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农村合作医疗在建国前就有农民自发组织的民间医疗互助组织,农民通过自愿筹资和互助共济来解决医疗问题。1955年,这些民间医疗互助组织逐渐得到政府支持,1958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农村卫生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在农村建立合作医疗制度。</p><p class="ql-block"> 1958年,邯郸市各乡镇开始实行合作医疗,是农民依靠集体的力量,发扬互助互救的精神,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由集体和个人共同集资举办的一种医疗保健制度。</p><p class="ql-block"> 1965年,国家提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为落实这一指示,农村以公社为基础,逐步建立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体分村办、村办乡管、乡村联办、乡办几种,在农村掀起了大办合作医疗的高潮。</p> <p class="ql-block"> ⬆️涉县河南店公社合作医疗证⬇️</p> <p class="ql-block"> ⬇️磁县中岔口公社合作医疗证⬇️</p> <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中期在农村出现了“赤脚医生”,他们没有固定编制,经乡村或政府批准和指派的有一定医疗知识和能力的医护人员,受当地乡镇卫生院直接领导和医护指导。他们的特点是亦农亦医,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他们没有工资,每天记工分。赤脚医生解决和缓解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合作医疗的实行减轻了农民生病时的经济负担,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合作医疗覆盖率大幅度降低,赤脚医生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1973年创刋的赤脚医生杂志于1985年也停刊了。</p><p class="ql-block"> 1985年开始在部分农村试点推行新的合作医疗制度,1998年正式确立为全国性的医疗保障制度,命名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新农合制度更加完善,适应了市场经济需求,并为农民提供了更可靠的医疗保障。</p> <p class="ql-block"> ⬆️大名县万堤公社合作医疗证⬇️</p> <p class="ql-block"> ⬆️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武安县徘徊公社合作医疗证⬇️</p> <p class="ql-block"> ⬇️邯郸市西大屯公社卫生院⬇️</p> <p class="ql-block"> 参考《邯郸市志》等资料</p> 202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