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欺人语耳

林森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农在《题徐青藤花卉手卷》中说,青藤自云:书第一,画次;文第一,诗次。此欺人语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白石老人也曾类说过似的话,我诗第一,印第二……如此,是不是也可归入“此欺人语耳”一类?其实,无论他们自己怎样的认识,都不过是自我评价。至于他说的中肯不肯,是不是真心话,也只有问他们自己,就更碍不着谁。冬心先生大名鼎鼎,名列“扬州八怪”,见多识广,或是自有所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平心而论,谁不愿意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你出门前不也“倒饰“、”倒饰”,谁愿意丢人现眼?贪官污吏做人的底线低到都不能再低了,台上也还是人五人六的唱高调,及至“漏馅”、“掉脚”了,仍忘不了表演一番:我是农民的儿子,对不起党的培养……哪段是真的?哪段是假的?不抓个“大现”也真不好“妄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凡事一碰到需要主观判断的时候,就挺“闹心”。比如,看一个人的“成色”如何?那就要看谁去看了。甲说他老成持重,乙说他墨守陈规;A说他进取心强,B说他急功近利。该信谁的?这里也许“增强”了他的某一侧面,这里也许有太多“观察者”的主观色彩。比如,看一幅书法写的好坏,见仁见智,也是难有定评,那个所谓的标准还不是个人的理解?有时他是“心服口不服”,有时他是“口服心不服”,要想让他“心服口服”,难度系数还不得提高到5.0以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若是说到競技体育,啰嗦事就少多了。牙买加短跑名将博尔特荣获黄金大奖赛冠军,别的选手们有啥异议。同样,举重比赛里,人家把扛铃举到了一百八,你把吃奶的劲都用上了,才举到一百七,还有啥不服气?最难的就是什么考评打分,拋却外界干扰不说,就是主观因素一条,想公平也难,很多时候还不是“任意裁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事当前,理解各异,评头品足,大相径庭。要统一认识,不唯无用,更是不能。至此,还有什么想不通?老金所说是不是“欺人”,有什么打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