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文名:佛宫寺释迦塔</p><p class="ql-block">外文名:Pagoda of Fogong Temple</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p><p class="ql-block">所处时代:辽代</p><p class="ql-block">保护级别: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p><p class="ql-block">编号:1-0071-3-024</p><p class="ql-block">别称:应县木塔</p> <p class="ql-block">佛宫寺释迦塔(Pagoda of Fogong Temple),又称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p> <p class="ql-block">佛宫寺释迦塔高67.31米,底部直径30.27米,总重量为7400多吨,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达上万立方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作上、下两层,下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呈现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塔6</p><p class="ql-block">。佛宫寺释迦塔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较典型的实例,中国建筑发展上较有价值的坐标,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考证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史典”</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佛宫寺释迦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2025年1月10日消息,应县木塔保护协调机制建立,全面测绘方案和局部加固初步设计批复通过。</p> <p class="ql-block">塔开多宝现神通,木德参天未有终。辽藏千年哀灭尽,不期鳞爪示全龙。——赵朴初《题应县木塔并志辽藏残经》</p><p class="ql-block">灅南宫阙尽,一塔挂青天。法象三千界,华戌五百年。空幡摇夜月,孤馨落秋烟。顿觉诸缘减,临风独洒然。——顾炎武《应州》</p> <p class="ql-block">佛宫寺释迦塔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较典型的实例,中国建筑发展上较有价值的坐标,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考证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史典”</p><p class="ql-block">2016年9月,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p> <p class="ql-block">佛宫寺释迦塔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全塔斗拱众多,是中国古典高层木结构的典型实例。</p><p class="ql-block">佛宫寺释迦塔是由“重楼”发展而来,它不同于一般楼阁之处,仅只结顶一层屋面用攒尖顶,并于其上建塔刹。这种楼阁式,每一层均具有组成单层殿堂的三个部分,即阶基(或平坐)、屋身和屋面。五层塔即将这三个部分重复五次。因此,这一形式的自身,就已确定了若干相似的节奏的一再显现,构成了全部立面的和谐韵律。六层檐、四层平坐,由于适应每一层的不同高度、开间、进深和出檐等不同情况,使用了几十种斗拱。充分显示出斗拱在此种结构体系中的重要性,及其在应用上的灵活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佛宫寺释迦塔体积庞大,出檐及平座宽厚,出檐长度逐层减缩,华拱与下昂高度相应调整,与整体轮廓线的节奏相适合,亦使檐下构件避免了重复。斗拱样式约有60余种,规格、手法变化多。特别是第一层柱高等于二、三、四层柱高与斗拱、平座高度的总和,而塔的总高度又等于第二层外围柱内接圆的周长。这种设计安排的几何对位,产生了有规律的立面分割,使结构与审美结合起来。</p> <p class="ql-block">佛宫寺释迦塔高67.31米,底部直径30.27米,总重量为7400多吨,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达上万立方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作上、下两层,下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呈现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塔6</p><p class="ql-block">。结构九层,其中有四个结构层为平坐层,也称为“暗层”,夹在各明层之间,是一个中空的双层环状结构。在平坐层内柱子之间和内、外角柱之间架设不同方向的斜撑,形成桁架结构,有如一层刚性加强层,有效地增强了木塔整体结构的强度。中空的部分增加了明层的净空高度,以便安置较高大佛像。其余五层为明层,每层都供奉佛像,除首层供奉的释迦牟尼金身坐像高达11米外,其上四层佛像尺度相对较小。全塔共使用400余攒不同类型的斗拱,平面则采取内、外两圈八边形立柱,内圈主柱8根,外圈主柱24根,形成内外双层套筒式的平面结构。内柱环绕的空间是佛堂,内外柱之间的空间称为外槽,是供朝拜礼佛活动的通道,称为外槽。外槽外面是各层出挑的平坐,外槽内由扶梯可供上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