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孝恩,辨贤儿,——传承国学中的至善家风

胡波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中华上下五千年浩渺无垠的文明长河中,国学经典宛如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蕴藏着无尽的人生智慧。其中,关于孝道与亲子关系的智慧,更是光芒夺目,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前行的道路。身为一名矢志不渝的经典国学推广志愿者,我怀揣着满腔热忱,渴望将这些珍贵无比的文化瑰宝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能领悟其中的深邃真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充满温情与智慧的探寻之旅,在国学智慧的指引下,去辨别那些如同天使般 “来报恩” 的子女,感受他们为家庭带来的温暖与希望。</span></p> 相伴身侧,岁月情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中的这句谆谆教诲,如黄钟大吕,深刻地道出了子女陪伴父母的重要意义。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父母们往往对子女寄予厚望,期望他们能够在广阔天地中大展宏图,成就非凡事业。就像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她凭借自身的坚韧不拔与过人智慧,在职场中披荆斩棘,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成为众人眼中的成功典范。然而,成功的背后,是她常年奔波在外的忙碌身影。尽管她有足够的能力给予父母优渥的物质生活,却难以抽出时间在父母身边常伴左右,尽一份子女应有的陪伴之责。</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明成。曾经的他,在事业上并无太大建树,甚至在生活上对父母还有些依赖。然而,母亲的突然离世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醒了他。他开始深刻反思自己的人生,终于意识到陪伴父母的时光是多么珍贵且不可重来。痛定思痛后,他努力弥补曾经的种种不足,尽可能地留在父亲身边,给予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得心应手,他用行动诠释着陪伴的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现实生活中,无数父母在子女长大成人、羽翼丰满后,便开始了漫长而又孤独的等待。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盼望着子女能常回家看看,可子女们却常常因工作、生活等各种原因远走他乡。正如作家龙应台所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这种渐行渐远的距离,像一道无形的鸿沟,让父母的晚年被孤独所笼罩。</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近代学者胡适,年少时便踏上外出求学之路,后来在学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卓越成就。他一生都在为学术研究和社会事业奔波忙碌,虽然心中时刻牵挂着母亲,但真正能够陪伴在母亲身边的时间却少之又少。母亲冯顺弟独自操持着家庭,含辛茹苦地将胡适养大,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她默默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只为给胡适一个安稳的家。然而,当她步入晚年,却没能得到儿子更多的陪伴。胡适在回忆母亲时,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深深的愧疚和无尽的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父母年老体衰,他们最渴望的不再是物质上的富足,而是子女的陪伴。留在父母身边的孩子,能在父母生病时给予贴心的照料,为他们端水送药、嘘寒问暖;在父母感到孤独时,陪他们唠唠家常,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趣事。这种陪伴,是金钱无法衡量的,是家庭温暖的重要源泉。在国学的理念中,家庭的和睦与亲情的陪伴至关重要。那些选择留在父母身边,用实际行动陪伴父母度过晚年的孩子,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父母的心房,他们就是上天派来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天使。</span></p> 德厚品正,福佑双亲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 孝,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中。而一个真正孝顺的人,往往具备正直善良的美好品格。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东汉时期的黄香便是其中之一。</span></p> 和颜悦色,孝意暖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异常艰苦。但生活的困苦并没有磨灭他心中的爱与孝。在炎热的夏天,他担心父母被酷热侵扰,难以入眠,便手持扇子,耐心地为父母扇凉枕席,直到父母安然入睡,他才肯休息;在寒冷的冬天,他总是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幼小的身体把被窝焐热后,才让父母睡下。他对父母的这份孝心,令人动容。不仅如此,黄香为人正直善良,在邻里间口碑极佳。他经常帮助邻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无论是哪家有困难,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香的孝顺和正直为他赢得了众人的赞誉和尊重。长大后,他凭借自己的才学和品德进入仕途。在为官期间,他始终坚守清廉的原则,一心为民,致力于为百姓谋福祉。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即使在忙碌的公务之余,也会抽出时间陪伴父母,让他们安享晚年。他的行为不仅让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满,也为社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国学经典中,强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本,而正直善良的品德则是修身的关键。一个品德高尚的孩子,在社会上能够坚守道德底线,与他人友好相处。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用自己的善良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在事业上,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良好的品德,能够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更容易取得成功。他们深知父母的养育之恩,会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就来回报父母。他们的存在,让父母感到骄傲和欣慰,也为家庭带来了荣誉和福气。这样的孩子,无疑是上天赐予父母的珍贵礼物,他们用自己的品德和行动,诠释着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是真正来报恩的子女。</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孔子的这句话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深刻地剖析出真正的孝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对父母始终保持和颜悦色。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能够为父母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让父母衣食无忧,但要做到对父母始终耐心、和颜悦色,却并非易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著名画家丰子恺,他不仅在艺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其画作风格独特,充满了生活情趣和人文关怀,深受人们喜爱。同时,他更是一位至孝之人。他对待母亲总是充满耐心和关爱,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回到家中都会第一时间陪母亲聊天,给母亲讲外面的新奇趣事。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温暖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让母亲感受到无尽的温暖。母亲年纪大了,有时会有些唠叨,翻来覆去地说着一些陈年旧事,但丰子恺从不厌烦,总是认真倾听,耐心回应,仿佛每一句话都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一次,母亲生病卧床,丰子恺心急如焚。他日夜守在床边,亲自为母亲煎药、喂饭。在煎药时,他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火候,生怕有一丝差错;喂饭时,他又温柔地吹凉饭菜,一口一口地喂给母亲,眼神中满是关切。他用温柔的语气安慰母亲,让母亲不要担心,告诉母亲很快就会好起来。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母亲的病情逐渐好转。丰子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顺。他对母亲的孝顺,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体现在他对母亲始终如一的耐心和关爱中。</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国学文化中,强调子女对父母要心怀敬畏和感恩。这种情感不仅仅体现在言语上的恭敬,更体现在日常的行为举止中。一个对父母和颜悦色的孩子,能够让家庭充满温馨和欢乐。他们的笑容、他们的耐心,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父母的心田。他们用自己的态度和行动,让父母感受到尊重和爱,让家庭成为一个充满爱的港湾。这样的孩子,也是来报恩的子女,他们用温暖和爱,回报着父母的养育之恩。</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在国学智慧的海洋中,我们探寻到了辨别 “来报恩” 子女的密码。他们或是陪伴在父母身边,给予温暖;或是德厚品正,为家庭带来荣誉;或是和颜悦色,让家庭充满温馨。让我们传承国学中的至善家风,弘扬孝道文化,让更多的家庭充满爱与温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