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来深圳的游客,大抵喜欢徜徉在高楼大厦之间,或漫步在蔚蓝的大海边。其实,深圳的另一面也是熠熠生辉的,如同欧洲最美的是乡村一般。</p> <p class="ql-block"> 深圳以前并不只是一座小渔村,她同样有着自己的历史。四大古墟(观澜古墟、清平古墟、沙头角古墟和深圳东门老街古墟)就是今天深圳的名片之一。而始于明末清初的观澜古墟,已有数百年历史,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墟。这棵大榕树应该是见证人吧,它有200多年树龄了。</p> <p class="ql-block"> 观澜古墟位于清清的观澜河旁。据说因河而有观澜渡,因渡而生观澜墟。</p> <p class="ql-block"> 一座观澜古寺,如今依然香火不断。古寺风格独特,兼具客家与潮汕特色。传说400年前,有两条鲤鱼在观澜河里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当地有一道士施法术将两条鲤鱼分别压在上下游。乾隆时期,当地人在观澜渡口边盖了一座寺庙,供百姓祭拜求福。</p> <p class="ql-block"> 走进古墟,你一定会感到很熟悉:这不就是“狂飙” 里的场景吗?是的,这就是与“狂飙” 里同款的骑楼,是广东这边城镇里常见的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 古墟并不大,有观澜大街、新东街、卖布街……街并不长,但在当时可是繁华无比,可谓近代古墟第一街,曾被人誉为小香港。不同的街经营内容不同,有经营日用品的,有经营小吃、水果的,有贩布的……感觉分工还很明确。</p> <p class="ql-block"> 狭窄的胡同常常牵着游客走回好久好久以前。记得在斯德哥尔摩,盯着一条深深的胡同,我发呆了好一阵。</p> <p class="ql-block"> 只是这些碉楼还顽强地守护着古墟,它们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守家护民的责任。据说古墟里还保存着15座碉楼,</p> <p class="ql-block">这栋楼房有点南洋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木板楼房使我想起家乡的木板房,那记忆遥远却似乎就漂浮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观澜古墟曾是外国商品进入宝安、惠阳地区的中转站,也是这些地区出口商品的中转站。每月逢一、四、七赶集。上了年纪的人看着这样的门面肯定会百感交集。这幅对联也有意思啊:工作赚钱又不忙,胡吃海喝不发胖。是当年工作悠闲?还是早期的躺平?</p> <p class="ql-block"> 看见“宝安县侨批局”,第一反应就是什么是“侨批”?“侨批”是指海外侨胞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给国内亲人的汇款与家书的结合体,是信汇合一的邮递形式。</p> <p class="ql-block"> 走进侨批文化展览馆,你可以在形形色色的原件里感受到亲情,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体会到原宝安地区海外侨民艰苦奋斗的心路历程和他们思乡心切的游子之心。</p> <p class="ql-block"> 这家诊所是什么时候开的?不得而知。门前的老先生一直缄默不语,大概是天机不可泄露吧。</p> <p class="ql-block"> 历史的免不了被现代冲击。这座老公馆如今已让位给掼蛋交流中心了,听说掼蛋在公务员中很流行,比喝茅台更重要。</p> <p class="ql-block"> 在古建筑里办美术馆可能比惯蛋还是要高雅得多吧,艺术给人的启迪与力量是无限的。有人表示了不同意见:要雅俗共享,看来,蛋还是要惯的,至少可以减压放松呀。</p> <p class="ql-block"> 古墟中心搭起了舞台,古墟的歌手们有了一展歌喉的机会。听说晚上古墟的灯光秀非常迷人,可惜我没准备呆到晚上。</p> <p class="ql-block"> 有时间穿越来观澜古墟吧,领略一下近代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感受客家民俗风情。古墟,也是美丽深圳的一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