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琼闽游下

金珠达人一兰彩霞

接继粤琼闽游上,请观看粤琼闽游下。 <div>20250105粤琼闽游第十天,来到梧林传统村落,它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新塘街道,因“栽下梧桐树,能引凤凰来”而得名,起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2016年被评为中国第四批传统村落。</div> 梧林面积6万多平方米,背靠石鼓山、面朝梧垵溪,现存明朝百福墙、清朝官式红砖大厝、近现代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番仔楼等各式古建筑136幢,展现了中西结合的建筑史、闽南华侨的文化史、福建人下南洋的创业史、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史。 在梧林,一楼一故事。这里的每块砖、每片瓦、每垛墙都写满了岁月的痕迹,记录了梧林六百多年的历史,盛满了闽南华侨的乡愁。这里的一砖一石,浓缩了闽南人坚韧、开朗、沉着和豁达的性格,酝酿了红砖古厝丰富多彩的建筑表达。 中午来到石狮黄金海岸,它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石狮永宁镇,台湾海峡西岸,景区内有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城隍庙、镇海石、古卫城遗址等。 洛伽寺位于石狮市闽南黄金海岸东畔宫屿岛,占地面积二十多亩对台湾海峡。该寺由香港友帮集团捐献二十多亩地给石狮市佛教协会作为建观音菩萨之道场。 傍晚,经过清净寺,进去参观一圈。泉州清净寺,又称“艾苏哈卜清真寺”,创建于伊斯兰历400年,也就是公元1009年,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建造的。<br>占地面积约二千五佰平方米,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 完全是正统而标准的阿拉伯建筑风格哦,这就是特色! 泉州府文庙,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中山路。历代屡经修葺,清乾隆年间对殿、庑、庭院、仪门等进行了大面积修缮。<br>泉州府文庙是中国东南现存规模最大,包含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建筑形式于一体的孔庙古建筑群。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主体建筑贯穿于南北中轴线上,有大成门、金声门、玉振门、东西庑、大成殿等,皆保留着宋代石质建筑基础、台基等。建筑木构件为清代按原貌复建。<br>2001年6月25日,泉州府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庙,建筑规模宏大,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历史悠久,规制完整,气势宏大,文化内涵丰厚,是福建地区名闻遐迩的最大的文庙建筑群;布局匀称,建筑优美,造型独特,是宋代中原文化和闽南古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 文庙里雕梁画栋。 文庙里的泉州状元谱。 20250106粤琼闽游第十一天,来到"天下第一奇庙"--解放军烈士庙是崇武香火最旺的庙宇,体现了崇武人自古以来崇拜英雄的思想情怀。 “天下第一庙”位于惠安县崇武古镇西沙湾海滩边上,坐落着这样一座庙宇,它里面既不供奉佛祖,也不供奉圣人、贤达,只供奉着27名解放军战士。当地人将这坐庙宇称之为解放军庙,也称廿七君庙,俗称军庙。因在全国独一无二,因此被称之为“天下第一奇庙”。<br><br> 庙的后面是一广阔的海滩。 又去了祥芝码头,这是号称小威海, 泉州新晋网红打卡点。 崇武古城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这座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也是明政府为抗击倭患,在万里海疆修筑的60多座卫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 <br>崇武处于东海和南海两个不同性质海域的交界处,台湾海峡的特殊气流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气流从南北两方向同时影响,使得这里的气象变化万千。福建沿海的气候南北部常有很大差异,即以此为界。东海、南海气象分界线,感受边界的两端不同的气象差异。分界线碑就矗立在成为古城的东南角。 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石头城。 装伴一次惠安女。 下午来到惠安的惠女风情园。福建省惠安县大岞村是著名的“惠安女民俗村”,是惠安女原始发源地和聚居地。在这里可以观潮看海上日出日落,欣赏渔村风光,领略惠安女下海、种地、抬石、织网等淳朴奇异的民俗风情,体验渔村生活,品尝渔村美味。<br><br> 惠安女是福建省惠安县惠东半岛的一个特殊族群,主要分布在惠安东部的崇武、山霞、净峰和小岞等地,是地地道道的汉族。几百年前,她们头上戴着花色头巾和黄色的斗笠,上身穿着紧窄短小的衣服,露出肚脐;下身穿着特别宽松肥大的裤子,被称着“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她们以奇特的服饰闻名海内外,更以其“勤劳俭朴、贤惠善良、吃苦耐劳”的美德著称于世。 <p class="ql-block">在民俗博物馆里有一桌丰盛地海鲜餐。</p> 惠安县的大岞是惟一的海防哨所,它位于崇武半岛沿海最东的突出地,东距台湾本岛仅97海里,北距乌丘岛27海里,是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 20250107粤琼闽游第十二天,早上来到蟳埔村,这里居住的是古时阿拉伯人的后裔,虽经历代与当地汉族通婚,但中亚的遗风尚存,主要表现在蚝壳房和蟳埔女的头饰上。<div>蟳埔女盘头插花,戴着丁香耳坠,穿着大裾衫、宽脚裤,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情。蟳埔女"戴簪花圈,插象牙筷"的头饰是从宋代以来从中亚流传过来的。<br><br></div> 蟳埔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港口。大部分载满丝绸、瓷器的商船从蟳埔起航,沿着闽南沿海航行到达南洋,经印度洋、非洲东岸,然后再到北岸卸货。返航的时候,如果舱内不载货就会形成空船,重心不稳则不利于航行,于是船员们就将散落在海边的蚵壳装在船上压舱,载回来后就堆放在蟳埔海边。 蚝壳房 树里有颗四百年的大榕树。 <p class="ql-block">剥海蛎的妇女。</p> <p class="ql-block">村里女性,无论老少都戴有花簪。</p> 遇到一支送完情礼的队伍。 蟳埔村出来,正遇上在村口施粥的,原来这天是腊八。 进村路边的小船泊口。 中午来到老君岩。道教老君造像,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造像,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道教尊他为教主,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老子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影响十分深远。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下午经过泉州的东湖公园,在里面转了转,绿化的很好。 傍晚又从西街过,找到泉府小西埕,网红打卡地西街小巷。 晚上排队吃了姜母鸭,它发源于泉州,可谓是美食中的药膳。据《中国药谱》及《汉方药典》两书所载,姜母鸭原系一道宫廷御膳,相传为商代名医吴仲所创,后来流传至民间,遂成为一款名菜。姜母鸭先炒后炖至脱骨,食色、香气扑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麻油的香、老姜的辣,足以让整条美食街的过客都颤抖! 20250108粤琼闽游第十三天,来到天后宫参观。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中心的泉州天后宫,是一座供奉妈祖的庙宇,始建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天后宫坐落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古街区,周围环境宁静,古朴典雅。这座庙宇不仅见证了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更是闽南人民信仰妈祖的重要场所。 天后又名妈祖,指的是海上神——林默。她是闽南地区的信仰,海边的人大多相信天后,所以很多人来祭拜。泉州的天后宫始建于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是我国东南沿海现存较早、规模也较大的一座妈祖庙,也是泉州比较重要的一个参观点,这里的香火非常旺盛。 天后宫的对面就是德济门,原为泉州南城门,其最早为南宋绍定三年(公元1320年)泉州太守游九功拓地增筑的翼城,原名镇南门。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监郡偰玉立将原城墙围长20里扩为30里,改名德济门。明洪武年间,德济门城墙加厚增高,增筑月城(瓮城)。其后屡有重修,直至1948年毁于大火。2001年,泉州市南片区整改工程中,发现此处有残存城垣,市文物部门联合多个部门,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 经过南门万寿路。 李贽故居位于鲤城区南门万寿路,是明代杰出思想家李贽青少年时代居住的地方,后人将其居室改为宗祠。是一座普通民房,原有三开间二进深。现存正面一间和正厅堂,正厅堂宽6公尺,深9公尺,前有天井。现按闽南古民居,修葺一新,辟为纪念堂。近年加以修葺,室内悬挂李贽画像,以供瞻仰。 小滩。 <p class="ql-block">从南門出来回酒店带上行里,登上返武汉的动车,圆满结束粤琼闽游行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