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下图片来自网络。谢谢!</p> <p class="ql-block">《棉花》</p><p class="ql-block">我最喜欢的农作物是棉花。</p><p class="ql-block">棉花在所有农作物中,也是投入劳动最多的。棉花不像麦子,种上之后,锄草几次,施几次肥,就可以喜看金色麦浪,等待收获了。棉花不像红薯,深挖沟,种上之后,翻几次秧苗,就可以拿叶子当青菜,拔出稚嫩的红薯,没有成熟,也可以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棉花从播种以后,前期就有棉铃虫蠢蠢欲动,家乡有谚语“大队XX,棉铃虫”最难治理。这期间看着好好的秧苗,蔫了,心疼之下,重新播种,或者移栽。一株一株观察,发现蔫了的小苗,扒开根部土壤,捉住棉铃虫。中期棉花,长出40公分以后,秧苗茁壮,碧绿而蒸蒸日上,开始开花,鲜艳的红色、嫩黄色、嫩绿色、粉色,型似喇叭花,又似康乃馨,简直就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这一阶段,没有棉铃虫。穿行在棉田的孩子们大多是割草,大人们开始掐去旁枝胳肢窝发出的小芽,避免影响主枝和主要旁枝生长。忙碌的农民和割草的幼童少有观赏棉田的风雅颂,但这一定是心里最美的画面!我十分想念这场景这画面!现在我们老家已经多年不种棉花,想要看到估计得去新疆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棉花结桃了,桃如心形,青绿,顽童们摘了,当陀螺玩。棉铃虫肆掠,家里的小广播传来农业技术员指导管理棉花,打药等技巧。生产队长扯着嗓子宣传,或者挨门串户指导,领队统一打药。78年联产承包以后,各家自己管理自己棉田,不再要求一大块地统一种植棉花,各家自主选择农作物品种,这一百亩传统棉田,棉田没有了往日“普罗旺斯”风格,转而变得百花齐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棉花开花了,像娇羞的昙花,绽开一丝洁白的菩萨眼帘,慢慢地裂开四瓣雪白的棉绒。队长号召摘棉花的日子,心细手快的年轻女人是摘棉花主力,有的拿筐,有的拿背笼,有的拿布袋挂在脖子上,小心只摘棉花,不伤害棉花朵子和棉桃。回到生产队,记工员过秤、记录、开工分,年终对各个家庭结算。棉花由生产队统一管理,交国家棉花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棉花桃子几乎全部开放的后期,生产队按各家人口,分几垅,作为家庭收入。人们会摘掉全部棉花,拿回家,在月光皎洁的夜晚,一家人在院子里围着盛有棉花的篮子,一边聊天,一般剥棉花。剥好的棉花,晾晒、去籽,籽拿油坊换棉油;棉花弹了以后,做被褥,或者给孩子做新棉被、棉衣、棉裤自用。许多人喜欢的家的味道,晒过太阳的棉花被当属一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最难忘的是和几个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用新摘的棉花搓线,开始学习织裤腰带、织手套、织袜子。我奶奶用弹过的棉花搓捻子、纺线、织布。这些浩大工程,在农家冬季绵延了所有日子。现在,在许多景点看到的农耕农具文化展览,是我家奶奶的日常生活用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常常想念那些年月光下一家人的围“棉”夜话,想念那一望无际的普罗旺斯似的棉花田野!</p><p class="ql-block">因为棉花,我开始想去新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