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临帖之道,乃书法之基。夫书法者,心灵之迹,笔墨之舞也。临帖者,当静心凝神,以观古人之笔法、墨韵、结构、气韵。须心手合一,笔随心动,以求形似而神备。</p><p class="ql-block"> 初临之际,或感手拙笔涩,然持之以恒,必有所得。勿急于求成,勿怠于精进。书法之道,无捷径可走,唯勤勉与悟性耳。</p><p class="ql-block"> 愿诸君临帖之时,能领悟书法之真谛,不仅得其形,更能得其神。以笔墨为媒介,抒发胸中之气,展现个性之风采。书法之路漫漫,愿诸君共勉之,以期达到炉火纯青之境。</p> 王文齐社长作品 唐衍江老师作品 <p class="ql-block">唐衍江老师临帖指导:</p><p class="ql-block">本群各位喜欢书法的老师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当你想写字又不知道该写什么的时候,那就临帖吧!行书我就临圣教序或米芾的字,偶尔也临赵孟頫的字。草书我就临王羲之的十七帖、祝允明的前后赤壁赋、黄庭坚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偶尔也临孙过庭的书谱,临十七帖学草字的规范,临祝允明的前后赤壁赋主要是学其点法,临黄庭坚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学开合之法,提高处理行与行之间联系的能力,临书谱是学孙过庭侧锋的用法等等。</p><p class="ql-block"> 这一切都是为了我学王铎作的功课,可见确定自己学书的风格取向是很重要的,有目标地汲取自己所需的营养,在浩如烟海的书法宝库中是很重要的,选适合自己的是很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如果不想写字还有时间的话,那干点什么呢?我的方法是读帖,静下心来认真读帖。先看整页再看整行,最后再把一行字从上到下连续往下顺,看字距、看字的大小变化,看上下字的位置关系,看字的墨色变化等,分析古人这样写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当然如果能比较系统地学习一下中国书法史是最好的了,这是每一个书法爱好者的必读书籍!看看名画,听听音乐都是不错的选择,看画学空间布局,看虚实的处理,听音乐养心,还了解节奏。对我来说这一切都是为我学习书法服务的。</p><p class="ql-block"> 和大家分享我学书法的提会,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参考。</p> 赖义总老师作品 徐凌瑞老师作品 <p class="ql-block">唐衍江老师点评指导:</p><p class="ql-block">@腾霄 老师</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看到腾霄老师的楷书,感觉写的挺好!应该是练过一段时间的。希望能找一个帖下功夫再深入学习一下,把基本笔画的基础打得更厚实一些,结字可以靠临帖,笔画是基本功,这对今后学习行草书都是不可或缺的。目前这两幅行草书作品问题就比较多了,最好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行草书字帖下功夫临一下。行书的流畅,草书的规范是最起码的要求,核心在笔法和章法,这些都是要通过临帖、观摩经典碑帖才能掌握的。最关键的是心中要有一个标准,也就是辨别书法作品优劣的标准,这样才能使学习不走弯路,事半功倍。</p><p class="ql-block"> 以上仅供参考。</p> 付洪志老师作品 <p class="ql-block">唐衍江老师点评指导:</p><p class="ql-block">@付洪志 老师</p><p class="ql-block"> 手抖如果不是身体原因也可能是劳累或者握笔力量偏大所致。身体不舒服就要休息,若无大碍则可以枕腕写。</p><p class="ql-block">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启功先生关于临帖的四个字,就是静近慢准。</p><p class="ql-block"> 静——是指人静心静,所谓心静其实就是要放松心情去除杂念。保持正确的坐姿,身体距离书案大约十公分,腰身要坐正不可伏案,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这样可保持血液流通不受压迫。</p><p class="ql-block"> 近——是要求字帖摆得越近越好,这样容易看清细节。</p><p class="ql-block"> 慢——是要求书写的速度不要太快,慢可以临出细节,但是过慢会使笔画迟涩,线条会绵软无骨,待熟练之后再适当加快。</p><p class="ql-block"> 准——就是把字的笔画粗细和位置关系写准确。不可大而化之,笔不走心宁可不写。</p> <p class="ql-block">于庆有老师作品</p> 王家蔺老师作品 张赤峰老师作品 <p class="ql-block">唐衍江老师点评指导:</p><p class="ql-block">@张赤峰 老师</p><p class="ql-block"> 王铎的字个性特点很突出,变化出人意料,确实学起来比较难。特别是在行书入门阶段,最好不从学王铎入手。</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先对行书有一个基本概念之后,再学习王铎或其他书家的字比较容易。</p><p class="ql-block"> 王铎也是先学二王的字后来学淳化阁帖(该帖分四大部分,其中二王占的篇幅也是最大的)后来又学米芾的字,融洽众家之长最后自成一家的。所以我觉得学圣教序入门比较好入手。圣教序里面内涵丰富,笔法字法章法墨法无所不包。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共同学习,我会逐步拆解其中的知识点,让大家从中学到更多的技巧和相应的理论知识。</p><p class="ql-block"> 待我们掌握了行书的基本法则之后,再学别家就是轻车熟路了。不走弯路,不走回头路循序渐进就是捷径。</p> <p class="ql-block">唐衍江老师点评指导:</p><p class="ql-block">@张赤峰 老师</p><p class="ql-block"> 临的挺好,结构把握的比较准,笔画也比较连贯这都很好。</p><p class="ql-block"> 需要意的有如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1.整体笔画还要加粗,现的看线条有点细,也就是笔尖下压的力度还要加强。力度不够的笔画是浮在纸面上的。</p><p class="ql-block"> 2.注意转折处的细节,如愚字下的心是个三连点,起笔下压要重,第二个点收笔处有一个轻按的小动作,于是出现了一方角,然后再发力,是由重到轻,到位后再下压笔尖,注意这时的下压目的是让第三个点又出现了一个方角,注意第三个点的高度不要超过第一个点的高度。这仅仅是举个例子,想说明完成这个三连点是有结奏的,是一个强弱强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2.在临一行字之前要整体看一下这行字,有几个大字,有几个小字,有几个是重墨,有几个是细线条的字,上下字的间距和对位等。这样再临写时心中就有数了。</p><p class="ql-block"> 3.注意字的底部,看清笔画的高低变化。第一幅字中的仪字,底部的三个笔画是由左往右一个比一个低,连起来是一条左高右低的斜线,再看临帖的仪字,秩序有点乱了。举一反三再看看还有没有类似问题(上部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4.王羲之的收笔很少出锋,撇画收笔多是有一个微小的驻笔,笔画虽小却很饱满不虚。转折处往往有一个下拉的小动作,如济字三点水的竖挑,竖画接上挑时如果没有这个下拉动作则容易出现锐角,看一下你临的济字就清楚了。</p><p class="ql-block"> 临帖到目前的程度就要关注细节,这些细节就是王羲之的书写习或规律,这是我们要学会并形成习惯的。</p><p class="ql-block"> 已经写的很好了,目前出现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这个过程是每个学习书法的人都要过的一个门坎。</p> 王邦林老师作品 <p class="ql-block">唐老师点评指导:</p><p class="ql-block">@王邦林 老师</p><p class="ql-block"> 这几幅字我看了,提一点建议供参考。</p><p class="ql-block"> 把一个字看成一个整体,不要把每个笔画都写的一样粗细,要有粗细变化,要有主有次,有疏有密,力量的分配也要有轻有重。看一下圣教序帖中的结字特点就会一目了然。如“爆”字是左右结构,可以把偏旁写得略小一点,右侧笔画多,可以写成左小右大,左疏右密,形成左右对比,这样就更合理了。“旧”字可以写成上疏下密,如果在撇的方向划一条斜线,可以看到左上角疏,右下角密。“染”字是上下结构,下部和上部要形成错位,下面的木字不要放在正中间,这样左右空间就会出现左大右小的不稳定分布而产生动感。</p><p class="ql-block"> 再看第一幅字,单字都写的很好,写成一行字就要考虑字形的大小变化,也不要把每个字都写得非常端正,要有一点攲正变化,使整行字动起来,这是行书的优势,要充分利用好。</p><p class="ql-block"> 圣教序整体来说字形取纵势的占多数,所以要以修长结构为主调。</p><p class="ql-block"> 再如光和先两个字碰到一起了这就要有所区别,因为这两个字的下部有相似之处,应该有收有放加以区别。</p><p class="ql-block"> 仅举这几个字的例子,其它字你再琢磨一下,一定会有收获的。</p> <p class="ql-block">唐衍江老师点评指导:</p><p class="ql-block">@王邦林 老师</p><p class="ql-block"> 现就邦林老师临米芾的这两幅字为例,就怎样进行实临练习作一个简明的慨述。请临米字的老师们仔细读一下。</p><p class="ql-block"> 粗看这两幅字临的不错,字形大都有原帖的味道,很多字写的也很好。为了我们更好地学习米字,简要地讲一下实临练习时的方法步骤。</p><p class="ql-block"> 实临法帖的步骤。粗略地讲有如下五看。</p><p class="ql-block"> 1.看结构。看清字的外部輪廓,看笔画之间的连接位置,看字的上下左右各部分笔画高低错落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2.看笔画。看清楚笔画起行收的三个动作。例如当竖画是由细到粗时则下笔要轻,甚至有空中动作,笔势入纸时是在空中有一个弧形轨迹,入纸动作有如蜻蜓点水,再逐渐下按笔尖使笔画逐渐变粗。如垂字的中竖,断字的终笔,片字的起笔便是如此;看准笔画的攲正方向,特别是竖画尤其重要,竖画的攲正决定字势的姿态,一般情况很少有十分垂直的竖画。当多个竖画同时出现时,一定要防止互相平行(横画也是一样);凡是笔画交叉时要避免把交叉点放在中心平衡点上(这是我们现代人写字的习惯,临帖时一但脱离原帖就容易顺势而就);看转折处发力点的位置,方转时要立笔锋换笔面(也就是调整笔锋为中锋行笔)然后再发力写下一个笔画,圆转时在转折处有一个轻提笔的动作,(注意此时笔尖不离开纸面)然后顺势而行,找准发力点是关键。</p><p class="ql-block"> 3.看墨色。粗略地讲凡是墨色重的地方,大都是结密的需要或形成疏密变化对比的需要。</p><p class="ql-block">如云字的下部,霜字中部和下面左侧木的重墨,新字左侧中下部的重墨,请字右侧青的重和左侧言字旁轻的对比等。</p><p class="ql-block"> 4.看上下字的位置关系。看准字间距,看准上下字相对位置笔画的对应关系。这条主要是学章法,学会纵向一行字的摆动,防止把上下字都对的很齐正,形成“一柱香”的模式。</p><p class="ql-block"> 5.看行距。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容易被忽略,不是太密就是过疏。太密显得拥挤,条理不清晰。过疏则失去行间联系,显得凌乱松散。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多看经典作品,借鉴古人,参考今人优秀作品的章法,我个人感觉“中庸”之道可以考虑。</p><p class="ql-block"> 以上仅供参考。</p> 刘相成老师作品 陈洪霞老师作品 陈宝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