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i> “孤独的牧羊人在山顶上 嘞哦嘞 嘞哦嘞</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i> 孤独的牧羊人歌声嘹亮嘞哦嘞 嘞哦嘞……”</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i> 记得在闺女三四岁的时候,为了逗她开心,我第一次给她唱“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没想到她听了几句,就“咯”“咯”地笑起来。我唱一遍她笑一阵儿,我唱一遍她又笑一阵儿,当我唱了几遍之后,她居然就会唱了,唱得还有模有样的,尤其是唱到歌曲的尾声部分还有一点点花腔的味道。我不禁感慨,优美的旋律真的是可以跨过国界,穿越时代。。。。</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i> 为了教闺女唱这支歌,我又重温了《音乐之声》这部百看不厌的经典影片,感觉就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仿佛回到了儿童时代。《音乐之声》这部老片是我小时候就看过的。几十年间,每当想到这部电影,在我脑海里便浮现出,在绵延起伏的阿尔卑斯山脉,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玛丽亚老师和孩子一起唱歌的画面。这部影片讲述的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上校一个人带着七个孩子生活,孩子们很可爱但很调皮,先后为他们请了几位家庭教师都被他们气跑了。于是上校对七个孩子实行军事化管理,但孩子们表面服从,却顽劣不改。玛丽亚就是在这种情景下被请来作他们的家庭老师。孩子们还按照以往一样,“欢迎”这位新老师,当面说“不喜欢她的衣服”;给她口袋里塞进一只蛤蟆等等,想给这新来的老师一个下马威,种种的猜疑和对立。但玛丽亚老师用她的真诚宽容,爱心和耐心,慢慢化开了孩子们心灵上冰冻的外壳。她能看到并赞扬孩子们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她用音乐﹑郊游等等方式,把孩子们渴望美好﹑渴望自由,活泼好动的本性,释放出来。在玛丽亚的引导下,孩子们改变了,变得喜欢这位新老师,喜欢上课,变得能歌善舞而懂事有礼貌。 我想这部片子不仅是给孩子们看的,更是给家长们看的。让家长们思考应该给孩子们一个怎样的童年,怎样的教育。</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i> 美丽的自然风光,演员精湛的表演,动听的歌声,感人的故事,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里……欢乐时,我会唱起“do,re.me”, 好像就置身在那阿尔卑斯山的阳光里;烦恼时,我哼唱着“雪绒花”,优美的旋律让我从瞬间沉静下来,让我感到虽然生活有灰黑的一面,依然还是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去追寻……</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i> “……穿粉红衣服的小姑娘听到 嘞哦嘞 嘞哦嘞</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i> 她用那歌声回答牧羊人 嘞哦嘞 嘞哦嘞</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i> 姑娘的妈妈愉快的听到 嘞哦嘞 嘞哦嘞</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i> 二重唱歌声是多么美妙 嘞哦嘞 嘞哦嘞……</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i> 哦得来依 嘞哦嘞 嘞哦嘞 …… ” </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i> 闺女一天天地长大,看着她闲暇时﹑在学校内外的舞台上,时常唱起”哆来咪”“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 这些曾伴随着我成长的音乐之声,我想,歌声中的美好与温暖,一定也会伴随她走过漫漫人生路吧。。。。。</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