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网上有个“双11”购物狂欢节,那是指每年的11月11日。对我而言,去年,我遇到了“三11”之喜,我的“11”是指去年的整个11月份。</p><p class="ql-block">首先,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杨浦滨江的时候,第一次全面而完整地提出了“人民城市”的理念,到去年11月份,正好五周年,此为一喜;其次,在去年的11月份,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的老同志回了信,作为上海黄浦区“浦江思源”网宣队中的一员,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同样也给我极大的鼓励和鞭策,这当然也是喜事;其三,好巧不巧,11月15日下午,我在黄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市民讲堂”为市南中学高二的学生,作了题为《“人民城市理念”在黄浦的故事》的讲述,此为三喜。年末岁初,“浦江思源”团队召开的年终总结会上,把宣传“人民城市”理念的宣传作为明年工作的重点,不觉想到把我给学生所作讲述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并谈一些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p> <p class="ql-block">首先,我认为:“人民城市”理念不是凭空而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理念,是有这个理念的深厚的实践基础和逻辑起点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首提“人民城市理念”,也绝不是偶然的:他站在历史高点,在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在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基础上,对上海的发展寄予厚望,希望上海能在人民城市管理和建设方面,为全国作出探索和表率。</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的时,第一次全面而完整地提出了“人民城市”的理念。这个理念,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的人民性,深刻解答了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也深刻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一系列重大命题。2022年10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这句话被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让“人民城市”的理念成为我们全党的共同意志。</p> <p class="ql-block">通过学习,对“人民城市”这个概念我的理解是:“人民性”这三个字是它蕴含的应有之义。对“人民性”的理解可以分以下三个层次,首先城市是人民建造的;其次,只有当城市的命运完全由人民来掌控,才谈得上“人民城市”;其三,我们认为:城市的管理、建设、发展、改造和更新,都应该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出发点。</p><p class="ql-block">当年在上海战役前,毛泽东就作出如下指示:“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不但要军事进城,而且要做到政治进城。”我们不但要让上海这座城市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还要最大程度地争取得到上海人民的拥护,争取民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理念,和我们党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的初心宗旨,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人民拥护,为了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理念”的逻辑起点。</p> <p class="ql-block">历史和现实,总会出现前因后果,前呼后应的情况。这次我给学生们讲述的“人民城市理念”的黄浦故事,就是和我们上海黄浦区的一幢老建筑有关的一些故事。</p><p class="ql-block">这个建筑就是上海老市府大楼:它是上海唯一只有一座建筑的街区。这幢楼形成一个四面围合的口字形建筑,内部形成了约70米×70米的方形大庭院——它是由江西中路、汉口路、河南中路、福州路,四条马路围合起来的一个街区。按照原设计图纸,这幢建筑应该是四面围合的,但由于某种原因,它只造了三面,留下了靠福州路那边的一段,没有完全围合。留下的这一段遗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建于1914年,至今有110年的历史),直到2024年5月,上海解放75周年前夕才得以完全围合成型。</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不禁会把那幢楼的围合和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完整提出的“人民城市”的理念这两件事,结合起来思考,让我们想到:“人民城市”理念的实践起点,到完全“围合”,同样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p> <p class="ql-block">上文我说到过,只有城市只有真正回到人民手里,命运完全由人民来掌控,才谈得上“人民城市”这个概念。对上海而言,我认为,这一天应该从1949年5月27日开始,因为从那一天开始,上海才真正回到了人民手里。我们才能够真正着手为“人民城市”的这场考试解题答卷。</p><p class="ql-block">那时虽然还没有“人民城市”这个提法,但从那一天开始,我们共产党人直接面对并正式解答“人民城市”这个历史命题,也开始“人民城市”管理、建设的实践和探索。</p> <p class="ql-block">上海解放的第二天,5月28日,在这幢大楼,陈毅市长代表人民,与国民政府完成了交接仪式,宣告共产党正式接管上海。上海市人民政府就在这幢大楼宣告成立,由陈毅同志担任首届上海市长的职务。这幢大楼就成了上海市人民政府最初的办公地,那天,老市府大楼的楼顶升起了上海第一面红旗。从此,标志着上海真正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从那一天我们共产党人才能够真正着手为“人民城市”的“上海考试”解题答卷。</p> <p class="ql-block">作为上海市民,我们特别感恩上海的解放者们,他们让上海真正回到人民的怀抱,让人民真正开始了管理和建设人民城市的实践。那一天,便是上海这座城市管理和建设的起点。</p><p class="ql-block">我们党在接手并治理城市的实践方面,又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个是1949年,另一个是1979年。1949年人民解放军横扫千军,解放了全中国,我们党面对大规模解放城市,接收城市,治理城市的“大考”,在这方面,上海的成功接收与治理,可以说是具有样板及示范意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发展,城市的管理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有新的理论来政治引领与价值旨归。</p><p class="ql-block">197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上海全面而完整地提出的“人民城市理念”从政治上体现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本质属性、主体力量和价值取向,我们可以把这看做是“人民城市”概念的理论“围合”和提升。</p> <p class="ql-block">上海解放以后,共产党人为上海的城市品格注入了重要的时代意义。事实证明,我们不但解放了上海,成功地解决了接管上海以后所面对的许多问题,让上海度过了上海解放后,惊心动魄的最初几年。 </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是把话题回到上海老市府大楼:现在,这幢大楼实现了“历史围合”的大楼不但已经修缮一新,而且,在大楼二层回廊正中区域,那块由陈毅同志在上海解放一周年时候亲笔题字:"上海人民按自己的意志建设人民的新上海",18个大字还在熠熠发光,激励着上海人民,也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上海的管理者和建设者。</p><p class="ql-block"> 城市管理和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这个工程纷繁浩大,需要有如绣花般的精细和创意;这个过程,漫长而曲折,需要初心永续,才能久久为功。</p> <p class="ql-block">在这幢大楼的修复和改造过程中,我们感悟到:“人民城市”的理念在建设、改造、更新中的指导作用,也体现着我们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一切为人民智慧和初心,他们始终围绕城市品格,这幢大楼的更新改造 实现了“人民城市为人民”代际的初心赓续,让“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不断穿越历史风雨、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这幢大楼的更新和改造,在上海市、区两级政府的领导下,在管理者们的精心设计下,在建设者们的努力奋斗下,历经九年,对老市府大楼进行的修复改造,真正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实现了从危楼旧宇到向新而行的转变,让老市府大楼重现风貌,交出了一张人民满意的答卷,堪称上海城市更新的成功范例。</p><p class="ql-block">让老建筑焕发新活力,给老大楼注入新生机,让魔都多了一个商贸、金融、办公的集聚地,给上海市民营造了一个打卡、休闲、购物的新地标——让江边可游览,街区可漫步,建筑可阅读。</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当年老市府大楼是上海这座城市回到人民手中的见证者,那么现在它又成了上海城区改造和更新的一个成功范例,也是“人民城市”理念活生生的见证。</p><p class="ql-block">”人民城市”的管理、建设、发展永远在路上;为人民谋幸福也永远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