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又逢寒假季,想起几十年前腊月的这个时候,该是我们这些小伙伴们准备年货捡干柴的时候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孩时筹备的年货不同于现在孩子们的艳丽新衣服,眼花缭乱的玩具,各种炮仗,馋嘴美食,而是率先表现在一堆堆疙瘩篼和干柴上,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男孩子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生活在乡村的苦孩子,又恰遇那个困苦的年代,自小养成了替父母分担家务的习惯,春夏季的打猪草,冬腊月的拾柴禾都是我们那个年纪习以为常的家务劳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句话说:可以供灶洞门了。也就是说,到一定年纪的孩童有了可以上山拾柴火,帮助家里提供煮饭烧水的能力了。我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只记得有次和大哥一起上山打疙瘩蔸因被翻滚的疙瘩蔸打倒滚了好远,右眼差点失明,脸上留下几道疤痕。从那以后,并没有阻挡上山捡柴的脚步,每逢腊月放假,我们去山上捡柴火逐渐成为常态,这几乎成为我们寒假的必备功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是一个大院子,院子住有七八户人家,每家少则两三个孩子,多则五个以上,整个院子有一大帮小伙伴,和我一般大小的孩子有四五个,我们放学后常常相约着一同上山,特别是放假后,没有寒假作业任务的我们,撒欢于漫山遍野,游走于沟沟卯卯,为人间烟火整天行走于山中,成为父母居家好帮手,甚至父母给我们额定劳动任务指标,要求我们在过年前必须完成房檐下干柴堆码的高度,这样才会有过年的新衣服或者鞭炮或者给我们的灯笼小蜡烛,为了得到这我们乐不知疲的游走在崇山峻岭间,山野中处处都有我们的足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候不同于现在做饭主要用电用煤气,也不像现在退耕还林植被丰富柴火多得没人烧。当时家家户户做饭都烧柴,把每一座山上的柴火砍伐的如同锅盖头一样,有柴火的地方都在山尖上或者更远的地方,长期的大量砍伐,植被来不及恢复,就连家里的大人们辛辛苦苦一天也就弄回两捆200来斤的柴火。那对于我们这些想敲一些干疙瘩,捡点粗的好柴火的小伙伴更是需要走很远的路,上更高的山,遭受路远和柴重的双重折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处早被人多次光顾,除了一些细茅茅和蒿草以外,没有可以上眼的好东西,况且过年的柴火一要耐烧的结木柴二要好烧的干柴,所以柞木和黄栌木是我们儿时捡柴的首先。如果遇上砍伐过的松树,我们会找些松树油厚的做亮子,这是引火的上好东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捡柴走过不少地方,我们老家后的苁树岩、黄头梁、土地庙沟、磨沟峡的亚子、庙头上、龙洞湾,凡是周边稍近的地方,我们都多次光顾过。我们扳干死的树桩,捡去年砍粗棍子柴的枝捎子,去二荒地敲击干树篼弄点小疙瘩篼爪子,一些胖婆娘腿树(红眼树)干枝,一些福连树干枝都是不错的好干柴,偶尔遇上干黄栌木树那是我们柴火中的级品。干枯的树枝在我们以小腿为支点双手用力折断成挎蓝一样长的短节,慢慢的装满直到堆码起来,为了多弄一些,我们在山上找葛藤用石头砸断把柴火堆的更高,码堆的柴火高过我们的头,压弯了我们的腰,有时候因为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多,背不动,不知道在路上哭了多少回,摔了多少跤硬是连滚带爬把它背回家。有时候手被划破了,在石头上找点刀口药(石韦)刮出背上粉末掩于伤口用树皮包上:有时候鞋挂烂了,找根葛藤绑在脚上:有时候失脚滚坡了爬起来把洒的到处都是的柴火收集起来继续回家。山上危险随时会有,孩童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山,熟悉了山,对无私奉献的大山有了深厚的情感,建立了亲和融洽的和谐关系,虽然常在山上走,却很少听说谁家孩子上山摔死的事情,生活的困苦逼迫父母无暇顾及上山的安全隐患,任我们随意撒欢。那时候早起背着挎蓝上坡,到下午就会背回堆尖一挎蓝干柴,看着屋檐下整整齐齐的柴火堆一天天变大,我们期盼的年越来越近了,我们的目标和美好愿望在一步步实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年龄大一些时,我们学会了大人砍柴的办法,将东一根,西一根捡的柴火收集起来,用柴腰子捆成一把,从柴溜子拉回来,这样每天捡的就更多了,也更省力了。为了怕后面的柴捆弄断了前面的干柴,我们用葛藤将柴捆首尾相连,我们拉动第一捆柴,后面的柴捆就依次滑动,如同行走在沟沟中的一列火车一样甚是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家里的柴堆成为父母人前夸赞炫耀的资本,一个懂事的孩子不仅能替父母分担忧愁,更让父母有了希望和努力的动力。在那个物质匮乏的艰苦年月,我记忆最深的年货首当其一的就是捡柴火,那是我最早为家里准备的年货。虽然现在衣食无忧,早已无需捡柴去辛苦流汗,可童年捡柴的那段历史,每到腊月置办年货时就会想起来,那是孩童时的年货,这个一代人区别于他人年货的最有记忆的乡愁。</span></p>