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昵称 如影随形<div>美篇号 677732</div>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1月8日凛冽寒风吹在申城的大地上,但这天阳光明媚,虽然温度偏低,却没有寒冷的感觉。美篇《跟着书本去旅行》栏目第五次线下活动如期开始。这次线下活动在虹口公园,也就是现在的鲁迅公园。公园内设有鲁迅纪念馆和鲁迅墓,主持人淡泊人生老师和一些组织者,亲临指挥,大家在这里结识了新朋友,会见了老朋友,无不欢欣鼓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们步入鲁迅纪念馆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臧克家先生游览鲁迅纪念馆观感。其中的两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鲁迅把为人民服务看的很重很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在问展馆的志愿者是否有电梯,因为我们当中很多人都是古稀之人,她说有电梯,可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一般人不容易找到。这位志愿者很热心,她主动给我们讲解了鲁迅纪念馆的大部分内容。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名人纪念馆,始建于1951年,周恩来总理为展馆题写了馆名。馆区内的环境非常适合静心游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鲁迅1881年9月25日出生在浙江绍兴。他的祖父给国家办事,地位是很高的。祖父的第一任妻子很早就去世了,他又为鲁迅娶了一个继祖母,这位继祖母不但性格好,而且很幽默,这位继祖母经常给年幼鲁迅讲一些民间故事,给鲁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的父亲秀才出身,但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床,他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鲁迅,希望他能出国留学,学习救国本领。鲁迅的母亲姓鲁,是个大家闺秀,和鲁迅的父亲可谓门当户对。鲁迅的母亲勤奋好学,在当时认识不少字,还可以读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鲁迅的父亲很早就希望鲁迅出国留学,父亲去世后,家境急转直下,鲁迅不得不提前承担起家庭的重担。鲁迅出国留学的初衷也是为了学习医术,以拯救处于苦难病痛中的同胞。鲁迅希望能从日本学习到一些经验,以此来让中国变得更好。鲁迅希望去发达的地方寻找进步的经验,而日本无疑就是最好的地方。虽然很多西方国家其实是要比日本还发达的,但是日本和中国一样都是亚洲国家,国情非常的相似,所以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日本的经验对于中国更加有可操作性。但后来他发现真正需要医治的是人们的精神,于是决定弃医从文,通过文学来改造国民个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鲁迅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痛苦,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关注。他认为:在社会问题和人们痛苦面前医学只能提供有限的帮助。于是,他决定将医学知识和技能用于更广泛的文学创作中通过文字和故事传达他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鲁迅对文学有着无限的热爱和追求。他认为,文学是一种能够真实反映人性和社会问题的艺术表达形式。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解放发出声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鲁迅面临许多学术和文化的压力,放弃医学从文,给了他更多的自由和灵活性,使他能够更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鲁迅从文后创作了多部重要作品,包括小说集、散文诗集、散文集和杂文集等。如《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等。鲁迅的作品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揭示了政治腐败、民众的愚昧和封建思想。他的文学思想、作品风格以及社会批判精神,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为后代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鲁迅的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在思想文化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过鲁迅《朝花夕拾》你会明白:我们一生追求的东西,其实一开始就在!这一年懂得,一生所求无非就是爱与自由!只是我们后知后觉,就像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有些东西只有靠消失,才能证明它的珍贵。</p><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我们没有和大部队一起共进午餐。</p> 谢谢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