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WE【崇庆寺】

相国

随着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走红,山西的27处取景地也华丽“出圈”。位于长治市的崇庆寺作为重要的取景地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宋塑艺术,也成为网红打卡地。无数游客不远千里驱车而来,只为一睹千年古刹的风采。 崇庆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城东南22.5公里紫山脚下色头镇琚村,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得闲相约俩好友前往崇庆寺。驱车一小时左右抵达紫云山下琚村,经村口大门进入景区停车场。 崇庆寺所处之地,叫做紫云山,传说“紫云山”是当年潞州别驾李隆基命名,到“开元盛世”,又御笔亲书“紫岫晴云”。紫云山山势舒缓,视野长远,崇庆寺就建于半山之间。很远就可以见到半山上的古建筑群。 寺庙周围风景优美,庙前山坡上有很多白皮松。据说,五六年前,紫云山遭遇了一场山火,那些高俊挺拔的白皮松竟然悉数被烧死,留下粗黑的枯干直插蓝天,叫人扼腕叹息。侥幸存活的,只剩下三五棵,雪白的树身还被熏得漆黑,于是,善良的村民只好用白灰涂了树身,小心翼翼地保护了起来…… 后羿射日的故事源自这里。长子县在尧舜时期是尧王长子丹朱的封地,相传是尧王的故乡,县境内的发鸠山是精卫填海传说的发源地。琚村因其独特的白皮松而闻名,这些白皮松在当地被视为“白龙”、“神松”。当地人传说这些白皮松是后羿射日时遗留的箭,据说后羿射日时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将剩余的箭杆插在了紫云山上,后来这些箭杆就繁衍生长成了白皮松。 半山腰不远处有一座明代修建的“灵贶王庙”,又称“三嵕庙”,是祭祀羿神的地方,当地乡民也称之为前寺。民间传说这里曾有十七位美女与崇庆寺相对。早先庙前山坡上有百余株白皮松,树冠不大,造型奇特,树龄超过500年。这些树被林学家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树种之一,被称为“花边树皮松”。 三嵕庙在崇庆寺南,相距200米左右。庙内建筑完整,碑刻多通,庙前山坡上有白皮松40余株。三嵕庙与崇庆寺,一前一后,一宋一明,一佛一道,反映出当时紫云山的宗教繁荣景况和乡民信仰文化意识。 三嵕庙,又叫“护国灵贶王庙”,是后羿的祭坛,护国灵贶王就是指后羿。三嵕庙创建于北宋1122年,现存为明清时期遗构。庙宇比崇庆寺要大,前后两进院落,彩塑均被偷盗,里面供奉的佛像都是仿旧新造的。 三嵕庙前景观 这块“护国灵贶王庙”门匾郭沫若所题。 供奉后羿的民俗神庙。正殿内主神为神话故事“后羿射日”中的后羿。两侧为风伯、雨师、雷公、电母。 后羿是古代上党地区的司爾致雹之神和伏魔除妖之神,民间传说中他射落了九只太阳,最后一只箭插在了紫云山的前坡。后来,那只箭化作了白皮松,紫带子化作了山中的紫云,因此得名紫云山。 主殿旁耳殿前的碑碣 济渎药王殿 大悲殿的称谓出自清顺治九年重修碑记。大悲殿主尊造像为大悲观音,又称四十二臂观音,左右胁侍像为大梵天王与帝释尊天。佛教称,无所不包为大,拔人苦难为悲。大悲的意思是拔出所有众生苦。四十二臂观音像除去主体的两只手臂,还有四十只手臂,每只手掌的掌心有一只眼睛,每只手臂各配上佛门三界中的二十五“有”(即三界中二十五种众生生存的环境),两数相乘积为一千,故称千手千眼观音,俗称为“千手观音”。千眼表示遍观大千世界一切众生苦,千手表示遍除一切众生苦,故又称大悲观音。 后殿寝宫内供奉的主神是护国灵贶王后羿与王妃嫦娥,两侧属神是十六位宫廷侍女和伎乐仙女。 白衣殿的称谓出自清顺治九年重修碑记。白衣殿主神白衣大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衣观音是民间认可度最高的观音菩萨形象之一。明清时期,观音信仰日渐世俗化,白衣观音像也同步成为了民间庙宇中最为常见的造像之一。 紫云山护国灵王庙的营造最初虽然是源于对能“司雨致雹”的羿神的崇拜,但随着庙宇的扩展与当地信众需求的多元化,白衣观音最终也被请了进来,并最终成为了这座庙堂的神祗之一。白衣观音像两侧的胁侍像是善财童子与龙女菩萨。 高禖锡胤殿的意思就是送子殿。殿内供奉的高禖神女娲娘娘与锡胤神周文王。上古时期女娲娘娘抟土造人,后人尊为高禖神,“封神演义”里称周文王多子,故民间奉为送子神。<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三嵕庙”是道教庙宇,道教认为山峰的凸点是天地交汇之处,神仙真人常在那里出没,所以前庙坐落于白松峰之巅,庙踞山巅,若印镇案;后寺“崇庆寺”是佛寺,位于山腰内凹处,佛教讲究“藏”,即深山藏古寺,山顶动而山谷静,静则易定,定则生慧。 从前寺出来后,向北走了200米左右,来到了后寺──崇庆寺。 白松迎客萦紫云<div> 天王护院孕美名</div><div> 赏尽千佛十八像</div><div> 看够罗汉地藏殿</div> 据寺内碑文记载,该寺创建于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明嘉靖二十七年重建十帝殿,天启三年重建天王殿,清嘉庆三年重修关帝殿,现存建筑千佛殿为宋代遗构,天王殿、地藏殿为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建筑。中轴线上现有山门(天王殿)、千佛殿;两侧为十帝阎君殿、卧佛殿、三大士殿、关帝殿、碑亭、给孤独长者殿、东院(禅房院)。寺内存碑碣3通(块)、宋代彩塑21尊、元代彩塑1尊,明代彩塑18尊,明嘉靖六年铁铸像1尊,皆保存较好,为研究我国寺观塔幢类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崇庆寺内留存宋明彩塑达200余尊,西侧三大士殿内的宋代塑像最为精彩,殿内正中为身在坐骑上的观音、文殊、普贤三位大士,与周边彩塑十八罗汉像相呼应,菩萨秀美,罗汉生动,刚柔并济,华丽无比。其中,十八罗汉造像出自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是已知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十八罗汉造像,匠人们结合现实中僧人的形象,发挥想象力,塑造出了世俗化、生活化的罗汉形象,前国家画院雕塑院院长钱绍武先生誉之为“宋塑之冠”。 崇庆寺山门 崇庆寺,寺后山峰环耸如屏,寺前松柏簇拥。山巅立有明代中州范志完所书“紫云山“ 石碑。 峭壁青连古院松<div> 疏林声渡晚风钟</div><div> 地擎鳌背中分势</div><div> 僧住天宫第几重<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泉落断崖悬素练</div><div> 树蟠危石挂苍龙</div><div> 登临远与红尘隔</div><div> 疑在三山最上峰</div><div> 宋·宋景瞻</div> 崇庆寺内,除“卧佛殿”没有开门看之外,其他四个殿都进去逐一欣赏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宋代泥塑、悬塑,令人赞叹。 清朝嘉庆三年重修崇庆寺石碑。 天王殿被破坏严重,中间的弥勒佛没有了,四大金刚也只剩下东面的两座,残缺不堪。 三大士殿,俗称西配殿,也叫罗汉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悬山式顶,虽经后人修葺,外观已为清式风格,而殿内梁、枋、柱、额几乎全是宋代原物。殿内为北宋元丰二年 (1079年)塑三大士及十八罗汉像,被美术史学界赞誉为“宋塑之冠”。<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殿内佛台较低,上塑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菩萨,菩萨像两侧为十八罗汉,大小比例与真人略同,肌肉丰润,骨骼健壮,衣褶婉转流畅,神态生动自然,与俊秀而清逸的菩萨聚集一堂,刚柔相济,风格迥异。 殿内供奉三大士: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她们分别是慈悲、智慧和大行的象征。和其他殿相比,这个殿内的菩萨和罗汉都格外人性、柔和。 崇庆寺的西侧偏殿名叫“地藏殿”,也叫“阎王殿”、“十帝殿”,是明代嘉靖十年所建,满堂彩塑保存完好。中间是地藏菩萨,周围左右各有五位阎王爷和各有三位判官,两厢的十殿阎王都峨冠博带、威严无比,六位判官也是表情生动,仿佛能够发出声音。他们身后的绿色山石层叠错落,其间的亭台楼阁飞檐高挑,密布所有墙壁之前。 据说这座殿内的十尊阎王的塑像是按照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梁武帝萧衍、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所塑,故叫做“十帝殿”。 地藏殿,位于千佛殿南侧,三开间,悬山顶。殿宇较小,结构简单,檐头斗栱四铺作。殿顶琉璃及门窗装修,皆为明代遗物。殿内塑地藏菩萨及侍者,左右塑十殿阎王,两山墙塑六曹判官,上部悬塑佛、菩萨、天王、弟子、明王等,都是明代作品,塑工高超,保存完好。殿顶脊刹背面龛内题字:"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五月十五日本寺僧人明钟烧琉璃一堂。"殿内脊板下墨书题字:"大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丙辰月癸卯日崇庆寺建立十王殿僧……"两处题记,为研究该殿建筑与彩塑确切的年代记录。 十帝殿内冥界诸神造像。地藏殿是我国唯一个以古代十位帝王相塑造的十殿阎君,每一尊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地藏殿的明代泥塑,也是我国明代泥塑的佳作。 纵览崇庆寺,明宋彩塑艺术流变清晰可辨,整个寺院,彩塑华贵而庄重,建筑古雅而幽静,院内正殿阶前甬道两旁,各有一丛千年牡丹花。如果初夏时节到此游览,还会欣赏到鲜艳盛开、芳香四溢的宋代牡丹。 地藏殿内西壁山墙上的千佛造像。 西壁山墙上的千佛。殿内东、西、北三壁为千佛悬塑,现仅存西壁的200余尊。 主殿“千佛殿”为北宋1016年兴建,殿内的塑像也是同时期塑造。坛上一佛二菩萨及背面侧座观音像,华丽无比,宋风犹存。最令人惊叹的是佛像的背光,如升腾的火焰,仔细看细部,层层叠叠,镂空缠绕,繁花似锦,关键这样的效果不是木雕而是泥塑,古代的工匠竟然能用泥,塑成这样繁复、镂空的富丽背光,千百年依旧。 一佛二菩萨,造像具有宋塑风格。 (华为手机JNY─LX1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