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父亲的猎犬</p><p class="ql-block">文′王建国(北疆晓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乡国伟贤弟赠送我一本他编著的书《五常抗日全记录》(1931~1945)。是描写我们的故乡黑龙江省五常县“抗联”时期的英雄故事和历史场景的,许多史实和图片都是首次公布于众,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他说:“这本书出版时还没了解到你父亲王恩的抗联故事,再版时我加进去,希望你提供一些素材”。我欣然应允,对他辛苦的付出表示衷心地感谢!看了书中一部分章节后,其中有一段故事深有感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邻居常大爷</p><p class="ql-block">……当时我(国伟)十多岁,听妈妈说,我家的邻居就是一位抗联,他五十多岁,我们小孩儿都叫他常大爷。他有一特殊爱好,就是好打猎。他家有一条非常听话、训练有素的猎狗。每到冬季,他都会带着猎狗进山打猎,我们偶尔也会看到他打猎带回来的猎物,让我们很羡慕。 听说他在抗联部队里练就了一手好枪法,百米内百发百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也是一位老“抗联”,1937年1月不滿16岁参加了赵尚志领导的抗联部队。在战争年代,父亲奋勇杀敌,出生入死,几次立功,几次负伤,留下了严重脑震荡后遗症,头疼起来直撞墙。上级党组织理解父亲的苦衷,批准他离职休养。1965年春,父亲从北疆军马场某领导岗位因伤病离休,举家回到原籍五常县城居住。</p><p class="ql-block">父亲爱好打猎,当年花了一百三十多块钱买了一杆苏联造的单筒猎枪,枪身装弹处的金属配件上,一边刻着狐狸图案,另一边刻着野兔图案。父亲常骑自行车去打猎,猎物有时是野鸡,有时是野兔,为家人改善了生活,我们都很高兴。</p><p class="ql-block">一位猎友是父亲的挚交,送来一只猎狗崽儿。父亲精心喂养,给它起了个俄语名字:“沙沙嘎”(音译)。母亲和我兄妹几个给省略了,叫它“沙沙”,它就马上跑到面前,兴奋地摇头摆尾。</p><p class="ql-block">“沙沙”长到半大时,一身金黄色的毛,长嘴巴,两只软软的大耳朵耷拉着,我经常把玩它的大耳朵。它很温顺,任凭我们兄妹随便揉搓,却从不急眼。</p><p class="ql-block">父亲有意调教、训练它,让它叼小皮球。先喂它点儿吃的,然后父亲把皮球放地上,让它叼起放在父亲手上。再给它点儿吃的,把小皮球扔到不远处,发出“搜”的口令,它迅速跑去叼回……如此这般反复调教。父亲把小皮球藏在柴垛底下,让它“搜”,它很快嗅到叼给父亲。后来,父亲买回一只活鸡,把鸡腿绑住,将鸡扔出去,发出“搜”的指令,它迅速把鸡叼回放在父亲面前。邻居小伙伴们看到这个场面,都竖起了大拇指!</p><p class="ql-block">父亲枪法好是出了名的,打猎更是手到擒来,极少有空手而归的时候,除非没碰到猎物。有了猎犬“沙沙”的加盟,更助了父亲一臂之力,省去不少麻烦。打回猎物,家人吃肉,它也吃到了美味的骨头。</p><p class="ql-block">一次,父亲带“沙沙”出猎,被打伤的野兔钻进带刺儿的荊棘丛中躲藏,“沙沙”嗅到后硬是钻进去将伤兔叼出来送到父亲手里,它身上却被荊棘刺划破好几道伤口,有的地方在流血。父亲很心疼,猎也不打了,带它回家疗伤。父亲用碘酒和紫药水给它擦拭伤口,它疼得直哆嗦也不动一下,特懂事儿!</p><p class="ql-block">“沙沙”很仁义,听不到它叫唤。邻居大婶串门来到我家院门前,它看见就从窝里走出趴在房门口,用形体语言告知“禁止入内”。这时大婶就会喊我妈:“王嫂,看着你家狗,我们不敢进门啦”! </p><p class="ql-block">母亲闻声出来对“沙沙”说:“咱家来客啦,你回窝去吧”。它听懂了,乖乖地回窝趴着。</p><p class="ql-block">大婶夸道:“你家的狗真听话”!</p><p class="ql-block">有时街坊大婶来家和母亲唠家常,“沙沙”也静静地趴在屋地上。快中午时,母亲说:“我得去做饭了,学生们该回来吃午饭了”。 它听到马上起身,摇着尾巴将拖鞋叼起,用两只前爪扒着炕沿递给母亲。</p><p class="ql-block">大婶惊叹:“这狗真通人性”!</p><p class="ql-block">四岁小妹有只鞋丢了,咋找都没找到。几天后,“沙沙”从外面叼着丢的那只小鞋进屋送给母亲。母亲惊讶地问:“你从哪儿找到的”?它兴奋地摆头摇尾巴,发出“呜呜”的声音,表达着喜悦之情。</p><p class="ql-block">夏天某日,和几位同学骑车去十八里外的西大河玩儿,我也带上“沙沙”,它跟在车后面跑了一段路,累得“哈喇哈喇”直喘。此时我停住车,拍拍后车座上绑的纸壳板,它“嗖”的一下跳上来坐好,我驮着它继续骑行,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1970年9月下旬的一天,“沙沙”突然失踪了,再也没回来。怀疑是被哪个缺八辈子德的馋鬼给诱杀吃肉了,太让人愤怒了!这么通人性的猎犬,竟然惨遭恶人毒手,我和家人都非常心疼,悲忿之情久久挥之不去。如今半世纪过去了,想起来仍让我惋惜……</p><p class="ql-block">看过老乡国伟写的老“抗联”《邻居常大爷》带猎犬打猎的故事,想起我父亲带猎犬打猎的往事,草此杂文,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图片:国伟简介)作者摄</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6日,通过三弟建中介绍,开始从网络上结识五常老乡国伟贤弟,真乃一大幸事!</p><p class="ql-block">他致力于搜集、整理、编写五常家乡的抗日历史,2024年9月已出版了他编著的书《五常抗日全记录》,自己劳心费力搭钱也矢志不渝坚持在做,退休仍在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和传统文化,让抗战英雄精神代代相传,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如他在此书封底写的那样:</p><p class="ql-block">抗战是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发图强的一部壮丽诗篇。本书详细介绍了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期间,五常区域内的抗战情况。可以说这是目前首部最详实全景展现五常抗战的一部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特别是书中的历史照片,绝大多数是首次与读者见面。</p><p class="ql-block">通过这部书的内容,要让当代人知道在五常这块丰腴的土地上,不仅盛产稻花儿香,更展现了五常人的抗日精神!</p> <p class="ql-block">20241228午,在京城海淀京滨饭店,与国伟贤弟首次见面,把酒畅言,亲切之至。并赠送我一本9月出版的他编著的书《五常抗日全记录》。他对我说:“大哥,此书出版时还未了解到你父亲的抗联故事,再版时我加进去,希望你提供一些素材”。我欣然应允,对他的辛苦付出表示衷心地感谢!</p><p class="ql-block">(图片:右是国伟,左是作者)国伟夫人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