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 天坛遗址公园

随遇而安

<p class="ql-block">园区介绍</p> <p class="ql-block">西安隋唐圜丘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有千四百年的历史,从隋至唐的300多年间,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均在此登坛祭天。每年冬至日祭祀昊天上帝是中国传统。天帝信仰的礼法制度最晚从西周开始,一直沿用到清代结束。历代皇帝通过祭天,昭示君权神授,皇帝是真龙天子,他为天下百姓向天皇诸神祈求风调雨顺,泰祥无灾,以此维护皇权稳固和天下安宁。隋唐圜丘遗址于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向世人展示,2017年,西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遗址展示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工程,建设遗址公园。在各方面的努力下,遗址公园于2018年初建成并对外开放。当你踏入这处遗址公园,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帝王祭天时的庄重氛围,这里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等待着每一位游客来探寻。</p> <p class="ql-block">隋唐天坛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走进隋唐天坛遗址公园,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宁静与庄严。这里曾经是古代帝王祭天的神圣之地,如今已成为人们了解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好去处。公园入口处,一块刻着“天坛遗址公园”字样的大石头静静地诉说着这个地方的不凡身份。沿着宽阔的人行道前行,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看到昔日帝王带领文武百官前来祭天的盛大场面。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隋唐西安圜丘遗址公园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从隋到唐的三百年间,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代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均在此登坛祭天。这里详细介绍了这个历史遗迹的相关情况,每年冬至日祭拜昊天上帝是中国传统天地信仰的礼法制度。这里不仅是一处遗址,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书,向人们展示着古代帝王祭天的礼仪制度,以及当时人们对天地的敬畏之心。漫步其中,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祭祀的庄重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隋唐圜丘初建于隋,唐代沿用了三百多年,是皇帝祭天的礼仪建筑,位于唐长安城郭城正南门遗址明德门以东900米。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考古队进行了考古发掘。遗址高约8米,发掘显示遗址为四层素土夯筑圆坛,表面涂白灰。底层面径约54米,第二层约40米,第三层约29米,顶层约20米,各层层高约1.5-2.3米不等,各层设置12陛阶,南阶比其余陛阶宽,是皇帝登坛的阶道。它是唐代祭天礼仪的重要实物证据,对研究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2003-2004年,西安文物保护局组织实施了文物圜丘保护工程。这个古老的建筑遗址,看起来像一个圆形的小山丘,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是古代帝王祭天的神圣之地。每一层台阶,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无数的祭祀仪式,承载着人们对天地的敬畏与祈愿。如今,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西安圜丘与北京天坛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西安圜丘共有四层,北京天坛为三层。西安圜丘比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的北京天坛早了近千年。中国社科文物专家安家瑶指出:和北京的天坛相比,西安的唐圜丘更具有价值。北京天坛高5.4米,西安圜丘高8米,北京天坛只有四面台阶,西安圜丘12面都有台阶,更符合周礼礼制。这份对比分析报告,比较了两个地点的不同之处,包括建筑风格、高度等特征。西安圜丘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演变,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祭祀的起源</p> <p class="ql-block">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很有限,所以将风雨雷电,生老病死等现象归结为神的力量,鬼的作恶,并随之产生了敬畏恐惧之心,为了祈求风调雨顺,无灾无祸,也为了使人们心理得到解脱,便产生了最初的祭祀。《左传》里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就是说只有祭祀与战争才是国的大事。在古代,祭祀是一件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多么庄严的事情。可以想象,当身为一国之君的天子带领着文武大臣浩浩荡荡地来这里祭天的时候,那种虔诚恭敬,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这里详细介绍了祭祀的起源,让人们了解到古代人们对天地的敬畏之心,以及祭祀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如今,站在隋唐天坛遗址公园中,仿佛能感受到古代祭祀的庄重氛围。</p> <p class="ql-block">唐代祭天时间</p> <p class="ql-block">唐代祭天,一年之内有四次至多。其中有三次都在圜丘,最重要的一次在冬至这天,这一天祭天更被看作是盛事,正月和孟夏在圜丘祭天,则是要向天帝祈求好的收成和风调雨顺。这里详细介绍了唐代祭天的时间安排,让人们了解到古代帝王对祭天的重视程度。每年冬至日,当太阳升起时,这里便成为了一片庄严肃穆的祭祀场所,帝王们怀着虔诚的心愿,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p> <p class="ql-block">圜丘形状与位置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把祭天的祭坛做成了圆形,以象征着天的形象,这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讲究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的特殊注释。西周的国都镐京南面高于北面,圜丘便建于南郊,以便于接近于天。阴阳五行观念认为“南”为丙位,太阳光照的时间较长,因此,隋唐的圜丘,便建在长安城郭城的南边。这里详细介绍了圜丘形状与位置选择的由来,让人们了解到古人对天地的敬畏之心,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的理念。如今,站在隋唐天坛遗址公园中,仿佛能看到古人精心设计的圜丘,感受到他们对天地的敬畏与崇拜。</p> <p class="ql-block">隋唐圜丘祭天的几种形式</p> <p class="ql-block">正月上辛祈谷:指的是每年正月上辛在圜丘祭天,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孟夏雩祀:又称大雩,在孟夏之月祭天向天求雨,也就成了帝天重要的事项。冬至月专门祭昊天大帝,唐代的圜丘祀天之礼至为重要。圜丘祀天是唐代祭天之礼的主干与核心。这里详细介绍了隋唐圜丘祭天的几种形式,让人们了解到古代帝王对祭天的重视程度,以及不同形式的祭天仪式所蕴含的意义。每年冬至日,当这里成为一片庄严肃穆的祭祀场所时,帝王们怀着虔诚的心愿,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p> <p class="ql-block">祭天大典祭器和祭品的种类</p> <p class="ql-block">主祭天神昊天大帝,以李渊的祖上景帝为配祭,并在坛上摆放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黄帝,这五方大帝的神灵龛牌尊位,还要摆放日神,月神二十八宿神灵的牌位,此外,还要按方位和所祭方神的不同摆放玉制的苍壁,青圭,赤璋,白琥,玄璜等祭器,四个方位的器物各依东青,南赤,西白,北黑四种颜色制作摆放。每位神灵前有祭台,摆放的祭器也有不同。主神即昊天大帝前的祭品至少有牛,猪,羊,羹,熟,胙,玉帛,酒,牲血等祭品。这里详细介绍了祭天大典祭器和祭品的种类,让人们了解到古代祭天仪式的庄重与神秘。如今,站在隋唐天坛遗址公园中,仿佛能看到当年祭天大典的盛况,感受到古代人们对天地的敬畏与祈愿。</p> <p class="ql-block">祭天的涵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祭天,又称祀天,郊天。也就是祭祀天神,是中国古代人们对天神的崇拜和祈求的一种仪式。祭即祭祀,无牲而祭日荐,荐而加牲曰祭,通称为祭祀。天实际上应该指的是地面以上的自然界,包括曰月星辰,风雷雨电荨自然現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