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杭州的西湖在不同的季节里都有它独特的美。今天我又来到这里,沿着南线的西湖岸徒步游览。</p> <p class="ql-block">在西湖岸边,民间书法大家正站在湖边的空地上,他手持一支巨大的毛笔,蘸取湖水作为墨汁,开始在地面上挥毫泼墨。</p><p class="ql-block">他的动作熟练而有力,毛笔在地面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痕迹。每一个笔画都显得苍劲有力,气势恢宏。他似乎完全投入到了书法的世界中,笔走龙蛇,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p><p class="ql-block">我拿出手机拍照留念。有的游客还不停地发出赞叹声,对书法大家的技艺表示敬佩。孩子们则是在一旁嬉戏玩耍,对他们来说,这样的表演无疑是一种新奇有趣的体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树上的松鼠活泼可爱,它们在树枝间跳跃穿梭,时而停下来好奇地望着游客,时而继续忙碌地寻找食物。松鼠的活泼与灵动,给西湖的暖冬增添了一份活力与生机。</p> <p class="ql-block">浙江省城图:清光绪十八年(1892),浙江舆图局在采用现代经纬测绘的基础上,以传统的计里画方法绘成《浙江省成图》。绘图范围以省会杭州城内为主,兼集城河。</p><p class="ql-block">全图详载杭州城的城墙、城门、河塘、桥梁、街道、里巷、书院、官暑、寺院、庙宇、亭阁及部分山岭等的名称和位置。全面记录、反映了古都杭州城处在古代与近代之交时期的城市格局和街坊分布。</p><p class="ql-block">2002年,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结合西湖南线景区整合工程,采用大块花岗石材,按1:400的比例刻制成这份历史地图,供市民和游人寻访杭州城市古迹与文脉时作参考。</p> <p class="ql-block">湖中的荷叶已经凋零,只剩下枯黄的残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些曾经盛开的荷花,如今已经凋谢,只留下一些干枯的花蒂,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p> <p class="ql-block">湖水清澈见底,鸳鸯在水中悠闲地游弋,它们相互依偎,时而潜水寻找美食,时而爬到残荷边上的木桩晒太阳。这些可爱的鸳鸯,给西湖增添了一抹生机和浪漫。</p> <p class="ql-block">杭州西湖的“晚节留香”是一处著名的景点,位于西湖公园内,是一个以石碑为标志的历史遗迹。这块石碑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见证了杭州西湖文化的深厚底蕴。</p><p class="ql-block">“晚节留香”四个大字,出自于清代著名文人、书法家、篆刻家杨的同时之手。杨的同时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进士,他在文学、书法、篆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被誉为“篆刻圣手”。他在这块石碑上题写的“晚节留香”四个字,既表达了他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也体现了他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期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晚节留香”石碑对面就是集贤亭,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亭子。集贤亭原名为聚贤亭,建于清代,也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亭子周围环境优美,曾是清代八旗子弟骑射练武的地方,因此得名“亭湾骑射”。后来,聚贤亭因历史原因被毁,于2013年按原样重建,成为游客游览西湖时必去的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里欣赏湖光山色、古建筑和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我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中。</p> <p class="ql-block">这座临湖而建的别墅叫“澄庐”。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末明初建成。业主是中国第一代官僚资产阶级的领头人、清末巨商盛宣怀(1844-1916),后成为其第四子盛恩颐的别墅。20世纪20年代,盛恩颐将“澄庐”作为礼物送给蒋介石,从此这里成了蒋介石和宋美龄最喜欢的行辕之一,和庐山“美庐”、上海“爱庐”并称“三庐”。1927年12月,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完婚,蜜月旅行的第1站就是在西湖澄庐。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也曾在此地疗养。1937年3月下旬到4月初,蒋介石还与中共代表周恩来、潘汉年在此地秘密会晤,商讨国共两党关系等问题。抗日战争杭州沦陷期间,澄庐曾一度作为日军神社,建有石碑、祭坛。抗战胜利后拆除石碑、祭坛,并将围墙、大门重加修饰。2002年南线改造时,加强了这一人文景观建筑的保护,恢复了原来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西湖天地是一个商业中心,它还是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空间。在这里不仅可以购物和品尝美食,还可以欣赏到西湖的美景,体验杭州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西湖天地内的涌金楼,其历史可上溯到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当时的杭州知州徐铸在涌金池边建起高楼,提名“涌金楼”。南宋淳祐九年(1249),楼又重建,堪为西湖之壮观,南宋读书人考取状元,则于此楼大办状元宴,名盛一时。</p> <p class="ql-block">2011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涌金池。涌金池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在汉代,西湖底有金牛潜伏,逢湖水干涸,牛即涌现,吐水将湖填满。地方官史为讨皇帝欢心,命百姓抽干湖水,水干之时果见金牛,官史们争先恐后下湖捉牛,金牛昂首怒吼,张嘴吐水,顷刻间,官史们全被淹没。从那以后,西湖水不再干涸,金牛也不再出现。</p> <p class="ql-block">涌金池内的张顺塑像,是根据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故事演绎而成的。张顺人称“浪里白条”,原在浔阳江上打鱼为生,后上水泊梁山,屡建战功。北宋宣和年间,张顺随宋江奉召南下征讨方腊,战死在涌金水门下。</p><p class="ql-block">有一首诗:“浔阳江上英雄汉,水浒城中义烈人。天数已尽无可救,涌金门外已归神。”</p> <p class="ql-block">西湖的问水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亭子。问水亭最初建于宋朝,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问水亭的名字来源于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问水春归何处去”,表达了人们对春天流逝的追问和感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杭州西湖的“柳浪闻莺”公园,也是西湖十景之一。它处在西湖东南湖岸,占地约21万平方米。其前身是南宋御花园(聚景园)。</p><p class="ql-block">宋末元初, 聚景园成为了“散景园”,这里荒芜淤塞,败落不堪。到明代中叶,当年蔚然大观的柳浪闻莺胜景,只剩下柳浪桥、华光亭两处破旧陈迹。清初,这里更是一派凄凉景象。</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柳浪闻莺,经过近四十年不断的开发和建设,已由当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园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大乐园。</p> <p class="ql-block">西湖的钱王祠,又名表忠观。是为纪念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镠而建的一座祠堂。钱王祠始建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由杭州知州赵抃为纪念钱镠的功绩而创建。历经元、明、清各个朝代,钱王祠多次遭受战乱和自然灾害的破坏,但亦多次得到修复。</p> <p class="ql-block">钱王祠不仅是杭州市的重要文化景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吴越文化的珍贵遗产。钱镠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在位期间大力推行改革,使得吴越国成为当时中国最富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加强了杭州的发展。钱王祠的建立,不仅是对于钱镠本人的崇敬和纪念,更是对于吴越文化的传承和弘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杭州西湖的御码头,又称为皇帝码头,是西湖景区内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码头。这个码头自古以来就是皇帝游览西湖时上下船的地方,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御码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当时杭州成为南宋的都城,西湖成为了皇家园林,御码头便是皇室成员和官员乘船游览西湖时的起点或终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御码头经历了多次重建和修缮,成为了杭州西湖的一个重要景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游览杭州西湖,我感受到了杭州的独特魅力。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这里的每一座桥梁,每一片湖面,都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而在这里,我也能真正体会到苏轼诗中所说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