿衣打扮,市民主要是从市场购买布料自己缝制或购买成衣,乡民则大多自己动手纺花织布,解决穿衣带帽问题。城内布料和成衣市场集中在老城十字街, 尤其是南大街、北大街一带最为繁华。鞋帽店、毛巾店集中在北大街,布匹店、绸绫店集中在南大街,各有数十家。 </p><p class="ql-block"><b>1-2-1:民国时期洛阳鞋帽店、毛巾店集中的北大街</b></p><p class="ql-block"><b>1-2-1:民国时期的洛阳商会</b></p><p class="ql-block">洛阳商会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位于老城南大街察院街(今农校街)。同时成立的还有洛阳商业同业公会,下设包括绸绫业、高阳布业(含潍坊布业)、匹头业、鞋帽业、皮毛业、土布业、棉花业、毛巾业在内的45个同业公会。</p> <p class="ql-block">1-2-3:民国洛阳匹头业公会证章</p><p class="ql-block">1-2-4:民国洛阳布业徽章</p><p class="ql-block">1-2-5:民国洛阳缝纫职业公会徽章</p><p class="ql-block">1-2-6:民国洛阳被服一厂徽章</p> <p class="ql-block"><b>1-2-7:民国三十八年洛阳商号具保单</b></p><p class="ql-block">清代至民国时期,仅山西潞州、泽州两地商人在洛阳开设的布匹商铺便有84家,著名的商号有泰盛号、顺兴号、益升号、三同号、国顺号、广盛号、大顺号、美兴号、亭顺号、 晋隆号、德玉号、通兴号、立兴号等。经营绸缎、布匹的商号集中在南大街、三复街、察院街一带,此为洛阳凤化街的定远长商号与马市街的义隆商行之间的货物往来单据。</p> <p class="ql-block"><b>1-2-8: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洛阳乡下纺花纺线妇女</b></p><p class="ql-block"><b>1-2-9: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洛阳乡下织布妇女</b></p><p class="ql-block">常言说:粗布衣裳家常饭,吃不俗,穿不烂。河洛地区一直有“农忙时耕地,农闲时纺线织布做衣服”的习俗。其棉布的产生程序为:轧花,弹花,搓花捻,纺线,框线,染色,縫线,络线,经线,穿综,织布。</p> <p class="ql-block"><b>1-3.新中国成立初期洛阳人的穿着</b></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来自前苏联的“布拉吉”开始流行,列宁装是当时时尚的代表, 为响应号召,漂亮的“花裙子”纷纷回到女性身上,最具代表的就是来自前苏联的“布拉吉”裙装。当时的衣着标配是:女,布拉吉,黑色玛丽珍鞋;男,列宁装,解放鞋。当时能够买到的棉布,主要有市布(平纹的棉布)、小花哔叽、大花哔叽(斜纹棉布), 后来有了灯芯绒。衣料、颜色均很单一,只有灰、黑、蓝和绿色。人们的穿衣款式更单一,男的只有对襟和中山装两种,女的也只有立领和翻领两样。 </p><p class="ql-block"><b>1-3-1:19 51年参加庆典活动的洛阳机关干部,蓝、灰、黑、白为主色调</b></p><p class="ql-block"><b>1-3-2:1952年、1954年洛阳百货分公司开具的“破布”单据</b></p> <p class="ql-block"><b>1-3-3:洛阳市洛宜煤矿职工1951年结婚借款报告</b></p><p class="ql-block">煤矿职工因家庭困难,结婚时向单位借款150斤小麦筹办婚礼,当时由于物价不稳, 全国实行的是粮本位制,购买衣服、家具等均以小麦或小米为单位,150斤小麦的本金就可操办一场婚事了。 </p> <p class="ql-block"><b>1-3-4:洛宜煤矿妇女工作筹委会1951年购买锦旗报告</b></p> <p class="ql-block">为发展地方工业丰富人民生活大量供应<b style="font-size:20px;">洛阳工业产品</b></p><p class="ql-block">胶领衬衫 男女时装 机绣枕头</p><p class="ql-block">男女线衣 毛巾袜子</p><p class="ql-block">欢迎订购、函购、加工訂做、电报电话购货、办理送货运输</p><p class="ql-block">洛阳市日用工业品批发部</p><p class="ql-block">地址:南大亍83号</p><p class="ql-block">电话:433 电报挂号:1648</p> <p class="ql-block"><b>清末河南府复兴泰记(省城分庄)的服装鞋帽木刻广告</b></p><p class="ql-block">释文:本店自造京款式(时)样、精工鲜明,北京朝帽、品级宫顶、紫貂皮帽、硃红杭纬、时式衣领、贡缎官靴、满汉朝靴、各色线鞋,一应俱全。今开设河南府城内(即洛阳城内)十字街南(今南大街),坐东向西门面便是。今又在水邑王范(今洛宁县王范乡)分庄,凡士商赐顾者,须认明本号招牌,呈书为记,无不致误。</p> <p class="ql-block"><b>1-2-1-3:民国九年洛阳南大街自立泰洋货棉纱庄行市单</b></p><p class="ql-block">从这张民国九年(1920年)洛阳南大街自立泰洋货棉纱庄行市单中可以看出,当时洛阳市场上的布料、布制品的品种有:花旗粗布、绸布、花旗斜布、花旗粗斜布、花旗市布、东洋粗布、东洋粗斜布、东洋缎、东洋市布、东细斜布、中国粗布、中国粗斜布、原布等</p> <p class="ql-block"><b>1-2-2:民国×年(加盖公历1950年)棉花买卖对换单及协诚商号棉纱发货单</b></p><p class="ql-block">这份民国年间使用的棉花买卖对换单,加盖“公历1950年”戳记后再度使用。与这张棉花买卖对换单在一起的还有一张洛阳“协诚”商号的发货单。</p> <p class="ql-block"><b>1-3-5:河南省政府商业厅1950年印发的《现行供给制度简明手册》 </b></p><p class="ql-block">1950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商业厅财务科向全省国营贸易系统印发《现行供给制度简明手册》。内容除了享受供给制待遇的机关人员之1950年度“个人生活部分”“公共部分开支”“其他人员开支”外,还附有“洋布开支”及“单衣、衬衣、蚊帐发放标准” 。</p> <p class="ql-block"><b>1-3-6:1955年洛阳市妇女干部幼儿供给证</b></p><p class="ql-block">供给证是战争年代供给制的产物,旨在保证部队、机关、团体等公职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采取的是实物供给制,凭供给制可定期领取包括服装、鞋帽在内的各种生活必需品。 这种制度一直使用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被计划经济下的薪金制所替代。 </p> <p class="ql-block"><b>1-3-7:上世纪50年代初期洛阳行政区机关供给介绍证</b></p><p class="ql-block">洛阳行政区是民国时期河南省成立的行政区域划分,当时洛阳是河南省第十行政区, 又称洛阳行政区,1948年洛阳解放后仍有这种称呼。</p> <p class="ql-block"><b>1-4.布票进入洛阳</b></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长期战乱的影响,各种物资均相当匮乏,不仅粮食供应匮乏,城乡居民在穿着上也捉襟见肘。1953年,随着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带动了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同时,1953年中国北方发生严重水灾,北方各地粮、棉减产,一些奸商乘机抢购和囤积粮食和棉花,哄抬市场价格,导致粮、油、棉供不应求。于是,继1953年10月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后,1954年9月开始实行棉花统购和棉布统销,洛阳人自此进入凭票凭证维持温饱、定时定量穿衣打扮的年代。 实行布票制后,洛阳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立即关闭了棉布棉花自由市场,统一由相关部门实行棉布、棉花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定点、定时、限量供应棉、布、线等日用品。</p><p class="ql-block"><b>1-4-1.河南省财委下发的《对贯彻棉布统购统销工作的意见》</b></p> <p class="ql-block">1-4-2:加盖“河南省孟津县民主妇女联合会”公章的棉布统购统销学习材料</p> <p class="ql-block"><b>1-4-3:1951年成立的河南省花纱布公司洛阳分公司</b></p><p class="ql-block">据国家统一部署,洛阳专署根据中央通知,于1954年9月1日对全区棉花及棉纺织品实行统购统销,棉花计划收购,一律由供销和商业部门统一收购和销售,棉织品凭票定量供应,由河南省花纱布公司洛阳分公司统一经营。 </p><p class="ql-block"><b>1-4-4:由上海迁至洛阳的布匹商店</b></p><p class="ql-block">1954年初,上海著名的老介伦棉布店迁至洛阳,成为洛阳最大的一家布匹供应商店。 开业以来一直顾客盈门,销售额比在上海时增加了50%。 </p> <p class="ql-block">1-4-5:洛阳市政府棉布统购统销办公室1954年下发的关于棉布供应的通知</p> <p class="ql-block"><b>1-5.发展棉花生产,弥补棉布缺口。 </b></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严重经济和财政困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棉花产量不足,供需矛盾尖锐。近代史上,“美国棉”“英国纱”“东洋布”充斥在中国市场上,中国本土的棉花产业急剧萎缩。1949年全国棉花总产量仅44.4万吨,是1936年的84.9万吨的一半, 很难维持纺织厂的正常开工和市场需要。棉花问题关乎国计民生,于是,在对城乡居民实行棉布统购统销的同时,对棉花生产加大扶持和奖励力度,并规定农民生产的棉花只能卖给国家。这样,有关棉花生产的各种票证也就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b>1-5-1.洛阳市供销合作社1961年棉花优待化肥证壹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5-2.嵩县供销合作社1957年售棉证</b></p> <p class="ql-block">1-5-3.宜阳县供销合作社1954年售棉证</p><p class="ql-block">1-5-4.宜阳县供销合作社1955年售棉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5-5.宜阳县农产品采购局(站)1955年售棉证</span></p> <p class="ql-block">1-5-6.宜阳县人民政府1983年棉花征购任务书</p><p class="ql-block">1-5-8.宜阳县盐镇乡人民政府1983棉花征购任务通知书</p> <p class="ql-block">1-5-8.宜阳县城关公社1973年棉花奖售化肥兑现手册</p> <p class="ql-block">1-5-9.偃师县供销合作社1978年售棉登记证</p><p class="ql-block">1-5-10.偃师县人民政府1983年棉花征购任务通知书登记证</p> <p class="ql-block">1-5-11.1952年新安县第五区奎门乡、寺沟乡、八里乡、瑶院乡贷棉种单据</p> <p class="ql-block"><b>1-5-12:1952年新安县第五区磁涧合作社贷给棉农轧花包、肥粑单据</b></p><p class="ql-block">为了支持棉农棉花生产,新安县基层政府不仅无息贷给棉农棉种,还贷给轧花包、肥粑(肥料)。棉农凭此条即可到供销社领取棉花生产所需的种子、肥料及其他物资。 </p> <p class="ql-block"><b>1-15-13:1967年棉花预购合同及棉花预购定金领条</b></p><p class="ql-block">“文革”期间,洛阳的棉花收购归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负责。为了大力发展棉花生产, 完成统购统销任务,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洛阳地区实行棉花生产预购合同制,由收购部门与棉农签订预购合同,并给棉农预付收购定金。 </p> <p class="ql-block">1-5-15:1954年洛阳市工商业联合会第二期缝纫培训班毕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1-5-16:洛阳市洛北区革委会工业组开给洛北第二服装厂要求支援一台缝纫机的介绍信</p><p class="ql-block">1-5-17:洛阳市1975年发行的缝纫机票和购买本地缝纫机的发票</p> <p class="ql-block"><b> 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洛阳人用过哪些布票</span></p><p class="ql-block">从1954年实行棉花统购、棉布统销到1984年棉花、棉布放开供应,布票在洛阳流通使用了30年。这些布票,从流通地域上看,有全国通用布票、河南省布票和洛阳市布票;从使用对象上看,有民用布票、统购棉花优待布票、收购农副产品奖售布票、 军用布票、知青布票、救灾专用布票、侨汇专用布票;从使用方式上看,有年度布票、临时布票、调剂布票、前期布票、后期布票、找另布票;从供应品种上看,有定量布票、 化纤布票、纺织品布票、农村鞋面布补助布票、鞋子用布票、自留棉留成票、自留棉换布专用布票、针织品票、公共用布购布票等。另外,还有棉花票、絮棉票、绒衣票、蚊帐票、 毛巾票、手帕票、鞋票、线票,等等。林林总总,有数十类几百个品种。</p> <p class="ql-block"><b>2-1.全国布票</b></p><p class="ql-block">在洛阳流通使用的全国布票包括:加印“河南省”字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购粮奖励布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收购特种物资奖励布票,中华人民共和国针织品购买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收购农副产品奖励布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服装购买证。这些票证集中印发流通使用与1961年至1963年,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国家为了鼓励农民种粮、植棉、上缴农副产品及其它特种物资的积极性,印发给农民的奖励性布棉票证,属于布票中的特殊票证。 </p><p class="ql-block"><b>2-1一1:加印“河南省”字样的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针织品购买证</b></p><p class="ql-block">加印“河南省”字样的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针织品购买证,使用期为1962年7月 1 日起至1963年8月底止,面额有1市寸、5市寸、1市尺、3市尺4种。发放使用时在背面加盖县名,在当地使用。 </p><p class="ql-block"><b>2-1-2:加印“河南省”字样的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服装购买证</b></p><p class="ql-block">加印“河南省”字样的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服装购买证,使用期为1962年9月 1日起至1963年8 月底止,面额有1市寸、1市尺2种。可以凭证购买服装和针织品。 </p> <p class="ql-block"><b>2-1-4: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64年颁发的奖售棉布文件</b></p><p class="ql-block">文件规定:花生果每收购100斤,由原来的“奖售粮食80斤、棉布10市尺、化肥20斤”,改为“奖售粮食60斤、棉布15市尺”;烤烟每收购100斤,由原来的“奖售粮食80斤、棉布5市尺、化肥20斤”,改为“奖售粮食50斤、化肥40斤、棉布5市尺”。</p> <p class="ql-block"><b>2-1-3:洛阳市1964年收购农副产品奖励凭单</b></p><p class="ql-block">此为洛阳市农业局、供销社、粮食局等部门1964年6月在收购农副产品(畜产品)后开具的凭单,交售农副产品的农民凭此单可以领取各种奖励布票、粮票。 </p> <p class="ql-block"><b>2一1一5:从国家商业部奖售布票到河南省商业厅奖售布票</b></p><p class="ql-block">1961年至1964年,从国家商业部、外贸部到河南省商业厅,都在全省范围内积极征购各种农副产品,以便出口换取外汇,缓解国家困难,稳定人们生活。 这一时期是全国通用收购农副产品奖售布票和河南省收购农副产品奖售布票并存的时期。 </p> <p class="ql-block"><b>2-2.军用布票</b></p><p class="ql-block">计划经济时期,部队实行的是半供给制,即外套由部队供给,内衣则由个人购买。因此,国家在发行民用布票的同时也印发了军用布票。早期的军用布票是在民用布票上面加印“军”“军用”或“军人”字样。后来,军用布票由国家商业部负责印发,从1955年秋到1984年结束,军用布票最大特点是全国通用,因此各地基本上不再印发军用布票。军用布票的品种主要包括“棉布账买证”“汗衫票”“汗衫背心票”等,起使用的范围较小,发行量也不大。</p><p class="ql-block"><b>2-2-1:加印“军用”字样的1955~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棉布购买证</b></p><p class="ql-block"><b>2-2-2:带有“军用全国通用”字样的196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棉布购买证</b></p> <p class="ql-block">五家公司联合发文,推出蔬菜奖售鞋线票证</p> <p class="ql-block">1976~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军用全国通用”棉布购买证</p> <p class="ql-block">2-2-4:1970~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军用全国通用”汗衫背心票</p> <p class="ql-block">2-2-5:驻洛部队1955年使用的士兵服装证</p> <p class="ql-block"><b>2-2-6:驻洛部队1963年使用的军官服装证</b></p><p class="ql-block">军官服装证适用于军官、不评銜军人和金制学员,所领取物品除了服装外, 还有单军帽、棉军帽、棉军衣、解放鞋、布鞋、单衣2套、衬衣2套、毛中3条、 皮鞋、线袜、被子、被里等等。 </p> <p class="ql-block"><b>2-2-7:洛阳市军区军管组1972年使用的服装证</b></p><p class="ql-block"><b>2-2-8: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使用营房材料购买券</b></p><p class="ql-block">这是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在1985年前后使用的营房材料购买券,凭此券可购置窗纱、玻璃、帐篷等材料以及脸盆、毛巾等日用生活品。</p> <p class="ql-block">2-2-9:复员退伍军人办理棉布票证明</p> <p class="ql-block"><b>2-3.河南省布票</b></p><p class="ql-block">河南省布票是洛阳城乡居民最常使用的布票,此票由河南省商业局(厅)印制,在全省各地流通使用。面额有:1寸、2寸、5寸、1尺、2尺、5尺、10尺,不论大人小孩,个子高矮、体形胖瘦,每人有年都发给定量布票,正常年份每人1丈6尺(约做一身新衣)。具体种类有:棉布购买证、购布票、购布证、定量布票、民用布票、统购棉花优待布票、收购农副产品奖售布票、临时调剂布票、投灾专用布票、照顾布票等多种。</p><p class="ql-block"><b>2-3-1:河南省人民政府1954年9月至1955年2月棉布购买证(开门票)</b></p><p class="ql-block"><b>2-3-2:河南省人民政府商业厅1955年3~月棉布购买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2-3-3:河南省商业厅1955年9月至1956年8月棉布购买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2-3-4:河南省商业厅1956年9月至1957年8月棉布购买证</b></p><p class="ql-block"><b>2-3-5:河南省商业厅1958~1961年布票</b></p><p class="ql-block"><b>2-3-6:河南省商业厅1962年9月至1963年8月找零布票</b></p><p class="ql-block">找零布票是种特殊布票,面额较小。河南省商业厅1962年9月 至1963年8月找零布票,共有半市寸、1市、3市寸和5市寸4种面额。其中,半市寸是河南省布票中面额最小的布票。 </p> <p class="ql-block"><b>2-3-7:河南省商业厅1965年9月 至1966年12月布票</b></p><p class="ql-block">河南省商业厅1965年9月至1966年12月布票,共有1市寸、3市寸、5市寸、1市尺、2市尺、3市尺、5市尺7种面额,有效期15个月,是河南省布票中使用时间最长的布票。 </p> <p class="ql-block"><b>2-3-7-2:1964年洛阳市商业局关于延长各种布票使用期的通知</b></p><p class="ql-block">通知指出,1963年至1964年度的河南省各种布票(包括民用布票、鞋子用布票、收购农副产品奖售布票、留成布换购布票、换购自留棉布票、自留棉留成布票、找零布票、 补助布票),一律延期使用到1964年12月31日。从而使得此年度布票的使用期长达16 个月,并自此成规。</p> <p class="ql-block">关于各种布票不再延期使用的通</p> <p class="ql-block">2-3-8:河南省商业厅1957~1958、1958~1959、1959~1960年优待棉布票</p> <p class="ql-block">2-3-9:河南省1963年救灾专用棉布领取征</p><p class="ql-block">2-3-10:河南省商业厅1960年公共用布购布凭证</p><p class="ql-block">2-3-11:河南省1963年救灾专用棉布领取证(洛宁专用)</p> <p class="ql-block"><b>2-3-12:中国百货公司河南省分公司1964年关于救灾全(布)胶鞋的批复</b></p><p class="ql-block">除了发放救灾布票外,对救灾运粮所需胶鞋问题,河南省百货公司也有所安排。从这份急件上可以看出,当年原计划季度分配给洛阳站8000双、洛阳市4000双布胶鞋,全部转给重灾区商丘专区。 </p> <p class="ql-block">部队劳保用品分配供应的通知及河南省劳保专用布票</p> <p class="ql-block"><b>2-3-14:1961年使用的河南省侨汇特种供应证</b></p><p class="ql-block">侨汇物资,是供应给国内华侨眷属的物资,侨民须凭侨汇到华侨商店(友谊商店)购买。计划经济时期各地人民银行和粮食、商业部门联合,发行的均有面额为“元”的侨汇商业供应证或侨汇特种物资供应证。侨汇票中的布票需在指定的华侨商店使用,按票售价平价购布。此外,还有-一种填写式华侨特种供应布票,需要时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临时填上供应布票数量和品种。上面展示的就是一张集粮食、食油、糖、肉、棉布为一身的华侨特殊供应票,其中棉布的凭票购买数量为1尺3寸。 </p> <p class="ql-block">洛阳市商业局转发关于做好侨汇物资供应的通知</p> <p class="ql-block">洛阳市商业局转发侨汇票证计划的通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2-3-15:加印“侨汇专用”的1965年河南省商业厅布票</b></p><p class="ql-block"><b>2-3-16:河南省1964年侨汇专用棉布票</b></p><p class="ql-block">河南省侨汇专用棉布票有1963、1964、1965年三个年版,各年版均有4种面额:1市寸,5市寸,1市尺,5市尺。</p> <p class="ql-block"><b>2-3-17:河南省商业厅1961年购鞋证</b></p><p class="ql-block"><b>2-3-18:河南省商业厅1963年鞋面布票</b></p><p class="ql-block">河南省商业厅印发的鞋面布票,包括1961年9月至1962年8月使用的“农村鞋面补助布票”(5寸)、1963年9月至1964年8使用的“鞋子用布”票(1市尺2寸、2 尺4寸)和1963年9月至1964年6月使用的“河南省商业厅布票(包括鞋面布,3市尺*寸5)” 。</p><p class="ql-block">56</p> <p class="ql-block">2-3-18-2:1964年河南省百货公司关于处理残次布鞋的通知</p><p class="ql-block">这个“急件”是下发给洛阳、郑州、开封市百货公司及各办事处、百货批发站的,充分说明了当时在郑汴洛三个大城市布鞋供应的紧张状况,就速残次的布鞋也得凭购鞋证和布票购买,不能随便供应、有了这个通知,才可以予以减、免布票处理。通知中批准洛阳(偃师)百货公司减免布票处理数量为203 双。 </p> <p class="ql-block"><b>2-3-18-3:河南省百货公司1964年增拨洛阳等地雨衣、工作服的通知</b></p><p class="ql-block">这是1964年夏秋之际在洛阳等地遭到水灾之后,河南省百货公司从天津百货站紧急调拨过来的一批救灾物资。其中,拨给洛阳的救灾物资为单、夹胶雨衣各700件。 </p> <p class="ql-block">2-3-18-4:新安县柴湾人民公社老井大队1963年领布票介绍信</p><p class="ql-block">2-3-18-5:新安县仓头公社1969年救济布票、棉花发放表</p> <p class="ql-block">2-3-19:河南省商业厅1964年毛巾、浴巾购买证</p><p class="ql-block">2-3-19:带有“最高指示”的河南省1968~1969年布票</p> <p class="ql-block">2-3-24:1972年河南省布票</p> <p class="ql-block">2-3-25:1972年河南省布票(票样)及1973年布票</p> <p class="ql-block">2-3-26:洛阳市纺织品公司1971年下发的领取布票通知</p><p class="ql-block">2-3-27:1974年河南省布票</p> <p class="ql-block">2-3-28:1975年河南省布票</p><p class="ql-block">2-3-29:1976年河南省布票</p> <p class="ql-block">2-3-30:1977年河南省布票</p><p class="ql-block">2-3-31:1978年河南省布票</p> <p class="ql-block">2-3-34:1981年河南省布票小版张</p> <p class="ql-block">2-3-35:1981、1982年河南省布票</p> <p class="ql-block">2-3-36:1983年河南省布票五连张</p> <p class="ql-block"><b>2-3-37:1984年河南省布票五连张</b></p><p class="ql-block">1985年1月1日发布的中央发布一号文件规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统购派购任务,统购统销的农产品由180多种减少到38种。从此,持续了长达32年之久的统购统销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也让1984年版的河南省布票成为“关门票”。</p> <p class="ql-block"><b>2-4.洛阳市布票辅助票</b></p><p class="ql-block">按照有关规定,地市级城市不能自行印发布票,只能在对省级布票收发使用过程中印制一些辅助性票证和布票的衍生性票证,如棉花票、絮棉票、线票、蚊帐票、成衣票、毛巾票、手帕票等。于是,洛阳市有关部门在下发布票管理规定的同时,出现了不少布票的辅助性和衍生性票证。</p><p class="ql-block"><b>2-4-1:洛阳专员公署1954年土布购买证</b></p><p class="ql-block">这张面额为1市尺的洛阳专员公署土布购买证,印制于1954年9月,与河南省布票的开门票同时发行流通。以“洛阳”名义印制的布票仅此一种,这应该属于棉布统购统销摸索时期的产物。 </p><p class="ql-block"><b>2-4-2:洛阳专员公署1954年絮棉购买证</b></p><p class="ql-block">1954年6月,洛阳市升格为省辖市。在洛阳专员公署印发土布购买证的同时,还印发使用了“洛阳专员公署絮棉购买证”,面额为半市斤。此证与土布购买证一起构成洛阳布票的“开门票”。此后,洛阳市先后以商业局、服务局、革委会财政贸易局、供销合作社的名义发行过多个年版的购棉证、棉花票和絮棉票。</p> <p class="ql-block"><b>2-4-3:洛阳市商业局1959-1960年购棉证版票(残) </b></p><p class="ql-block">这张洛阳市商业局1959-1960年购棉证版票,整版应为24小张,面额为1斤,使用期为1959年9月15日 至1960年2月底。这一年的洛阳城市区有东西南北四个区:瀍东区、 涧西区、洛南区、洛北区。</p> <p class="ql-block"><b>2-4-3:洛阳县供销合作社1950年预购棉花优待票</b></p><p class="ql-block"><b>2-4-4:洛阳县1950年粮食、棉花收购收据</b></p><p class="ql-block">棉布和棉花供应的基础是棉花生产和收购,洛阳县除了印发预购棉花优待票之外,还在1950年公粮收购收据里,把棉花、土布也列入其中。 </p> <p class="ql-block"><b>2-4-5:洛阳市服务局1960-1961年1斤购棉证</b></p><p class="ql-block">这是两张面额为1斤的洛阳市服务局1960-1961年购棉证,其中一张上加盖“洛阳市洛南区人民公社狮子桥生产大队管委会”公章。洛南区和狮子桥村都是很有文化底蕴、很有故事的地名。</p><p class="ql-block"><b>2-4-6:洛阳市服务局1960-1961年购棉证</b></p><p class="ql-block">购棉证是用来购买棉花和絮棉的票证,因为在寒冷的冬季,做棉被、棉袄、棉裤、棉鞋均离不开棉花和棉絮。1960年为三年困难时期最困难的一年,棉麻供应归属市服务局负责。由市服务局印制的年购棉证,有效期为:1960年9月15日 起至1961年2月10日止, 面额有:2市两、4市两、半市斤、1市斤四种。以后每年都印发一次,面额与此相同。 </p> <p class="ql-block">2-4-7:洛阳市商业局涧西分局1959年写给南大商店的棉花供应3斤(白条)</p><p class="ql-block">2-4-8:洛阳市涧西人民公社商业局特殊用棉供应证1斤、2斤、2斤改1斤</p><p class="ql-block"><b>2-4-9:涧西公社1960-1961年过冬特需棉花证</b></p><p class="ql-block">涧西区人民公社成立于1958年11月 ,1960年6月成立涧西人民公社,对外称公社管理委员会,1961年3月恢复涧西区人民政府。特需用棉指的是在特殊情况下和在特殊人群中使用的棉花和棉絮,如知青专用、救灾专用、扶贫帮困、下放干部专用等。 </p> <p class="ql-block"><b>2-4-10:洛阳市商业局1965年关于分配四季度角布、报废布的通知</b></p><p class="ql-block">洛阳市商业局在1959年6月8日下发的《关于窗帘、门帘、印花包袱皮收布票的通知》(洛商业字51号),把窗帘、门帘、印花包袱皮、蚊帐顶布、边布统统列入凭证供应范围,免收布票的仅有角布和报废。所以每个季度处理一次的角布、报废布成为人们最爱。尤其是公共食堂,可以用此布作盖馍布、抹碗布、抹桌布,甚至还可以制作门帘。 </p> <p class="ql-block"><b>2-4-11:洛阳市棉麻公司关于分配补助等外棉的通知</b></p><p class="ql-block">等外棉,即不入等级的棉花或絮棉,可免收棉花票或絮棉证供应,但印数量有限不能敞开供应,只好按计划、指定地点分配供应。重点照顾果冻却又困难当年居民,购买时须持本通知和单位介绍信一次购完。 </p> <p class="ql-block">2-4-12:洛阳市日杂公司洛北商店的党员代表</p><p class="ql-block">2-4-13:洛阳地区1971年棉麻商品收购调技供应价格</p> <p class="ql-block"><b>2-4-14:洛阳市西关被服合作社1962年社章</b></p><p class="ql-block">洛阳市西关被服社位于老城西关一带,是从1957年成立的以剪裁制作服装为主同时兼有缝制帆布手套、学生书包、编制毛衣、缝补衣服、代客拆洗被褥的个体商户合作体——西关服装社中分离出来的专业合作社。</p> <p class="ql-block">2-4-15:洛阳市手工业棉织生产合作社1958年与大中合记纺织材料行业务往来货物单</p> <p class="ql-block"><b>2-4-16:淮海服装商店男上衣购买发票</b></p><p class="ql-block">这张1965年开具的服装发票显示,当时购买一件3-6布男上装,价钱为9.50元。同时,发票上还有“布票”“专用券”栏,布票6.3尺。</p><p class="ql-block"><b>2-4-17:洛阳印刷厂1960年印制棉布统购统销文件发票</b></p><p class="ql-block">1960年,是三年困难时期最难的一年,国家重申对棉布的统购统销。由于煤电产量不足,导致棉布、纺织生产受到巨大影响,棉布的产量下降,市场供应比较紧张,因此,对棉布的供应做出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由1955年每人每年36市尺发放标准,调整到每人每年布票二尺八寸五分、鞋布票证二尺四寸,1962年改为每人每年16市尺。 </p> <p class="ql-block"><b>2-4-18:洛阳市商业局关于分配蚊帐的通知及夏季蚊帐票</b></p><p class="ql-block">1960年6月2日,为满足市民消夏需要,市商业局将库存的500顶蚊帐分配给市内各商业分局、各零售部、矿区供应站、八步校和荣校销售。通知指出:购买时除了照实核收布票外,还要凭本市机关工作证,每人限购一顶。 </p> <p class="ql-block"><b>2一4-19:1962年洛阳市商业局民用线票</b></p><p class="ql-block">计划经济时期,一般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做新衣服大多是在春节前。新衣服做成后也就是在过年时穿几天。过完年后,新衣服就压进箱底了。那个时候有句话叫:“新三年, 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因为除了做鞋、做衣服需要棉线外,缝补衣服也少不了棉线。 在民用线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自然就会统购线票来调节需求。</p><p class="ql-block"><b>2-4-20:洛阳市商业局1963年民用线供应票</b></p><p class="ql-block">民用线有轴线、把线之分,也有棉线、索线之别,在洛阳一律称之为民用线,以“支” 为计量单位。根据市商业局规定,我市城镇居民每季度每人供应民用线1支,农村居民每2人供应1支。分别凭1961年商品购买证购买和农村商品购买证购买,记量供应。1962 年3月,由市商业局印制的民用线票印出,自4月1日起开始使用。该票为季度票,全年票一次发放,分季度使用。1963年民用线供应的紧张局面得到暂时缓和,不再使用民用线票。1966年,供应形势再次恶化,继续印发民用线票。 </p> <p class="ql-block">2-4-21:洛阳市商业局1967年民用线票</p><p class="ql-block">2-4-22:洛阳市1971~1979年民用线证</p> <p class="ql-block"><b>2-4-23:把民用线与肥皂、碱面、食糖印在一起洛阳市1974年度民用线购买证</b></p><p class="ql-block">文革开始后,我市居民日常生活所用的商品更加紧张,于是,民用线票和肥皂票、洗衣粉票、火柴票、食糖票、碱面票等生活票证印在一起,统称为“洛阳市商品购买证”, 在商品购买证下细分,一直到八十年代才逐步消失。 </p> <p class="ql-block">2-4-24:把民用线与肥皂、洗衣粉、碱面、食糖印在一起洛阳市1975年度民用线购买证</p> <p class="ql-block">2-4-25:1962年棉线临时购买证及1963年残次袜子毛巾票</p><p class="ql-block">2-4-26:洛阳地区宜阳县百货公司1976年线证</p> <p class="ql-block"><b>2-4-27:关于洛阳产的东风牌球鞋免工业券供应的通知</b></p><p class="ql-block">1964年1月25日,洛阳市商业局向市百货公司、糖烟公司发出“急件”,即日起对洛阳产的东风牌球鞋免工业券供应。由此可见,洛阳市此前发行的工业品购买券是可以用来购买服装鞋帽的。 </p> <p class="ql-block"><b>2-4-27-2:1962年临时商品计划分配证全胶鞋、布胶底鞋票</b></p><p class="ql-block">1950年,以李玉明、蔡六为首联合12位制鞋工匠,在老城北大街组建了洛阳市制鞋社,同年底定名为洛阳市制鞋厂。1961年底与洛阳市橡胶制品厂合并,改为洛阳市胶鞋厂, 开始生产各种胶鞋。洛阳市的布鞋生产则是在1956年的合作化浪潮中,从老城服装社分出来的服装制鞋组成立的洛阳市宏履鞋社(几年后更名为洛阳市布鞋厂)开始的。1980年布鞋厂更名为洛阳市长征布鞋厂,制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p><p class="ql-block"><b>2-4-27-3:可以用来购买本地鞋的洛阳市工业品购货券</b></p> <p class="ql-block"><b>2-4-27-4:洛阳皮鞋厂购鞋优惠券</b></p><p class="ql-block">1956年,上海第八皮鞋社内迁洛阳,经整顿后组成洛阳皮鞋生产合作社,洛阳始有皮鞋生产。1958年皮鞋生产合作社更名为洛阳皮鞋厂,主要生产男女各式皮鞋。</p><p class="ql-block"><b>2-4-27-5:洛阳鹤鸣鞋帽商店1958年开具的发票</b></p> <p class="ql-block">2-4-27-6:洛阳鞋影:洛阳长征布鞋厂、洛阳市胶鞋厂</p> <p class="ql-block"><b>2-4-28:洛阳市商业局1962年手帕票</b></p><p class="ql-block">1962年1月,为了安排“双节”供应,市商业局在中央和省规定凭票供应商品的基础上,又安排了包括手帕、毛袜、面盆皮鞋等9种凭票供应的商品。于是,有了1962年版的洛阳市手帕票。使用后加盖“作废”印戳。1963年,市商业局发文确定,省外手帕凡是36公分以上一律凭购货券供应,每条收券0.1分;36公分以下及省内生产的手帕仍凭手帕票供应。</p><p class="ql-block"><b>2-4-29:洛阳市自产的“五星”牌和“福利”牌手帕</b></p><p class="ql-block">1958年,由洛阳市第二橡胶厂与南大商店、手套门市部、街办小手套厂、服装被单社等小厂联合,组建涧西针织厂,靠手工织机生产手帕、手套、线毯、纱带等小针织品。1970 年,洛阳市才有了毛巾、被单的生产。涧西针织厂更名为涧西毛巾被单厂,1978年更名为洛阳市毛巾被单厂。 </p> <p class="ql-block"><b>2-4-33:洛阳市1965年定量絮棉票</b></p><p class="ql-block">洛阳市棉花票和絮棉票由市供销合作社负责印制和发放,洛阳市棉麻公司具体承担棉花收购、棉絮加工、棉麻供应等事项。棉花票和絮棉票每年发放一次,城镇居民每人每年凭票可以购买6两(300克)絮棉,每2个絮棉票可购买一个网套。1958年创建的金谷园轧花厂,主要承担全市居民计划内的絮棉供应。</p><p class="ql-block"><b>2-4-34:带有“毛主席语录”的洛阳市1970年定量絮棉票</b></p><p class="ql-block">“文革”开始后,洛阳市一切权力归市革命委员会所有,市革委会设立财贸组,行使以前的商业局、服务局和供销社职能。洛阳市的棉花票和絮棉票由市革委会财贸组印制发放。除了“定量棉花票”和“定量絮棉票”外,还有“补助棉花票”和“补助絮棉票”。 定量票的面额均为“一人份”,即按照每人规定的数额购买;补助票主要用于结婚、生育等需要超量用棉的特殊人群,面额均为“一市斤”。 </p> <p class="ql-block">2-4-34:带有“毛主席语录”的洛阳市196年补助棉花票大版票(100小张)</p> <p class="ql-block"><b>2-4-38-3:洛阳市公私合营棉布商店1968年棉布销售发票</b></p><p class="ql-block">这是1968年洛阳市纺织品公司公私合营棉布商店第一门市部的棉布销售发票,从中可看出当时的棉布统销价为每尺0.47元。</p><p class="ql-block"><b>2-4-38-4:洛阳市公私合营棉布商店1968年色布、白织布验收单</b></p><p class="ql-block">洛阳市棉布商店是我市第一家公私合营商业企业(其私方代表、经理谢会举后为洛阳市商业局副局长)下属6个门市部,1955年12月11日开业,1967年转为国营商业。</p> <p class="ql-block"><b>2-4-38-5:洛阳地区偃师县、伊川县1980~1981年自留棉换购证</b></p><p class="ql-block"><b>2-4-38-6:洛阳地区伊川县1975年补助棉供应站证</b></p><p class="ql-block"><b>2-4-40:洛阳地区灵宝县、渑池县絮棉票、临汝县棉花证、宜阳县补助棉票</b></p><p class="ql-block">文革后期直到八十年代,棉花票和絮棉票或由市(县)业局印发,或由供销合作社印发,或由市棉麻公司印发,每年发行一次。1983年底,随着棉花生产的连年增产和化纤工业的快速发展,纺织品的资源日益充裕,絮棉敞开供应,棉花票和絮棉票才退出历史舞台。 从1984年开始,棉花票、絮棉票和布票一起宣布不再印发、流通、使用。 </p> <p class="ql-block"><b> 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布票折射下的洛阳民生</span></p><p class="ql-block">布票及其棉花票、絮棉票、线票、鞋票、毛巾票等,虽然仅仅流通了30年,但对洛阳人却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居民生活,还涉及各行各业的生产劳动;虽然保证了布料和布料制品的公平分配,保证了人们的基本穿着需求,但由于布票数量有限,使得人们必须精打细算,合理使用布料;布票制度限制了消费,影响了当时的经济活动,尤其是服装制造业和布料市场的发展。布票制度体现了计划经济的特点,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物资配给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资供应的改善,计划经济必定要被市场经济所替代。</p> <p class="ql-block"><b>3-2.布票贯穿人生的主要节点</b></p><p class="ql-block">人的一生有三个重要节点,出生、结婚、死亡。这三节点都有布票的渗透、每个人在这三个节点上,部要先和布票打交道。</p><p class="ql-block"><b>3-2-1:加盖“洛宁县西坞乡”公章的河南省临时调剂布票</b></p><p class="ql-block">临时调剂布票也称照顾布票,是指对包括新生儿、结婚、死亡、水火灾害等在内必要的照顾用布所印发的布票。其中有固定标准、开支最多的是新生儿、结婚、死亡三项补助用布。</p><p class="ql-block"><b>3-2-2:孟津县长华公社1968年临时调剂布票申请书</b></p> <p class="ql-block"><b>3-2-2:洛阳市1968年有关布票发放的几个具体问题解答</b></p><p class="ql-block">布票的发放是个既繁琐又马虎不得的事情,从省里到市里再到县区、乡镇,各级各部门都有相应的机构,确保万无一失。为了做好布票发放工作,河南省商务厅每年都要召开一次布票发放会议,然后层层贯彻落实。此为洛阳市商业局与会者根据1968年河南省布票发放会议材料整理的布票发放问题解答。 </p> <p class="ql-block">3-2-3:宜阳县上观公社1971年临时调剂布票申请书</p> <p class="ql-block">3-2-4:新安县磁涧公社前洼大队1963年生小孩领取布票表</p><p class="ql-block">3-2-5:新安县磁涧公社礼河大队1963年增添小孩领取布票证明</p> <p class="ql-block">3-2-6:新安县磁涧公社姚家岭大队1963年生小孩领取布票表</p><p class="ql-block">3-2-7:新安县磁涧公社游沟大队1963年领取布证介绍信</p> <p class="ql-block">3-2-8:新安县磁涧公社闫湾大队、兰洼大队、奎门大队领取布票证明信介绍信</p> <p class="ql-block">3-2-9:新安县磁涧公社辛店、何庄大队生育布票领取证明、介绍信</p> <p class="ql-block"><b>3-2-10:新安县磁润公社五里岭大队、老井大队1974年生育布票领取介绍信</b></p><p class="ql-block">从生小孩布票到“生育布票”,这种临时调剂布票的叫法也在不断规范。 </p> <p class="ql-block"><b>3-2-11:新安县磁润公社黄洼、礼河大队1969、1974年补助布票领取证明表</b></p><p class="ql-block">从性质上看,生育布票是一种补助行为,所以有时又称为补助布票。到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时,又称为计划生育补助布票。当时的生育补助标准为每个小孩6尺。这种补助布票,后来对城镇知青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用布、复员退伍军人补助、职工及家属冬季衣着困难补助等,也列入临时调剂布票之列,一并补助。 </p> <p class="ql-block"><b>3-2-12:洛阳市洛北区1968年、1970年新生儿出生证明</b></p><p class="ql-block">这是两份城市居民的新生儿出生证明,一为六十年代,一为七十年代。在其左下方和正上方,分别加盖了一个长方形印戳,注明“1968年(1970年)布证已发”,说明领取生育布票需凭出生证明。 </p> <p class="ql-block"><b>3-2-13:洛阳市结婚证及河南省商业厅结婚用布棉布购买证明单</b></p><p class="ql-block">1955年10月4日,国家商业部曾发文对结婚用布做出规定,结婚用布须在结婚前两个月内凭结婚证提前申请购买,在哪登记就由哪里发给购布证明,并在结婚证背面加盖“结婚用布证明已发”印戳。补助标准为每人6尺,新婚夫妇凭证向当地国营公司或合作社购买棉布。 </p> <p class="ql-block"><b>3-2-15:洛阳市服务局结婚礼品证</b></p><p class="ql-block">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结婚补助用布被取消,洛阳市服务局在全市印发使用结婚礼品证,新婚夫妇凭结婚证可领取一张结婚礼品证,凭证购买一些简单的结婚用品。 先后纳入结婚礼品范围的有:水果糖(半斤),毛巾(2条),“张宝林”酒(张弓、宝丰、林河任选2瓶)。</p><p class="ql-block"><b>3-2-16:70年代初使用的五种针织品购货证</b></p><p class="ql-block">上世纪70年代初期,五种针织品层被列入结婚用品,因此就有了物资针织品购货证。 五种针织品指的是:袜子,毛巾,民用线,汗衫背心,棉毯。票面上加盖有洛阳市东风毛毯厂“公章”。 </p> <p class="ql-block"><b>3-2-17:1980年洛阳市棉布办公室调拨给偃师县针织厂880线收条</b></p><p class="ql-block">洛阳市棉布办公室成立于1954年,负责全市工业生产用布、用纱,民用线、民用布票、 军用布票的审批发放工作。洛阳市棉布办公室调拨给偃师县针织厂880线让其加工结婚用线毯,可否说明在1980年前后,线毯已列入结婚用品的凭证供应范围。 </p> <p class="ql-block"><b>3-2-18:新安县领取死亡布票介绍信、证明</b></p><p class="ql-block">生育、结婚和死亡用布被称为“三项用布”,为此发行的布票均属于特殊布票。领取死亡布票审核严格,需要经过大队负责人、生产队负责人、经办人和领票人4个人签字盖章才能领取,供应标准为每人5尺。河南省商业厅印制发行的195×年特殊用布购买证和195×年至1965年临时调剂布票以及1961、1962两个年版的临时布票,均有此用途。 </p> <p class="ql-block">3-2-19:新安县磁涧人民公社1963年领取死亡布票、棉花票、棉絮票证明</p> <p class="ql-block">3-3-9:洛阳市商业局、劳动局关于分配供应1964年四季度劳保用品的通知</p> <p class="ql-block"><b>3-4-8.洛阳市商业局关于发省商业厅四种假布票特征的通知</b></p><p class="ql-block">布票只是购买布料的凭证,本身没有价值也不允许买卖,可是在布票稀缺的年代, 其无形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于是,布票造假屡禁不止,有人甚至为其走上了断头台。 </p><p class="ql-block">(展品为了保护,用塑料封面,本篇照片为躲反光,不得已拍成这样)</p> <p class="ql-block"><b>3-2-20:新安县磁涧公社1963年领取丧布(死亡布票)证明</b></p><p class="ql-block"><b>3-2-21:洛阳市商业局死亡职工丧事用布详单</b></p><p class="ql-block">此为1966年洛阳市商业局职工苗六生过世时丧事用布清单,计有:华达呢上衣、白府绸衬衣、灯芯绒男鞋、白毛巾、华达呢帽、白衬裤、打包布、腰带、线呢裤、袜子、丝质棉裤等,共花费270.5元,布票36.8尺。死者1965年才任商业局业务科长,系死于任上。其工资收入为35元/月,其丧布所用布票36.8尺,显然已超过规定标准。 </p> <p class="ql-block"><b>3-2-21:洛阳市上海市场百货大楼</b></p><p class="ql-block">洛阳市上海市场百货大楼建成于1956年初,原名“上海市场青年营业部”,其前身为洛阳市零售公司涧西商店704门市部,是涧西区最大的百货商店。1966年,将其西边的公私合营红卫百货店(包括原南大商店、新源祥棉布店、建国文具店)合并后更名为上海市场百货商店。1980年7月重建后、定名为上海市场百货大楼,这张广告即1983年底建成再度开业时的印刷品。</p><p class="ql-block">3-2-21:洛阳市西工百货商店</p><p class="ql-block">洛阳市西工百货商店即市百货大楼,位于市中心,1957年9月20日建成开业、主楼四层,辅楼三层,营业面积4000余平方米,是洛阳市建设的第一座大型百货综合型批零兼营的商业实体,也是洛阳城乡居民最常光顾的购物场所。开业时有职工261人,属商业局直接领导,“文革”中改名为西工百货商店,1980年3月18日恢复原名。这张广告上的电活号码是四位数的。应是“文革"时期的印刷品。</p> <p class="ql-block">3-3.布票制度对企事业单位的影响</p><p class="ql-block">3-3-1:洛阳市农副产品处废品加工厂1959年第二季度所用棉纱的请示</p> <p class="ql-block">3-3-2:洛阳市商业局农副产品废品加工厂1959年购买设备和帆布的请示</p> <p class="ql-block">3-3-3:洛阳市农副产品处废品加工厂1959年用棉计划</p> <p class="ql-block"><b>3-3-4:洛阳市农副产品处废品加工厂1959年第二季度用纱计划、第三季度用纱的请示</b></p><p class="ql-block">洛阳市农副产品处废品加工厂是我市棉毯、毛中、浴巾、帆布生产企业,每个季度的棉纱需要量都要数十捆。 </p> <p class="ql-block"><b>3-3-5:洛阳市商业局农副产品处废品加工厂关于废面袋加工单衣的请示</b></p><p class="ql-block">这份请示报告反映出了三个问题:一是由于布料的紧张,废旧面袋也成了加工单衣的布料;二是废旧面袋的再利用也得需要报批,不能自加工生产;三是单衣加工好后,还涉及到是否收取布票的问题。 </p> <p class="ql-block"><b>3-3-6:郑州铁路局洛阳地区武装部征兵体检需用毛巾的请示报告</b></p><p class="ql-block">征兵工作是一件事关国防安全的大事,然而在1962年的征兵体检中,工作人员所需的5条毛巾,也得向洛阳市棉布办公室申请,得到批准后才能分给毛巾票,然后凭票购买。 </p> <p class="ql-block">3-3-8:洛阳市商业局、劳动局关于分配供应1964年三季度劳保用品的通知</p> <p class="ql-block"><b>3-3-11:洛阳市人民委员会交际处、市商业局关于招待单位毛巾、肥皂、香皂供应的通知</b></p><p class="ql-block">友谊宾馆、国际旅社、洛阳宾馆、龙门招待所(今东山宾馆)等招待单位,均属于洛阳市窗口单位,代表着洛阳的形象。这些单位所需的毛中、肥皂、香皂,也不能敞开供应, 必须按规定的标准执行。以毛巾为例,1964年的供应标准分别为12、6、4、6、2打。 </p> <p class="ql-block"><b>3-3-12:洛阳市商业局农副产品经营处废品厂购置工作服的请示</b></p><p class="ql-block">因为单位炊事员工作服(围腰)已日久损坏,但又无法购置新的工作服,只好利用本厂生产的再生帆布给炊事员改制9条围腰,共需用布54尺,价值21.6元。为此特请示上级批准。</p> <p class="ql-block"><b>3-3-16:洛阳市纺织品公司领取1969年工业用布购买证介绍信、洛阳胶鞋厂介绍信</b></p><p class="ql-block"><b>3-4-2-2:洛阳某单位1969年5月30日购买毛垫、草帽发票</b></p><p class="ql-block">“文革”期间,政治集会、游行活动非常频繁。这是某单位为选派的20名参加集会游行活动职工购买帽垫(每个7分)、草帽(每顶7角4分)的发票。</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3-4-2-3:洛阳市商业局购买丝稠制作彩旗、小三角旗、横幅的报销凭证</b></p> <p class="ql-block"><b>3-4-3:洛阳姑娘嫁入宁夏(内蒙古)的结婚布票及换布票证明</b></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现代版“昭君出塞”的故事。洛阳姑娘马桂芳,机缘巧合找了一个男朋友叫张铁山。张铁山是内蒙古人,在宁夏青铜峡当兵。娘家为姑娘攒了20尺河南布票供结婚用, 谁知姑娘拿着河南布票到青铜峡百货公司撕布却不能用,赶紧到部队开介绍信换成宁夏布票,然而介绍信开好后,小伙子家人却要求回老家办婚礼,于是,又委托驻地乡村给内蒙古开介绍信,折腾了好几圈才如愿以偿。姑娘感慨:这比昭君出塞还费劲! </p> <p class="ql-block"><b>3-4-4:最受女孩子青眯的鞋面布布票</b></p><p class="ql-block">河南省商业厅在1961年至1963年发行过多种鞋面布布票,这是最受女孩子喜爱的布票、因为当时热恋中的女孩都会想方设法给心仪已久的男孩亲手制作一双鞋子,代表着她深深地爱着这个男孩。制作鞋子需要有精细的工艺和细心的态度,女孩能够将这些品质奉献给男孩,表明她对这段感情的真应和期特。</p><p class="ql-block"><b>3-4-5:穿着补丁衣也要去北京天安门</b></p><p class="ql-block">“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这首歌在许多人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记忆。照片上的这个男孩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到北京天安门留个影,妈妈答应他等攒下了布票给他做一身衣服就去北京。可那个年代,家里孩子多,哥哥姐姐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结婚要“四铺四盖”,即要缝4条被子和4条褥子,总共要用150尺的布票。妈妈承诺的新衣总是看不到,于是,男孩就穿着补丁衣服来到了北京,圆了自己的“天安门梦”。</p> <p class="ql-block"><b>3-4-9:春节前夕,空军部队优惠供应洛阳市部分飞行用品优惠券</b></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出于对解放军发自心中的崇拜,洛阳开始出现军装热。军装、军帽、军大衣,满大街都是,不分男女老幼,处处可见国防绿。1981年的洛阳,仍处于计划经济时期。那年春节前夕,市政府接待处从某空军部队联系到一批部队淘汰下来的飞行服装用品,供应我市部分居民,以满足部分年轻人穿“军装”的时尚追求。由于数量有限,只能采取印发凭票供应的形式。供应的品种有:特种两用飞行服、特种两用警察服和特种两用皮裤。每张票可选购其中的一种。自1982年1月10日起开始,一直供应到正年初一(1月25日)。</p> <p class="ql-block"><b>3-5.后布票时代的洛阳票证</b></p><p class="ql-block">流通了30年之久的布票,于1984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不再干预洛阳城乡居民生活。 布票作废后,在洛阳仍可见到一些与衣着有关的票证,如服装优惠券、毛巾被单有奖销售券、洗衣票、名鞋提货单,等等、但其性质已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定量、定时、定时的限购转变为扩大供应、鼓励购买和刺激消费。</p><p class="ql-block"><b>3-5-1:洛阳棉纺织厂劳保服务公司1983年印发的纯棉被里平布优待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3-5-2:上海市场纺织品商场优惠券、中原商店绒被优惠券</b></p> <p class="ql-block">3-5-3:洛阳市东关刺绣社推销服装、刺绣产品介绍信</p> <p class="ql-block">3-5-4:洛阳市第二皮鞋厂牛波男式单鞋优惠券</p><p class="ql-block">3-5-5:洛阳1997年秋冬服装展销会赠券</p> <p class="ql-block">3-5-6:洛阳市育新童装厂、毛巾被单厂、上海市场纺织品商店有奖销售券</p> <p class="ql-block"><b>3-5-7:洛阳市友谊商店、百货商店、基层供销社有奖销售券</b></p><p class="ql-block">不管是友谊商店、百货商店,还是工农供销社、岳滩供销社,其商品经营都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而衬衣、晴纶秋裤、印花床单、枕巾、毛毯、毛巾等,也成了其有奖销售的奖品。 </p> <p class="ql-block">3-5-8:洛阳一拖、洛阳铜加工厂洗衣票</p><p class="ql-block">3-5-9:洛阳轴承厂、洛阳矿山机器厂补衣票</p><p class="ql-block">3-5-10:河南省轻工业品下乡洛阳看样订货会及各种服装鞋帽品牌</p> <p class="ql-block">3-5-11:洛阳市公私合营上海第一浴池1960年洗衣票</p><p class="ql-block">3-5-12:洛阳一拖、洛阳交警支队干洗衣优惠券</p><p class="ql-block">3-5-13:洛阳市康洁洗衣连锁店2008年洗衣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结语</span></p><p class="ql-block">小小布票,见证了洛阳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它是历史的见证,是称足珍贵的现代文物。 </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唐装、汉服、旗袍等传统服饰,也逐渐从特殊场合走向洛阳人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洛阳汉服研究院的成立,更是促进了洛阳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满足了市民的多元需求,彰显了人们的个性风采。衣着变化的背后,是与日俱增的社会进步和人民自信。 </p><p class="ql-block">在致敬改革开放、追忆票证人生的同时,我们还须铭记“一丝一缕当思来之不易,一粥一饭恒念物力维艰”。这,便是我们梳理、 品味洛阳票证文化的初衷和目的。让我们一起,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节奏中,放慢脚步,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欣赏一段被忽略的古都风景,为洛阳的城市气质添上一缕文化氤氲。</p> 博物馆文化: <p class="ql-block">如果国宝会说话</p> <p class="ql-block">潞泽风华 博物館奇妙游</p><p class="ql-block">洛阳民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沉浸式互动剧本体验</p><p class="ql-block">这一刻,来到了一百年前的此地, </p><p class="ql-block">在那个列强侵扰,国难蒙尘的时代, </p><p class="ql-block">古城洛阳的潞泽商会成了你唯一的依靠。 </p><p class="ql-block">浓重的烟火气, </p><p class="ql-block">充满了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p><p class="ql-block">荡平了心中的阴霾,接下来何去何从? </p><p class="ql-block">陈文曦的命运和这里的秘密, </p><p class="ql-block">就在你的手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民俗新语 陈情叙</span></p><p class="ql-block">小女陈文曦,山西泽州人氏。因家中变故前来洛阳投靠远亲,历经艰辛 ,幸得彦氏兄妹相助,暂居潞泽商会之中。文曦深感此地之古道热肠,所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大抵也莫过于此。 </p><p class="ql-block">奈何文曦被二哥卖与他人为奴,契约条款白纸黑字小女纵是不甘却不知命运终将何如。 唯盼有缘人能略施援手指点迷津,文曦必当感激不尽……</p> <p class="ql-block">洛阳民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25新春古风游园会</p> <p class="ql-block">洛阳牡丹石 国色动京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