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两家火爆的蔬菜肉店

桑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几年,除了去批发市场赶早市,我也去过好多不同的蔬菜水果店买菜、割肉、买水果。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两家蔬菜店,也是几年来一直持续火爆的两家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家蔬菜店原来叫“老张家蔬菜店”,在纺织家属院门口。店里空间虽然很小,各类蔬菜都有,还有一个卖肉的大姐跟她一起合营。在三中住的那几年我经常来这里买菜、割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第一次来这里买菜,也是因为听同事说这家菜店如何如何好。名不虚传,果然第一次来买菜就深有感触。店里称菜的是两位姐妹,一位年龄比我大点,另一位年龄感觉跟我相仿,面色白净,态度和蔼可亲,都是邻家妹子形象。称重的电子秤有两台,每次来人都很多,大家排队等候称量。俩姐妹动作麻利,称量熟练,结算时掐头去尾毫不在意,每一位来买菜的都感觉很受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卖肉的那位大姐,面色和善,态度也是极好,他丈夫有时也来帮忙。顾客要哪里割哪里,不嫌挑肥拣瘦,也不故意多割多卖。所以每个来买菜的人都会顺便在这里割肉或者买点排骨大骨、猪肝猪血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品类齐全、周到细致、亲民的服务态度、良好的口碑,让这家蔬菜肉店经营的风生水起,顾客络绎不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这个店铺租赁期到了。听说租房户觉得商机太好,不肯续租,自己经营这家店铺。店铺还是原来的店铺,菜还是那些菜,却没有延续昔日的服务质量,顾客也就越来越少,再也没了当初的场景,我也就没有再去买过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近才听说原来经营菜店肉店的那两家搬到另一处地方了,经营的同样很好。问明了地址,我又去过两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次去那天,天还黑乎乎的,店里来买菜的人已然很多。狭长的店铺里挤满了人,品类丰富的菜摊、肉摊都有不少人在排队。那俩姊妹动作依旧麻利,服务仍旧热情,价格也跟以前一样实惠。卖菜的妹子面容略显沧桑,声音依旧,再次听到熟悉的声音,还是让我倍感亲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正好处在学校附近,送孩子的家长送完孩子后会顺便过来买菜,所以每天的接送孩子时段都是高峰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次去的时候,人正好不多,我在肉摊买里脊。卖肉的大姐从还没剔骨头的猪阔子上现割下了最后一块里脊,用刀细细地一点点剔除脂肉,直至剔除干净,丝毫不嫌麻烦。我边看边想,除去地理位置和可见的价格,菜店肉摊火爆的其实背后都是这种细功夫在支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家菜店叫“张波超市”,听说也是从别的地方搬过来的。位置就在我原来住的家属院北门口对面,是一处沿街商品房。之前这里也有过一家蔬菜店,经营的并不好。自这家超市入住以来,一下子就火了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老板人高马大,头皮锃亮,眼精神,嗓门大,爱说话,动作麻利,一看就是干事的好手。自己进货,既卖菜也卖肉,自己给自己打工,一人身兼多职。前来买菜的人也都爱跟他唠叨上两句,店铺里总是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丰富的供应,实诚的价格,热情的服务让这处县城边缘的小超市异常的火爆。像我一样好多不住在附近的居民也会到这里来买东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也来这里买过几次东西,感触颇深。超市内几乎都是生活用品:米面粮油、蔬菜水果、盐油酱醋、瓜果梨桃、鱼肉鸡蛋、面条水饺点心……种类齐全,样样都有。虽然摆放的满满当当,不甚条理,但价格感觉确实实惠,每一位来的顾客都是大包小包买好多东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天早晨进的货物就满满一卡车,卸货的就有四个人。这样有些货还是卖的很快,供不应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也到过另外的一些菜店,其中也有几家这种蔬菜和肉共营的店里买东西,都没有见到火爆的场景,当然也没感受到同样热情的服务。其中有家店内卖肉的大哥还抱怨大形势不好,干买卖太不难了。说现在来买肉的人比以前少多了,一天卖不了一头猪。可那天早晨,我明明看见搬迁后的张家菜店里肉摊上至少是两头猪的阔子,甚至更多。不知道这位大哥知道的话会作何感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样的环境下,为啥独有这两家菜肉店顾客盈门,一派人间烟火气?值得大家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来买菜割肉的每一个人心里自有一杆秤,她们能准确迅速地衡量出每一家店铺在心中的分量并做出准确的选择。成功的经营离不开优越的地理位置,但这貌似不是最重要的。顾客首选的是质量,既包括商品质量(硬实力),也包含服务质量(软实力)。虽然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品,格局没有打开,缺少了对大众良好的服务意识,只盯着利益,终究无法长久,更谈不上成长壮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记:为了给文章配图,今天我早早的挨个去了这两家菜店。张老板一边卸货一边跟一块卸货的开玩笑,卖菜的张姐还问我为啥不多穿点,冻得直哆嗦。她说自己穿了两个袄,一件棉花的一件羽绒的,一点也不冷。听完我心里也马上觉得暖暖地,好像也不冷了。这么温暖的店铺没理由不火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