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南街记忆:胡同里白傻机的故事

南街马工

前言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通州南街“十八个半截儿”的胡同里,曾住着一位绰号为“白傻机”的人,他是一位土生土长胡同里穷苦人家的孩子。他祖父是通州城里一位很有名的阿訇。白傻机自幼父母双亡,靠伯父母将其抚养长大。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就连本坊许多老邻居也很少有人知道白傻子的名字叫白祥。白傻机有点憨又有点傻,从未读过一天书的白傻子,见人总是笑,所以就有了白傻子这样的称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提起从白傻子改叫白傻机之名,还有一段小故事。日寇侵华时期,通州城被日本鬼子和汉奷统治,当时古楼前后的北大街,既有日本人开的大烟馆,又有高丽棒子设的赌场。那时中国人将朝鲜人称作高丽棒子,这些被称之为高丽棒子的朝鲜人,其实就是日本鬼子的帮凶,他们也是随侵华日军进驻通州城的,其男性有的冒充日本鬼子,女性中有些则是日本鬼子的慰安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在闸桥北边的北大街路东,有一个高丽棒子开设的赌馆,通州人习称“高丽馆儿”。赌场里设有打气枪定输赢的一种赌搏,就是玩家手里拿着气枪瞄准四米多远放着的汽水瓶子,如果将瓶子打碎,玩家就算赢了,由于庄家在气枪上做了手脚,很多人都打不中。可巧的是一次白傻机好奇也来玩了一把,庄家压了三块银元,白傻机拿起了起枪,啪的一声,枪响瓶碎,几个高丽棒子见状,于是对白儍子一通暴打,白儍子被打的鼻青脸肿,跑出了高丽馆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后来人们知道了此事,给白儍子起了绰号“白傻机”,意思是又傻又机灵。当时小孩子们在胡同里,只要看见白傻机就喊;白傻机打气枪,啷里儿个点,点啷儿当,破鞋、破袜子、破军装,还有一杆破气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白傻机自从打气枪挨了高丽棒子的打以后,在通州城里大小也算是个“名人”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白傻机年轻力壮的时候,曾经在胡同里给人家挑过水,也曾卖过面茶,可是白傻机穿着邋里遢拉,整个人脏兮兮的,还有些憨傻,所以就很少有人买他做的面茶,生意不好也就不干了。给人家挑水,也被人们嫌弃,渐渐的将他辞退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白傻机孤单一人,无依无靠,无亲无顾,一九五五年,在全国开展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返乡运动中,白傻机随着通州南街西域回回返故乡的人群下放去了青海。没过几年,所有下放的人们因青海太贫穷又逐渐地返回了通州,白儍鸡也随着返乡的人们回到了他土生土长的通州南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岁月沧桑人已老,孤单一生无人怜,白儍机只得沦为乞丐,在胡同里挨家换户的要起了乜贴(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白傻机终日无所事事,除了在胡同里要乜贴,有时也捡些破烂儿卖钱糊口,一年四季总是为了吃饱肚子而奔走,他手里总是拎着一根带铁钩的木棍儿,后身上背着扒拉筺,平日少言寡语,除了到住户门外呼喴一声“乜贴″之外,很少与别人搭腔儿。他每天就是在街上和胡同里无语的走着,见到特别熟的人也只有憨憨的一笑,遇上好心人给他零钱的时候,他也只有咧嘴一笑没有话语,这笑意是他出自内心的感激,由衷而又无语的表达,是他发自内心真实的表现,可怜天下苦命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俗话说的好,傻人有傻福,这句话说到白儍机的身上确实如此,他在捡破烂儿的时候总是爱到闸桥一带的商铺门口去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有一次他到妇女商店门前去收拾店员扔出来的纸盒子等杂物,白傻机在准备卖破烂儿时,却发现在一个盒子里有块手表,于是他马上给妇女商店送了回去,失物归还给原主,店员们十分感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从此妇女商店每次所剩之废物都留给了白傻鸡,让他卖钱。他拾金不昧,拾到东西并不隐瞒,据为己有,这种良好的做人道德,当时成为家喻户晓的佳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白儍机一个以乞讨为生的老人,不贪意外之财,其美德人人皆赞誉,老来政府工作人员为他办理了生活补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他虽然孤单一人,但他老迈无能力自理的时候,他所居住头条胡同院子里的老邻居们对他多加照顾,最后归真的时候,由通州清真大寺的众乡老们给予帮助,将他安葬于旧城南门外的回民义地。据说白傻机的坟墓被平整以后,那里曾建了一座花园,后来又盖了楼房,做为通州的少年宫。</b></p> 后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每个人的生活各有不同,人的一生就像一部电影,从开演到结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本文故事的主人翁白傻机,一生苦命,孤身一人,他也曾向往过美好的生活,怎奈心有余而力不足,青壮年时期,他虽做过生意,卖过苦力,但终无所获,老来沦为乞丐,虽说身贫,而志不短,见财不贪,拾金不昧,故然获得人们的赞誉。最后老来归真安葬于鸟语花香的少年宫附近,此乃也是造物主赐给他的福份。</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作者马振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南街马工编辑整理制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2025年1月13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