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太清宫的黄红绿 (续)

崂石

<p class="ql-block"> 作者 崂 石</p> <p class="ql-block">  日前,在美篇发表《崂山太清宫的黄红绿》文章后,细心的朋友询问我文章只说了黄和红没有说绿,与文章的标题不符。朋友说的对,我觉得在《美篇》上发表文章篇幅不宜过长。这样我把上次没有说完的话题接着说。</p> <p class="ql-block">  要说起“绿”,那就是很故事的四季常青的太清宫的山茶花树,又名叫耐冬。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 L.),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者小乔木,树姿优美,树叶浓茂,四季长青,花色艳红,叶色葱绿,叶形秀丽,于瑞雪飞舞的冬季开花,花开时花瓣鲜红欲滴,花心嫩黄骄人,这山茶花花期一般从每年的11月份开到来年的五月份,长达半年之久,花盛期是在每年的三月份,这花极具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  据传太清宫(又称下清宫)的山茶花是600年前明永乐年间道士张三丰云游到崂山,从长门岩岛上移植过来的。山茶本是南方树种,一般高度不超过4米,但青岛崂山的山茶花高度可达10米。山茶花一般可耐-8℃低温,但青岛有气象记录以来,其极端低温是-16.9℃(1931年)。崂山的山茶花在漫长的数百年的时间里,又会经历过怎样的极端气候,至今还枝繁叶茂?看来崂山的山茶却不是南方引进的树种,而是青岛的本地树种。在上世纪90年代,崂山山茶花被评为青岛市的市花,并且印在青岛市市徽章上。</p> <p class="ql-block">  太清宫最有名的山茶花是太清宫三皇殿院内东侧有一棵全国最大的山茶,树龄500余年,主干近一抱粗,一棵树就占半个院子,树冠如同一只巨大的绿伞,树叶呈墨绿色,油光闪亮,绿叶之间已见花蕾星星点点,几朵花蕾已经红了脸,还有几朵性急的已经绽开芳容。树下立一石碑,上书朱红“绛雪”二字,每年冬春,在皑皑白雪中傲然绽放出火焰般的花朵,因花色深红,花开繁密,犹如红雪压满枝头,故名“绛雪”。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香玉》,以太清宫为背景,描写一个住在太清宫中的胶州书生黄生与白牡丹花仙香玉的爱情故事。绛雪是由太清宫中的这棵山茶树为小说中降雪的原型,正是由于她的坚韧与耐心,使香玉复活,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是在她的陪伴下,黄生走过人生最低落的日子,堪为知己。蒲翁用其生花妙笔,传神塑造的这一位拥有娇媚容颜、超凡气质、美轮美奂的绛雪仙子,温和中透着坚韧、率性,重情重义、我行我素的个性与姿态,深受人们喜爱。于是“绛雪”这幅碑刻仿佛被注入了魂灵,弥漫着袭人的芳香,目睹这株山茶和石碑,恍惚之间又见绛雪与香玉两位花神,红白相映,光彩照人,艳丽双绝,在翩翩起舞,诉说《香玉》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太清宫里,有一株两丈高的耐冬树和一丈多高一株白牡丹,胶州黄生借住道观读书。一天,黄生正在书斋中读书,偶然抬头向窗外一望,远远看见一个白衣女郎的身影在花丛中若隐若现。黄生想,道士修炼之地哪来的女子呢?便急走出书斋看个究竟,女郎却早已无踪无影了。但此后又有几次看见女郎出来,黄生便预先藏在树丛里,等候女郎再来。不一会儿,白衣女郎果然来了,身旁还有一个红衣女郎陪伴着。黄生望去,两个妙龄女郎,红白相映,光彩照人,真是艳丽双绝。女郎愈走愈近,突然,红衣女郎停住脚步,一边后退一边小声说:“这里有生人!”黄生不肯错过机会,猛扑过去,两个女郎吓得扭头便跑,裙衫长袖飘舞起来,传来一阵浓郁的香气。黄生追过短墙,女郎们倩影又消失了。黄生爱慕极了,便提笔在树上写了一首绝句:无限相思苦,含情对短缸。恐归沙吒利,何处觅无双?香玉被黄生的痴情所感动,主动与黄生接触。经过多次接触,黄生得知女郎名叫香玉,是花妖。是太清宫颇具盛名一棵白牡丹是香玉的原型。当黄生询问红衣女子,香玉说那是自己的义姊名叫绛雪。黄生与香玉情投意合,经常相会。但好景不长,一天晚上香玉突然闯进书斋,满面凄惨地对黄生说:“你连‘陇’都守不住,还望‘蜀’呢。咱俩永别的日子到了!”黄生大惊:“这是怎么说?你要到哪里去?”香玉用衣袖擦着泪,泣不成声地说:“这是天意,很难给你说清的。反正当初的诗句今日应验了。‘佳人已属沙吒利,义士今无古押衙’,可以说是为我而吟的了。”黄生一再追问究竟是怎么回事,香玉就是不肯明言,只是呜呜咽咽,哭个不止。这一夜两人通宵未眠,天刚透亮香玉就走了。黄生感到十分奇怪,惴惴不安。第二天,一个姓蓝的即墨县人到下清宫来游览,见到那株白牡丹,十分喜爱,便把它挖走了。香玉最终因缘际会,不得不离开黄生。这时黄生知道香玉是牡丹花妖,过了些时日,黄生听说那位姓蓝的把牡丹花移植到家中,牡丹花却一天天枯萎死了。黄生痛恨极了,写了哭花诗五十首,天天跑到白牡丹原来的坑穴边上痛哭凭吊。一天,凭吊完毕,正在返回书斋,远远望见红衣女郎绛雪也在牡丹穴边凭吊。黄生便慢慢走过去,绛雪也不躲避;黄生近前拉住她的衣袖,两人相对流泪。站了一会儿,黄生邀绛雪到书斋一叙,绛雪便跟着来了。香玉不在的日子里,善解人意的绛雪时常来陪伴黄生,以慰其寂寞。</p> <p class="ql-block">  一天午后,黄生正在书斋中寂然独坐,绛雪忽然笑着快步走进来说:“报告您个好消息:花神为您的至情所感动,要让香玉再次降生到这下清宫中来啦!”黄生一下站起来,又惊又喜地问:“什么时候?”绛雪说:“那可不知道。大约总不会太久吧!”。又住了些时日,黄生在寂寞虚无缥缈中见到香玉对他说:“你用白蔹碎末掺些硫磺再兑上水,每天往我原先的穴坑里浇一杯,明年今日便可报答你的恩情了。”说罢,也告辞而去。第二天,黄生到白牡丹穴边一看,果然冒出牡丹嫩芽来了。黄生便按照香玉的嘱咐,天天浇水、培土,还在四周修起一圈雕栏护着它。一年后的一天,牡丹恰好有一朵含苞欲放呢。黄生站在花旁,流连忘返,注视着,只见它微微摇动,开张,一会儿开得圆盘一样大,一个三四指高的小小玉美人儿端坐在花蕊中央,转瞬间飘然而下,落地就像人一般高,亭亭玉立,流光素雅,竟是香玉,笑容可掬地说:“我忍着风吹雨淋等待您来,您怎么来得这么晚哪!”两人来到书斋里,绛雪也闻讯赶来,三人饮酒叙谈,言笑尽欢,直到半夜,绛雪才告辞。黄生、香玉夫妻二人又恩爱美满,一如当初了。过了十多年,黄生忽然病危,对老道士说:“将来牡丹花下有一个红芽冒出来,一长五片嫩叶,那就是我。”并让老道士好好照看,说罢便不再作声,不日便溘然长逝了。第二年,太清宫牡丹花下果然冒出一根又肥又旺的红嫩芽,果然是五片小叶。道士觉得神奇灵验,更加注意浇水护理。仅仅三年.这株牡丹就长到几尺高,主干有两只手合围那么粗,格外茂盛,只是不开花。老道士死后,弟子不知道爱惜,竟把它砍掉了。不久,白牡丹也枯死,耐冬树也死了。</p> <p class="ql-block">  蒲老先生的《香玉》小说中,表现牡丹香玉和山茶绛雪的物性,可谓笔致通神、细腻入微。香玉是白牡丹,身着“素衣”,花香扑鼻,则“香风洋溢”,花枝摇曳多姿,则“盈盈而入”,花易凋零,则“妾弱质,不堪复戕”,花遭风雨吹打,则“妾忍风雨以待君”。而绛雪是耐冬,即红山茶,身着“红裳”,耐冬高大,绛雪坚贞,性子也清冷孤傲,属于慢热型,与牡丹之风流娇娜完全不同。作为闺蜜,香玉与绛雪是互补型的,一热一冷,一快一慢,一白裳一红衣,爱的浓烈与友的淡泊相互映衬。绛雪曾说:“妾不能如香玉之热,但可少慰君寂寞耳。”“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当黄生和香玉两人美满如初时,绛雪选择了悄然离开。有一种爱叫转身,降雪的转身退出让人不觉肃然起敬。香玉与绛雪,所作所为,至情至性,就是在今天,也具有“惊世屏俗”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除了太清宫三皇殿院内这棵古老的山茶花之外,太清宫三官殿,为三进院落,每一进院落均有一株山茶树,分别一株200多年和两株400多年的古山茶花树。</p> <p class="ql-block">  蒲松龄另一文《聊斋志异·海公子》也提到了山茶花。他做了如下的描述:“东海古迹岛,有五色耐冬花,四时不凋。而岛中古无居人,人亦罕到之。登州张生,好奇,喜游猎。闻其佳胜,备酒食,自掉扁舟而往。至则花正繁,香闻数里,树有大至十余围者。”这也是看到了崂山山茶花后,有感而发。</p> <p class="ql-block">  崂山山茶花不仅吸引了蒲松龄的注意,也引起曾任清朝工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武英殿正总裁的著名学者王引之的关注。清·徐珂《清稗类钞》载:“山东劳山(崂山)多耐冬花,色殷红,似山茶而小。冬月始盛,开雪中,照耀山谷,弥望皆是。王文简公曰‘海红花’也。”王文简公即王引之,他老人家给崂山山茶花定名为“海红花”。</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来青岛崂山旅游一定要去太清宫一睹那棵“花神”“绛雪”的芳容,因为她是太清宫里最有名的古树,之绚丽夺目摄人魂魄;也是整座道山中最富有人间烟火故事的古老山茶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