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4日是我第六次来成都,每一次都是中转,时间短只能在市井逛逛,吃点火锅。这次是去埃及,因为联运提前一天到达成都,所以有一天时间,这次机缘不能错过,没有时间考虑,第二天早起我和朋友决定租个车直奔三星堆国家博物馆,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考古方舱模拟展示。在了解神秘的三星堆博物馆之前,看一段考古队员在三星堆遗址挖掘过程中出土大量青铜、神兽,大立人,神树,玉璋等文物,感受穿越时空,走进一个神秘的国度。</p> <p class="ql-block">神秘的三星堆位于北纬30°的四川广安,由于出土了神秘古蜀王国大批器物,且制作工艺精湛,造型神秘怪诞,而为大家所熟知。</p><p class="ql-block">三星堆因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而得名。一个神秘的国度,在这片土地上蕴含着古蜀国文化的奥秘,珍藏着古蜀先民的足迹。中国历史悠长久远,上下五千年生生不息,而三星堆在这条华夏文明的长河中树起了一座历史丰碑,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颗耀眼明珠。</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p><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给一些历史小白普及一下常识:三星堆始于公元前2000多年(夏朝),文物产于公元前1000年(商朝末期),工艺和艺术水平,远超殷商。三星堆文明、中原文明是同时期两个平等的文明部落,后来都融合到了华夏民族。</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鸭子河畔,南距省会成都40公里,北距德阳26公里,是中国一座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落成开放,馆区占地面积约530亩。三星堆博物馆集文物收藏保护、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多种职能于一体,采用现代化科学手段实施管理,集中收藏和展示三星堆遗址及遗址内一、二号商代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玉石器、金器以及陶器、骨器等千余件珍贵文物。三星堆博物馆是四川省对外重点推出的五大旅游景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广汉是三星堆遗址的发源地,拥有最完整的三星堆古文明信息,三星堆博物馆则是现存三星堆已发掘出的文物的保存地,收藏了上千件重要文物。今天我有机会到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踏进神秘的国度。</p> <p class="ql-block">当我走进博物馆的大门,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一个古老的世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博物馆内那座巨大的青铜神树,(展厅里有一件现代的复制品,还原了当年青铜树的闪亮)。高大的树干挺拔而庄严,枝叶繁茂,仿佛在诉说着古蜀人的神话传说。不禁惊叹于它的壮观和精巧。失传的工艺,无尽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你用肉眼看是不够的,你理解不到这里的含义,他有两种方法,一个30元租一个随身听,自己边走边听,另一种方法每人40元10人一组雇导游,跟随导游有重点的进行讲解。我们在现场自由组合10人雇个导游。我们跟随导游一路讲解来了三星堆博物馆内。仿佛到了黑夜似的,里面陈展着陶器、金器、玉石器、青铜器等各类文物。以类设题,因题见意,以其融知识性、故事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诠释方式,有力揭示出三星堆文物的深刻内涵,集中反映了三星堆文明的辉煌灿烂,清晰勾勒出古蜀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给人以身临其境,故国神游之感。</p> <p class="ql-block">一进门,就是一个大大的“蜀”字。以《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为主体内容,全面展示三星堆遗址及遗址内一、二号大型商代祭祀坑出土的陶器、玉器、骨器、金器和青铜器等上千件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跟随导游来到了第一展厅“世纪逐梦”</p> <p class="ql-block">1929年早春的一个下午,其长子燕青宝在住房旁的林盘里挖小井准备车水浇菜田时,发现一坑玉石器。第二天,燕道诚率领全家大小,把坑中的玉石器取出来,拿到房中清点。共有璧、璋、钏、珠、刀、斧及玉料共几百件。坑底,有一个用石板盖着的小石槽,里面装着五个玉琮。此后三星堆遗址被陆续发掘,解放后,这些玉器被燕家的后人交给了政府。</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大石壁。</p><p class="ql-block">1929年 在三星堆遗址真武村燕家院子发现玉石器坑,出土玉石器三、四百件。</p> <p class="ql-block">刻在石器上。“燕三太”。</p><p class="ql-block">这块大石壁,直径70厘米,仔细看右侧有“燕三太”三个字。都知道三星堆并没有文字,那这三个字是怎样来的呢?原来三星堆首次发现于1929年,当时广汉市一个燕姓农民在家里清理水沟,结果挖出一堆玉石器。精致的玉器被他卖掉了,大块点的石壁则随意被放置在院子里。估计他们家有个名叫“三太”的,没事干随手在石壁上刻了自己的名字。据说刻有“燕三太”名字的石壁还不止这一块呢!</p> <p class="ql-block">1934年3月在真武村燕家院子附近清理玉石器坑, 并在燕家院子东、西两侧开探沟试掘。</p> <p class="ql-block">祭祀坑<span style="font-size:18px;">复原</span></p><p class="ql-block">一号祭祀坑按</p><p class="ql-block">1984年 3月~12月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广汉县联合,第三次发掘三星堆遗址,在西泉坎发掘出龙山时代至西周早期的文化堆积,确定了三星堆遗址的年代上、下限。</p><p class="ql-block">出土铜、金、玉、琥珀、石、 陶等器物共420件,象牙13根</p> <p class="ql-block"> 1986年8月距一号祭祀坑东南约30公尺处发现二号祭祀坑。</p><p class="ql-block">发掘清理二号祭祀坑,出土铜、金、玉、石等珍贵文物1302 件(包括残件和残片中可识别出的个体),象牙67根,海贝约4600枚。</p> <p class="ql-block">都是仿制品</p> <p class="ql-block">1999年1月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十二次发掘三星堆遗址,对三星堆遗址月亮湾城墙进行发掘,在城墙下发现大量龙山至商代早期的文化堆积,同时城墙又被殷墟时期的堆积叠压叠压,从而可以确定月亮湾内城墙的年代为殷墟早期。 是我国目前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出土文物最精美、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遗址年代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遗址内还有3.5平方千米的相当于商代早期的蜀国都城遗存。</p><p class="ql-block">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关于古蜀国的灭亡,人们假想了种种原因,但都因证据不足始终停留在假设上…</p><p class="ql-block">水患说。三星堆遗址北临鸭子河,马牧河从城中穿过,因此有学者认为是洪水肆虐的结果。但考古学家并未在遗址中发现洪水留下的沉积层。战争说。遗址中发现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似乎也应证了这一解释。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数百年。迁徙说。这种说法无需太多考证,但它实际上仍没有回答根本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迁徙?成都平原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用灾难说解释似乎难以自圆其说。</p> <p class="ql-block">1990年1月~5月 第八次联合发掘三星堆遗址,在东城墙发现土坯,首次了解三星堆古城城墙的结构、夯筑方法和年代。</p> <p class="ql-block">“青铜扭头跪坐人像”是于2021年5月在三星堆遗址4号“祭祀坑”里出土的,一经发现便成为“网红文物”。“青铜扭头跪坐人像”呈跪坐姿态,双手合十,头扭向右侧,人像双手间与肩部头发缝构成了一个卡槽,实用性很突出。人像保存状况较好,四肢与身体一体铸造成型,形态逼真,细节丰富,展现出三星堆青铜铸造艺术的高超水平。人像所饰纹饰复杂多样,交错V形纹、羽冠纹、燕尾纹皆为首次发现,羽翅纹也较有特色。羽冠纹与羽翅纹皆代表鸟的形象,可知鸟在三星堆文化中占据突出地位,应与当时的社会文化信仰有关。燕尾纹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期的铜器上多见,人像上的燕尾纹对于认识三星堆遗址与周边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人像的年代大约在商代晚期,身份地位应较低下,并非神职人员</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青铜跪坐扭头人像异常精美,极其罕见,表情细腻,身体比列和肌肉非常写实,头发“冲天而起”双手比列夸张,是一件充满了写实主义和浪漫想象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考古研究所”发布消息:最新的论文展示了最新的铜扭头跪坐人像研究成果,“三胞胎”第一次露出完整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着裙立发人像,仅次于青铜大立人</p><p class="ql-block">这是考古人员提取出三星堆8号坑唯一完整大型人像。它梳着“大背头”,面朝下;身着“坎肩”,系粗腰带,穿了一条似乎有流苏的裙子;肩膀壮硕,腰很细,堪称三星堆“时尚弄潮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跟随导游来到第二展厅“巍然王都”</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个造型这个神态,有没有觉得很眼熟?在三星堆出土的距今约3200年前的各种陶器、拓片中,其中一只陶猪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圆圆的脸上,两支小小的眼睛和大大的鼻孔、弯弯的嘴角还泛着笑意,一出土就火了!</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陶三足炊器。(商代公元前1600——1200年)商陶盉是商朝的陶器文物。</p><p class="ql-block">看这陶三足炊器,联想到他们能做出这样精致的炊器来,很让我们佩服,还有这陶盉(用来掺酒的),他们所拥有的智慧,真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啊!</p><p class="ql-block">陶盉是一种温酒器,亦是夏代二里头文化的典型器物。三星堆遗址出土大量的陶盉同时也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相当繁荣,已有大量的剩余粮食用于酿酒。</p><p class="ql-block">陶三足炊器独特的造型及硕大的形体极为罕见,一般认为是古蜀人蒸煮食物的炊器, 有人猜测这是四川火锅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陶高柄豆 :1980年三星堆遗址出土。它是“高明人”陶唐氏·尧帝所制的陶器“高明”。</p><p class="ql-block">高柄豆,泥质褐陶,盘口径18厘米,圈足径16.7厘米,高46厘米。上部呈盘状,中部为管状的豆柄,中空,与喇叭形圈足相通,圈足上饰有一只“眼纹”。</p><p class="ql-block">尧,民间的长腿神,是站在英雄树上射日的英雄——高。</p><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人面鸟身、站在神树顶上的尧帝——高。</p><p class="ql-block">尧为“窑”,累土而成高窑,功利于陶,后人谥之“尧”,称“高尧”——高。</p><p class="ql-block">尧最先弃用古之“平烧”制陶法,他采用累土建高窑来烧制陶器,这种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使陶器的质量和数量能够大幅的提升,迅速扩展了人类陶制的使用器具。尧是那个时代的创发者,因此也成为那个时代的“高明人”。三星堆遗址的陶器为当时天下之先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眼纹”决定了它的出身,如同三星堆遗址所见的许多“眼睛”一样,它们的存在具有特殊的意义,是那个时代的表现特征之一,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也是那个时代留下的图腾标志。</p><p class="ql-block">此高柄豆虽不是三星堆遗址里最高的陶器,但它上面留有古人所刻之“眼纹”,而“眼纹”记录了文明。</p><p class="ql-block">尧帝为炎帝后嗣,以火德王天下,位南方,其方位之神谓赤鸟(阳鸟)。陶器上的“眼纹”是阳鸟之眼。</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出土陶器种类有:小平底陶罐、圈足豆、尖底罐、双耳罐、高领罐、鸟首把勺、马首把勺、羊首把勺、高柄豆、三足形炊具、陶益、陶酒瓶、酒杯、陶觚、陶碟、陶缸、陶壶等数十个种类。在这些器物中以小平底陶罐、尖底罐、鸟头把勺、长颈壶、高柄豆、三足形炊具等最具地方特色,如小平底陶罐,口都较大,底很小,口径往往大于底部三至五倍。尖底罐有厚胎和薄胎。许多薄胎尖底罐的胎壁仅有1—1.5毫米的厚度,近似蛋壳陶,其底部尖得不能自立,得靠器座才能放置。高柄豆一般高达33—48厘米,有个别的高度为100多厘米。</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出土的陶器种类繁多,有盛仓器、酒器、食器、小平底陶罐、圈足豆:特点是底部有高足,稳定性好,常用于放置食物或饮品。尖底罐:底部尖锐,需要借助器座放置,可能用于特定的文化仪式或活动。双耳罐:有两个耳柄,便于携带和搬运。高领罐:颈部较高,设计可能与特定的使用场景有关。三足形炊具:底部有三个袋状足,可用于加热和烹饪食物。这些陶器不仅在功能上各有分工,而且在艺术装饰上也体现了古蜀文化的特色。例如,许多陶器上装饰有绳纹、方格纹、网格纹等图案,有的还带有彩色陶衣,显示出古蜀人在审美上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经轴和丝绸,考古研究院认为当时可能已经发明了具有综框、经轴和卷轴的织机。</p><p class="ql-block">三星堆祭祀考古发掘,在祭祀坑内发现丝绸朽化后的残留物,并且在样土检测中多次发现蚕丝蛋白,以事实证明3000多年前的三星堆王国,已开始使用丝绸。</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丝绸成功复原 3000 多年前的丝绸原来长这样。</p><p class="ql-block">三星堆再醒惊天下,织物出土:显微镜下清晰可见“麻花状”结构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青铜器表面也保留了大量矿化丝绸印痕,对其进行形貌观察可知,丝绸品种有绢、绮和编织物。</p><p class="ql-block">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自启动以来,已经在多座祭祀坑发现丝绸残留物。蜀锦织绣博物馆和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根据三星堆丝绸的相关数据,成功复原出3种三星堆出土的丝绸类型。</p><p class="ql-block">7种类型已成功复原3种。这三块丝织物还在织机上时,他也觉得“看上去就像3块普通的白纱布”。但当工作人员将它们从织机上裁剪下来,他发现3件丝织物颇有不同,“其中原件采自蛇形青铜器上的丝织物,明显感觉非常稠密,就像纸一样(最前面白沙布),比另外两件都要硬挺。对比之前检测的数据,发现两者完全匹配:经纬线越粗越密的,复原出来的效果就越密实。”为人们认识、复原当时三星堆的社会面貌提供宝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金箔鱼形饰</p><p class="ql-block">器物呈柳叶形,头端圆而尖,有一圆穿孔,两侧各有一缺口,缺口之前各有一小圆窝,器身錾刻有精细的叶脉纹和刺点纹。金箔饰件系用纯金皮锤揲成金箔后再剪切成形的,厚度极薄,表面平整,表明当时的锤揲工艺已十分成熟。</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金箔圆形饰。</p><p class="ql-block">圆形。圆心处有一小圆穿,带状金饰。呈卷曲状,带状的金片可能是其他器物上的装饰或者构件。</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馆藏两件大玉料原岩均属于超基性岩中产出的蛇纹石,属于超基性岩。</p><p class="ql-block">据介绍,三星堆出土的玉器主要包括闪石玉、蛇纹石玉、大理石等矿物或者岩石类型的材质。</p><p class="ql-block">目前已辨认出19种玉石器材质,表明原料来源广泛。此外,通过考古发掘与勘探,发现了商代中期的高等级建筑基址、灰坑、灰沟和石器生产加工遗迹等400多处,确认了三星堆的玉石器生产作坊,其年代距今约3500至3400年。考古人员还发现每种材质的玉石器都有特定功能。</p><p class="ql-block">新出土的文物中,包括了玉石器原料、坯料、废料、残片及成品,这些构成了早期手工业生产的完整链条。三星堆遗址‘生产车间’的发现,将揭开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玉石器原料来自哪里、制作工艺技术如何、生产流程和流通方式等谜题。</p> <p class="ql-block">随着三星堆出土文物发现,这片神秘的土地下,隐藏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汗水。</p><p class="ql-block">这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生产技术,更反映出玉石在古蜀社会中的崇高地位及其在宗教和政治活动中的重要角色。</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出土玉璋虽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但基本制式却大同小异,均由璋头、璋身、璋结及璋柄构成。</p><p class="ql-block">璋头有分叉鱼尾状、小型齿状、铲状或斜切状,多有开刃;璋身长、宽、厚等向量数据则完全不等;璋结两侧常见齿状、突出朵状或镂刻云纹等装饰性样式;璋柄即璋结下延后略窄的平直部分;璋结与璋柄衔接处皆有圆形穿孔;通身厚度相同,多为数毫米。</p><p class="ql-block">玉璋是和玉圭相似,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也有叉形刃),另一端有穿孔。玉璋的形状,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半圭为璋。"也就是说,玉璋是玉圭从上端尖锋处垂直切下之一半者物,这种形式与出土遗物及古籍和古碑刻纹图中所称为"璋"者也是符合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出土玉牙璋。通长54.4厘米上宽下窄,射部和柄部两面各阴刻两组图案,每一组包括5幅图案,包含了人、山、水、云,每幅图案之间由两条平行线相隔,所表示的似乎是表达了治水祭山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玉牙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象牙制品,向我们展现出了在国三星堆文明中象牙具有着非常高的地位。要知道,在我国的考古发掘历史中,只有在三星堆和金沙一致中才出土了如此大量和集中的象牙制品。这进一步验证了在古巴蜀文明中象牙是非常重要的器物,但是对于这些象牙的具体用途和来源,考古工作人员回应说还需要进行的深层次的研究。</p> <p class="ql-block">以纵目面具为代表的青铜面具群,是三星堆文物中最有特色同时最具精神文化内涵的文物之一,它们是中国时代最早和出土规模最大的面具群体。</p><p class="ql-block">表现人"眼睛"的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这些文物本身珍贵、奇特。</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这个有着“千里眼”、“顺风耳”的纵目面具还带着神秘的微笑。和立人像同坑出土的大型兽面具宽138厘米,重80多公斤,造型极度夸张,方形的脸看起来似人非人,似兽非兽,角尺形的大耳高耸,长长的眼球向外凸出,眼球极度夸张,瞳孔部分呈圆柱状向前突出,长达16.5厘米。又如此件突目铜面具,双目突出的圆柱长9厘米。其面容十分狰狞、怪诞,可谓青铜艺术中的极品。</p><p class="ql-block">《华阳国志·蜀志》中:“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可见“目纵”是第一代蜀王蚕丛的形象特征。</p><p class="ql-block">李白名作《蜀道难》中,曾有“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句,这里提到的“蚕丛”、“鱼凫”,都是古蜀国的国王。</p><p class="ql-block">《华阳国志》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三星堆遗址祭祀坑中考古发现出土了几件大型纵目人面和鹰鸟形象的青铜器,与文献所载对照,印证了古蜀传奇人物“蚕丛”和“鱼凫”的存在。</p><p class="ql-block">“目纵”是蚕丛的形象特征。三星堆青铜纵目人面像的眼球向前凸出于眼眶十几厘米,有些人面的鼻梁上还铸有一条龙。蚕丛是第一代蜀王,因传授百姓养蚕抽丝技术而得名。蚕丛带领他的部族从岷山来到富庶的成都平原,开创了古蜀文明,成为古蜀国的开国君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镇馆之宝:青铜鱼鹰头像</p><p class="ql-block">鱼凫是古蜀国第三代君王,他主要的功绩是“教民捕鱼”。“鱼凫”意为鱼鹰。鹰鸟等飞禽目光敏锐,足爪有力,御风而行,古蜀先民对他们充满了幻想和仰慕,是我国古代敬鸟最甚的民族。古蜀人将鸟的形象赋予祖先,还不辞辛苦地铸造了巨型鹰首、人首鸟身、人身鹰爪等形象的青铜礼器。三星堆考古出土文物中就有青铜制作的鱼鹰,证明了古蜀人对鱼凫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面具。脸方正。长刀眉,三角形立眼。长方耳。耳垂穿孔。蒜头鼻,高鼻梁直达额中两眉间。阔口,闭唇,颐方圆。眉梢末端各有一方孔。</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祭祀坑出土<span style="font-size:18px;">凸目铜面具。</span>高85.4厘米、宽78厘米</p><p class="ql-block">长方形脸,长刀形粗眉,“臣”字形目,眼珠呈椭圆柱形突出眼眶,鼻部卷曲,阔口微张,露舌。戈形耳向两侧展开。额正中有高高竖起的额饰,上端内卷,中部饰刀状羽翅。左右两侧有方形铸孔,当为祭祀时便于扛抬使用。</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面具。文物规格:高66厘米,宽138厘米。属于国家国宝级文物。</p><p class="ql-block">商铜纵目面具是三星堆出土青铜器中形体最大的两件面具之一。有“面具之王”之称。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发展到鼎盛时期则是这个体量</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的面相,大多戴着肃穆的面具,掩盖了真实的面孔,而那些面具,几乎都以超现的状态呈现,唯有这一件与众不同,其他人带的面具,总有阴森森的感觉,多少有些程式化,都大同小异,唯独这件,所谓的最写实的,有人说:是女性的形象吗?实际上是它没戴面具,让人印象非常深刻,更像是当时生活中的更真实的一种表现,因为这柔美的脸部轮廓,人们常推测这是位女性的脸孔,而没有面具的设计,恰好露出了这张面具下的面孔,这耳朵后的下颚线是如此细腻,呈现出一种自然安闲的美,无遮掩的状态,让我们可以一窥面具下,那张真实的面孔所处的时代。</p><p class="ql-block">青铜A型人头像。头部为子母口形,原套接有顶饰或戴冠,脑后发际线清晰可见。人像被塑成杏状立眼,蒜头鼻,高鼻梁。其双唇紧闭,似略带笑容,下颌宽圆,面部丰腴饱满。其整体造型线条流畅,表情温和恬静,是三星堆出土大铜头像中最具写实风格的一件。一般倾向于认为该头像很可能是古蜀国女巫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p><p class="ql-block">通宽23.8、通高51.6厘米 二号祭祀坑出土</p><p class="ql-block">这是二号坑C型人头像中的戴发簪头像,系采用浑铸法铸造。人像整体造型优美,神完气足。其头型为圆头顶,头上似戴头盔。脑后用补铸法铸有发饰,似戴蝴蝶形花笄,中间用宽带扎束,两端有套固定发饰。人像面部特征为蒜头鼻,阔口,其眉毛、眼眶绘黑彩,耳孔、鼻孔、口缝均涂朱砂,原应为彩像。一般认为,这种戴发簪人像应比一般平顶头像所代表的地位高。</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青铜人头像。高37.5厘米、重0.6千克</p><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的面部方正,顶部平展,铸有子母口,以便戴冠。面部表情粗放,双眼圆睁,阔鼻,鼻梁突起,双唇紧闭。双耳垂穿孔,并以云雷纹为饰,脑后铸有长辫,发丝根根可见,颈部可接插木柄,其形象当与蜀人中的巫师有关。</p><p class="ql-block">这个属于较为普遍的男性造型,浓眉阔目。</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二号祭祀坑中出土的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青铜大立人像。通高262公分,重逾180公斤,被称为铜像之王。人像头戴兽面形高冠,身着衣服三层,最外层衣服近似"燕尾服",两臂平抬,两手呈持物献祭状。这样高大的青铜铸像在商代青铜文明中是独一无二的。</p><p class="ql-block">商青铜大立人像</p><p class="ql-block">在三星堆众多的青铜雕像群中,足以领衔群像的最高统治者非大立人像莫属,——不论是从服饰、形像还是体量等各方面看,这尊大立人像都堪称它们的“领袖”人物。以往殷墟出土的玉石铜人像与之相比,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也是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 雕像系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人像头戴高冠,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共三层衣,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配鸟纹、虫纹和目纹等,身佩方格纹带饰。其双手手型环握中空,两臂略呈环抱状构势于胸前。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于方形怪兽座上。其整体形象典重庄严,似乎表现的是一个具有通天异禀、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其所站立的方台,即可理解为其作法的道场——神坛或神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早的金杖。长142公分,直径2.3公分,重500多克,金杖系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它可能是古蜀王国某一位王的权杖。</p><p class="ql-block">商金杖</p><p class="ql-block">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金杖是已出土的中国同时期金器中体量最大的一件。金杖系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出土时木杖已炭化,仅存金皮,金皮内还残留有炭化的木渣。在金杖一端,有长约46厘米长的一段图案,图案共分三组:靠近端头的一组,合拢看为两个前后对称,头戴五齿巫冠,耳饰三角形耳坠的人头像,笑容可掬。另外两组图案相同,其上下方分别皆是两背相对的鸟与鱼,在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叠压着一支箭状物。</p> <p class="ql-block">上有刻划的人头、鱼鸟纹饰。</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金面罩有两件,先后分别于1986年一号祭祀坑和2021年三号坑出土,而这件金面具非常完整,质地做工极好,数千年后仍然漝漝生辉现,整件器物保存相当完整。金面罩的出土,说明当时的人们已视黄金为尊,进一步证实了古蜀文物中金器崇拜。</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该金面罩铜人头像是商代的青铜器。金面罩是用金块捶拓成金皮,然后依照人头像造型,上齐额,下包颐,左右两侧罩耳,耳垂穿孔,眼眉镂空。面罩与人头像的粘和方法,系用生漆调和石灰作为粘和剂,将金面罩贴于铜头像上。</p><p class="ql-block">青铜包金。几千年的锈蚀浸泡都没使其剥落,缺失的部分是因为埋藏前被火烧过、产生的热胀冷缩导致。</p><p class="ql-block">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整件人头像金光熠熠,气度非凡,是三星堆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它以其特殊的造型以及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驰名中外。</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青铜神兽器盖</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考古队员在清理这件物器时被暂定为镂空利兽器盖,虽着叠压上面青铜雷部件提取,镂空利兽器盖露出了真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个巴掌大的屈身倒立,小铜人紧贴镂空花纹,双手奋力的支撑在器盖边缘,脚趾,小腿臂膀,肌肉饱满,镂空花纹托举一方平台,平台上昂首挺立一尊小神兽。</p> <p class="ql-block">而这只神兽与之前三星堆出土的四角神兽又有显著差异,肩部和臀部还长着四个翅膀,有可能表示出来这个神兽具有飞翔能力。这只四角兽则展示出它在古蜀人精神世界中发挥了另一项功能。</p><p class="ql-block">有趣的事,在这个神兽的背上还背着一个东西,初步看可能是一颗神树模型,树根部分似乎已经露出,所以就是有神兽的可能,确实存在多种功能,这种情况与其他神兽异之处还在于其头部造型肆意,神兽脑袋圆润,类似老虎,还有一口锋利的牙齿。而目前发现其它三星堆神兽则为宽嘴猪鼻。</p> <p class="ql-block">这件极富有想象力镂空利兽气概,直观的显示出古蜀人对青铜尊这一祭祀礼器的理解和使用方法。进一步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提供生动例证。</p> <p class="ql-block">跟随导游来到第三展厅“天地人神”</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第三件镇馆之宝——祭山玉璋。三星堆玉璋纹饰。在几个大“祭祀坑”中出土了很多前所未见、与人们以往对中国文明的认知有很大出入的器物,显示出三星堆文明的独特性。</p><p class="ql-block">三星堆祭山图玉璋是一件出土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坑祭祀坑的珍贵文物,它不仅是古代祭山的礼器,也是研究古蜀文化和宗教信仰的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这件大玉璋通长54.4厘米,宽8.8厘米,呈刀形,青黑色,上有灰色斑纹。器身近似平行四边形,一端为钝角,另一端为锐角。玉璋的射部和柄部两面均阴刻有两组图案,图案分上下两幅,正反相对呈对称布局。图案描绘的是古蜀先民在圣坛上举着牙璋祭祀天地山川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在祭山玉璋图案中,有不同姿势穿戴的人物,有高耸的山峰,而且在大山前又有小山,形成了山峦重叠之状。玉璋上的人或站或跪,被指是在祭拜他们心中的神山。所以这件玉璋也称为祭山玉璋。</p><p class="ql-block">据介绍,这件玉璋上的线刻绘画,是殷商考古和其他区域文明考古从未发现过的,它显示出了极为丰富的内涵。这些图案既有对人间社会与天地自然的如实描绘,如部族中妇人的服饰、山峦,更有对神灵世界的奇异想象,如图腾的崇拜,对日、月、星的崇拜等。在一件细小的玉器上刻满栩栩如生的图案,古人的手工技艺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镇坑之宝。龟背形网格状器,外表朴实无华。低调只是“内敛之器”外有青铜,内有美玉。</p><p class="ql-block">这种形态的器物,以往在国内,尤其是同时期的这个遗址里面是从来没有发现过的,初步根据它的形态观察,他可能是类似于一个外面一个青铜的盒子里面装着一快非常好的玉质也很好,工艺也很好的一快完整的玉器,光外面这个青铜的盒子,它的这个构造就已经是前所未有的了,整个铸造和连接的这样一些技术有很多是这种创新性的技术,整个构造,整个形态是完全突破了对三星堆的理解,无论在三星堆还是在中国其他地区同时代,没有发现任何相似的这样器物,所以它的价值,毫不夸张地说是独一无二的价值。最终从它的本身的功能和文化意义来讲,我们完全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只能是,比如祭祀啊和其他与其相关的作用,应该是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地位的。</p><p class="ql-block">每次出土一批文物,都如同打开了盲盒,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惊喜。甚至可以说,这一次的三星堆再次刷新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认知。《易经》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里说的上古河图洛书,其中洛书就是说的神龟“背负洛书,献于大禹”。</p><p class="ql-block">上古之时,人们对于龟类生物有着某种图腾式的崇拜。除了河图洛书。殷商甲骨卜辞中有很大一部分也出现在龟甲之上。在世界众多文明古国,包括古埃及、巴比伦、玛雅等,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里很少有看到龟背形网格状青铜器这样的物件,甚至相关的符号或者文字也很少看到,反而是在中国上古时代,出现了很多类似的符号。</p><p class="ql-block">对于此,网上还有专家提出,这个龟背形网格状青铜器,除了上面的这个甲骨文符号,还与上古之时王朝的统治者们有关。首先,这个青铜器的形态,就与最早的“纲“字极为相似。夏商周三代,尤其是王权统治以来,高层贵族逐渐形成了“三纲“之说,即是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因此,所谓”纲“,是当时国家管理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理念。这个龟背形网格状青铜器,除了其标志性的网状结构形态,其中一侧还有类似合页、插销的开关可以打开扣合,同时附带有四个青铜龙头把手和两三根青铜飘带。这个龟背形网格状青铜器,除了其标志性的网状结构形态,其中一侧还有类似合页、插销的开关可以打开扣合,同时附带有四个青铜龙头把手和两三根青铜飘带。</p><p class="ql-block">青铜器里面装有一块大小形状相合的青绿色玉板,经过现场考古专家们的微痕专业分析,这块玉板的表层当年可能还裹有丝绸。那么,龟背形网格状青铜器不过是外面的保护装置,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这块玉板。</p><p class="ql-block">这块玉板到底有什么用?会不会象征着当时的权力最高者,会不会正好就是当时最高权力统治者的印章?要知道,此后数千年时间,王朝统治者的印玺大多都是玉玺。真相到底如何,还有待专家们进一步解密。</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祭山图玉璋,时间约为公元前1600-前1200年。玉璋两面阴刻相同图案,每组纹饰包含山陵、牙璋、云雷纹和两排做祭拜状的人像,推测该图像表现的是隆重的祭祀场景。</p><p class="ql-block">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制品、玉石制品以及黄金制品,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表现出浓厚而神秘的宗教文化色彩,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祭山图玉璋作为其中的一员,不仅展示了古蜀人的艺术创造力,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之心。</p> <p class="ql-block">商青铜大口尊、圆口方尊现世三星堆</p><p class="ql-block">青铜大口尊在三星堆祭祀坑中最早发现的器物,是典型的商末南方风格青铜器,通高逾60厘米,肩部饰兽首、鸟首,整体雄浑大气,蔚为壮观,是国内发现的最大一件大口尊。</p><p class="ql-block">大口尊。方唇,直沿,喇叭口,束颈,颈较短,斜平扉,直腹,近底处弧形内收,平底,高圈足微外撇。颈部有三周凸弦纹。肩外缘有三个片头,系与器身一次”浑铸”。肩部饰兽面纹,以云雷纹为地。腹部上沿饰云纹,中部饰云雷纹组成的双夔龙兽面纹,云雷纹和刀羽状云雷纹为地。圈足上部有三个长方形镂空,其下为云雷纹组成的双夔龙兽面纹,云雷纹和刀羽状云雷纹为地,下部有六个圆孔。圈足兽面纹、腹部兽面纹与牛头成一线。器物表面涂有朱砂。</p> <p class="ql-block">国宝级,三星堆出土铜顶尊跪坐人像。</p><p class="ql-block">铜顶尊跪坐人像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一件55厘米青铜大口尊,铜尊口沿内侧有短柱,肩部焊有精美的龙形装饰;下部则为一呈跪姿、双手持物于身前的高60厘米铜人。尊,古代用作酒器,在祭祀活动中体现敬重、推崇。铜顶尊跪坐人像再现了古蜀祭祀的隆重场景,也折射出古蜀文明祭祀的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虽然发掘者作了尽可能详细的描述,但在资料方面仍然还存在几个缺憾。只有两张大幅面的照片,在青铜神坛各部件出土的位置并不清楚;研究人员按三星堆祭祀坑出土全部器件本身在没有复原前,发表的两个复原图,一张立面图,一张剖面图。</p> <p class="ql-block">古蜀人心中的天堂。青铜神坛,跟青铜神树一样,被誉为三星堆最为神秘的青铜神器</p><p class="ql-block">修复后的青铜神坛共分为四层。底层兽形座,是整个神坛的基座,其中的兽,便是著名的“坛下神兽”。神兽的造型,具有很强的动感,彷佛正在用尽全身力气支撑着上面的神坛。它们的眼睛是纵目的。一说这种神兽叫角端,跟麒麟一样,是上古时的神兽。</p><p class="ql-block">两汉时期的成都人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就写到:“神兽有麒麟和角端”。据说角端日行万里,通晓四夷的语言;世间的事,都瞒不过它。</p> <p class="ql-block">第二层居住着四个大立人,他们的脸,跟出土的纵目面具一样,威严肃穆。剽悍的身体上,套着一件紧身的对襟衣;衣服背后,画着数轮正在散发著光芒的太阳,这个太阳造型,很容易就让我们跟金沙的太阳神鸟联系了起来。大立人戴着帽子,系着腰带,手中抓着一根藤条。更为奇异的是,在它们的帽沿上,还有左右两张脸。模样很怪,长眉、大眼、直鼻、阔口,活像个小丑。</p> <p class="ql-block">第三层是高山。四座山峰相连,峰顶上还有一轮太阳。也许,古蜀人想塑造的场景正是太阳在正午照在山顶上那壮观的一幕。</p><p class="ql-block">最上面一层是最神秘的,这似乎是一个方形的匣子。匣子镂空雕刻着五个古蜀人,他们可能是古蜀国的巫师,通通盘着头,穿着祭祀用的长裙,双手呈环状,如同青铜大立人一样抓着什么。神坛的用途,也异常扑朔迷离,一说它代表天帝的宫殿;一说它反映着古蜀人天、地、人三界观念。</p> <p class="ql-block">2021-2023年,三星堆3-8号坑的考古新发现令人瞩目!多件青铜大件组合式器件出土,为我们揭示了三星堆“祭祀”场景的神秘面纱。</p><p class="ql-block">专家们将这类铜器称为“场景化铜器”,它们以兽、人、尊为核心元素,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祭祀场面。其中,神坛和顶尊人像更是三星堆的瑰宝,揭示了祭祀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瞬间。</p><p class="ql-block">神兽形态各异,但大象作为母题或主要表达对象的情况颇为常见。图中的神坛就有一个类似象鼻的神兽,暗示着大象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人像头顶的青铜尊,不仅是一种容器,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三星堆,这些尊形器内装满了海贝、象牙珠等珍稀物品,彰显了祭祀的隆重与神圣。</p><p class="ql-block">根据这些发现,我们可以想象出一幅生动的“献贡”场景:人乘象背,头顶装满珍稀物品的大口尊,以礼仪姿态向神灵进献。这不仅是对古蜀国宗教祭祀礼仪体系的研究参考,更是对古代文明的一次深刻探索。</p><p class="ql-block">祝(下面三张图片就是这张平面图的组合)</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身形器,通高46.4厘米,整体造型似一无头无手之人体,器身满是精美图案。类似这样造型奇特的文物还有不少,其用途目前尚待研究。</p> <p class="ql-block">大型青铜立人神兽,上半部被灰烬层和少量象牙残段覆盖。头部有一个独角,独角之上站立一个青铜人像。整件器物的高度约90厘米,长度85厘米。此件大型青铜神兽是目前三星堆所见动物造型青铜作品中最大的一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也是三星堆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国宝中的国宝!三星堆出土的这尊青铜神坛,被央视称为国宝中的国宝!神坛基座铸有13个青铜人像,个个精美生动,姿态各异。</p><p class="ql-block">神坛共三层,有四组人物,十分完整!三千多年前,商朝时代,能有如此工艺,不得不让人叹服!</p><p class="ql-block">神坛大致可分为台基、人像、神兽3层。最底部为镂空的台基部分,台基之上形成了一个平面,平面之上有13个人物形象,它们各司其职,有跪有坐,形态各异。极为丰富的人物造型,制作工艺非常精细,人物,神兽结合的很完美,还原了古蜀人祭祀的场面。这个器物堪称国宝。</p> <p class="ql-block">这里坐姿端正的青铜人像,造型非常复杂,充满想象,可能反映了一个祭祀场面或当时人们想象中的神仙世界。</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小神兽</p><p class="ql-block">遗址中出土也有不解之缘:三星堆文物中迄今最出名的两例成功拼合,一个就是2023年1月,3号坑出土的顶尊跪坐人像与8号坑的立人大神兽的成功拼对,骑在神兽身上、头顶大口尊的人像,上下加起来高度超过了两米,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大青铜神坛 造型复杂程度前所未见 。应该是呈一座正方体模样。它的最底部是一个高约30厘米的三层台基,第二层可见勾云形纹饰,第三层则是镂空花纹。台基之上形成一个平台,地面铺满花纹。平台一角,有双手虚握的跪坐小人脸朝外侧;平台一面的中央,另有青铜小人双手朝下、五指伸开,呈舞蹈状。</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惊现“虎头虎脑”龙形青铜像</p> <p class="ql-block">据讲解,青铜鸟足神像由多个祭祀坑里出土的文物部件拼接而成。考虑结构安全问题,目前文物实体无法凑在一起,于是考古学家利用AI和3D打印等科技手段,结合手工拼对,成功复原了这件“国宝”的相对完整形态。</p><p class="ql-block">它是,8号坑的顶尊蛇身神人像与2号坑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也在2022年6月拼对成功,实现了3000多年后的再度合体,并重新被命名为“鸟足曲身顶尊神像”。</p> <p class="ql-block">这件三星堆先民创造的艺术杰作,闪耀着中华大地多个区域文明交流互融的光芒,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实例。</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虎头龙身的青铜像,最初于2021年底在坑里露头的时候,就因其“虎头虎脑”的可爱模样,吸引了许多网友的关注。</p><p class="ql-block">经过基本清理修复后的虎头龙身像,这座铜像的头部与老虎的头部十分相似,耳朵也是老虎的圆耳朵,但有着长长的犄角,且躯体上扬,宛如飞龙。这种虎头龙身的结合形式十分罕见。</p><p class="ql-block">又一尊“三星堆神兽”的瑰丽身姿:仿佛自天而降的虎头龙,昂首挺立在一座装饰了青铜神鸟的基座上,向后翘起的身体与尾部,呈现出微弯的优美曲线,蜿蜒灵动,游走空中。</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青铜猪鼻龙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整体呈圆柱形。吻部前端较扁平,向前突出,横截面呈圆角长方形,周围饰一圈带孔牙璋图案及阴刻弦纹。吻部上端有三个圆形穿孔(一在牙璋图案处,两处位于阴刻弦纹之间,其中左侧穿孔可见钻孔痕迹),下端两穿孔均位于牙璋图案处。头部遍饰鳞纹,额头正中生一角,角扁平,前端残断。“臣”字形目,眼球外凸,颌下正中饰神树图案,两侧饰网格状纹饰(疑似牙齿)。耳部呈镰刀状向前弯曲,左耳从根部残断,可见内部白色范土。头部与身体间隔以环形宽带纹,宽带纹两侧各有一圆角三棱形纹饰。身体两侧饰以刀形羽纹,腹下饰波浪纹。尾部羽纹略有不同,分出一支呈钩状,另有一圈环形宽带纹。尾部末端呈波浪状,有三圆形穿孔。</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青铜太阳轮形器也是三星堆出土器物中最具神秘性的器物,一直是文物瑰宝的重中之重。</p><p class="ql-block">青铜太阳轮其用途和象征含义一直众说纷纭,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表现太阳崇拜观念的一种装饰器物”</p><p class="ql-block">这个大“方向盘”代表太阳,比较容易猜。青铜太阳轮是商朝时期的青铜器文物,属于国家国宝级文物。青铜太阳轮形器也是三星堆出土器物中最具神秘性的器物。也是三星堆博物馆镇馆之一。</p> <p class="ql-block">铜鸡</p><p class="ql-block">三星堆出土的众多神像、神灵都同,极具神秘诡秘之色彩,所以其造型手段也多用夸张的、超现实的表现方式,而唯有二号祭祀坑出土的这件青铜鸡却可称得上是写实风格的杰作。青铜雄鸡造型风格颇为写实,与三星堆众多属意象造型的艺术品形成了鲜明对比,是三星堆青铜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p><p class="ql-block">铜鸡。由于三星堆铜鸡仅此一件,缺乏参照,我们也只能作此初步的推测,到底铜鸡是完整器还是某件器物的附件,须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考古发现。</p><p class="ql-block">铜鸡,尾羽丰满,引颈仰首,气宇轩昂。其冠、眼、喙、爪、羽毛等刻画工细不苟,神形兼备。就表现手法而言,这件铜鸡造型属写实风格,其与三星堆众多以夸张的、超现实的表现方式塑造的神像、神灵等器物的造型形成了鲜明对比,完全称得上是三星堆青铜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p><p class="ql-block">此铜鸡表现的自非家禽意义上的“鸡”,而有更深沉的象征意义。铜鸡胸前特别铸饰有火纹,毫无疑问,这一颇为醒目的装饰符号与铜鸡内涵有内在联系。铜鸡或许代表的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鸡”、“神鸡”,正所谓“雄鸡一唱天下白”,这件雄鸡的造型意蕴似表现了其在引吭高歌、呼唤日出,带给人间无限光明。</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早、树株最高的青铜神树。高384公分,三簇树枝,每簇三枝、共九枝,枝上立鸟栖息,枝下硕果勾垂,树杆旁有一龙援树而下,十分生动、神秘,它把有关古代扶桑神话形象具体地反映出来了。这是一件旷世珍宝。制作于商代,约国内唯一。</p><p class="ql-block">一般认为神树与十个太阳的神话有关,与上古传说中的“扶桑”、“建木”和“若木”等通天神树有关。古人认为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神灵藉此降世,巫师藉此登天,树间攀援之龙就是巫师的驾乘,总之相当的神秘,可以脑洞大开。</p><p class="ql-block">据研究,它是由不同部件嵌套组装而成,各层似乎可以转动,更令人称奇的是垂枝末端的镂空铸造工艺,即便是已经有了滑块开模技术的今天,仍然无法制作出同样的铸件来!</p> <p class="ql-block">大型铜神树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采用分段铸造法铸造,使用了套铸、铆铸、嵌铸等工艺,通高3.96米,树干顶部及龙身后段略有残缺。在我国迄今为止所见的全部青铜文物中,这株神树也称得上是形体最大的一件。 铜树底座呈穹窿形,其下为圆形座圈,底座由三面弧边三角状镂空虚块面构成,三面间以内擫势的三足相连属,构拟出三山相连的“神山”意象,座上铸饰象征太阳的“☉”纹与云气纹。树铸于“神山之巅”的正中,卓然挺拔,有直接天宇之势。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的两果枝,果枝上立神鸟,树侧有一条缘树逶迤而下的身似绳索相辫的铜龙,整条龙造型怪异诡谲,莫可名状。 关于这株铜树的内涵,目前在学术界尚存在不同看法,但将铜树界定为“神树”,则是共识:一种意见认为,这株铜神树的造型与内涵应与《山海经》中记载的“建木”相关,铜树是古蜀人沟通人神、上下天地的天梯,反映了古蜀人交通于天人之际的特殊宗教权力被古蜀国神权政治集团所独占的情况。与此相对的观点则认为青铜神树并非建木,从其构型分析,更多的与《山海经》描述的“若木”相似。另一种意见认为,青铜神树具有“社”的功能,与载籍所记“桑林”一致,应为“社树”。一种意见认为,铜神树为古蜀人的宇宙树,反映了蜀人的世界观。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青铜神树起源于古人对日晕现象的认识,代表东西两极的扶桑与若木。</p><p class="ql-block">三星堆造型奇特的青铜神树很可能就是《山海经中》神话“羲和浴日”的体现。东方扶桑、中央的建木、西方的若木,扶桑树上有十个太阳“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青铜神树上恰好立有9只鸟,这或许就是太阳的象征。我们都知道,一般古人作画画太阳,就是一个圈里面再画一只“金乌(鸟)”</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树座。</p><p class="ql-block">上端鸟形残缺。器形略呈喇叭形,底座圈直壁,座下部以台阶分为上下二段弧形坡面,下段有三个刀羽状镂空扉棱。上、下段坡面布满纹饰,主纹均为云雷纹与联珠纹组成的波曲纹,间以简化的三角形兽面纹。下段下沿一周边饰由联珠纹和云纹、雷纹组成,上沿饰一周联珠纹。上段上、下边沿各饰一周联珠纹。箍以下为鱼鳞纹。箍以上为一花朵,四瓣上饰环状云雷纹带,中间果实上残存立鸟的双爪。</p><p class="ql-block">请注意上面复杂精细的花纹,围绕它的曾有过铸造说和雕刻说之争。</p> <p class="ql-block">这是每枝铜树上枝头站立的鸟儿。</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的另一棵青铜树,因为枝叶上有圆形方孔的铜钱形象,所以被称为“发财树”。这棵树工艺更复杂,不仅在于其“枝繁叶茂”,而且每层枝叶都是一个单独的十字形铸件,需要四面开模同时浇铸。</p><p class="ql-block">真想不到几千年前的老祖宗就有如此高超的技艺。</p> <p class="ql-block">铜兽面具。铜兽面属A型,该类型兽面中形制稍小的一件。兽面呈夔龙形向两面展开,龙尾上卷,长眉直鼻,夔龙形耳朵,双眼硕大,方颐阔口,呲牙咧嘴,形象狰狞诡谲。</p><p class="ql-block">这是可以戴在脸上的那种,超轻便,最薄处堪比白铁皮——注意!那时只有铸造工艺,即使在今天,想做这么薄也不容易。兽面纹也称饕餮纹,是中原文化中青铜器上最最常见的纹饰。三星堆的铜兽面虽然与中原文化中的有些差别,但是它兽面大眼,具有明显的兽面纹的特征,并且以燮纹承托。</p><p class="ql-block">李白的诗中说“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往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句诗中虽有夸张的成分,但至少从中可以看出,蚕丛、鱼凫是获得中原人的身份认同的。并且其中还隐藏了一条重要信息“ 不与秦塞通人烟”。可见当时蜀地文化的闭塞,因此发展出具有独特的蜀地特性的文化也不是不可以理解。还有一点,一方面商王朝时期的统治区域未定,统治规则我们也不清楚,在这样的前提下,距离其较远的区域各自发展,不受其文化影响,或是受其影响较小的状况也是可以想象的。</p> <p class="ql-block">在展览的4个中心展柜中,有一件出土于三星堆遗址8号“祭祀坑”的青铜器尤为特别,它叫青铜瓿(bù),是三星堆从未展出过的青铜器器型。这件器物看起来“肚子”圆鼓鼓,上面布满了云雷纹和卷云纹,最吸睛之处是腹部上方的一圈鱼形纹饰,细腻生动,动感十足。“在三星堆之前的1号和2号‘祭祀坑’也出土有瓿,但都是残件,而这一件青铜瓿非常完整。</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最神奇器物—商代后期·铜人身形牌饰(祭祀之谜)</p><p class="ql-block">铜人身形牌饰,上宽17、下宽17.6、高34、通高46.4厘米</p><p class="ql-block">此器是三星堆文物中最神奇的器物之一,也是三星堆神庙中的祭祀物品之一。</p><p class="ql-block">牌器以人肩以下的背部形状为基础设计,下端塑造出两腿,背部中央有一道浅脊棱。背部装饰着两幅相同的纹饰,纹饰看是鸟纹,鸟纹之间还有一带状网纹呈V形。牌器上的鸟纹并非简单的装饰,可能与古蜀人鸟崇拜有关,是神鸟的象征。它独特的造型和神秘的纹饰,成为三星堆出土文物的魂宝。</p> <p class="ql-block">“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结束参观后,在感叹三星堆文明雄奇博大的同时,不免令人产生许多疑惑。像综合馆最后一部分“未解之谜”提出的那样,三星堆遗址是如何出现的?三星堆原始宗教体系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或是别的什么?三星堆又是如何消亡的?还有许多疑问等待人们去发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