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手机的英国人

Traveller

<p class="ql-block">临近中国新年,我知道又快收到吉尔的邮件了。已经记不清多少年了,她在每年的中国春节来临之际都会给我发来email,祝我新年快乐,同时告知她的近况。我也会回她邮件,表示感谢之外也告诉她过去一年值得提及的事。我们的邮件都很简短,直奔主题,绝少废话,有时两个来回,很少三个来回,多数一个来回就停止了,直到下一个新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次我收到她的邮件时都既感激又愧疚,愧疚自己怎么总没记住在圣诞节的时候给她送去祝福和问候。当然,在我工作的时候,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年底是我们最忙的时候,而圣诞节期间就是决战前的关键时刻。忙是自然忙,但也没忙到写一封简短的email的时间都没有。客户,公司会制作统一的电子贺卡发送。重要的客户,大老板亲笔签名发出纸质的贺卡。周边附近的人,我们会面对面或在社交媒体上送出圣诞祝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的新年日期会变,吉尔还要每年查我们的农历新年,在合适的日期给我写email。而圣诞节是固定的,每年祝我新年快乐的人,我却会在她最重要的节日忘记做同样的事,很不应该,我没有借口推卸责任。今年的圣诞节,我终于记得给她发了邮件祝她圣诞快乐,邀请她有空的时候来中国旅游。她很快回复我,还告诉了我他们近期的外出计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吉尔是我大学时的外教老师。她毕业于牛津大学英语文学专业,以专家的身份受聘于我们外语学院任教,学院的教授们对她很是客气尊重。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她确切的年纪,估计在我们学校任教的时候也就三十来岁。她的姓和名都不是我们常见的英国人姓名,第一次见面自我介绍的时候,我们被她的姓名逗乐了,怎么这么复杂。她告诉了我们一个简称,我们都以简称称呼她。现在再看她的姓名,其实并不复杂,但当年十七八岁的我们,还没见过世界,到那个城市读书已经是当时的我们走过最远的路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吉尔很瘦,一头褐色蓬松卷曲的长发披在脑后,走起路来厚厚的头发跟着步伐起伏飞扬。她永远穿一身长及脚踝的裙子,或深褐色,或深红色,点缀着小花,背着个大布袋子。她在非洲工作了几年,那里的女人裙子不到脚踝是不合体的,她习惯了穿长裙。瘦小的她走路大步流星,常常很快地从我们的身边走过,冲我们一笑,并不和我们多话。我们那时候不大敢和这位牛津专家随便开玩笑,她如不主动说话我们也不敢主动搭腔。另外有个美国来的口语外教和我们的男同学混得像哥们一样,他们还开他俩的玩笑,想把他们凑对。我听说后,心想,真是瞎搞,吉尔怎么会看得上那个成天嘻嘻哈哈不学无术的美国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和吉尔接触变多,始于我代表所在大学去参加全市的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学院请吉尔当我的指导老师。我先把演讲稿子写好,发给她看。我记得她不断地指导我演讲,不断地修改,一直到各种措辞表达从我口里说出来都很顺畅流利。当时说的中国争取奥运主办权的主题,那几年中国不少城市应该都举办了类似的演讲比赛。而我们所在的城市,为此举办了第一届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赛除了规定时间内的命题演讲,还有即兴演讲部分。当场抽题,当场演讲,这个是拉开实力悬殊的重要部分。我到吉尔的外教宿舍楼里做练习,她随便给我一个题目要我说。以前我连中文即兴演讲都没做过,现在还说英文,一开始磕磕巴巴,有时甚至不知从何讲起。一想到到时如果抽到题目说不出来,在那么多人面前站着,真令人尴尬。吉尔说,他们在家里经常就一个事情各自发表言论(不是闲聊),她随便就一个话题就能侃侃而谈。那天她指着茶几下的地毯说,关于它我也可以做个即兴演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培训大约有半年时间。当英语演讲比赛正式开始时,命题部分我胸有成竹,因为已经练过好多次。即兴部分,我不记得抽到什么题目,只记得当时演讲得挺轻松,一定给人自信的感觉,边说还边看台下观众的反应。比赛结果,我拿了全市第一名,得了个红本证书,以后就写进了我早期的求职的简历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吉尔在我们学校任教了两年后离开,我在英国读研究生期间见过她一次,还在她家住过一晚。那时我已结婚生子,她还是一个人,在大学教书,和我聊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不知道为什么,我冥冥中觉得她一个人生活是很自然的事,我觉得她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两耳不闻窗外事,酷爱阅读,做事认真,对另一半的要求可能也比较高,不太容易遇到满意的另一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次之后我们再也没见过,一别就是二十多年,但我们一直有邮件往来,每年得知一下对方的近况。有一年的新年email,她忽然告诉我结婚了,先生是个日本人,她读中学期间的同学。我不知怎样的兜兜转转他们又相逢了,email里没有说得很详细,但一定是恰当的时间他又出现了。我真心为她感到高兴。我向她要结婚照片,她同意了,说晚点发给我。我说我会把照片发给大学同学们看,让他们也分享你结婚的喜悦。结果照片再也没出现。我后来想她可以给我看照片,但并不愿意和那么多的人分享,所以没有再追问。这让我更了解了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年前当儿子研究生毕业时,我邀请吉尔一起参加毕业典礼。她也是牛津大学毕业,多年未见,我想如果她能和我一起见证儿子的毕业典礼该多有意义。她欣然接受。可惜到了典礼的前一天,她email告诉我由于英国铁路工人罢工,她和先生无法按时抵达,他们原本计划典礼后还要去看侄女的话剧表演,现在也不得不取消。英国的铁路工人经常罢工,英国人已经习以为常,但这次罢工时间持续长,受影响的人很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既然来不了,我提出视频。这时我才知道,过去这么多年一直到现在,她居然没有自己的手机。她告诉了我先生的手机号码,但不知为何,我无法打通他的facetime视频。现在才想到,可能他不是用的苹果手机。我们当时所有的沟通就是通过一封又一封的email,我一边发email一边想,天啊,吉尔,你是怎么生活的,一个人没有手机能在中国生存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直到最后我们也没能通上话,我有些泄气,也有点生气。手机如此普遍,连小学生都有,吉尔你怎么能没有手机呢!静下来后我想,这就是她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她家里有电话,对外联系有email,如果不需要频繁与他人联系,她是可以没有手机生活的。去大学教书不需要手机,和朋友见面只需按约定出现在约好的地方,家里有电话可以语音联系,其它的时间她就可以活在安静的不受外界干扰的世界。这时我已经开始羡慕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时常觉得脑子里事情多,心难定,因为我们有太多的干扰。我们在正常的工作生活之外的时间被社交媒体、不断推出的新闻弹窗、各种为你喜好推送的视频、不需要的网购浏览等等占据了大量时间。在这样的分割之下,我们还能有多少时间静下心来看书、思考,有质量地交谈、陪伴家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吉尔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仅需要坚定的决心不轻易被外界说服动摇,不轻易由于一些不方便妥协,而且还要有一颗低物欲的心。我相信她有大量的时间专心看书、做研究,她的心是平静而满足,不容易失眠焦虑的。主动选择屏蔽了很多外界的干扰,她能专注地、投入地做事,无论给予自己还是家人、朋友的时间都更加纯粹,由此留下的印象更深、更难以忘记。在我们来回试图约视频电话的email里,她提到,她还记得小时候我儿子在电话里给她唱“Row row row your boat ”的歌。我早已忘记,她的提醒让我在脑海里勾勒了这个画面,觉得好温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年我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怎么都不记得了,完蛋,我会不会得老年痴呆。我知道,我看了太多无用的新闻,刷了太多没有营养的视频,它们占用了我的时间和脑存量。吉尔是自己选择了喜欢的生活方式,而我是自己选择,还是被外界裹挟着推着我过了一天又一天,然后就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的一年,是时候做些改变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