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是没有剪断的时间脐带·奥地利·彼得·汉德克·《骂观众》

花父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意识是超前又极为原始。</p><p class="ql-block">当他孤独的对着天空,大地,树木对话的时候已经注定。</p><p class="ql-block">原始戏剧的开始就是从一个人的表演,面对面交流后的走向舞台,形成剧场的模式。然后在一个人的带动下出现了一群人的跟风。</p><p class="ql-block">彼得·汉德克现在又重新打破现有的存在,貌似超前的舞台一无所有,只有一个或几个人的道白,也可叫做自言自语,其实是一种文学戏剧的自然返祖现象。</p><p class="ql-block">在他的剧场里,“通向时间的脐带还没有被剪断”,。“时间是可以重复的”</p><p class="ql-block">所以把没有剪断的脐带拉回去,就可以重返过去时间的胎盘。</p><p class="ql-block">戏剧成为某一时间的重现。当一个单词滑向另一个单词的时候,时间会流逝。但事件留在时间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他强调了时间的作用就是文字游戏。他说这是一个舞台,你们不需要什么期待。你们不需要满怀期待地靠在座椅上。你们也不需要知道,这里只是在表演。</p><p class="ql-block">既然如此观众有必要来看满口自相矛盾的述说吗?</p><p class="ql-block">他又说:这个舞台你们看不到光明和黑暗,没有伪装的光伪装的黑暗,听不到伪装的音响,那么观众进来的意义在哪?听你绕来绕去的直白?</p><p class="ql-block">然后他才绕到他的意义所在:“我们以前一直生活在这个舞台上。你们与我们的目光在无限远的地方交会。我们之间是一个无穷的空间。我们曾经表演。但是我们不曾与你们一起表演。在这里,你们一直都曾是后世的人。”</p><p class="ql-block">“许多戏剧身上明显的无意义恰恰显示出隐藏的意义。”总是存在着一个潜藏的埋伏。总是有一些东西模棱两可,意义暧昧不明。</p><p class="ql-block">他的目的是让观众更多的思考,但观众走进剧院是一种本能的消遣娱乐,他们不是来探究生命的真伪,来讨论人类的走向。</p><p class="ql-block">观众需要的是在戏剧中得到故事中情感的冲击,然后自主的哭笑,有的会思考,大多数一笑而过。他们不是来受教育,更多的是放松。他们哭完笑完之后,该干嘛干嘛去了。</p><p class="ql-block">在欧洲现在有许多导演,都或多或少采用了彼得·汉德克的戏剧逻辑思维,在戏剧的情节中潜藏着他们的思想,目的,让喜欢思考、心细敏感的观众去问为什么,在为什么中寻找答案。</p><p class="ql-block">这是人类进步的一种戏剧手段。体现在一个国家里人们的认知,不断的审视自己和国家的行为,不断的纠正,自由的产生无穷的创造走向更为合理的文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