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卖掉豪宅做慈善,一生捐建300多所学校,田家炳的传奇人生</p><p class="ql-block">—大兵说史</p> <p class="ql-block">田家炳先生,原名田家炳,英文名Tin Ka Ping,是出生于1919年11月20日的中国香港企业家和慈善家1。他来自广东梅州市大埔县,是客家世裔2。田家炳先生一生致力于公益事业,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田家炳先生早年辍学从商,在越南和印尼经营瓷土和橡胶工业,后移居香港,创办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成为香港人造革与化工行业的领军人物。他的商业成就使他积累了相当的财富,但他并没有将财富视为个人所有,而是选择回馈社会,于1982年成立了田家炳基金会,专注于捐办公益事业,包括教育、医疗、交通、文娱等多个领域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田家炳先生对教育尤为重视,认为德育是教育的根本,因此他资助了多场与德育相关的研讨会,并通过田家炳基金会支持德育发展及研究计划。他还定期举行“全国田家炳中学校长论坛”,以提升学校管治效能和提高办学素质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田家炳先生的贡献得到了国际和国内的广泛认可,他荣获了多项荣誉和勋章,包括英国MBE勋章、香港特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以及小行星“田家炳星”的命名等。他于2018年7月10日去世,享年99岁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田家炳先生的生平和事业体现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他的善举和精神遗产至今仍被人们所铭记和尊敬</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中国百校之父——田家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原创 春静 我是春静啊</span></p> <p class="ql-block">你可能不认识他,但你所在的城市很可能有一所田家炳中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不止是学校,还有田家炳图书馆、田家炳医院、田家炳大桥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捐助都来自一名香港实业家——田家炳先生。</p><p class="ql-block">他的财富曾与李嘉诚比肩,但是他却硬生生地把自己捐成了“穷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有生之年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共计320所左右的学校。</p><p class="ql-block">有数不清的孩子原本只能回家种田,却靠读田家炳中学考上大学改变了命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是慈善巨子、百校之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用自己的一生铸就了“爱国爱乡,自勉自强,勤俭诚朴,重教兴邦,薄己厚人,大爱无疆”的精神。</p><p class="ql-block">他是我们应该记住并且尊敬的人!</p> <p class="ql-block">田家炳1919年11月20日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银滩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童年时期,田家炳家庭富裕,父亲田玉湖乐善好施,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田家炳早年接受过中小学教育,但16岁时因父亲去世,不得不辍学从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父亲曾以客家先贤“勤、俭、诚、朴”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他,要求他崇尚实干,这些教诲对他影响深远,而没能接受更多教育也成了他一生的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7年,田家炳前往越南创立泰安隆瓷土公司,后与同乡合办茶阳瓷土公司,将家乡瓷土加工成面浆运往西贡卖给老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9年,因战争瓷土来源中断,田家炳前往印尼投身橡胶事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他创办超伦树胶厂,1951年又创办南洋树胶有限公司,1956年创办印尼首家塑料薄膜制造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8年,因印尼排华风潮及子女教育问题,田家炳迁居香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他不顾劝阻在香港元朗屯门海边填海造地,建立现代化人造革制造厂,引进先进设备,聘请日本工程师和英国技师培训技工。</p><p class="ql-block">1960年,人造革出厂且销量可观,奠定了田家炳在香港的创业基础,后来他还向房地产进军,担任京华银行董事、新安企业公司及华安置业建筑公司董事长等职。</p><p class="ql-block">据公开报道,田家炳的身价曾比肩李嘉诚,达百亿之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0年时,他已跻身香港亿万富豪行列。</p> <p class="ql-block">有了钱之后,田家炳决定实现心中的理想,那就是: 回馈社会,兴办教育,振兴中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2年,他创立了田家炳基金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后田家炳基金会不断发展,捐助范围涵盖教育、医疗、交通、体育等多个公益领域,尤其侧重于教育领域,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乃至海外都有诸多捐赠项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中,在中国内地范围内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19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还捐建了大约180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极大地改善了许多学校的教学条件和硬件设施,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还捐建医院29所,捐建桥梁及道路近130座,以及其他文娱民生项目200多宗,助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p><p class="ql-block">田家炳为慈善事业捐出了80%的身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支持教育事业,他还多次变卖资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2年: 田家炳捐出价值10亿元的4栋工业大厦,成立田家炳基金会,将大厦租金收入用于教育公益。</p><p class="ql-block">1997年:受香港金融风暴影响,企业和基金会收入下降,田家炳为兑现捐赠承诺,以5600万港元卖掉居住37年、位于九龙塘高尚住宅区占地900余平方米的大别墅,款项全部投向内地几十所学校。</p><p class="ql-block">2005年:为提前付清落实的项目捐款并扩大捐资,田家炳售出13万平方米、24层高的田氏广场,获款近3亿港币,悉数捐给数十所大学、中学。</p> <p class="ql-block">卖掉豪宅后,田家炳和太太搬进了出租房生活。</p><p class="ql-block">2006年,田家炳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子孙都已成家立业,自己无需那么大的房子,卖掉别墅的钱可以捐助20间学校,能为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他认为很值得。</p><p class="ql-block">田家炳一生捐赠无数,个人生活却极为简朴。</p><p class="ql-block">他没有私家车,日常出行不是走路就是乘坐地铁.。</p><p class="ql-block">在穿着上,几十年来就几套西装换着穿,一套西装能穿 40 年,一双鞋也会穿 10 年以上。</p><p class="ql-block">这种简朴的生活作风与他在慈善事业上的慷慨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无比敬佩。</p><p class="ql-block">2004年,田家炳获首届“中华慈善人物”称号。</p><p class="ql-block">2006年,田家炳获北京中华慈善总会颁授“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p><p class="ql-block">2010年,田家炳获香港特区政府大紫荆勋章。</p><p class="ql-block">2018年7月10日,田家炳逝世,享年99岁。</p><p class="ql-block">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p><p class="ql-block">他在天上一直守护着我们,守护着华夏泱泱学子。</p> <p class="ql-block">卖掉豪宅后,田家炳和太太搬进了出租房生活。</p><p class="ql-block">2006年,田家炳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子孙都已成家立业,自己无需那么大的房子,卖掉别墅的钱可以捐助20间学校,能为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他认为很值得。</p><p class="ql-block">田家炳一生捐赠无数,个人生活却极为简朴。</p><p class="ql-block">他没有私家车,日常出行不是走路就是乘坐地铁.。</p><p class="ql-block">在穿着上,几十年来就几套西装换着穿,一套西装能穿 40 年,一双鞋也会穿 10 年以上。</p><p class="ql-block">这种简朴的生活作风与他在慈善事业上的慷慨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无比敬佩。</p><p class="ql-block">2004年,田家炳获首届“中华慈善人物”称号。</p><p class="ql-block">2006年,田家炳获北京中华慈善总会颁授“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p><p class="ql-block">2010年,田家炳获香港特区政府大紫荆勋章。</p><p class="ql-block">2018年7月10日,田家炳逝世,享年99岁。</p><p class="ql-block">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p><p class="ql-block">他在天上一直守护着我们,守护着华夏泱泱学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