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庄园(二)中区西路

天目溪

<p class="ql-block">美篇名:天目溪</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7181111</p> <p class="ql-block">观过了马氏庄园中区的中、东两路,我们来到了西路,这里是马丕瑶四子马吉枢居所和马家的书房、书画室及书画先生的居所等。</p> <p class="ql-block">马氏庄园中区西路的建筑,和中、东路一样,房屋前后门都相通。</p> <p class="ql-block">这座房屋在西路最后边,是马吉枢住处。</p> <p class="ql-block">中区西路房屋在1947年曾作为刘邓大军指挥部所在地,现辟为刘邓大军指挥部资料展室。</p> <p class="ql-block">这是马氏庄园典型院落式样,中区西路的这几个院落都是刘邓大军的资料展室,所展内容主要是关于豫北战役、鲁西南战役及挺进大别山这几个相关部分。</p> <p class="ql-block">此院北房为刘邓大军军器展室,西房为宣传室。</p> <p class="ql-block">刘邓大军军器展室</p><p class="ql-block">此室展示刘邓大军1947年的一些作战武器、军服等。</p><p class="ql-block">这里原是马家聘请的书画先生的住所—克己堂</p> <p class="ql-block">刘邓大军驻军宣传陈设室</p><p class="ql-block">此室展示了1947年6月刘邓大军进驻马氏庄园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刘邓大军驻军作战指挥部</p><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 ,刘邓大军司令部入驻马氏庄园时,此室曾是临时作战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無逸堂</p> <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3日,刘邓大军指挥部进驻马氏庄园,并于22日在此召开了"鲁西南战前会议”。</p> <p class="ql-block">养正堂</p><p class="ql-block">静心修身俭以养性</p><p class="ql-block">入则笃行出则友贤</p> <p class="ql-block">刘邓大军驻军作战指挥部</p><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刘邓大军司令部入驻马氏庄园此室曾是临时作战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马府书画室</p><p class="ql-block">马家人业余时间在这里练习书法和绘画。</p> <p class="ql-block">(挂在书画室门边的牌子)</p><p class="ql-block">刘邓大军驻军资料室</p><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刘邓大军司令部入驻马氏庄园时,此室曾是临时资料室。</p> <p class="ql-block">求知堂—西书房</p><p class="ql-block">此室建于光绪九年(1883年),为马家专用书房,藏书颇丰,马氏家人在此读书学习。</p> <p class="ql-block">穿过这间屋子,就是马氏庄园有名的龙抱槐院子了。</p> <p class="ql-block">龙抱槐</p><p class="ql-block">百年古树龙抱槐枝繁叶茂、相依相偎,弯曲的紫藤犹如一条腾空而上的巨龙,绻绿耸翠的国槐好似一把撑开的巨伞,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粗壮的紫藤根沿地面伸向老槐</p> <p class="ql-block">弯曲的紫藤攀上老槐树</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老槐树荫蔽了院子</p> <p class="ql-block">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的居室就在这个院子里,此为邓小平居室。</p> <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8日,刘邓大军指挥部进驻马氏庄园,邓小平政委下榻于此。</p> <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3日,刘邓大军指挥部进驻马氏庄园,刘伯承司令员下榻于此。</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各院落的展室部分)</p><p class="ql-block"> 刘邓大军在安阳</p><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为了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原地区的重点进攻,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从3月22日起,在南起黄河,北至安阳的豫北平原上发起了豫北战役。战至4、5月间,国民党军事力量大大削弱,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条件已经成熟,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部署,刘邓大军于5月25日结束豫北战役,为渡河南下转入反攻做准备。6月初,刘邓首长率军区指挥机关由河北省武安县冶陶镇移驻河南省安阳县西蒋村马氏庄园,指导部队在安阳开展了转入反攻的形势与任务教育及战前渡河战术培训和练习。并进行了战斗动员,为千里挺进大别山做好了充分思想准备及战略战术上的准备。6月23日,刘邓大军4个旅以12万余人由安阳地区出动,于5月30日晚在濮阳市台前◇渡过黄河。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守到战路进攻的序幕。安阳,作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起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进军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晋冀鲁豫野战军领导成员(1947年3月)</span></p><p class="ql-block">司令员刘伯承</p><p class="ql-block">政治委员邓小平</p><p class="ql-block">第一副司令员滕代远</p><p class="ql-block">第二副司令员王宏坤</p><p class="ql-block">第一副政治委员薄一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二副</span>政治委员张际春</p><p class="ql-block">参谋长李达</p><p class="ql-block">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兼)</p><p class="ql-block">副 主 任王新亭</p> <p class="ql-block">第一单元 豫北战役</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22日至5月25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南起黄河、北至安阳的豫北平原上发起豫北战役。豫北战役全歼国民党第二快速纵队和暂编第三纵队等部4.5万余人,解放县城9座,控制平汉铁路150余公里,迫使国民党军退缩于安阳等几个孤立据点内,为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豫北作战期间,安阳地方武装和群众积极参战,破铁路、炸桥梁、运送军需,追歼残敌,为豫北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央军委1947年3月6日、9日致</p><p class="ql-block"> 刘伯承、邓小平等的电报,</p><p class="ql-block"> ——中央军委关于豫北作战的指示</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6日,中共中央军委连续电示刘伯承、邓小平等:刘邓军现时亦须休整补充,恢复元气,其下一步行动,似以打黄河以北之王仲廉、孙震两部,与华东作远距离之配合较为适宜,在一般情形下(特殊情况除外)刘邓军须在黄河以北基本上解决王、孙两部,并调动吴绍周指挥之两个师到黄河以北给予歼灭,然后南下陇海较为有利,因黄河已放水,过去与现在情形已不相同。后又提出,刘邓军应于三月十九日以前休整完结,十九日起向平汉、道清两线举行攻击,牵制顾祝同部不使南调。此役关系重大,望速做准备。</p><p class="ql-block">3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刘伯承、邓小平等,对平汉线作战的时间及目标等作出部署:鉴于陈谢部船只太少,渡黄河准备不及,已允许他们推迟五至七天于二十六日开始渡河。你们平汉线作战亦可推迟至二十四日开始行动,你们作战目标似宜不打孙震,专向东打敌第三十二师等部。如何打法请按实情酌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豫北反攻作战要图</p> <p class="ql-block">刘伯承、邓小平部署豫北作战</p><p class="ql-block">蒋介石介绍其"黄河战略”</p> <p class="ql-block">晋冀鲁豫野战军在豫北作战</p> <p class="ql-block">晋冀鲁豫野战军在淇县战斗中击落的</p><p class="ql-block">国民党军飞机残骸</p> <p class="ql-block">晋冀鲁豫野战军在豫北击毁的国民党军坦克</p><p class="ql-block">晋冀鲁豫野战军在豫北战役中缴获的武器</p> <p class="ql-block">右图文字:</p><p class="ql-block">吸引敌人主力组织打援战役</p><p class="ql-block">(一九四七年五月十六日)</p><p class="ql-block">刘邓:</p><p class="ql-block">◇已电悉。(一) 未得郑州方面情报。(二)你们以一部打安阳吸引王仲廉增援,集中最大兵力组织打援战役。如能在运动中歼灭王仲康三四个旅,对于你们尔后行动有甚大利益。</p><p class="ql-block"> 军委◇西</p><p class="ql-block">1947年5月16日,在收到刘邓5月15日12时关于安阳地区的作战部署电后,毛泽东又为中央军委起草复刘邓电</p><p class="ql-block">左图:1947年5月,豫北战役解放安阳战斗中解放军围绕沙盘研究攻城方案</p> <p class="ql-block">晋冀鲁豫野战军架梯攻打汤阴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左图:晋冀鲁豫野战军攻克汤阴城后战士们欢呼胜利</p><p class="ql-block">右图:被晋冀鲁豫野战军俘虏的国民党军暂编第3纵队司令"东陵大盗"孙殿英</p> <p class="ql-block">刘伯承在豫北新战士入伍大会上讲话</p> <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 围攻安阳</p><p class="ql-block">安阳是豫北重镇,位于平汉铁路中段,距离晋冀鲁豫解放区首府邯郸约70公里。由于周边已获解放,安阳就像深入解放区的一个触角,如果能乘胜打下安阳,在军事上将使国民党军失去有利的前进阵地,人民解放军则可抽出兵力进行新的机动,太行、冀南、冀鲁豫三个解放区也将联成一片。5月5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粟并告刘邓电:要求从本月9日开始以半月时间歼灭安阳及附近之敌。于是,刘邓下达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关于围攻安阳的基本命令》。开始向安阳地域之敌进攻,"首先解决外围各据点之敌,消灭其有生力量,随即相机攻城,消灭城垣之敌。"</p> <p class="ql-block">晋冀鲁豫野战军关于围攻安阳的基本命令(役字第十三号)</p><p class="ql-block"> (1947年5月5日)</p><p class="ql-block">(一)我克汤阴后,敌王仲廉与孙震集团之主力已收缩到新乡汲县附近。主要是稳重防御。但亦有增援安阳之可能,安阳附近情况如另图及通报所示。</p><p class="ql-block">(二)我决于九日开始向安阳地域之敌进攻,首先解决外围各据点之敌,消灭其有生力量,随即相机攻城,消灭城垣之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击破顾祝同系统第一线兵力的部署</p><p class="ql-block">(一九四七年五月八日)</p><p class="ql-block">刘邓、陈粟:</p><p class="ql-block">为着于六七两月内击破顾祝同系统第一线兵力(位于泰安、新泰、蒙阴、临沂之线约三十个旅)之目的:(一)刘邓军仍按中央辰支电争取于已东前休整完毕,已灰前渡河,向冀鲁豫区与豫皖苏区之敌进击,第二步向中原进击。为着在该区长期立脚,全军应有充分的政治动员(使每个人明白政治任务,提倡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及干部、经费等项的充分准备。对中央二一时局与任务指示应作普遍传达。(二)陈粟军在巳灰以前应集结全力(二十七个旅)寻求与创造歼敌机会,并准备于巳灰以后配合刘邓军大举出击。谭率七纵亦似于巳灰以后向苏中出动为宜。</p><p class="ql-block"> 军委辰齐</p> <p class="ql-block">左图:解放前的安阳县政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右图:刘伯承在动员大会上讲话</p> <p class="ql-block">1947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安阳南下关战斗中。</p> <p class="ql-block">左图:豫北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p><p class="ql-block">右图:晋冀鲁豫野战军攻克浚县县政府</p> <p class="ql-block"> 太行豫北前线慰问团</p><p class="ql-block"> 向刘伯承将军献旗致敬</p><p class="ql-block"> 携大批慰劳品即赴战地劳军</p><p class="ql-block">[本报豫北前线6日电工代表太行区600万人民的前线慰闭,已于5月1日到达前方,他们带有60大车的慰劳品,和大批慰问信,3日该团于某地晋谒刘伯承将军致敬,并以绣有"常胜将军"四个大字的红旗献给刘将军。学生代表,妇女代表们则把一朵一朵的红花戴在将军胸前,花上绣着将军的名字,也绣着千万人民的敬意。慰问团代表一再说明后方人民对将军的敬意,并祝将军身体健康。刘将军旋即谦虚面亲切地向慰问团代表致谢称:"过去几个月的胜利,前方尽了应尽的责任,但前方战士不敢居功,这是老百姓的功劳。后方人民的努力,给了部队无限的鼓舞,看到你们,就象看到家里人,希望前后方更加团结一致,努力争取胜利!"次日直属队开座谈会,请慰问团同志讲话,他们报告了后方优待军属的情况,希望前方将士安心杀敌。晚上太行民主剧团演出"白毛女"助兴。慰问团定于三日赴战地慰问各部队。<span style="font-size:18px;">(沈容)</span>(选自1947年5月8日晋冀音豫《人民日报》)</p><p class="ql-block">刘伯承接过匾,诚恳地说:"说我是常胜将军,我不敢当。不会是常胜,多数胜就不错了。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朱总司令领导下,在后方人民的帮助下,我们尽了自己的责任。是党的功,人民的功,我不敢'贪天之功',我只是人民的勤务员。没有人民给吃给穿给人,军队就不能打仗。我们感谢冀南人民的大力支援,咱们前后方要更加团结</p><p class="ql-block">一致,把敌人尽快消灭干净。</p> <p class="ql-block">1947年5月3日,刘伯承在豫北前线与太行慰问团合影。</p> <p class="ql-block">第三单元 庆功大会</p><p class="ql-block">安阳外围作战结束后,1947年6月上旬,晋冀鲁豫野战军各部召开了庆功大会。刘伯承司令员出席了第2纵队等部的庆功大会并讲了话。</p><p class="ql-block">庆功会后,二纵、军区分开,领导班子作了相应调整。</p><p class="ql-block">第2纵队领导班子调整后名单</p><p class="ql-block">二纵队:司令员陈再道 政委王维纲 </p><p class="ql-block"> 司令员范朝利 副政委钟汉华</p><p class="ql-block"> 参谋长王蕴瑞 政治部主任许梦侠</p><p class="ql-block">4旅:旅长孔庆德,政委刘明辉,</p><p class="ql-block"> 参谋长赵晓舟,政治部主任姚克佑</p><p class="ql-block"> 10团:团长王一 政委黄亚雄</p><p class="ql-block"> 11团:团长罗崇富 政委李先忠</p><p class="ql-block"> 12团:团长兼政委赖达元</p><p class="ql-block">5旅:旅长雷绍康 政委寇庆延</p><p class="ql-block"> 副旅长赵鹤亭 参谋长陈仲民</p><p class="ql-block"> 政治部主任王进前</p><p class="ql-block"> 13团:团长吕琛 政委实洪年</p><p class="ql-block"> 14团:团长梁俊亭 政委杨杰</p><p class="ql-block"> 15团:团长黄家景 政委田涛</p><p class="ql-block">6旅:旅长周发田 政委刘华清</p><p class="ql-block"> 副旅长牟海秀 副政委彭学贵,</p><p class="ql-block"> 参谋长王树棠 政治部主任曹中南</p><p class="ql-block"> 16团:团长向茂森 政委胡永昌</p><p class="ql-block"> 17团:团长陈金龙 政委范朝福</p><p class="ql-block"> 18团:团长李开道 政委王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月3日,晋冀鲁豫解放区党、政、群各界组成慰问团,来豫北前线慰问,冀南行署慰问团向刘伯承赠送了一块横匾,上书"常胜将军"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6月8日上午,人民解放军三二部队第一届功臣大会。于隆隆礼炮和英雄歌曲的交响声中,正式启幕。会场设在驻地某村之高大白杨林内。内部装潢庄严辉煌,四周环布五光十色的贺幢、锦旗、标语、及各个战役的彩色布画。会场门口挂着丈余高的毛主席五彩巨像。在这幅人民救星的像前,自晨至晚群众挤得水泄不通。7时半。当大会播音机内之雄壮乐声中止,通过功臣任笑祥、周茂祥及各军政首长为大会主席团后,主席报告开会意义,他着重说明这次功臣大会是为了总结10个月来的自卫战绩、迎接反攻,希望全体功臣好好带领群众,为迅速结束卖国的蒋介石统治而战斗。接着该部党委即宣布周茂祥、任笑祥、曲洪法、魏国华、范治平、张升等战士及228名,分别各记大功、特功、小功一次。另有集体记功之班排连营等61个单位。此时会场歌声扬起,掌声雷动。该部首长和当地人民代表亲手将功臣红花戴在功臣们的胸前。继由该部郭副政委与刘伯承将军致词。在该部司令员的报告中,除明确指出近日来的辉煌战绩外,并着重指出:为了迎接反攻,迅速结束蒋介石的卖国统治,功臣们必须做到带领群众努力作战,争取功上加功;大力帮助群众进行土地改革,确切掌握财经政策,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p><p class="ql-block">嘉奖周茂祥、任笑祥、曲洪法、魏国华、范治平、张升等战士</p><p class="ql-block">左图:1947年6月8日,刘伯承在庆功会上讲话</p> <p class="ql-block">晋冀鲁豫野战军的炮兵阵地</p> <p class="ql-block">晋冀鲁豫野战军在豫北的战斗场面</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转战陕北期间,指挥全国解放战争。自1947年1月中旬起,毛泽东已开始考虑晋冀鲁豫野战军向中原出动,转至外线作战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任弼时等转战陕北途中</p><p class="ql-block">5月至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根据战局发展情况,先后作出三支野战军采取中央突破战术,转入战略进攻的新部署。</p> <p class="ql-block">中图:王克勤(前左一)带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的战士们讨论立功计划</p><p class="ql-block">左图:晋冀鲁豫野战军各部队开展学习王克勤立功活动</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 在安阳为南渡黄河作准备</p><p class="ql-block">为更好指挥部队南渡黄河反攻作战,1947年6月初,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机关由河北省武安县冶陶镇移驻安阳县西蒋村(现隶属于殷都区)马氏庄园,指导部队在安阳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休整,传达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挺进中原的指示,开展了转入反攻的形势与任务教育;颁布了《敌前渡河战术指导》,进行了渡河战术培训和练习;召开了战前军事会议,发出强渡黄河,实施鲁西南战役的基本命令,为千里跃进大别山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及战略战术上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第一单元</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作出战略进攻的决策</p><p class="ql-block">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以来,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作战,整个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的条件已经成熟。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作出了"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决策。主要进攻方向为: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第九纵队等部挺进豫西;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等部展开豫皖苏边地区。三路大军,展开外线机动作战。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西起汉水,东至海边的广大中原地区向国民党军队发起战略进攻。</p> <p class="ql-block">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示意图</p><p class="ql-block">(1947年7月﹣1948年7月)</p> <p class="ql-block">1947年7月中共中央小河村会议会场1947年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会议,决定不等完全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即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右图:毛泽东在小河村会议期间留影</p><p class="ql-block">左图:1947年冶陶会议期间,刘伯承、 </p><p class="ql-block"> 邓小平与滕代远(右)合影</p> <p class="ql-block">1947年5月冶陶会议旧址</p><p class="ql-block">1947年5月15日,刘伯承、邓小平于邯郸武安主持冶陶会议,传达和部署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渡河南征的指示。</p> <p class="ql-block">1947年5月组成的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人 </p><p class="ql-block">5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邓小平、刘伯承、李先念、张际春、郑位三、李雪峰、刘子久、陈少敏为常委,邓小平兼任书记,郑位三、李先念、李雪峰为第一、第二、第三副书记。</p><p class="ql-block">图为:李先念 郑位三 邓小平 刘伯承</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致电中共中央军委,要求部队休整一段时间,作好物质等各方面准备工作再南渡黄河。</p><p class="ql-block">中央军委批准刘邓提出的渡河时间,同意刘邓全军休整月底渡河。</p><p class="ql-block">(一)同意本月刘邓野战全军休整,度河时间推迟至月底。(二)在此期间,组合老黄河以南,新黄河以北各区之地方部队,亦以主力从事休整,以期配合作战更为有力。(三)主力南进须作长期打算,宜作政治上、物质上之各种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 军委已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九四七年六月二日)</span></p><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3日中央军委致刘伯承、邓小平等电报</p><p class="ql-block">电报强调:"主力南进须作长期打算,望作政治上、物质上之各种准备工作。"</p> <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p><p class="ql-block">刘邓大军进驻西蒋村马氏庄园</p><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3日,刘邓大军司令部进驻安阳县(现隶属于殷都区)西蒋村马氏庄园。马氏庄园内有刘伯承、邓小平等野战军首长的居室,司令部作战室、机要室、情报室、警卫部队住室。在这里召开了重要的晋冀鲁豫野战军战前军事会议。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挺进中原、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战略决策。</p><p class="ql-block">刘邓大军收集船筏预备渡河</p><p class="ql-block">冀鲁豫区党委成立了黄河河防指挥部,调第2、第5、第6军分区武装,守护濮县至东阿河段黄河北岸的堤坝、南北交通与河防安全;设立船管所,修旧船造新船,共掌握300艘大小木船,征调、训练了7个县的约3000余名船工和水手。</p> <p class="ql-block">晋冀鲁豫野战军进驻西蒋村后,司令部在马氏庄园。庄园内有刘伯承、邓小平等野战军首长的居室,司令部作战室等。</p><p class="ql-block">司令部作战室内陈列:桌、椅、电话机等,墙上挂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像、作战地图等。作战地图应为一张一张的小图拼接而成。</p><p class="ql-block">刘伯承司令员居室:油灯、书籍、老式竖行稿纸、毛笔、墨盒,刘伯承在马氏庄园起草文件:《敌前渡河战术指导》等。床、被、陈设家俱等。</p><p class="ql-block">邓小平政委居室:报纸、书籍、床、被、家俱摆设等。</p><p class="ql-block">张继春副政委居室。</p><p class="ql-block">李达参谋长居室。</p><p class="ql-block">机要室:陈列桌椅、油灯等</p><p class="ql-block">警卫部队住室:陈列通铺、枪架等。</p><p class="ql-block">卫生室等单位分别驻扎在庄园。</p> <p class="ql-block">第三单元 战前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3日,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积极准备,于6月底突破黄河防线,挺进中原。6月5日,晋冀鲁豫野战军颁发《敌前渡河战术指导》。6月10日,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在石林召集各纵队首长会议,讨论转入战略进攻的各项准备工作。6月21日,邓小平政委在野战军直属队营以上干部会议上作战略进攻的动员报告。6月22日刘司令员在中区西路第三进院落的堂房召开战前军事会议,并作动员报告,传达了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重要指示,详细布置了突破国民党军中央防线,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的作战任务。</p><p class="ql-block">中图:刘伯承与邓小平签署颁发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敌前渡河战术指导》</p><p class="ql-block">左图:刘邓大军司令部在安阳县城西蒋村</p> <p class="ql-block">战前军事会议会场</p><p class="ql-block">6月22日,晋冀鲁豫野战军战前军事会议在马氏庄园内举行,与会人员有:野战军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张际春副政委、李达参谋长,第1纵队杨勇司令员、苏振华政委,第2纵队陈再道司令员、王维纲政委,第3纵队陈锡联司令员、彭涛政委,第6纵队王近山司令员、杜义德政委等。</p><p class="ql-block">会议传达了毛泽东主席对千里跃进大别山行动做出的三种估计:一是付出了代价站不住脚,退回到黄河以北的老根据地;二是付出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周围地区坚持斗争;三是付出代价站稳了脚跟。并告诫军队要作充分的思想准备,从最坏处着想,努力争取最好的前途。</p><p class="ql-block">刘伯承在会议上讲话。强渡黄河的敌前战术指挥问题。</p><p class="ql-block">李达参谋长介绍了黄河对岸国民党军刘汝明等部的兵力、装备、工事和士气情况。</p><p class="ql-block">6月22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强渡黄河,实施鲁西南战役的基本命令,各纵队进入临战状态。</p> <p class="ql-block">主要与会人员</p><p class="ql-block">刘伯承司令员 邓小平政委 张际春副政委</p><p class="ql-block">第2纵队司令员陈再道 王维纲政委</p><p class="ql-block">第3纵队司令员陈锡联 李达参谋长</p><p class="ql-block">第1纵队司令员杨勇 苏振华政 彭涛政委</p><p class="ql-block">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 杜义德政委</p> <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于马氏庄园作强渡黄河和鲁西南战役战前动员。</p> <p class="ql-block">石林会议旧址</p><p class="ql-block">6月10日,刘伯承、邓小平在安阳附近的石林召开晋冀鲁豫野战军纵队首长会议,传达晋冀鲁豫中央局冶陶会议精神,部署转入战略进攻出击中原的各项准备工作。</p> <p class="ql-block">左图:部队集体学习,准备出发</p><p class="ql-block">补充兵员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在地方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各部队都补充了5000名以上的新兵。政治工作也在积极开展。6月13日,晋冀鲁豫野战军政治部发出指示,要求全军指战员认真学习《全面准备大反攻》社论和《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的评论。</p><p class="ql-block">右图:晋翼鲁豫野战军直属队股长营级以上干部会议会场</p><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21日,邓小平政委在这里为省冀鲁像野战军直属队股长营级以上干部作动员报告。</p> <p class="ql-block">6月22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布强渡黄河、实施鲁西南战役的基本命令《关于鲁西南作战的基本命令》。</p><p class="ql-block">邓政委指出:困难有没有?一定有的。在新区不能设想像在解放区内线作战那样方便。反攻确实辛苦,并且是持 性的,争取得好,就快些。厌倦不应该,真正把革命干成功,辛苦是值得的。今天我们需得拿出英雄气概,拼命地干,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一定可以干成功!</p> <p class="ql-block">刘邓大军渡河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山东寿张(今山东阳谷),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旧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p><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遵照中央军委"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中央突破、南渡黄河,直趋大别山"的战略方针,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大军,从山东阳谷以东150余公里的8个地段上强渡黄河,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第一单元:从安阳一带出发强渡黄河</p><p class="ql-block">6月23日,刘邓大军第1、第2、第3、第6纵队12万余人,由安阳地区出发,向濮阳、寿张地区出动。准备6 月 30 日晚强渡黄河。</p><p class="ql-block">部队在泥水中行军</p> <p class="ql-block">晋冀鲁豫野战军乘船强渡黄河</p><p class="ql-block">战士们中流传的渡黄河歌谣:月色蒙蒙水滔滔,刀射寒光马萧萧,帆舟飞渡子弟兵,坚固河防一夜扫。</p><p class="ql-block">6月30日夜,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12万余人,在张秋镇(寿张县东)到临濮集(濮县以南)之间150余公里的正面上,突破了蒋介石号称"能抵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p><p class="ql-block">图为部队渡河。</p> <p class="ql-block">上图:炮兵部队夜渡黄河</p><p class="ql-block">下: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电贺前线将士</p><p class="ql-block">刘邓两将军并转前线全体指战员同志:</p><p class="ql-block">你们在党的二十六周年纪念日前夕,跨越黄河,胜利地揭开大反攻的进军序幕,继以席卷之势,义旗所指,一举围歼恽城守敌达两旅之众,奠定了大反攻大胜利的基础,全区军民,闻捷欣喜,蒋占区千百万倒悬的同胞在盼迎你们。同志们,前进,勇敢前进!再接再厉,不让一个敌人逃跑,消灭一切进犯敌军,消灭美国侵略者的走狗蒋介石!</p><p class="ql-block">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嘉印</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七年七月十二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部队胜利渡河后,刘邓首长</p><p class="ql-block"> 嘉奖黄河各渡口员工</p><p class="ql-block">由于你们不顾敌人的炮火和蒋机的骚扰,不顾日夜的疲劳,积极协助我军渡过了大反攻的第一个大阻碍。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渡河任务,使我军非常顺利地到达黄河南岸,以歼灭蒋伪军,收复失地,解救同胞,这是你们为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立了大功。对你们这种无比的积极性和热情,全体指战员莫不敬佩和感激。我们到达南岸后,先后收复了鄄城、巨野、官县、耶城等地,消灭了蒋军臂福罪部两个旅,这些胜利是和你们分不开的。为了愿劳你们的辛劳,特搞劳你们每人猪肉一斤,井祝你们继续努力和健康!</p><p class="ql-block">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七年七月十七日</p> <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 发起鲁西南战役</p><p class="ql-block">解放军渡过黄河之后,蒋介石慌忙调集兵力,企图逼迫晋冀鲁豫野战军北退或者背水一战。7月,刘邓大军发起鲁西南战役,经过28天激战,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部、9个半旅共5万6千余人。鲁西南战役的胜利,是人民解放军实行战略反攻后的第一个大胜利,这一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黄河战略,迫使蒋介石从陕北、山东等地抽调7个整编师向鲁西南驰援,并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辟了通道。中共中央于7月29日传令嘉奖。</p><p class="ql-block">左图:鲁西南战役经过示意图一</p> <p class="ql-block">鲁西南战役经过示意图二</p> <p class="ql-block">6月23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野战军主力部队离开马氏庄园,由安阳地区向鲁西南出动。6月26日,刘邓发布晋翼鲁豫野战军第十六号作战命令,即关于《鲁西南战役的补充命令》。规定:"我军以渡过黄河反攻敌人之目的,决定实施鲁西南作战"。"此次作战关键首在迅速确实,割裂包围散布之敌。各纵队在渡河后,即应不顾疲劳地大胆实施这种割裂和包围,以便各个歼灭之。防止敌人向其西南逃走,纠正任何可能丧失战机的现象。"</p><p class="ql-block">晋翼鲁豫野战军的作战部署:全军分3路渡河;以第1纵队由魏山、张家堂、林家楼诸渡口渡河,尔后向郓城以东以南地区急进,会同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一旅兜歼国民党军;以第2纵队于孙口、林楼强渡,向东北协同第1纵队兜歼国民党军;以第6纵队于李家桥、于庄、大张诸渡口强渡,包围割歼鄄城及其以北之敌,防敌向西南逃窜;以第3纵队为总预备队,视情况尾第6纵队或第2纵队渡河扩张战果。</p><p class="ql-block">左图: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鲁西南战役期间,毛泽东发给刘伯承、邓小平等的电报</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军委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李达并告陈赓、谢富治、王新亭、韩钧,对准备放弃延安和救援中原军区部队等作出部署 延安准备暂时让敌占去,但陈先瑞、韩东山所率 三千余人有被敌歼灭危险,故无论如何应派队救援。目前陈谢王所部主力五个旅之行动有三个方案:(一)照六日十四时电出潼洛线;(二)以一个旅出潼洛线接应陈韩部北上,主力四个旅参加平汉、道清线作战,胜利后或立即配合刘邓所派之一个至两个纵队出湿洛线,或配合刘邓所派之一个至两个纵队先占同蒲线再占潼洛线(即把占潼洛线放在最后一着);(三)以一个旅渡河接护中原主力,四个旅即刻占同蒲线。以上三案究以何者最为有利,望再分析电告。</p> <p class="ql-block">右图:刘伯承司令员接见在鲁西南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军整编70师师长陈颐鼎和副师长罗哲东。</p><p class="ql-block">左图:参战部队向战区挺进</p> <p class="ql-block">左图:第三单元 </p><p class="ql-block">完成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任务</p><p class="ql-block">1947年8月7日,鲁西南战役胜利后,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第2.第3、第6纵队在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的率领下,开始长驱南征,部队跨越陇海路,通过黄泛区,强渡汝河、沙河,涉渡淮河,从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包围当中杀开一条血路,经过20多天的行军和战斗,8月27日胜利到达地处鄂豫皖三省的大别山区。胜利地完成了千里跃进的任务,使全围战略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p><p class="ql-block">右图:进军大别山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右图:中共中央通令嘉奖刘邓南渡大军</p><p class="ql-block">自卫战争第二年第一个月作战,除我山东及各战场均歼灭敌人一部外,我刘邓军自七月二日到七月二十八日在郓城、巨野、定陶地区以连续不停作战,歼灭敌人正规军九个半旅及四个师部,毙伤俘敌六万余人,战绩甚大,特此通令嘉奖。</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九四七年七月二十九日</p><p class="ql-block">左图:记羊山集战斗——刘伯承</p><p class="ql-block">狼山战役克羊山,炮火雷鸣烟雾中。</p><p class="ql-block">千万居民齐拍手,欣看子弟夺城关。</p> <p class="ql-block">右图:刘伯承在干部大会上作进军大别山动员报告</p><p class="ql-block">左图:1947年8月11日,刘邓大军跨过陇海铁路</p> <p class="ql-block">晋翼鲁豫野战军部队向羊山集进发</p> <p class="ql-block">羊山集战斗中,战士们抢占制高点。</p> <p class="ql-block">左图:刘邓大军榴弹部队开进中</p><p class="ql-block">过黄泛区时,汽车和重炮均不能在泥泞中行走 ,战士们奉命含泪等待◇◇</p><p class="ql-block">右图:1947年8月18日夜,刘邓大军通过黄泛区。</p> <p class="ql-block">刘邓大军夜渡沙河</p> <p class="ql-block">部队徒涉淮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别山后,刘伯承司令员翻山越岭察看地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刘邓大军战斗在大别山</p> <p class="ql-block">刘邓大军战士披着被子站岗</p><p class="ql-block">刘邓大军战士盖着稻草宿营</p><p class="ql-block">战士们就这样抵卸严寒,却没有人叫一声苦。</p> <p class="ql-block">左图:刘邓大军解放大别山区的光山县城</p><p class="ql-block">1947年8月27日,晋冀鲁豫野战军胜利进抵大别山区解放河南光山县城。刘邓大军解放大别山区的光山县城</p><p class="ql-block">右图:8月2日,刘邓大军解放大别山区的潢川县城</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政委在光山作报告</p><p class="ql-block">邓小平政委在光山县北向店作《目前形势和南征》的报告。为适应作战需要,也和战士们一样推了光头。</p> <p class="ql-block">1947年12月,刘伯承司令员在干部大会上作报告</p><p class="ql-block">图为刘伯承在大别山区做关于四个月来南征的总结报告,刘伯承所穿棉友,是他自己动于缝制的。他还教会了许多战上缝制棉衣。</p><p class="ql-block">刘伯承后来总结说:"千里跃进大别山,我军这一战略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它同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战略区的反攻和进攻相配合,形成了对敌人的全国规模的巨大攻势。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扭转了整个战争形势,为争取全国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 弘扬革命精神继承革命传统</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续红色血脉。</p><p class="ql-block">革命先辈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英雄事迹和忠于理想信念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安阳人民奋发向上,是建设安阳、振兴安阳的巨大精神力量。今天,安阳人民仍然坚持大力弘扬革命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革命传统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青少年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马氏庄园参观学习</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一座马氏庄园,见证了刘邓大军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进军豫北、强渡黄河、鏖战鲁西南、跃进大别山的难忘历程。刘邓大军指战员顾全大局,克服困难,勇于担当的宝贵革命精神,已成为进行传统教育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p> 谢谢观看红色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