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榜样,永恒的精神

红色诗人〖许世德〗

<b> <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ed2308">永远的榜样,永恒的精神</font><br><font color="#167efb"> ——在泉州市政府驻京联络处党支部学习会上的宣讲</font><br><font color="#167efb"> 文∕许世德</font><br><br>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为什么向雷锋同志学习呢?因为雷锋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因为雷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说,“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br> 3月份到了,雷锋纪念日到了,在这样一个春暖花开的美好日子里,能与大家一起重温雷锋的故事,我感到无上的荣幸!无比的幸福!无限的激动!<br>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民国29年)12月18日,雷锋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雷锋镇简家塘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中出生,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父母给他取乳名叫“庚伢子”。<br> 众所周知,上世纪40年代,正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烽烟四起,民不聊生。雷锋的家乡望城,被日本军队占领,雷锋5岁那年,父亲雷明亮被日本军队抓去当挑夫,遭受毒打致死。之后12岁哥哥雷正德打工受伤,因无钱医治病死。弟弟雷金满生来就没有奶水吃,身体羸弱不堪,活活饿死在母亲怀中。母亲张元满在地主家做绣娘,惨遭欺辱,加上家庭又屡遭变故,绝望之下,于1947年中秋之夜悬梁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br> 年仅七岁的雷锋,从此沦为孤儿。用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的话来说,雷锋的童年那叫一个“凄凄惨惨戚戚”。我也写了一首古风,单表雷锋之苦难童年,诗云:<br>雨下稻田时,金边烽火起。<br>国殇百姓哭,战乱神州泣。<br>七岁小孤儿,三湘偏僻地。<br>左邻右舍帮,苦苦生机觅。<br> 说明一下,这是一首谜语诗。其中“雨下稻田时”,藏着一个“雷”字,“金边烽火起”藏着一个“锋”字。<br>1949年8月,湖南解放。人民翻身做了主人,雷锋终于脱离苦海。从此努力学习强大脑,积极奉献报党恩。先后在刘家祠堂、清水塘、荷叶坝小学就读。1959年春,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雷锋把土改中分得的3.6亩田全部捐入荷叶坝小学。纵观雷锋小学履历,雷锋可真算得上是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好学生。<br> 小学毕业后,雷锋参加工作。先后当过生产队秋征助理员、安庆乡政府通讯员、望城县公务员、团山湖农场拖拉机手。1958年9月,雷锋响应号召,离开家乡奔赴辽宁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在鞍山期间,雷锋工作干劲可谓十足,学习热情更是堪深。鞍钢洗煤车间,推手机手,人人都说:优秀;抚顺工业新地,助人雷锋,个个皆夸:热心!<br> 1960年1月,雷锋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关于雷锋当兵,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顺利,可谓是几经周折才梦想成真。那么雷锋又是如何当上兵的呢?听我慢慢道来:<br> 早在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雷锋就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因年龄实在太小,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了雷锋。尽管没当上兵,但当兵这颗愿望的种子深深地落在了雷锋的心田里,随着岁月的浸润,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并蓬勃地生长着……<br> 根越来越深,枝叶越来越茂盛!<br> 1959年冬,雷锋听完征兵动员后,十分激动,夜不成寐。半夜从床上爬起来,找到鞍钢书记,表达了当兵的迫切愿望。书记一看,外面正漫天大雪,雷锋就穿了一件衬衣,知道小伙子太激动,命令他赶紧回宿舍,承诺一定送他去部队。雷锋回去后,仍然睡不着,于是连夜写下《我决心应召》的申请书,登在弓长岭的《矿报》上。<br> 接下来就是入伍前体检,一量身高1.54米,显然不够;量体重,96斤,也不够;检查外科的医生还发现雷锋后背有很大一块伤疤,雷锋解释说“我身上的疤是旧社会留下的”。诸此种种,体检这一关算是彻底没戏了。雷锋却没有放弃,经过几番周折,他找到了辽阳市兵役局余新元政委,在表达当兵的强烈愿望遭拒后,雷锋索性到余政委家门口堵他。<br> 第二天,余政委刚开门,雷锋拎着个小箱子嗖地一下溜进了屋,把小箱子往桌子上一放,用坚定的眼神望着余政委,说道 ,我一定要去当兵!余政委友善地瞪了他一眼,没理他,上班去了。于是,雷锋就到体检站当义工,余政委看雷锋忙得一头大汗,说小伙子你怎么还不走?雷锋说,首长到哪里我就到哪里,之后一直跟到了余政委家。余政委爱人一看来客人了,忙着做饭,余政委瞄着小箱子好奇地问雷锋:“小伙子,这是什么宝贝疙瘩?打开来瞧瞧。”雷锋说,首长,我的东西很多都分给工友们了,这是我准备带到部队上去的。打开一看,第一层是《毛泽东选集》,共3卷,第二层是一个皮夹克,第三层是一条毛料裤。余政委看着雷锋,语重心长地问他:“你想当兵,你爹妈同意吗?”雷锋告诉余政委,自己是孤儿,已经没有爹妈了。同时,雷锋也向余政委讲述了自己家人在旧社会的遭遇。<br> 听完雷锋的经历之后,余政委决定帮助眼前的这个小伙子。最终在余政委的帮助下,雷锋被列入预备兵当中,成了不穿军装的新兵营临时通讯员。此后,雷锋表现突出,工作出色,得到了相关领导的认可。1960年1月8日,雷锋正式参军入伍,来到营口新兵连。当天下午,作为新兵代表在欢迎新战友会上发了言。诗云:<br>己亥末冬天,雷锋热血燃。<br>参军终遂愿,服役正开篇。<br>辗转来营口,翩然露灿颜。<br>新兵当代表,感慨语千言。<br> 到了部队,雷锋不负众望,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受团、营嘉奖多次,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优秀校外辅导员”、“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先进感人事迹数不胜数,我择其中两个跟大家说说。<br> 其一:1960年8月,辽阳天降大雨,洪水成灾。雷锋所在连队接到抢险救灾的命令,抚顺上寺水库决口了,雷锋在那里干活,没有工具,他就用双手搬运泥土,手指头都磨得流血了,仍不肯休息,最后累得晕倒了,战友把他抬回去,在卫生室苏醒了以后,他又悄悄来到抢险救灾现场,晕倒了又被抬回去,苏醒后又悄悄地回到工地,这样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期间还把平时节约下来的100元分别支援抚顺望花区人民公社和辽阳水灾区,受到部队表彰,被团党委评为“节约标兵”。诗云:<br>庚子正初秋,风狂雨色稠。<br>山洪山势险,水库水情愁。<br>小伙灾区赴,身心上寺留。<br>七天七夜整,带病战无休。<br> 其二:有一次,雷锋出差,在沈阳车站换车,出检票口的时候,他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儿的中年妇女。原来这名妇女从辽宁往吉林去看丈夫,一不小心把车票和钱都丢了 ,雷锋连忙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热泪问道:“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住哪里?是哪个单位的?”雷锋笑着回答说:“我叫解放军,家就住在中国。”<br> 从1961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出差的机会多了,做好事的机会也就多了。当时社会上流传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诗云:<br>清晨雨露色,日暮暖阳斜。<br>才把老人助,又与站台别。<br>人人都难舍,处处忙不歇。<br>出差一千里,好事一火车。<br> 1962年8月14日,天降大雨,抚顺工兵营断粮了,团长指示运输连派两名优秀的驾驶员连夜出发给工兵营送粮,雷锋和战友乔安山接受了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路上遇到塌方,他俩进行了排险,总算把粮食送到了。第二天返程的时候,因为下雨路滑,乔安山说班长你来开吧,路实在太窄。雷锋有意想锻炼锻炼乔安山的车技,就说没事,你开吧,我给你指挥。谁曾料,车的左后轮滑到排水沟里去了,把晾衣服的木杆子撞断,不幸打在雷锋的左太阳穴上,雷锋当即昏死过去,后经抚顺市望花区西郊职工医院抢救无效,于8月15日12时5分不幸英年早逝,年仅22岁。<br>痛哉!惜哉!诗云:<br>壬寅运不谐,处处秋风烈。<br>风烈似疯魔,霜严如白雪。<br>清清抚顺街,冷冷中元节。<br>过节昨天人,今成生死别。<br> 一个雷锋虽然倒下了,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60多年来,千千万万的人追慕着雷锋、学习雷锋、成为雷锋!雷锋精神穿越时空、超越时代,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民,甚至影响着世界人民!无数的人们沿着雷锋的足迹铿锵前行,一个又一个活雷锋续写着新的雷锋故事!<br> 例子太多,仅举一例,以飨诸君。<br> 帮助雷锋参军入伍的余新元政委在17年后又发现了一个好兵,他的名字叫郭明义。他曾是第78集团军的一名战士,是学习雷锋成长起来的“新雷锋”、“活雷锋” 。他在多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多个岗位上有技术创新和显著贡献。例如,他研制的采场公路建设、维修新技术、新工艺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降低了修路成本,创效1.5亿多元。另外,他累计无偿献血6.5万多毫升,捐款54万多元,资助300多名特困生,成为孩子们口中的“郭爸爸”。他还发起成立了“郭明义爱心团队”,目前已有1400多支分队,240多万名志愿者加入。<br> 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学习雷锋精神作出重要指示,号召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为新时代更好弘扬雷锋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让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中,感悟到雷锋精神的滂薄力量,让学雷锋在我们单位、在社会上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br>今天的分享结束,谢谢!<br><br><br><br></b><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