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服务数据基础制度建设

A老男孩

<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近日,北京中同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就【资产评估服务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专题向《中国会计报》进行发文投稿,其内容在2025年1月10日的《中国会计报》第8版刊登,全文内容如下——</p> <p class="ql-block">资产评估服务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既是对中央意见的贯彻执行和对财政中心工作的服务,又是对数据资产评估市场的开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落脚点:实现数据资产评估工作目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数据资产评估的工作目标是把握制度建设目标的核心要义,围绕分配原则的落实,考虑如何服务数据合法、充分利用目的下的收益分配,使之与贡献相匹配,防止交易对数据要素收益分配的扭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国家治理—财政管理—国资管理—资产评估”体系认识“提供资产价值尺度”这一资产评估专业功能。交易有能力扭曲收益分配,因此,需要为资产交易和收益分配公平提供制度保障。资产评估是该制度的组成部分,通过科学提供资产价值尺度,抑制资产交易对分配的扭曲作用,进而抑制公共风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提出数据要素收益初次分配的原则,即“谁投入、谁贡献、谁受益”。该原则应视作交易所遵循价值尺度的基准,即数据资产交易应落实数据要素收益按贡献分配原则,不应扭曲分配结构。数据资产交易要实现数据要素收益分配与贡献相匹配,就需要专业力量提供数据资产价值尺度。这正是资产评估的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资产评估不仅要在数据基础制度的建成阶段服务,而且要在建设阶段提供服务。在合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数据是数字经济繁荣的必然要求。资产评估应推动构建能促进数据合法、充分利用的数据基础制度,从专业角度支持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工作落实好有关意见要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实现上述工作目标是资产评估机构开展数据资产评估的落脚点。</p> <p class="ql-block"><b>出发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数据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数据研究是数据资产研究的基础,二者应在数据资产评估理论中实现统一。开展服务于中国社会实践的资产评估专业数据研究,需要基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客观认识数据、数据资产,构建起对数据资产价值的正确认识,科学指导数据资产评估实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数据的内涵可以界定为“表示属性的符号”。数据的传播是数据的运动形式。数据在传播中存在“来源数据”“信息”和“备份数据”三种运动形态。一项数据定义的外延可能涵盖数据三种运动形态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根据外延的不同对数据定义进行分类。广义概念下的数据包括“来源数据”“信息”和“备份数据”三种形态的数据。狭义概念下的数据包括“来源数据”和“备份数据”两种。部分数据定义可能仅包括“来源数据”“信息”或“备份数据”中的一种数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数据的运动形态之间,特别是来源数据与备份数据之间存在辩证关系。当抱有传播信息的目的介入数据传播时,备份数据通常被赋予“其反映的信息应与其来源数据反映的信息尽可能保持一致”的任务。这种信息上“看齐”的任务要求,是来源数据与备份数据辩证关系中联系的一面,即“同一性”。“同一性”是二者矛盾的主要方面。即使从不同备份数据中获取的信息存在差异,这些信息也是对特定来源数据的扭曲反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数据具有树状结构。具有同一来源数据的备份数据,连同它们的来源数据,其实是树状结构下的同一数据。“从同一来源数据出发的多条数据传播链”形成树状结构,传播链之间的分支处可能位于来源数据节点,也可能位于某个备份数据节点。来源数据与备份数据是同一份数据,正如树根与树枝是同一棵树,不能割裂看待。一份来源数据通常可以视为由多个来源数据聚合形成,即多个树状结构构成的数据“森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数据观,实事求是认识数据、数据资产和数据资产价值,是科学实施数据资产评估的出发点。</p> <p class="ql-block"><b>评估对象:收益分配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数据二十条”指出: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在初次分配阶段,按照“谁投入、谁贡献、谁受益”原则,推动数据要素收益向数据价值和使用价值创造者合理倾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资产评估专业范畴内,数据资产应理解为“数据资产利用人凭借数据要素利用贡献享有的分配数据要素收益的权利”。其中,“数据要素利用贡献”主要指通过采集、持有数据,加工使用数据,以及开展数据相关产品经营等行为取得数据要素收益,为数据资产价值形成作出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借鉴法学专业范畴内的“权利束”理论理解“收益分配权”。数据权利束可以按照“是否属于资产”的标准划分出资产子束和非资产子束。当将全体数据资产利用人视作一个整体时,全体数据资产利用人享有的数据资产权益的价值就是数据权利束资产子束的价值。数据资产子束进而可以按照“是否为权利人”的标准划分出每一名权利人所享有资产权利的子束。每一名数据资产利用人享有的数据资产权益的价值就是“数据权利束资产子束”的“单个权利人子束”的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收益分配权”与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等“三权”是同一资产权利束采取不同划分方式的子束,是同一事物在不同侧面的表现——前者是“价值”侧面的表现,后者是“使用价值”侧面的表现。数据资产利用人无论具体采用持有、加工、经营等利用方式中的哪一种或哪几种作出了贡献,其享有的权利从性质上看都是“凭借其数据要素利用贡献所享有的分配数据要素收益的权利”。当评估数据资产“三权”的价值时,就是在评估其“收益分配权”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谁投入、谁贡献、谁受益”原则下,数据资产价值来源于凭借数据资产利用贡献而享有的“三权”,亦即“收益分配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数据资产评估对象是“收益分配权”。“三权/收益分配权”与所有权的关系有待商榷,所有权或自所有权分离出的使用权等权利能否成为数据资产评估对象,尚取决于关于三权/收益分配权与所有权之间关系的权威结论。</p> <p class="ql-block"><b>服务的经济行为:数据资产“首次交易”和“收益定期结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遵循发展规律,创新制度安排”是“数据二十条”提出的工作原则之一。实施数据资产“首次交易”和“收益定期结算”,可以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与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协同和完善。数据资产评估可以为这两种经济行为提供价值尺度,发挥专业功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于交易日以市场博弈一次性形成的确定价格进行交易”这一传统交易方式中,贡献评价机制面对能够同时在多条产业链上利用的数据资产时,存在“难以将新增产业链收益向产业链上游实际贡献者分配”的缺陷;具有价值易变性的数据资产交易在传统交易方式下存在较大的交易不公平风险。数据基础制度建设要应对上述问题,保持对分配的中性影响,还要考虑到尽可能减轻制度变革工作对传统交易制度的冲击,可以在传统交易方式基础上补充进一步分配收益的措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数据资产形成产业化经营贡献并取得收益当期起,数据资产受让方每期向出让方分配收益。综合考虑新收益的分配金额与首次交易中的分配金额,与按贡献分配原则下的各数据资产利用人享有收益分配权确定的分配标准相对比,更新数据资产利用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在具体实施方面,可以考虑参照税收征管“抓大放小”的思路,仅针对数据资产整体收益在一定阈值以上的产业链启动收益定期结算,合理权衡实施成本与收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上述两个环节分配中,对于尚未涉及产业化经营和不以产业化经营为目的的数据资产,通常仅涉及首次交易环节;对于首次实现产业化经营的数据资产,通常将在首次交易环节基础上实施收益定期结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首次交易”环节,由于交易的本质是数据要素收益分配“预付款”的支付,交易价格通常需要在市场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因素确定。其他因素可能包括标的数据的非经济价值、交易双方融资需要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收益定期结算”环节,数据要素收益原则上应按贡献分配,在首次交易金额的基础上被扭曲的分配应得到纠正。纠正的形式是债权债务关系的更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资产评估为数据资产的“首次交易”和“收益定期结算”行为提供价值尺度,支持分配原则的落实。该设想具有重要意义,维护了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公平,落实中央提出的数据要素收益初次分配原则,履行资产评估专业职能;提供数据财政的一种非税收入实现方案;开拓资产评估行业服务数据要素市场的一种长期业务类型。</p><p class="ql-block">注:《中国会计报》相关报道网页版原文链接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Og3QIjMKfLucBlKYIiX13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