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毗邻厦门大学,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始建于唐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两旁有钟鼓楼、禅堂、客堂、库房,另有闽南佛学院,佛教养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后近年新建“太虚大师纪念塔”。整座寺院气势宏伟,错落有序。</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靖海侯施琅收复台湾后驻厦门,就普照寺旧址复建殿宇,并增建大悲阁,辟为观音菩萨道场,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改称为“南普陀寺”。聘请临济宗三十五世传人慧日法师为开山第一代祖师。</p> <p class="ql-block">1988年,妙湛和尚升座,妥善安置十年流散来归的僧众,重整禅林法规,主持翻修扩建寺宇,复办闽南佛学院。1993年以来,建造了大禅堂、班首察、慈善大楼等建筑,以白石筑成东西两山门,1000多米石构围墙将全寺环抱,形成气势宏伟、布局严谨的寺院整体。</p> <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南昔陀寺一度成为海内外佛教交流的中心。中国知名的一代高僧太虚、弘一、虚云、圆瑛诸大师,均曾来寺传经弘教,中国各地知名法师,如常惺、大醒、芝峰、蕙庭等相继来闽南佛学院担任教席,此外有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学僧来院就学。</p> <p class="ql-block">2005年,南普陀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