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攀登之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后,万物复苏,大地生机盎然。麦好和朝阳、保国等同学都回到了学校。在开学典礼上,校长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新的学期不同寻常。对初三同学来说,尤为重要,可谓人生的关键处,命运的转折点。希望大家树立雄心壮志,发扬长征精神,勒紧腰带,奋力一搏。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同学登上“珠穆朗玛”。</p><p class="ql-block"> 一天,晨曦初露,风和气爽。初三全体师生在学校团总支高书记的率领下,高举平安七中校旗,唱着解放军进行曲,浩浩荡荡的队伍向白云山进发。</p><p class="ql-block"> 白云山,原名舜山,因舜帝曾居于此故名。自商汤在此地不远的桑林牺牲祈雨之后,这里年年风调雨顺。人们时常看到山头上白云朵朵,镶嵌着金边,宛如盛开的牡丹。人们纷纷传言说,这是舜帝在显灵,吉祥之征兆。因百姓期盼白云呈现心切,便顺口称之为白云山也。白云山是嵩山的支脉,距学校南十多公里处,山势虽不十分险峻,但要轻轻松松登上山巅,也并非易事。</p><p class="ql-block"> “冲啊——”高书记俨然战场指挥官,一声令下,同学们个个像小老虎似地向山上奔去。山坡上荆棘丛生,崎岖不平,每登上一个山坎,爬过一处陡坡,麦好都感觉两腿发软,气喘不止。可看着大家一个个不畏艰险,顽强攀登的劲头,他不敢有丝毫的退缩和懈怠。他深吸口气,攥紧拳头,使出全身的力气,奋力冲去。虽未夺得冠军,总算登上了山巅,与大家共同享受胜利的喜悦。同时,他似乎感觉了到人生奋斗的艰辛。这抑或是学校组织这次活动的良苦用心吧。</p><p class="ql-block"> 就在登山后不久的一个星期天,麦好和保国做出了一个让家长想不到的决定:给学校伙房拉煤。确切地说,是去距学校约20公里的关帝庙煤矿拉炭挣钱。这也是学校倡导的一项勤工俭学活动——仅限于毕业班身强力壮的男生。</p><p class="ql-block">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麦好和保国,连煤矿在哪儿都不知道,就跟着拉炭的车辆一同前往。看来找到目的地不难,而要把250公斤重的一车炭拉回来就没那么容易了。</p><p class="ql-block"> 从煤矿到郭镇是一路下坡,车轮飞转,脚下生风。麦好和保国犹如战场凯旋的勇士乘兴而归。平路时,二人你追我赶,互不示弱。上坡时,各自鼓足干劲,先来个百米冲刺,实在体力不支,将车子一横停下。而后,你拉我推,把两辆车弄上坡来。终于在日落西山之前赶回了学校。此时的麦好和保国已筋疲力尽。当他从老师手里接过五元的运费时,又精神大振。心想,爸妈第一次接过儿子挣来的钱,不知该多高兴啊。</p><p class="ql-block"> 这天晚上,麦好在日记中写道:“登山路坎坷,人生似爬坡。只要肯下力,定能成功多。中招即将到,备战莫蹉跎。良苦用心在,考场勇拼搏。”</p> <p class="ql-block"> 春末夏初,正当麦好踌躇满志,复习备考时,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席卷校园。年年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的麦好陷入极大的困惑。于是他和保国商量,粮食换成粮票,踏上免费列车,外出观看精彩的世界。然而,好景不长,粮尽钱绝。二人只好返回想念的故乡。可目睹眼前的故乡,已没了往日的恬静祥和。生产队大田里干活的人没精打釆,却不敢离去,因为要保证一天十个工时,男记10分、女记8分的分值,年终就是粮食和工资啊。</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麦好决心不在学校无所事事,他要用自己青春的激情和一身的力气干活挣分,当一个纯粹的农民。继承父业,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他横下一条心,剃了个光光头,同父亲一起奋战在改天换地的大寨田上。家庭工分开始成倍地增长,父亲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秋去冬来,雪花纷飞。不知出于什么考虑,老队长竟把麦好从大寨田上调回,安排了新的工种——轧棉花。还把生产队队部的大门钥匙交给了麦好。</p><p class="ql-block"> 加工棉花的作坊,就在生产队队部的两间大屋子里。这屋子曾作过大集体食堂。小时候的麦好在这里吃过饭,也掂着瓦罐排队领全家的饭菜。现在成了生产队的粮棉保管重地。一种被领导高度信任的责任心和自豪感,在麦好心中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与麦好同班轧棉花的,是一位六十岁的老汉。据说是老队长一家子的哥哥。老汉负责操作轧花机。麦好负责动力系统。说白了,就是吆喝着牲口老老实实拉套转圈,通过传动装置把动力送进工作机。麦好守职尽责,在保证轧花机不停运转的同时,还主动帮助老汉把轧好的棉花装进花包。至于上下班,去饲养院牵送牲口,自然是麦好义不容辞的工作了。</p><p class="ql-block"> 一天下午,绚丽的晚霞映红了西天。麦好牵着一头黄牛送往饲养院时,迎面走过来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见了麦好莞尔一笑,侧身而过。麦好看着有点眼熟,思索半天,方醒悟过来,正是在林庄学校教师伙房“学雷锋”时,见过的那位高个子女生。</p><p class="ql-block"> 麦好送牲囗回到队部,见那老汉正在往裤兜里装东西。麦好楞住了,不由说了句:“伯,你弄啥哩?”老汉慌忙提起裤子,系好裤带,转身说了声“痒死我了。”然后,瞪了麦好一眼。麦好掏出钥匙,打开锁在门环上的铁锁,把大门关上锁好,同老汉一块儿下班回家。走出门口不远,老汉说,你先前头走吧。说着拐进了路边的厕所。</p><p class="ql-block"> 后来,麦好又调换了工作岗位,听有人说,队里不让这位老汉轧棉花了,原因何在,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五)</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曹世斌,巩义人,笔名:春风,中共党员,高级教师,河南小小说学会、郑州市作家协会、巩义市杜诗学会会员,退休后热心公益,创作诗文,部分作品获奖,著有诗词集《春风和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