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过去的一年年比较闹心,流年不顺,家人接二连三地生病住院。于是媳妇、姐姐和嫂子聚在一起闲聊的时候,就商量年三十晚上祈福一下,燃一轮旺火积积运,我坐在旁边听着她们聊天,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以前年三十晚上点燃熊熊旺火(年火)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晋东南的一个农村。在我们家乡每到年三十的时候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家家户户都要在在院子的中间垒一轮旺火(年火)。相传在上古时代,有一种凶兽叫做“年”。每到春节的时候就会进入人居住的村寨大肆杀戮,害得大家东躲西藏、民不聊生。后来人们发现“年”这种凶兽黑怕火光,于是每到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就会点燃大火,既驱散了“年”这种凶兽,又能聚在一起取暖祛寒,后来慢慢地在过年的时候就形成了垒“旺火”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 过年垒旺火(年火)在我们那里是比较普遍的。那时候也没有环保、污染这个概念,基本上家家户户为了求得来年五谷丰登、家庭兴旺,都要垒旺火(年火)。一般是先用几块砖块垫底,上面用四块“积”(夯土做成的盖房垒墙的没有经过烧制的土砖)竖起来围成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外面再用铁链围起来固定好,紧接着就该往旺火(年火)里填充燃烧材料了,下面先放一些易燃的玉米皮、秸秆之类的,上面再放一些玉米芯、干枯的树枝,一轮简单的家户旺火(年火)就做好了。到了晚上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家家户户就会不约而同地点燃旺火(年火),燃放烟花爆竹,祈福新年的到来。那一刻,一家人围站在旺火(年火)旁,感受着旺火(年火)散发出的温暖,听着周围响起的此起彼伏的爆竹声,看向夜空绽放的五彩缤纷璀璨的烟花,旺火(年火)的火光映照在脸上,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光芒,心里的烦心事在那时都丢在一边,在火光中随风而去,眼里心里都是对来年的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我想也许大概可能这就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吧!也就是老百姓津津乐道、念念不忘的“年味”吧!</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家乡,官方对旺火(年火)也非常重视。每到过年,不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事业单位,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就连小卖铺都会在过年的时候垒一轮旺火(年火),期盼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顺意发达。旺火(年火)的样式也更多了。有十二生肖的,有狮子的、有火炬形状的,千姿百态,或站或卧、形态各异,过年气氛满满。每到元宵节,我们当地的县城更是成了周边百姓的“打卡地”。上至耄耋老人、中到油腻大叔、青到少男少女、下肢襁褓婴儿,不管是蹒跚的病人,还是健步如飞的少年郎;不管是满身商务的成功人士,还是穿着时髦的美少女,在那几天,都会从四面八方涌到县城“逛灯会、烤旺火、撩灯糕、遛百病”。这已经成了我们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你看吧,到了元宵节那几天,你有幸去我们那里逛逛,才知道什么叫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欢声笑语。而且街头每个人手拿灯糕是“标配”,如果你上街两手空空,没有拿灯糕,在路人的眼里都是“另类”。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已经深深地在我们家乡人的血脉里扎下了根,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不知道哪一年起,烟花爆竹由于污染空气被禁止了,旺火(年火)也由于环保原因被上了“黑名单”,过年的气氛也渐渐地淡了。旺火(年火)也真正地成了“非遗”,成了奢望。渐渐地被人们遗忘了。“年味”也渐渐地淡了。令人欣喜的是,从去年开始,我们当地也积极采纳了老百姓的意见,恢复了“逛灯会、烤旺火、撩灯糕、遛百病”的传统庙会,昔日的旺火(年火)又燃起来了,花灯又挂起来了,灯糕又撩起来了,“年味”又变得浓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烟火耀空,一岁已了;繁华似锦,新春又到。2025,惟愿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无忧、无疾、无难、无愁;有趣、有情、有盼、有成,安宁!像旺火(年火)一样脸上有光,心中有爱,红红火火、拥有璀璨夺目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