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纽斯的教堂风景

慧云

<p class="ql-block">  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在考纳斯西边约100公里处,比北京与天津的距离还近30公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沿途依然是田园农舍,仿佛穿行于风景画廊中,天空有些阴云,使景色更增加了阴郁的诗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到达维尔纽斯时刚刚16点,已是北欧的傍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抓紧时间去了立陶宛首都最大的商城Akropolis阿克罗波利斯购物娱乐中心,算是看了一个室内景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里面有超市、滑冰场、电影院、赌场等等,除了赌场、食物与价格,其余与我们的商城差不多。欧洲的食品安全标准在全球范围内被认为是非常严格的‌,他们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有着极高的标准和严格的监管措施。‌买这些食物不用去考虑添加了多少元素符号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小米专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开启了维尔纽斯的游览。</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维尔纽斯始建于13世纪。</span>这是一个400平方公里的城市,大约是北京的1/4。<span style="font-size:18px;">城市虽然不大,却充满了历史与文化的魅力。与波罗的海沿岸多数</span>国家把首都放在海岸线上不同,维尔纽斯<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立陶宛最东边,距</span>海港有300多公里,而<span style="font-size:18px;">距白俄罗斯边界仅40公里。500年前首都在国土的中心,500年后成了边境,皆是历史变迁的原因。这与当初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很相像,只是哥本哈根后来孤立在了一个岛上,而维尔纽斯还算幸运没有离开立陶宛的大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一个或神奇或美妙的建城故事,维尔纽斯也不例外。想起中国,尤其是中原地区,这类带有神话传说色彩的建城故事寥寥无几,即使有也大都历史化了,这应该与不同民族对历史的认知和解释方式有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维尔纽斯大教堂广场上格迪米纳斯大公塑像,注意大公的脚下方塑有一只狼。</span></p><p class="ql-block"> 相传14世纪时,将立陶宛领土扩张推向第一次高峰的大公——格迪米纳斯Gediminas(1275 – 1341)一次外出狩猎,梦见一只铁狼在山冈上大声嗥叫,惊动四方。醒来告知祭司,祭司说此梦吉兆,如果在这里筑城,必将名扬天下。于是格迪米纳斯大公就在狩猎地修筑了城堡,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建城维尔纽斯。在立陶宛语中“维尔卡斯”是“狼”的读音,“维尔纽斯”即是由此演变而来的。后来,1323年立陶宛大公国定都维尔纽斯,此时格迪米纳斯大公已经使那几个西罗斯人的公国或者向立陶宛称臣,或者直接将其吞并;他还攻下了基辅,流放了留里克王朝的最后一位成员;通过联姻与战争吞并了大片异国土地,把立陶宛的边界一直推近到黑海。他写信给德国,邀请他们和犹太人来此定居…… 不到50岁的格迪米纳斯大公果真名扬天下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为维尔纽斯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维尔纽斯曾是欧洲城市的典范,以建筑、贸易、学术成就和多元文化而闻名,对东欧大部分地区的文化和建筑产生过深远影响。尤其位于市中心的老城是东欧国家中规模最大的老城之一,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由“黎明之门”进城,从方位上看此门应属南门。建于16世纪,已有500年的历史了,是老城原有的九座城门中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座,也是天主教的朝圣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穿过城门洞,回首便可看到圣母玛利亚小礼拜堂,正在城门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教堂的入口,虽有文字标识,我们却是文盲,<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太容易认出</span>。沿着漂亮的楼梯走了上去,教堂内不允许拍照,维尔纽斯的教堂大都这样要求。里面有一尊黑色与金色相间的圣母玛利亚塑像,虔诚的信徒们在顶礼膜拜,它是波兰天主教最神圣的圣像之一,据说具有治愈和保护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教堂出来拍下这个窗口,透过玻璃隐约可见圣像一角泛着金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离开圣母玛利亚小礼拜堂没几步即</span>是圣特雷莎教堂,巴洛克风格的东正教教堂,建于1635-1650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建材为瑞典砂岩、黑白大理石和花岗岩,很是庄重典雅,</span>内部装修则显现出东正教堂的奢华。这是维尔纽斯早期巴洛克建筑最美丽的教堂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黎明之门内的这条街是Ausros Vartu大街。距城门约百米处有一院落,从外面看像是居家大院,里面有一粉色楼房,走进去别有洞天。彩绘的天花板和金色的圣像屏风,以及教堂中不常见的鲜绿色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祭坛</span>,其美令人惊叹!</p><p class="ql-block"> 这是圣灵东正教教堂,修建于17世纪,教堂中央的玻璃匣子里有三具东正教受难者的圣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不论国家大小、城市乡村,只要有教堂,就会有洋洋洒洒的历史、文化、传说…… 300年前曾有一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埃塞俄比亚黑孩子</span>在这里受洗,那是普希金的外曾祖父——9岁的阿布拉姆·彼得罗维奇·汉尼拔。他出生于埃塞俄比亚的贵族家庭,在奥斯曼帝国与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中被掳掠,后被驻伊斯坦布尔的俄罗斯大使带回俄国,送给彼得大帝,甚得大帝喜爱,收为教子。那时的维尔纽斯已被俄国占领,1707年彼得大帝带他来此受洗,后来的故事更为精彩传奇,在普希金的自传中曾有记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此时彼得大帝30多岁,普希金外曾祖父尚在童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普希金的外曾祖父——阿布拉姆·彼得罗维奇·汉尼拔年轻时的画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仅黎明之门附近就有五座教堂,来不及一一拜谒,匆匆走在老城的街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span>仿佛徜徉在时间的长河中。尽管维尔纽斯以巴洛克城市著称,这里仍有许多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新古典主义的教堂、古堡、老房子,虽然建筑的时代不同,风格迥异,却各有各的精彩,仿佛一部立体教科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维尔尼亚河蜿蜒穿过维尔纽斯城区,它的右岸有一座地标性的建筑——圣安娜<span style="font-size:18px;">罗马天主教堂</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立陶宛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晚期作品,</span>被誉为哥特式建筑艺苑中的明珠,<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世界文化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教堂始建于1419年,是当时的立陶宛大公为其夫人安娜所建。初为木结构,后被大火烧毁,<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看到的红砖结构是在1495 - 1500年间重建的。在过去的几百年间,它的外部结构没有任何变动,保持着历史的原样。楼的顶端有主塔,四周又有小尖塔围绕,如众星拱月,极为壮观。</span>从色彩、造型到线条都给人典雅华美的感觉,仅外墙就用了33种不同形状的砖。它的精致美丽,曾经打动了东征的拿破仑,他说“如果我是个巨人,我要用双手把圣安娜教堂捧回巴黎,将她和巴黎圣母院放在一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行人依然不多,教堂依然不少!仰首低头间皆是漂亮的建筑,我想</span>维尔纽斯也正是因这座旧城而具有独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圣帕拉斯切娃教堂,听到它的名字就会想到是一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俄罗斯东正教堂。巧的是在两条街上不经意间拍下了教堂的前院与后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卡西米尔罗马天主教堂,是1604年为纪念圣卡西米尔王子而建的一座教堂,教堂顶部皇冠形状的穹顶是它的标志性特征,象征着圣卡西米尔的皇室血统。还有漂亮的洛可可风格的塔楼及精致的外墙、门窗上的雕花。这是维尔纽斯第一座巴洛克式风格的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在不同街道上拍到的圣卡西米尔教堂的皇冠顶部。</p><p class="ql-block"> 400年来它伴随着立陶宛历经沧桑,俄罗斯占领时,被改造成俄罗斯东正教教堂;德国人占领时,被改建为维尔纽斯驻军福音路德祈祷堂;二次世界大战时再次遭到破坏、关闭。直到1991年立陶宛独立,才又作为天主教堂重新开放。2006年翻新,现主要用作音乐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圣卡西米尔教堂隔街相望的是维尔纽斯市政厅</span>,曾经是哥特式风格的建筑,1799年最后一次重修为新古典主义风格。<span style="font-size:18px;">许多外国政要都访问过这里,包括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希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从市政厅广场沿城堡街可一直走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维尔纽斯大教堂广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维尔纽斯大教堂坐落在格季米纳斯山丘下的教堂广场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堂建于1387年,</span>是第一座哥特式木结构教堂,后经历了多次改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逐渐融合了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天主教徒心目中最重要的教堂,立陶宛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也都与之相关,立陶宛大公亦曾在此加冕,许多著名人物也埋葬在这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教堂正面山墙<span style="font-size:18px;">顶端树立着三个雕像,</span>最高处是圣安娜手持十字架的雕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基督教文化中她是圣母玛利亚的母亲,一位纯洁高尚的女性。因此,</span>圣安娜一词也常常被延伸用来形容人的高尚品德和行为。圣安娜右边是圣卡济米拉斯,左边是圣斯塔尼斯拉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教堂内部是巴洛克风格,曾经是木质哥特风格。苏联时期这里被当作仓库使用,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教堂门外是52米高的钟楼,曾经是13世纪时古城堡的了望塔,内存有17座钟表,整点时钟声便会响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紧邻着维尔纽斯大教堂的是立陶宛大公宫,相当于中国的故宫,现在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中央矗立着格迪米纳斯大公的雕像,以纪念这位维尔纽斯的创建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站在维尔纽斯大教堂广场拍到的格季米纳斯塔楼。位于小山丘上的格季米纳斯塔楼和山下的维尔纽斯大教堂广场,形成一组错落有致的建筑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格迪米纳斯塔楼呈八角形,高20米。建筑不算很高,但在立陶宛人民心中的地位很高。它不仅<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个标志性建筑、</span>立陶宛的名片,还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符号。</p><p class="ql-block"> 格季米纳斯大公梦见铁狼后便在此修建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格迪米纳斯城堡,然后</span>又把首都从考纳斯迁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塔楼墙上嵌着一块铜牌,上面写着:“波罗的海之路始发处,1989年8月23日,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角形中间的图案即是格迪米纳斯塔楼,原来这里便是“波罗的海之路”的起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89年8月23日波罗的海三国被苏联占领50周年纪念日。当天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近200万人手拉手从这里向北经过里加,直至最北端的塔林,顺着连接三国首都的公路组成了长达600公里的人链,人们开着车,从四面八方赶来。“波罗的海之路”的场景令人震撼,他们以此向全世界宣告要求独立的心声。当年的苏联领导人看了航空拍摄的这条人链极为震惊,最后不得不同意波罗的海三国独立。6个月后,1990年3月,立陶宛宣布独立,接着,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两国也相继独立。</p><p class="ql-block"> 这些老照片和老地图都保留在塔楼博物馆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09年,纪录波罗的海之路的文件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登记表,以承认它们在纪录历史方面的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三十字架,维尔纽斯三十字丘上的一座纪念性建筑,是在行车中拍到的。在这老城中还拍下了许多我们叫不出名字的教堂。</p><p class="ql-block"> 维尔纽斯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多种宗教并存,罗马天主教,东正教,浸信会,路德宗,犹太教…… 被称为“立陶宛的耶路撒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在这古老的大街上,无论你从哪个方向望去,都会有教堂的身影进入视线,几分钟内必会路过一座教堂,有统计维尔纽斯是全欧洲教堂密度最高的城市,而立陶宛<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迹也都集中于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维尔纽斯被誉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堂之城”,</span>3.6平方公里的老城,也就是比颐和园大点的地方,有四十个不同宗教的教堂。我在翻看照片时发现不管拍摄主题是什么,几乎张张天际线上都有教堂的尖塔,或者<span style="font-size:18px;">醒目的十字架以及洋葱头式的建筑顶部,不知道它们的名字,只留下它们的身影吧!</span>“教堂之城”名不虚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太多太多的教堂来不及拍摄,太多太多的故事来不及记录。</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一组人物掠影,他们要么正走在通往教堂的路上,要么刚刚离开教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去教堂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教堂门前</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