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红色教育的基地。延安的风土人情、中共中央所在地遗迹和延安革命纪念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去延安,延安几乎没有高层建筑,二十多年后的2008年9月4日我再去延安,延安的变化已是今非昔比,高楼林立。夜晚延安市区灯火辉煌。高高矗立在延安市中心繁华地段的银海国际大酒店(堪称陕北第一厅)的旋转餐厅,隔窗观延安宝塔山夜景和点亮的宝塔十分壮观。银海国际大酒店现已成为延安市最为瞩目的城市坐标。</p><p class="ql-block"> 2013年4月11日,延长油田朋友陪同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纪念馆位于延安城北1公里处的王家坪。规模宏伟,整个馆区由馆前广场和纪念馆组成。广场正中巍然耸立毛泽东青铜像,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浩气凌霄,名为"高瞻远瞩"。铜像由著名雕塑师程允贤设计,于1997年1月13日,在中共中央、毛泽东进驻延安60周年纪念日落成揭幕。</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内有6个展厅,展厅展出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当年在延安的光辉业绩。陈列厅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化表现手法,以700余幅照片及近千件革命文物及雕塑、油画、图表、场景复原等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党中央及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据介绍馆内展出革命历史文物一千二百六十余件,历史照片六百七十多幅。</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杨家岭。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处。我们在杨家岭参观了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和会址后面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们当年住过的窑洞。</p><p class="ql-block"> 2013年5月24日,我们又来到了枣园。枣园又名延园,院内树木葱郁,绿草如茵,“幸福渠”横穿园林而过。这里的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1943年10月,中央书记处成员由杨家岭先后移住这里,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抗日战争向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园林中央坐落着中央书记处礼堂,依山分布着5座独立的院落,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旧居。</p><p class="ql-block"> 参观纪念馆结束后,我们来到宝塔山。宝塔山原名嘉陵山,除了古塔,山上还有宋代的铁钟,烽火台,摘星楼等古迹。登上宝塔山顶,极目远眺,景色如画。</p><p class="ql-block"> 宝塔山下有一块巨石,长约二百多米,高有六、七米,其上布满了历代名人摩崖石刻,记载了一段段延安光辉的历史故事。北宋年间,范仲淹在此手书“嘉陵山”三个巨字,更有后人称颂的石刻“一韩一范,泰山北斗”。摩崖石刻上书“出将入相”,“高山仰止”,还有“先忧后乐”的巨幅题词,抒发着范仲淹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摩崖石刻记载着延安的历史万象。</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这次来延安前的2013年4月10日,我们去志丹县的情景。那次我随从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的领导由延安出发,工作结束后来到刘志丹烈士陵园瞻观。刘志丹志整个陵园建筑富有民族特色,庄严肃穆。纪念亭中央矗立的石碑上刻着毛泽东怀念刘志丹的笔迹:“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和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 纪念亭四周分布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碑。毛泽东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等等。陵园深处是烈士纪念堂和刘志丹之墓。</p><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已经成为历史人物了。我们怀念毛泽东时代,怀念那时国家既无内债有无外债,人人平等、军民鱼水情,干群一家亲的“苦”日子。</p><p class="ql-block"> 来过了延安,更加祈愿我们大中国的“红色江山”永固,党不变色,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p><p class="ql-block"> 在延安游览期间,随机拍照了一些景点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一、延安市容市貌</i></b></p> <p class="ql-block"> 在延安市中心繁华地段的银海国际大酒店(堪称陕北第一厅)的旋转餐厅,隔窗观延安宝塔山夜景和点亮的宝塔十分壮观。</p> 延安的变化已是今非昔比,高楼林立。 <p class="ql-block">延河两岸风光</p> <p class="ql-block">宝塔山上俯瞰延安城</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二、延安革命纪念馆</i></b></p> <p class="ql-block">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纪念馆造型充满着陕北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广场正中巍然耸立毛泽东青铜像,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浩气凌霄,名为"高瞻远瞩"。</p> <p class="ql-block">革命纪念馆内景。</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大厅里的群雕。一组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与八路军战士、工人、农民及国际友人迎面向我们走来。</p> <p class="ql-block">群雕上方书写1935—1948,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岁月。</p> <p class="ql-block"> 三湾改编的会议旧址。</p><p class="ql-block">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开始形成。</p> <p class="ql-block"> 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经常在宁岗县八角楼居住和办公。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八角楼的灯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三湾改编,油画</p> <p class="ql-block">古田会议旧址图片。古田会议于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p> <p class="ql-block"> 古田会议是工农红军发展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夺取胜利的起点。毛泽东为古田会议起草的决议案中规定的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不仅很快在红四军得到贯彻。后来在各地红军中也逐步得到实施,为新型人民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战友情谊雕塑主要展示的是刘志丹和谢子长的战友情谊。这座雕塑位于延安革命纪念馆大厅,形象地表现了刘志丹和谢子长深厚的战友情谊。</p> <p class="ql-block">馆内的一组红军会师群雕像。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北。</p> <p class="ql-block">展览馆展出国民党《西京日报》谎报对根据地的围剿胜利</p> <p class="ql-block">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划图。</p> <p class="ql-block">平型关大捷</p> <p class="ql-block">缴获的战利品。</p> <p class="ql-block">延安洛杉矶托儿所。洛杉矶托儿所是在宋庆龄的关心爱护下筹建起来的,她说:“我们已经发现了一座桥梁,可以沟通环境、种族、宗教和政党方面的分歧。这座桥梁就是儿童——我们的儿童。”</p> <p class="ql-block">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时代名曲,这支唱红全国的陇东民歌,词作者是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民诗人”孙万福。</p><p class="ql-block"> 1942年冬,李有源采用陕北民歌“骑白马”曲调,唱出“东方红”,1952年,李参加了陕西省文艺创作代表会议,获得了奖旗、奖章和奖金,被誉为“人民歌手”。</p> <p class="ql-block">抗日军政大学校训。</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第四展厅整风运动的主线上,陈列着四块二尺见方的题词石刻,上书“实事求是”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 1947年3月胡宗南进攻延安,中央党校礼堂遭到破坏,石刻随墙倒塌被埋入地下,1955年夏,延安师范在建基时,在原中央党校旧址附近地下挖出。并把它交给延安革命纪念馆收藏,作为一级文物对外展出。</p> <p class="ql-block"> 陕北说书是流行于陕北地区的口传艺术形式。由民间艺人手持三弦,腿缚甩板独自坐唱。流行于延安、榆林等地,是陕北的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内的“爷孙下棋”蜡像位于展馆内的一个场景中。这个场景不仅展示了爷孙下棋的情景,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市井百态。</p> <p class="ql-block"> 1938年,蒋介石积极反共,破坏抗日统一战线,包围封锁陕甘宁边区及各抗日根据地,扬言“不让一粒粮、一尺布进入边区”。加之华北等地连年遭受自然灾荒,致使整个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发生极大困难,军队供给濒于断绝,陷入没粮吃、没衣穿、没被盖、没经费的困境。</p><p class="ql-block">在严峻的历史关头,党中央、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陕甘宁边区党政机关、部队、学校和群众积极响应,率先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随即,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也相继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生产运动。</p> <p class="ql-block">张思德雕像。</p><p class="ql-block"> 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p><p class="ql-block"> 为了悼念张思德,中央机关和中央警备团在延安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为张思德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参加了追悼会,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题写为群众服务。</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骑过的小青马。这匹马本来是青色的,但已老得满身白毛,只杂有少许斑点。它的首尾长1.87米,高1.32米,鞍銮齐备,四蹄直立,马头高仰。尤其那对眼珠,炯炯有神,好像还在等待它的主人一抖缰绳,便会奋蹄奔腾而去。就是这匹并不高大的马,毛泽东骑着它转战陕北,指挥了西北战场的伟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封锁陕甘宁边区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大生产运动雕塑</p> <p class="ql-block"> 1945年7月1日,褚辅成、黄炎培、冷遹、傅斯年、左舜生、章伯钧六位国民参政员从重庆飞抵延安与中共领导人共商国是,开展了5天的考察活动。期间,毛泽东邀请黄炎培等人到家中作客,在窑洞中长谈了一个下午,探讨了如何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从此延安“窑洞对”广为流传。</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8日,毛主席去重庆谈判前,同周恩来和朱德在延安与赫尔利、张治中合影。</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给蒋介石的第三封复电”</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先生勋鉴: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晋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敬</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四日</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重庆机场与前来迎接的张澜、邵力子、郭沫若等民主人士合影。(1945.8)</p> <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到达重庆的当天,蒋介石在重庆山洞林园官邸为他举行了欢迎宴会 。席间,毛泽东称蒋介石为“委员长”,蒋介石则称毛泽东为“润之”。会后,蒋介石还邀请毛泽东在林园下榻。一对较量了十几年的老对手再次聚首,气氛似乎相当融洽。</p> <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爱国华侨陈嘉庚访问延安,看到共产党人为民、朴实、清廉,非常感动。他得知毛主席、朱德出行全靠骑马,从美国买来两辆豪华福特汽车送到延安。</p> <p class="ql-block"> “四·八”烈士陵园坐落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是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是为纪念在1946年4月8日因飞机失事遇难烈士而建造的陵园。 “四八”烈士陵园为三层烈士墓台,安葬着王若飞、秦邦宪、邓发、叶挺、黄齐生、李少华、李秀文、叶扬眉、叶阿九、赵登俊、魏万吉、高琼、黄晓庄13名“四八”烈士,还安葬着关向应、张浩、杨森、张思德等著名革命先烈。</p> <p class="ql-block">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这是我军在朝阳门接管北平防务。</p> <p class="ql-block">北平人民与入城部队在天安门前举行北平解放庆祝大会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三、杨家岭中共中央所在地</i></b></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1月,毛泽东由凤凰山麓移住这里。在此期间,领导了延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制定了渡过抗日难关的十大政策。写了《青年运动的方向》《纪念白求恩》、《新民主主义论》、《整顿党的作风》等著作。在接见中央党校学员时,指出延安窑洞里有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学习革命理论的重要性。为了克服物质困难,他以身作则,开荒种地,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图为中共中央办公厅。杨家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在此居住和办公,是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素有延安“中南海”之称。</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杨家岭住过的窑洞。坐北朝南,三孔窑洞围合成一个小院落。当中一间是起居接待室,两边分别是毛泽东、江青的卧室。毛泽东的卧室兼作书房、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与江青在杨家岭</p> <p class="ql-block">杨家岭毛泽东旧居内陈设</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旧居</p> <p class="ql-block">邓颖超与李鹏在杨家岭</p> <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机关办公楼。在延安期间,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层,就在此地指挥了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并领导了全国解放战争,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等大事件。</p> <p class="ql-block"> 1942年在此建成的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p> <p class="ql-block">杨家岭中共中央七大会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四、宝塔山景色</i></b></p> <p class="ql-block">延安宝塔山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 延安宝塔(岭山寺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七六六年至七七九年),宋仁宗庆历年间(一零四一年至一零四八年)重建,金世宗大定九年(一一六九年)和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一六零八年)曾予以修葺。</p><p class="ql-block"> 宝塔高四十四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塔基周长三十六点八米,辟有南北二门,南门额书"高超碧落"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北门内有阶梯,可登临塔顶。</p><p class="ql-block"> 宝塔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一九五六年八月六日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五九年和一九八四年人民政府曾拨专款进行全面整修,并安装彩灯,一九九六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捐款改造为泛光照明,二零零一年,陕西省电力公司与延安供电局捐款实施了宝塔山点亮工程,使延安宝塔更显风采。</p> <p class="ql-block">宝塔山上。</p> <p class="ql-block">我与同事一起登上塔顶。</p> <p class="ql-block"> 宝塔山下有一块巨石,长约二百多米,高有六、七米,其上布满了历代名人摩崖石刻,记载了一段段延安光辉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延安宝塔山顶的摘星楼。摘星楼是北宋名将范仲淹在延州时修建的瞭望台。</p> <p class="ql-block"> 清凉山在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27日期间是中央印刷厂的所在地,被称为红色延安的“新闻山”,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里曾是新华广播电台、新华通讯总社和解放日报社的所在地,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时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五、枣园中共中央所在地旧居</i></b></p> <p class="ql-block"> 枣园是中共中央书记处一九四三至一九四七年间的驻地。</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中共中央书记处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继续领导了全壳的整风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领导根据地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一九四五年八月,毛泽东、周恩来等从这里起程赴重庆谈判,为争取国内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九四六年六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党中央领导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一九四七年三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离开这里,转战陕北。</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建筑物,一九五三年后,陆续得到修复和保护。现在供参观的有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和张闻天旧居等。</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被选举为“五大”常委。</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携李呐在枣园散步。</p> <p class="ql-block">枣园中央领导人旧居</p> <p class="ql-block"> 枣园依山分布着5座独立的院落,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枣园革命旧址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枣园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枣园毛主席旧居的内景。</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与夫人江青和女儿李呐在枣园</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旧居简介 </p><p class="ql-block"> 1943年10月,毛泽东由杨家岭迁到这里。在此,继续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主持召开了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写了《学习和时局》、《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等著作。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和民主,避免内战,亲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为实现又一次历史转折争得了主动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枣园周恩来旧居</p> <p class="ql-block">枣园广场景色。</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i><u>六、刘志丹烈士陵园</u></i></b></p> <p class="ql-block"> 西北根据地的开拓者—刘志丹,谢子长。毛泽东领导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谢子长早已经牺牲,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对谢子长却有着极高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刘志丹烈士陵园瞻观。刘志丹志整个陵园建筑富有民族特色,庄严肃穆。纪念亭中央矗立的石碑上刻着毛泽东怀念刘志丹的笔迹:“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p> <p class="ql-block">刘志丹纪念碑亭。</p> <p class="ql-block">纪念亭四周分布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碑。毛泽东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等等。</p> <p class="ql-block">刘志丹事迹碑。</p> <p class="ql-block">刘志丹烈士陵园修建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新中国宣告成立,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就给毛泽东主席发去贺函表示祝贺。10月26日,毛泽东以他的名义发回复电:</p><p class="ql-block"> 延安的同志们和陕甘宁边区的同胞们: </p><p class="ql-block"> 接到你们的信函,使我十分愉快和感谢。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从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四八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我庆祝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继续团结一致,迅速恢复战争的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