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29日至11月13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团、红五军团、红八军团、中央机关纵队、中央军委纵队、红一军团和红九军团一部,相继过境湖南汝城县。并在延寿青石寨一带与围追堵截的反动势力,展开殊死搏斗,最终突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二道封锁线。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的遗址物迹……“一张借据”、“半条被子”等便是催人泪下的真实感人故事。</p><p class="ql-block">这次故地重游,有幸来到“一张借据”的发生地~延寿官亨瑶族村,作了较为详细的了解,现分亨给友友们!</p> <p class="ql-block">1996年暮春的一天,延寿乡官亨村村民胡运海,打算砌一个新灶,为施工方便和新灶的美观,他先把老灶墙上的黑壁铲掉,突然,墙上露出一个洞,里面有一个用几层草纸裹着的东西。</p><p class="ql-block">胡运海连忙取出,原来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张发黄的毛边纸,长28.5厘米,宽26.5厘米,边缘部分已被驻虫噬掉。待他小心翼翼将纸铺开时,几行工整的毛笔字跃然眼前:</p><p class="ql-block">借据</p><p class="ql-block">今借到胡四德伯伯稻谷壹佰零伍担牲猪三头重量伍佰零叁斤鸡壹拾贰只重量肆拾贰斤。此据</p><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p><p class="ql-block">具借人叶祖令(印章)</p><p class="ql-block">公原(元)一九三四年冬</p> <p class="ql-block">胡运海挖到他爷爷胡四德的宝贝了!</p><p class="ql-block">消息不胫而走,甚至有香港收藏商要高价购买,但胡运海谢绝了。而是将此事报告了村干部,村干部立即通过县人大代表朱翠娇将此事上报县人武部、民政局,同时给中央、省、市民政部门去信。不久便收到了回音:“据查实,写借据的叶祖令同志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的司务长,于1934年12月在贵州省石阡县作战时英勇牺牲,时年28岁……”</p> <p class="ql-block">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0月底,长征先遣部队到达延寿瑶族乡,在官亨村安营扎寨,因村民们受国民党的负面宣传,纷纷坚壁清野后躲进了深山。</p><p class="ql-block">为消除群众的疑虑,红军在村祠堂,学校旁自扎草棚,并严令红军战士不得到村民家借宿,更不得私拿群众的一钱一物。如此以来,瑶民们开始慢慢地了解了红军部队,东躲西藏的群众也陆续回到瑶寨里。</p><p class="ql-block">几天来一直关注红军的胡四德得知红军已几天几夜没进过正食,心里非常难受,当晚便召来族人,一同商讨如何帮助红军筹集粮食。第二天下午,在胡四德的带领下,从各家各户筹集的105担稻谷,三头生猪,12只鸡便送到了司务长叶祖令的手中。</p> <p class="ql-block">正当红军在延寿边休整,边向文明、宜章挺进时,蒋介石又派粤军陈济棠部追至延寿简家桥、中洞、九如、桑坪一带,三面夾击红军后勤部队,中央军委迅速作出指示,命令红五军团后卫师拼死阻敌。在激烈的战斗中,瑶民们自告奋勇,给红军带路、做担架、抬伤兵,治疗伤员等……在谣民们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后卫师以其极惨重的代价,终于掩护辎重队伍顺利通过了延寿。</p> <p class="ql-block">突破蒋介石的第二道封锁线,红军即将向延寿西转移。司务长叶祖令找到胡四德,他激动的说:“伯伯,我们就要走了,请受我一礼!”说完,就恭恭敬敬地向胡四德敬了个军礼。接着说:“我代表红军战士谢谢您和众乡亲,感谢你们为红军作出的重大牺牲。”停顿一会,他又满脸愧疚地说道:“伯伯,现在红军筹款非常困难,一时拿不出钱还清你们的损失,报答您的大恩大德!我们实在欠你太多太多了。”随即从左胸褡布里拿出一张土纸,对照所收粮食、生猪、鸡只的数量,蘸笔写了张借据,并盖上了自己的印章。然后将借据交给了胡四德,并深情而又坚定的说道:“伯伯,深信在不久的将来,革命成功了,到那时,请你拿它去找政府兑换吧。虽然这张借据赶不上您对红军恩情的万分之一,但请你相信,红军会永远记住你,党和人民也会永远记住你的!”听到这些话,胡四德不禁眼圈一红,哽咽着说:“好!好!好!往山眉方向有一条小路,我带你们去找大部队!”</p> <p class="ql-block">11月14日,吃了败仗的国民党军队和胡风璋保安团恼羞成怒,气势兇兇地闯入延寿,把官亨村团团围住,并把村民们赶到宗祠内审问,先是百般引诱,后又威胁恐吓,想从中套出口风。刚回来不久的胡四德见状,想到国民党的残暴无比,便偷偷地将借据藏起来,不向任何人透露半点风声,甚至连自己的儿孙都没有告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只到其孙无意间发现,这张借据在壁洞内已深藏了60余年。</p> <p class="ql-block">这张红军借据被发现后,立即引起了上级党政军领导的高度重视,一致决定如数兑现当年红军所立的借据。1997年5月17日,中共汝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县人武部在官亨村举行隆重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长征途经汝城县借据兑现仪式”。来自省、市、县的领导高度赞扬了延寿瑶民不怕牺牲、勇抗顽敌的大无畏精神,并向为红军长征作出重大贡献的胡四德伯伯致以崇高的敬意!汝城县人民政府按现价折款,当即兑现了人民币1.5万元,交给胡四德的唯一继承人胡运海。</p> <p class="ql-block">胡运海却将其中的10000元捐献给了村新建小学。</p> <p class="ql-block">当年红军留下的是初心,扛走的是使命,藏着的是希望,注入的是动力,承诺的是责任,牵挂的是深情!所以,这张借据不普通、不平凡!字里行间饱含着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也刻下了老百姓对党和红军坚定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平时看不见</p><p class="ql-block">器材:华为手机</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653464</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发表于长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