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曾去过国内不少古镇,也看过许多描摹古镇的水墨画,在脑海里对古镇的样貌有了比较具体的“印象”。比如石板铺就的街道,烟灰色的瓦房,斑驳朴旧的墙面,鳞次栉比的门店,石条垒筑的拱桥,富有特色的门店招牌等等。</p> <p class="ql-block"> 当然古镇首先是“古老”,有上千年的历史传承,有独特的文化风俗,有坚固的城门楼阁,有较大规模且保存完好的建筑群,有繁华的街区,有活跃的商业,有浓郁的烟火气。除此之外,古镇还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地方戏曲等。</p> <p class="ql-block"> 其实全都符合这些条件的古镇并不多,可是乌镇却完美具备,而且是有明显个性的“江南水乡”。古镇有了流动的水,就有了灵气。大运河分流从白莲塔下注入乌镇,便有了后来人工开凿的内河——西市河,河水穿城而过,这里又有了“最后的枕水人家”之美名。</p> <p class="ql-block"> 可见是大运河滋养了这方水土,成就了这般旺盛人气。坐在乌篷船上,看着两岸流动的画面,突然想起了意大利威尼斯,同样都是依水而居,船来船往,只不过他们的船叫“贡多拉”,我们的船叫“乌篷船”,因为有相似之处,乌镇又被国人称为“东方威尼斯”。</p> <p class="ql-block"> “小桥、流水、人家”一直是中国人向往的宜居生活,这里河网纵横,小桥密布,房舍密集,绿树掩映,俯瞰像一片飘浮在水面上的居民区,加上江南多雨的气候特点,这里不仅富有隐秘浪漫色彩,而且有了更多的人文气息。</p> <p class="ql-block"> 当然,古镇不仅要有漫长的历史,还要有名人的“托举”。显然,乌镇是满足这些条件的,据镇志记载,从宋朝到清朝晚期,全镇出了64名进士,161名举人,后来又出现了矛盾、王会悟、孔另境、木心这些文人志士。有故事、有回忆,古镇就有了“灵魂”。</p> <p class="ql-block"> 乌镇的“古朴”还体现在门店招幌酒旆上,虽然在岁月的风雨中有些失色,但依然能看到店主与题写者的用心。也许,这些大多是后来制作的,但它符合“修旧如旧”的修复原则,看上去精致,和谐,考究。有了年代感,就有了回想,就有了咀嚼与回味,也就浸入了文化与匠心…… </p> <p class="ql-block"> 古镇能成为旅游胜地,留住游客,自然也因为这里有完善的商业体系,游客吃、住、赏、购能得到充分满足。在乌镇,吃有大众口味,特色小吃;住有酒店宾馆,民宿客栈;赏有商旅演出,评弹剧社;购有特色商品,文创饰物等等。当然还有茶吧,书店,能在嘈杂热闹的环境中图一份宁静,享一份安闲。</p> <p class="ql-block"> 十八年前我曾来过乌镇,那时是单位组织的旅游度假,只是在景区一隅打个卡便离开了,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留下的印象很模糊。这次来古镇,有家人引导安排,直接入住景区酒店,这样可以全天候,全方位了解乌镇,可以躲过擦肩接踵的人潮,缓步徜徉,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 因为景区是早九点放行,晚十点关闭。几天来,我都是五六点起床,趁景区尚未开放,游荡在乌镇的明街秘巷,品读这座古老且充满现代元素的古镇,那乌黑的瓦片,挂满雨痕的砖墙,有年头的门窗,精美讲究的砖石木雕,仿佛都洇满了历史的印迹,好像这座水上城郭是因“乌”成镇,依“色”得名。</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镇很多,但排在前十的都在南方,可能是这里数千年没有战乱,原始的生活环境及秩序得以延续和存留,亦或是有发达的漕运和成网的水系,促成了活跃的商业活动和良好的农耕条件,使这里富甲一方,成为适宜人类繁衍生息聚集地。</p> <p class="ql-block"> 乌镇旅游公司老板陈向宏说:“乌镇可以旧,但不可以落伍”。这种超前思维,在乌镇修复建设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管道缆线全部下沉入地,无线网络无死角,快捷自动化应用设施应有尽有,成为最早达到“智慧化城镇”的典范,难怪“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此召开。不仅如此,这里还建造了设施一流的大剧院,使“世界戏剧节”在此落户。在乌镇驻足的几天里,我能深深地感到乌镇现象因自然区位而出现,因不断营造而繁荣,因植入现代内核而延续。</p> <p class="ql-block"> 关于乌镇我还有很多疑问,比如:乌镇名字的由来?乌镇西市河汇入那条河?乌镇的石桥石板街是否原来就有?乌镇的规划建设管理由哪家公司负责?乌镇的商业布局与经营谁来策划等等。</p> <p class="ql-block"> 疑问有时会生出好奇,好奇会督催查考,查考会引发兴趣,兴趣会激发再游,再游会不会沉浸其中?不言而喻。这便是乌镇魅力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