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来昆山第三个去的地方是“锦溪古镇”。古镇位于昆山市西南部,是一个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小镇。锦溪古镇除了和其他水乡古镇一样的小桥流水人家,也和大家一样有着重要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故事与传说,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眷恋之地。</p> 关于锦溪名字的来源,据清《陈墓镇志》记载……有一条小溪穿镇而过,夹岸桃李纷披,晨霞夕辉尽洒江面,满溪跃金,灿若锦带,因而得名“锦溪”。 据说早在5500多年前的崧泽文化①时期,锦溪就有先民存在。吴越春秋时成为集镇,地属会稽郡。三国到唐代地属吴郡,五代属苏州。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此地始称“锦溪”。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御名陈墓,后即以南北市河为界分县而治,河西上塘属长洲县,河东下塘属昆山县……。<div><br><div>1952年9月,吴县境陈墓、周庄以及明镜、长白、狭港等2镇6乡划入昆山县,原昆、吴两县陈墓镇合并上升为昆山县直属陈墓镇。1985年2月,实行镇管乡体制,淀西、陈墓两乡并入陈墓镇。1992年10月,更名为锦溪镇至今。</div><div><br></div><div>这里的旅游开发,始于1995年,2005年被评为4A级景区,2008年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逐渐成为国内旅游胜地。</div></div> <div><br></div><div><b>锦溪古镇</b><br></div> 平静的湖水,整洁的白楼,精致的游艇……感觉到这里的人们生活富裕而又宁静安详。 锦溪古镇各主要景点位置示意图 <b>古莲桥</b> 始建于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重建于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 <p class="ql-block"><b>文昌阁 </b>位于莲池禅院内,清乾隆三十八年建造。历来是文人墨客雅集聚会、吟诗作画之地,现在阁中还展示有这些古今名士的各种作品,体现着锦溪深厚的文化底蕴。</p> <b>陈妃墓</b>(水冢)宋隆兴元年(1163年)金兵入侵,陈妃随孝宗南迁临安,途中病殁于锦溪,后被水葬于五保湖中。<br><br> 陈妃水葬后,宋孝宗下旨在五保湖畔构建了莲池禅院,并设寺僧诵经,为之超度。相传禅院内的一棵龙柏和一棵古松,即是孝宗亲手种下的。兴建禅院的同时,还在其东侧挖池种莲,以寄托对陈妃的哀思。官家还将锦溪更名为“陈墓”,这一名称沿用了近800年,直到1992年才改回古名“锦溪”。 “谁见金凫水底坟,空怀香玉闭佳人。君王情爱随流水,赢得寒溪尚姓陈。”(明·文征明) 1992年,陈妃水冢进行了修葺,并于1997年被列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br><br>陈妃水冢不仅是一个历史遗迹,更是锦溪古镇的文化象征,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凭吊和游览。 <b>土地庙神</b> <b>莲池禅院</b> 莲池禅院位于五保湖畔,始建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历时40年才完工。它经历了宋、元、明、清四朝超过800年的兴衰变迁,屡废屡修,至今仍然屹立不倒。因最初的南宋孝宗皇帝为纪念其爱妃陈妃而建,因此也被称为“水乡佛国”。 禅院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扩建,尤其是在清代顺治年间,若山和尚住持后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使得莲池禅院成为江南地区著名的佛教胜地。 2009年6月,莲池禅院纳入佛教协会管理。经不断修缮,重现光彩,与陈妃水冢、文昌阁和十眼长桥构成完整的古莲景区。 莲池禅院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青瓦白墙,错落有致。寺内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圆通宝殿等,以及钟鼓楼、僧房等附属建筑。 <b>圆通宝殿</b>(观音殿) 是莲池禅院的主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殿内还保存有精美的《世尊八相成道图》大型壁画,吸引了众多艺术名家的关注和赞誉。 水月观音像 <b>天王殿</b> 是禅院重要组成,殿内供奉着弥勒菩萨,菩萨背后站着护法安僧的韦陀菩萨,两侧是东南西北四大天王。佛像敬制十分精美,神态生动,可谓栩栩如生。 弥勒菩萨 韦驮菩萨 东方持国天王(琵琶)与南方增长天王(持剑) 西方广目天王(持蛇)与北方多闻天王(持伞) <p class="ql-block">西方广目天王(近观细节,十分精美)</p> 正在绘制的壁画 正在绘制的壁画 莲池禅寺的素面 在莲池禅寺吃素面是一种禅意的体验,象征着清心寡欲,与寺庙所倡导的佛教文化相契合。食客在品尝素面的过程中,仿佛能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 <div><br></div><div><b><font color="#167efb">商业街</font></b></div> 几乎所有“古镇”都有一条商业街,展示经营当地土特产,锦溪也不例外,上塘街一带就是核心地区。 古镇的内河道长达6公里,形成了锦溪河湖相通、泽浸环镇、街巷依水,桥巷相连的典型江南水乡风貌。 两条沿河的街道形成了古镇的主要商业街。<br> “陈墓邮局” 进去看看,兴许还在营业呢…… “普庆桥”(又名俞家桥),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年间重修。有桥联“两岸烟飞通海市,一溪浪涌接澄湖”之句。2005年12月公布为昆山市第一批控制保护建筑。 货真价实的丝绵被…… 这位年逾花甲的北方大汉带着老母亲漫步在锦溪商业街,就像当初年轻的妈妈领着小小子逛厂甸买糖葫芦一样…… 锦溪古镇现存的民居大部分是明清和民国时期建造的,大多数居民因水而筑,临水而建,房屋多为一、二层的砖木结构,青瓦白墙,临水开门窗或建筑水埠码头。<br> 会唱歌的船娘…… 锦溪酱油远近闻名…… 这是真的要“打酱油”了吗? 漫步在古镇的街巷中,是否可以感受到锦溪岁月的温柔和宁静的市井生活安详?如果长住,不知道夏天是否潮热…… 双人餐(118元)还是有点儿小贵哦,再看看奥面馆的价格,除了羊肉的较贵,其他的都还可以…… <b>锦溪熏豆</b> 以其碧绿、皮微皱、味鲜香、富有嚼劲的特点著称。青毛豆洗去豆衣后入锅水煮,至半熟,加入调味料继续煮熟。然后,将豆子取出通风晾干,或用小火熏制,直至豆子呈现金黄色或青褐色,成为甜、咸不同口味的熏青豆。是锦溪古镇的特色美食之一。 <b>袜底酥 </b>锦溪代表性美食,外形酷似古代袜子的底,选用优质面粉、芝麻、猪油等原料,烘烤而成,口感香酥,口味甜咸,十分可口。 坐等酥蹄出锅……说什么也得吃上这口儿! 锦溪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眷恋之地,许多著名的文人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故事。<br> 唐代文豪陆龟蒙,晚年长期居住锦溪,留下了《问吴宫辞》等诗篇,描绘了锦溪周边的吴宫壮丽景象。<br><div><br></div><div>明代:高启、沈周、文徵明、祝枝山、唐伯虎等“江南才子”,都曾在此留下诗文。高启的《锦溪渔唱》细腻地描绘了锦溪渔家的生活画卷。<br><br>宋代:吴文英、卫径等诗人也在此留下了诗篇,吴文英的词作中多次提及锦溪,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div> “里和桥”(又称南塘桥、南观音桥),建于南宋,坐落在古莲池西侧的三图河上,为明代“锦溪八景”之一的“古井风亭”所在地。 <b>古井风亭</b> (明·文征明) <br>改邑何妨旧井存,苔花剪剪石栏春。辘轳声里千年泽,不是邮亭阅过人。 “查一下,文征明的’锦溪八景’都有哪些……” 锦溪的标志之一:古莲桥 多花些时间,锦溪还有好多“点”值得流连观赏,而且相较于同在苏州的其他热门古镇,锦溪显得更为低调和安宁,没有被过度商业化所影像,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更多地保留了江南水乡的真实面貌。 说明:<div>①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300年,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重要的文化阶段,属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div>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qmdaej" target="_blank">牛毛细雨昆山游(千灯古镇)</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ufgbmh" target="_blank">牛毛细雨昆山游(甪直古镇)</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