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阅览室——参观北京城市图书馆

王铁军

&nbsp; &nbsp; 日前,到通州参观了“北京城市图书馆”。 &nbsp; &nbsp; 我使用“参观”一词是准确的,因为确实只是去看了看,没有借书或看书。<br>&nbsp; &nbsp; 这座图书馆的介绍称其为“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多元文化综合体”。作为退休的“老”图书馆工作者,我心中的图书馆工作只是为读者找书和为书找读者,看来我的观念已落伍了。<br> &nbsp; &nbsp; 北京城市图书馆是首都图书馆设在通州的“分馆”。它由中外设计师合作设计,建筑体量巨大,达七万五千平方米,足够“壮观”。<div>&nbsp; &nbsp; 尤其是馆内的公共阅览区域,仅凭“森林书苑”这个名称即可想象它的巨大。据说其设计思路欲呈现层叠的山谷和蜿蜒的山路,以之与室外绿植相映。或许设计者想到了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句:“书山有路勤为径”?<br></div> &nbsp; &nbsp; 两万多平方米的面积和两千四百多个座位,令它博得了“世界最大的单体图书馆阅览室”称号,并且据说已得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更重磅的认可来自“国际图联”,它将2024年度公共图书馆奖授予了北京城市图书馆。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际图联授奖</h5> &nbsp; &nbsp; 一般说,海量的图书不断增加,使所有图书馆都在为自己的馆舍日渐逼仄而苦恼,而北京城市图书馆却拥有如此宽阔的空间,令我瞠目。本来,读者捧起书本,头脑中思辨和想象的空间会无限增大,而对身外现实空间会有所忽略。而在这里,连自身所在的实际空间也都是如此巨大,“享受”这样的空间确实与在传统阅览室感受不同。 &nbsp; &nbsp; 空间的“富裕”,足以让北京城市图书馆多安排些服务和使用区域。比如,除阅览区外,它还设有24小时图书馆、休闲阅读区、元宇宙体验馆、库本阅览区和立体书库等不同部门和区域,其中有些部门如“元宇宙体验馆”,不仅是孩子们的乐园,甚至成了市民的“打卡地”。<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元宇宙体验馆</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仿古印刷体验</h5> &nbsp; &nbsp; 于我而言,更关注的是馆内设的北京市典籍博物馆、历史文献阅览、中华经典传习所三处读者服务空间。 &nbsp; &nbsp; 典籍博物馆正在举办“汲古润今 以文化城——首都图书馆藏特色文献展”,展览陈列的一百余种珍贵文献让我大饱了眼福,看到了一些此前无缘得见的珍善本古籍。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刻本《钦定日下旧闻考》</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宋刻递修本《古史》</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元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行状》</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手抄本《红楼梦》</h5> &nbsp; &nbsp; 退休后,已多年不进图书馆了。究其原因,与信息时代资讯数码化、网络化和阅读碎片化相关,以前必须“泡”图书馆才能解决的需求现在在家就能解决了。连我这“老”图书馆工作者都如此,其他读者亦可想而知。靠巨大舒适的阅览空间把读者吸引回图书馆难度很大。由此我也一定程度上理解了前述北京城市图书馆“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多元文化综合体”的定位。 <p class="ql-block">  与此相关,传统的书店受到的冲击更大,它们的困扰不仅与图书馆有共同之处,还有新兴的电商与他们争夺读者。为了生存,他们正在竭尽全力转换经营方式,改变店面设计,增卖咖啡和文创品,以此吸引读者回流。</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书店“钟书阁”靠新颖的建筑设计吸引读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书店“钟书阁”靠新颖的建筑设计吸引读者</h5> &nbsp; &nbsp; 虽然很少按传统方式借书或买书来解决阅读问题了,但我在国内外见到图书馆和书店还是愿意进去看看,毕竟是“职业”的习惯。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根廷首都的书店</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加拿大的图书馆</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加拿大的图书馆</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京的乡村图书馆</h5> &nbsp; &nbsp; 说实话,所有图书馆碰到的问题都是相通的,吸引读者“回”图书馆要靠内容、靠服务、靠多样化。用空间吸引读者太困难了,除非你有近乎无限的财力和物力。<br> <p class="ql-block">  或许,这正是北京城市图书馆与众不同的方式?但我对此并不乐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个别图片来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