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同学聚会忆往昔

金秋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届同学大部分都是1952年龙年出生,1959年一起步入无锡市吴桥民办小学读书,光阴荏苒,转眼间已经六十六年了,近日我们相聚在无锡莲蓉桥堍一茶室,欢聚一堂,回忆往事,畅叙友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十六年前,由于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人口、休养生息,政府提倡“光荣妈妈”鼓励生育,中国由此形成了一次生育高峰。转眼就到了1959年,这一批新生儿童已经到了入学接受教育的年龄。但是,国家百废待兴,主要精力放在恢复生产建设上,没有预料到教育资源缺乏的严重性,造成现有学校无力接纳入学高峰带来的学生潮。为了迅速解决这一燃眉之急,政府只能组织街道、社区居民,因陋就简,开办“民办学校”。开办的“民办学校”行政上属于地方街道办事处,业务上受区文化教育管理部门指导,由居委干部、家长代表、社会人士组成校务委员会;教师大部分由高考落榜的中学毕业生、待业青年、家庭妇女和部分公办学校的代课教师组成。学校的主要办学经费是学生的学费收入,收费标准一般要比同等公办学校学费每学期高1—2元,不足部分才由政府给予补贴;校舍依靠征集社会闲杂房屋作校舍。之所以说我们的民办学校是简陋的:我就读的民办学校的教室就使用了解放电影院旁边一家家庭小旅馆和天主教堂围墙后边菜地里一户人家的木工作坊,以及大运河畔草鞋浜一间堆放草制品的库房,音乐课就使用三里桥一座平时草台班子用来唱戏的戏院,体育课就在马路边上的人行道上;由于没有操场和缺乏体育器材,除了做做广播操,其他体育项目一概无法开展。</p> <p class="ql-block">民办小学的各教育场地散布在大运河附近,相互之间距离有一公里左右。更有甚者:我们民办学校刚开学的头二个月,学生是在菜地旁边的木工作坊上课,半天上课、半天木工施工。课桌是木工用来刨木头的长条櫈,非常毛糙,上面还有铁钉,一不小心就会划破手或者衣服;板凳由学生自理,我们这一群刚刚八岁、十分弱小的儿童,每天背着书包、扛着板凳,东奔西走去上学;上午集中上课,下午则分成小组分散在家中房屋相对较大的学生家庭里习字作业、复习功课。二个月后,小旅馆和仓库经过简单改造,成了教室,公办学校又援助了一批淘汰更换下来的课桌椅,我被分在吴桥民办小学一年级(1)班,我们这才搬进教室,开始了全日制上课。</p> <p class="ql-block">吴桥民办小学1959年秋开办时,共招收学生500人,分成八个班级,三个班在解放电影院隔壁的小旅馆上课,三个班级在草鞋浜上课,二个班在信德桥一户人家上课。我和60多个同学分在一年级(1)班,随着逐年招收新生,最高峰时候达到十六个班,其中草鞋浜六个班、电影院旁五个班,信德桥五个班。由于办学条件太差,几年后学生流失很多,大部分转学到吴桥中心小学、解放桥小学等公办学校、或者信德桥、盛岸小学等其他学校,还有极个别人辍学。到六年级的时候,仅仅剩下二个毕业班,100人左右,我们一年级(1)班就剩下我一个人在这所民办学校坚持到小学毕业。</p> <p class="ql-block">我们教室的房屋非常破旧,陡峭的楼道、狭小的窗户、陈腐的地板。木地板因年久失修而已经腐朽,走起路来咯吱咯吱地响,走路必须小心翼翼;糟糕的是,在教室里,经常发生调皮的学生因动作过于猛烈踩穿地板,小脚卡在地板缝里而受伤的事故。楼上被分割成三个教室,其中有一个教室的学生必须穿越另外一个教室才能到达自己上课的教室,两个班级的学生常常因为课程安排、作息时间上的差别发生矛盾,譬如:需要离开教室到校外体育锻炼的学生穿越正在上语文课班级的教室等等。学校的体育课、音乐课只能在校外进行,在大运河边上的人行道上作课间操,因为影响交通,经常受到有关部门的干预,如果在校区上音乐课,声音就可能吵得全校都无法上其他课程,于是只能到校外东借西挪地在戏院、机关单位礼堂等上音乐课。</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新教室是由电影院隔壁的小旅馆改造而成的,东面紧靠的内塘河边是一个煤球加工厂,有一座小桥通向天主教堂,从东窗可以看见高高耸立的钟楼;南面是一片低矮的、破烂不堪的棚户区、居住的大部分居民都是战乱年代从苏北逃难过来的灾民;北窗外就是解放电影院,过去是一座城隍庙的府殿,解放后改成电影院,屋顶高高翘起的檐角,直抵我们教室的北窗;教室西面越过几间民居、理发店、轮船码头和沿河马路,就是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河中的黄埠墩名闻遐迩: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曾经在黄埠墩上留下了光辉的诗篇;稍北的大运河上横跨着一座雄伟的大铁桥,外形酷似上海苏州河外白渡桥,是由安徽富商吴子敬先生带头捐建,人们为纪念他,命名为吴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当时我们学校组织优秀学生为隔壁的电影院义务执勤,协助工作人员在进口处检票、拿着手电筒为观众导引座位,清扫场地等工作,从而获得电影院为我们民办小学举办开学、毕业典礼、儿童节文艺演出等提供场地。我们这些志愿者除尽心服务外,偶尔也能在服务间隙免费观看到一些电影片段。</p> <p class="ql-block">由于民办小学没有操场,通常学生们就在第二节课与第一三节课之间在吴桥东路边的人行道上面对京杭大运河作课间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的体育活动主要是滚铁环、跳骆驼、打乒乓球以及在京杭大运河里野泳,都是自发组织,在校外进行。</p> <p class="ql-block">我们班里有一个同学身患小儿麻痹症造成下肢残疾,行走不便,那时候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提倡做好事,帮助有困难的人。同学们上学和放学学的路上遇到拉板车的工人上桥,会主动帮板车工人推一把,助一下力。李根龙、孙振兴同学每天护送班里患小儿麻痹症造成下肢残疾的同学沿着吴桥东路上学,到了学校,背他爬楼梯上二楼的教室。</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吳桥东堍通惠中路松寿堂参药店相似建筑</p> <p class="ql-block">坐在教室里,打开南窗,京杭大运河里的黄埠墩,三公里外的锡山、惠山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学校北边内塘河上的小桥—解放桥。连通天主教堂和解放电影院。</p> <p class="ql-block">我们班的教师是一名高考落榜的中学毕业生,个子不高、梳着两条大辫子,头发黑黑的、眼睛大大的,据说高考成绩很好,只是因为家庭出身成份问题没有被大学录取。她教我们语文、数学、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还带领我们编排文艺节目,和我们学生相处得很好,三年后,嫁给了外地一个工程师,去了外地,离开了无锡。分别时我们几个学生相约去为她送行,这一别就是四十年,天各一方、杳无音信。四十年后偶然得知她在外地的音讯,我打电话向她问候!她问我是谁?,我回答:“我是您40年前在无锡的学生”,十分称奇的是:时隔四十多年,她居然一下子就从电话里分辨出我的声音,准确地回忆起我的名字。后来,我专程到外地看望了她,并邀请她回到阔别多年的无锡,与许多她当年教过的学生见了面。</p> <p class="ql-block">同游瘦西湖</p> <p class="ql-block">虽然同学们都己年逾古稀,但是大部分都乐观豁达,重情重义,常常相约聚会、郊游,人老心不老、同享夕阳红。</p><p class="ql-block">以下图片展现了同学们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1959年入学的同学们九年后大部分都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都有上山下乡的知青经历,除少数人以外,大部分去了苏北务农。</p><p class="ql-block">回城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尽心尽责,积极努力,积极为国家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参加徒步健身活动</p>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20日相聚无锡北郊长安。</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3日相聚无锡莲蓉桥</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所就读的民办学校是简陋的,但是同学们相聚的时候都认为:艰苦的生活磨炼了我们,培养了我们刻苦、勤奋、诚实、朴素的性格。这一阶段的教育,仍然是我们人生的重要启蒙阶段,是后续教育的基础、给了我们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p> <p class="ql-block">吴桥民办小学旁的京杭大运河现状</p> <p class="ql-block">聚会时,不由得想起,当年的语文教科书上的一篇文章,曾被老师点名站起来背诵,至今仍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小学语文:《夏天过去了,可是我还十分想念》夏天过去了,可是我还十分想念:那些个可爱的早晨和黄昏。象一幅幅图画出现在我眼前。清早起来打开窗户一望,田野一片绿,天空一片蓝,多谢夜里一场大雨,把世界冲洗得这么干净 。火热的太阳当头照着,我们在菜园里拔草,管菜园的老爷爷送来了茶水,还夸我们拔得又快又好 。老榆树下是个好地方,我常常在那儿乘凉,我把脚伸进旁边的小溪,听知了在树上一声声歌唱 。有一次我们在瓜田里守夜,守到半夜谁也不肯去睡。我们逮住了三个小偷,它们的名字叫刺猬 .....那些个可爱的早晨和黄昏,象一幅幅图画出现在我眼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天过去了,可是我还十分想念!</p><p class="ql-block">年逾古稀的我们,也已经过了人生的“夏天”,步入迟暮之年的“秋天”,但是仍留恋着青少年时代的““春天和夏天”。</p> <p class="ql-block">尽管六十六年前,我们就读的母校是那么简陋、破旧,都说:“人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但是我们仍然十分怀念那些令人尊敬的老师和那一座平凡普通的难以言表的民办小学;永远铭记同窗共读的往事,和深厚的同学情谊!</p> <p class="ql-block">祝老同学们新年快乐、阖家幸福、友谊长存、健康长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