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健康成为了人们最宝贵的财富,同样也是广大民众最大的担忧。“病不起”,这个词仿佛成了现代社会日常吐槽的新口头禅,它透着一股凉意,直刺心脏。这简直就是生活的噩梦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健康”,不仅人们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前提,也是为社会做出长久贡献的基础,而当下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健康负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实:疾病发生,不只是人生的风险,也是人生中不得不计算的成本,因为有39%左右的家庭,因为疾病,耗尽家中所有积蓄去求医,最后可能人财两空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在古老而深邃的中医理论中,有一个核心理念穿越千年,至今仍熠熠生辉、闪闪发光——“上医治未病”、"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预防胜于治疗的健康哲学。“预防胜于治疗”,指引着人们探索身心和谐、未病先防的生活艺术,很有现实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医的预防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预防胜于治疗,构建身体防线。这也是中医养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体现出中医养生保健的智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通过调养身心、增强体质来预防疾病的发生。这与现代医学“预防医学”的理念不谋而合,但中医的“治未病”更加注重整体的平衡与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它们的动态平衡是预防疾病的关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预防是在问题出现之前采取行动,防止它们发生或加重。这不仅可以避免身体的疾病和不适,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健康管理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和早期干预来预防疾病。这不仅可以延长寿命,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span></p> <p class="ql-block"> 中医″治未病"的养生保健之道强调顺应自然、调和阴阳、平衡五行,以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其基本原则、常用方法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阐述“预防胜于治疗”的中医养生理念。中医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器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如果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不良,比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等,就会导致身体内部环境失衡,从而引发各种疾病。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它的动态平衡是预防疾病的关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它们共同维持着人体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医看来,人体的健康与疾病是相互联系的,只有通过预防疾病的发生,才能真正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因此,中医养生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整身体的内部环境,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 顺应自然:中医提倡“顺应自然”,认为人的生活习惯应顺应四季变化、昼夜更替。中医认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界的气候、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养生首先要顺应自然,根据四季变化、昼夜更替等自然规律来调整作息、饮食、运动等方面,以保持身体健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 调和阴阳: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代表事物的两种对立统一属性。中医认为,人体健康是阴阳平衡的结果,疾病则是阴阳失衡的表现。因此,治疗疾病的关键在于调和阴阳,恢复其平衡。在人体中,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关键。养生之道在于调和阴阳,避免阴阳失调导致的疾病。例如,在饮食上要注意食物的阴阳属性,合理搭配;在运动上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阳气耗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 平衡五行: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相互制约、相互滋生,共同维持着自然界的平衡。在人体中,五脏对应五行,养生之道在于平衡五行,保持五脏功能的正常。例如,肝属木,与酸味、绿色、春季等相应,养肝可以多吃酸味食物、欣赏绿色植物、在春季进行适当的锻炼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各脏腑器官之间以及人体与自然社会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只有当这些关系达到动态平衡时,人体才能保持健康状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医养生保健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讲究“顺应四时,天人相应”,深入到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如步行散步、慢跑等。但中医养生的常用方法无怪乎饮食调养运动养生情志调修起居有常按摩保健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 饮食养生:药食同源,调理体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饮食调养也是中医预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饮食是养生的基础。合理的饮食可以调养身体,预防疾病。在饮食上,“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均衡摄入各类食物,避免过食肥甘厚味,是保持脾胃功能正常、气血充盈的关键。还要注意食物的性味归经,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来选择食物。如寒性体质的人多吃温性食物,如姜、葱、蒜等;热性体质的人多吃凉性食物,如绿豆、西瓜等。此外,还要注意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脾胃功能的正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 运动养护:增强体质,行气活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气血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有助于消除气滞血瘀的症状。在运动上,中老年人适合太极拳、八段锦等缓慢柔和的运动;跑步、游泳等剧烈运动适合年轻人,可以增强身体的气血循环,有助于消除气滞血瘀的症状。同时,要注意运动适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损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3. 情志养生:心静神安,情志舒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医尤为重视情志对健康的影响,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保持心情平和,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对于预防因情志失调而引起的疾病至关重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可以通过听音乐、绘画、旅游等方式来调节情志,使心情愉悦。也可以通过冥想、瑜伽、太极等方式调节身心,达到心静神安的状态,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手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4. 中医特色疗法:针灸、拔罐、推拿、按摩养生,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温阳补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医还拥有丰富的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针灸和按摩等是中医中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行气活血的效果。这些疗法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预防疾病、保健强身的目的。它们不仅适用于疾病的治疗,更在预防保健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如通过按摩穴位和经络来调节气血流通,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常见的按摩方法有推、拔、刮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5. 药物养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医认为药物具有偏性,可以纠正人体的阴阳失衡;有许多药物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常用的药物包括香附、丹参、当归、赤芍、红花等。在药物养生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药物来调养身体。如人参、枸杞、当归等中药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菊花、决明子等中药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这些药物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适应不同的体质和症状。但需注意药物使用需遵医嘱,切勿滥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医学认为,人秉天地之气而生,四时之法而成,大自然界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中医养生讲究应时而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 春季养肝:春季是养肝的好时机。可以多吃绿色蔬菜、水果等富含营养的食物来滋养肝脏;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肝气郁结。可选择散步、太极拳来锻炼身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 夏季养心:天气炎热,容易耗伤心气。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心气耗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来减轻心脏负担;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可选择游泳、瑜伽等来锻炼身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3. 秋季养肺:气候干燥,容易损伤肺气。要注意保湿润燥,多喝水、多吃水果等富含水分的食物来滋养肺部;同时要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烟尘等污染物。可通过慢跑、呼吸操等方式锻炼身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4. 冬季养肾:天气寒冷,容易损伤肾气。要注意保暖御寒,多吃温热性的食物来温补肾阳;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肾气耗损。可选择八段锦、五禽戏等方式锻炼身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一,包含了古人的健康管理智慧。唐代医家孙思邈也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这里的“未病”指的是无症状的正常人,“欲病”是亚健康状态的人,“已病”则是生病的人。养生之道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养生,不仅强身健体,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 class="ql-cursor"></span>所以,与其等病来了再找医生,不如从现在开始就重视养生。记住,养生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更要及早开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医养生的目标是帮助我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内外平衡,让身体具备自愈和抵抗疾病的能力。通过调整偏离平衡状态的条件,我们能够与病魔和平共处,保持健康和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别再听那些空洞的漂亮话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不从老人言。开心又几年</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总之,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中医的预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健康指南。中医讲,上医治未病,治未病就是预防,是最上等的医术,而等疾病发生了再治疗就是下医。也就是预防大于治疗。“预防胜于治疗”、"治末病",通过顺应自然、调和阴阳、平衡五行等原则和方法来调养身体、调整生活方式、调护情志、运用中医特色疗法,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根据季节变化和个人体质来选择适合的养生方法,通过实践应用中医养生知识,为自己的健康加分,让健康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享受健康带来的美好与幸福,活出有质量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未来,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健康观念的更新,“未病先防”的理念将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预防比治病重要,养生比吃药重要!健康最重要的是调理,而不是治病!</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医的“中道”医学理念,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倡导在治疗疾病时采取合理的方法和适度的力度。这种追求和谐与平衡的智慧,不仅有助于我们保持身心的健康,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和自然的奥秘。让我们在中医的指引下,共同追求健康与长寿的理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天补。晒太阳,走出空调房,享受日光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地补。接地气,去户外、去山上,多走走,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欣赏美景,开阔眼界,让身体彻底放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人补。多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多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多和同频的人在一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食补。吃应季食物,绿色食品,吃自己想吃的食物,一般来说,想吃的就是身体所缺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五、神补。拜名师,靠近高人,取先贤圣人智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六、气补。练气养气,练呼吸吐纳打坐,滋养五脏六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七、文补。开卷有益,多读经典书籍,增长智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八、睡补。好好睡觉,养足精气神。</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