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配曲:《b小调管弦曲》</p><p class="ql-block">202409泉州古城,古称温陵、刺桐、鲤城,位于福建泉州市鲤城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城历史:泉州古城自盛唐起开始兴建,五代及宋、元、明时期随着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与兴盛不断扩大。古城从无到有,“屡广而大,屡增而高,屡培而厚,屡易而坚”,最终形成了现今的规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名称由来:五代时,留从效重加版筑,绕植刺桐,故称刺桐城;清·顺治十五~十六年(1658~1659年),福建提督马得功、兴泉道叶灼棠、泉州知府陈秉直依关东式改造泉州府城,古城定型。因城西北、东北、东南三部凸出,中心城区东西宽而南北短,从清源山俯瞰,形肖鲤鱼,故称“鲤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点:泉州古城范围内共有8处世界遗产点,这些遗产点见证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辉煌历史。</p><p class="ql-block">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内还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669处古建筑及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建筑等传统风貌建筑。内耸立着风格迥异的宗教建筑和遗址,展现了东西方文明对话和不同信仰互相尊重和理解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传统街巷:古城内有173条街巷,其中包括西街、裴巷、金鱼巷等36条一类历史街巷,这些老街巷纵横交错,见证了“刺桐城”的繁忙与富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古城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城市、首届东亚文化之都。</p> <p class="ql-block">202409泉州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176号,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建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后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为开元寺。开元寺在宋元时期是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其寺院经济及多元文化遗迹反映了宋元海洋贸易带来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共存特征。现存的主要庙宇建筑系明、清两代修建,占地面积达78000平方米,1982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56处世界遗产,泉州开元寺是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元寺的主要景点包括东西塔、大雄宝殿、甘露戒坛等。东西塔分别是镇国塔和仁寿塔,东塔高48.27米,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西塔高45.06米,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这两座塔是中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具有鲜明的宋式建筑特点。大雄宝殿是开元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占地面1200平方米,气势雄伟。甘露戒坛则建在大雄宝殿后面,是清朝重修的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元寺不仅因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吸引着众多游客,还因为其免费开放政策,使得大众可以更容易地接触到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寺内还有弘一法师纪念馆,弘一法师曾在此修行,他的传奇一生和艺术成就也为开元寺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开元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式与印度教元素,展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痕迹。寺内的印度教石柱、唐代石塔“东西双塔”以及众多历代碑刻等,都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宗教文化及中外交流史的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泉州开元寺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寺院,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泉州市的一大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