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阅兵背后一些事儿(我的军旅生涯33)

乒乓老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82年春节前,我结束了二年在北京军事学院的学习生活,回到了成都,如愿来到成都军区作战部工作。当时作战有作战一处、二处、防突办、人防办和测绘处。我被分在人防处,因为那个处有编制,定职正营职参谋。处长赵绍玉是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同志,曾经给军区首长当过秘书。当时的部长是高长锦(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同志,最后任职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副部长徐泽骏(解放战争时期入伍,最后任职成都军区副参谋长)、刘跃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刚到作战部,就遇到了军区的一件大事“蓉城大阅兵”。军区为了组织好这次阅兵,专门成立了阅兵办公室。下设指挥组、训练组、后勤保障组和宣传组。高长锦部长任指挥组长,负责拟制阅兵组织方案,协调与省、市及参加阅兵各部队的关系等事宜;训练组由军训部及军务装备部人员组成,负责对受阅部队的训练指导和器材保障。我们部从各处抽调人员参加指挥组工作。二处的参谋王家兴、一处的参谋孟军和我三个人被抽调到阅兵办公室指挥组工作。王家兴参谋是59年入伍的老同志,从航空兵33师调来军区机关,参谋业务尤其是军兵种协调经验丰富;孟军参谋也是在北京军事学院学习后,从铁军54军调来的,在军、师、团各级都干过的老参谋;我没有当过参谋,虽然在步兵学校学习过参谋业务,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只有夹着尾巴在工作中向他们学习,扎实地做好高部长交代的每一项工作,好在阅兵是在省会城市进行,大家都没有干过,许多事情都是探索,起跑线在一条线上。期间,见证了不少“蓉城大阅兵”的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组织55个阅兵方队,庆祝建军55周年。北较场203号院平房会议室,军区办公会正在召开,讨论在蓉城阅兵有关问题。军区司令员尤太忠、政治委员钟汉华等军政首长、三大部领导和有关二级部的领导参加了会议。在蓉城组织大阅兵,城市道路复杂,中心地域容量有限,阅兵式与分列式的方队的数量到底多少合适,大家都没有组织过,缺乏实践经验,指挥组提出了几个方案。钟汉华政委听了后认为55个方队很有意义,同意这次大阅兵组织55个方队,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5周年。尤太忠司令员强调:这次阅兵要搞出气势,展示部队风采!会议还确定:由王诚汉副司令员牵头具体抓总,杨增彤参谋长担任阅兵实施总指挥。55个受阅方队构成是徒步方队10个、车载方队45个。这个规模,是军队有史以来在成都市区内举行阅兵式的最大规模(蒋介石逃离大陆前曾经在北较场组织过一次中央分校的小型阅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面对天府广场毛主席塑像左侧五层大楼当时是成都市政府的办公楼,楼顶平台是指挥组实施阅兵时的指挥所,面对大楼右侧的五层大楼楼顶平台是训练组实施阅兵时的指挥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二、展示部队风采与装备。当时成都军区的部队主要来自二野和四野一部,指挥组在选派受阅部队时提出要求,要以各个部队中的英雄部队为主选调优秀指挥员参加阅兵,让这些部队和指战员“亮相”,以鼓舞部队的士气,让老百姓知道部队的优良作风,知道部队在干什么。10个徒步方队由军区警卫营组成护旗方队,在这面八一战旗下聚集着军区空军“世界屋脊甘巴拉雷达站”、13军某部“红军团”、原50军某部“白云山团”、西藏军区“克节朗战役英雄419部队”、四川省军区“大凉山上雄鹰连”和成都军区步兵学校“大学生方队”、军医学校“巾帼方队”等荣誉称号部队的健儿娇娃们。“亮相”的45个车载方队中有大中口径高射炮、大口径地面火炮、火箭炮、陆军反坦克导弹、空军红旗二型防空导弹、工兵舟桥装备、还有最新装备的辛柏林炮兵侦察雷达等当时最新的装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阅兵训练中的护旗方队和步兵方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摄影军区战旗报社副社长赵中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三、阅兵不能太扰民。成都有一条解放路,北起驷马桥,南到北门大桥,是一条总长度达2300多米的南北主要通道。这条大道是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的大道。1968年为了纪念成都解放二十周年,正式改名为“解放路”。开始,有人主张阅兵部队应该从解放路入城,把建军55周年与成都解放入城效应叠加起来更热闹。训练组经过反复计算后,认为如果阅兵部队都从解放路进城,55个方队进城时间太长,而解放路是南北大通道,不仅要影响成都市民的出行,还要影响省外南来北往的过境车辆运行,太扰民。最后决定:阅兵部队进城兵分三路,即由东、南和北进城后,(有些像战争时期向心攻击的模式)直接在蜀都大道集结。这样,既节省时间保证了阅兵部队快速入城,又防止了由一条大道上过于拥挤长时间影响市民正常生活的弊端。受到成都市委政府的好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四、蓉城军民同心合力阅兵庆八一。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年代军队打胜仗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援,和平年代部队在城市阅兵依然离不开政府和人民,出现了问题军地双方协力解决。当时阅兵地域沿蜀都大道上一字长蛇阵摆开,但是进入和退出的道路上,有一些不利于车载方队的行进,比如,在人民南路东段的北侧与长顺街拐弯处等地,有一大片陈旧低矮的建筑物,导致空军防空导弹挂车拐弯半径太小,三辆单体挂车无法同时开进人民南路,影响阅兵顺序的连贯性。问题反映到省市委和政府后,得到了全力支持,市政府立即动员组织搬迁,几个月的时间不仅顺利拆迁,而且还及时铺好了路面,解决了导弹车、挂车以及车载方队顺利进入人民南路的瓶颈梗阻。又如,当时,成都市政府在人民南路展览馆两侧,在办公室里就可以观看阅兵现场分列式,而市委在羊市街,没有就近观看阅兵这个眼福,市委许多同志都希望阅兵方队退场经过羊市街、西御河沿街进入后子门体育场换乘时再搞一次分列式。指挥组研究后,采取徒步方队退场经过羊市街市委门口时,用正步走通过,受到欢迎鼓舞!再如,原计划阅兵时要使用轻型坦克,但是橡胶履带数量不够,怕不挂橡胶履带对城市道路破坏太大,就取消了。当时军爱民、民拥军的故事还不少,阅兵深化了军民情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五、尤太忠司令员吼道:定了的事,下刀子也要演!阅兵55个方队,驻地分散,平时训练以各大单位集中施训,要完成在蓉城统一进行阅兵式和分列式,必须要进行预演,按照时间、地点、节奏进行协同动作。在各大单位自行方队合练的基础上,55个阅兵方队终于云集蓉城进行了最后的预演,相当于正式演出前的彩排。为了不影响白天成都市交通秩序,预演选择了在晚上进行。计划10点钟开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7月29日晚上,8点受阅方队和装备陆续到位。大约9点半天气突变下起了阵雨,而且越下越大,参加受阅方队的指战员全身都被雨水浸透。这时,一位老者在观礼台悄悄地坐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看阅兵部队的预演,雨水淋湿了军装他也一动不动。他就是成都军区司令员尤太忠。当他看到因为雨大,指挥组下达了终止预演,部队返回的时候,站起来对跟随的警卫员说:谁让部队返回的?让阅兵指挥部的领导到我家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指挥组长高长锦部长、训练组长张长顺副部长和阅兵总指挥杨增彤参谋长相继来到尤太忠司令员的家里。尤太忠司令员问:“谁下的命令,预演不搞了?”高部长和张副部长都不敢说话,杨参谋长说:“司令员,不怪他们,是我看见雨下大了,就给高部长说的。”尤太忠司令员说:“我在现场,下这么点雨就不演了?你们这样怎么培养部队作风?!”大家面面相觑,无话可说。尤太忠司令员接着说:“预演既然确定了,下刀子也要演!”原来,司令员是把阅兵当作一次作战来看待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8月1日上午正式阅兵开始。九点,老天不作美又下起了阵雨。阅兵式按时开始,尤太忠司令员、省委谭启龙书记、钟汉华政委、省政府鲁大东省长、韦杰副司令员、市委米建书书记分别乘坐三辆敞篷汽车冒雨检阅部队后,回到阅兵观礼台检阅部队实施分列式。55个受阅方队按照统一的节奏,依次通过观礼台受阅,口号声、脚步声震天作响!车轮滚滚犹如洪流,观礼嘉宾和人民群众掌声和欢呼声不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学生们冒雨观看大阅兵。</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