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亦诺老师课程 阅读理解作文哲学小课

我们都是好孩子~静静

余亦诺老师课程 阅读理解作文哲学小课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br>有 课 分 享,➕ 徵 信:<br>1103074581<br><br><div>“命”有三个层次的含义。我们现在日常用语中的“生命” 是第一层含义,“生命”中的“命”是指人的生理意义上的身体存活。活着就是“有命”,死了就是“没命”。<br><br>人的善性是内在于人的。如果进一步追问,这种内 在的善性存在于哪呢?孟子的回答是人的善性内在于人心。“心” 在孟子之前就已出现,但都不是在哲学意义上使用的,<br><br>“命”的第二层含义指“命运”之“命”。这层含义里的 “命”指的是人的某种生活状态与境遇,如人的生死、福祸。这 种“命”是外在于人的神秘力量赋予人的。因为这种力量是变化 不定的,从而决定了人的生活状态的变化,人由这种力量所决定 的整个人生过程就是“命运”。从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人生,是 不承认“命”的,“命”的观念被认为是一种迷信。中国思想中 关于“命运”之“命”的观念由来已久。《尚书》中就有:“有 夏多罪,天命殛之。”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们也在这层含义上谈 论过“命”。《论语》中孔子的弟子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 天。”<br><br>从“诚”的功能来看,“诚道”作为天道是“成己成物”之 道,从“诚道”的功能看“仁道”,“仁道”的功能也是“成己 成物”之道,“仁道”作为人道就是“成人之道”和“成物之 道”。“成人”与“成物”就是“尽人之性”和“尽物之性”,就 是帮助天实现天道的功能,“赞天地之化育”,人因此能够成为与 天地并列为三的存在,这也就是完成了人的使命,实现了人的存 在意义。可以说,通过“诚”的功能理解“仁道”的功能,表达 了儒家对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以及人的存在意义的理解,同时也表 明,只有按照“仁道”生活,人才能实现其应有的存在意义。<br><br>《中庸》作为儒家的形而上学,通过“中庸之道”和“诚 道”解释孔子的“仁道”。这种解释给“仁道”奠定了天道的根 据。这一根据的理论前提是,天道是万物遵循自身的本性。“仁 道”既是天道所具有的道德性的表现,也是人遵循自身生命本性 的表现。这样,《中庸》就用“性”与“天道”的理论解释了 “仁道”。这种解释直接影响了孟子,孟子所说的“尽心、知性、 知天”以及“反身而诚,乐莫大焉!”都明显和《中庸》有关。<br><br>。但是,《中庸》也留 下了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既然“仁道”是由天 所命之性的表现,“仁”作为人的生命本性不是悬置于天的,而 是存在于人<br><br><br><br><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